「廉價」性能車在全球掀起過一陣熱潮,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走上神壇。也在一片冷落死寂中,黯然跌落。我們熟知的各種「街頭路霸」,一個一個消失在眼前,性能已死不再是謠言。至此,行將就木的「性能車」們,只等一個個弔唁。
八代數字高爾夫已出,雖然是一個定名上的大換代,但你卻看不到任何新鮮感。甚至可以說,平庸的毫無優秀可言。所以作為高爾夫性能版的GTI和R系列,就更談不上技驚四座了。性能已死的徵兆是什麼?為什麼八代高爾夫R將成為絕唱?
「吃飽喝足」,才有力氣玩
性能車的誕生,是對內燃機技術的不斷探索而來的結果,也或許是對機械極致的追求,不過至少並非刻意而為之。而所謂的「平民超跑」,就真的只是廠商為了形象,搞出來的一種營銷手段而已。從PONY CAR到JDM,都是粉絲文化的體現。性能的情懷看似很具象,其實抽象的摸不著頭腦。因為它沒有上限,混什麼圈子,也取決你走什麼方向。
這上層的精神建築,離不開吃飽喝足的經濟基礎。這樣的基礎並不是,二八定律下的闊綽有錢,而是有點閒錢就能搭建的美好。「奶頭樂」的不斷腐化,讓超前的消費思維,逐漸吞沒矜持的理智,享樂主義終成贏家佔據主導。這一切的一切,也是形勢大好的結果,人人有錢可花,交際亂花迷眼,一片和諧欣欣向榮。
70年代海灣石油危機,引發了金融海嘯。美式肌肉車遭遇重創,大排量發動機成為全球各國的眼中釘、肉中刺。日系車的經濟環保路線,聲名鵲起,長驅直入走進千家萬戶。經過20年的發展,多數品牌家喻戶曉,賺的盆滿缽滿,日系也一躍成為引領未來內燃機技術的燈塔。或許是戰後的萎靡與蕭條,壓抑了太多民族鬥志。東瀛扶桑大和民族一夜間翩翩然起來,消費信心高漲,大水漫灌泡沫四起。JDM成為「利好」的又一象徵與佐證,不過好在與房產不同,JDM至少成就了一個技術時代。
泡沫破裂經濟崩盤,JDM跌落谷底只剩情懷可鑑。內燃機技術隨之低迷蟄伏。這個時候歐美系品牌站了出來,渦輪增壓技術強勢登場,在內燃機發展史中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樣是壓榨動力,渦輪增壓就顯得「精明」很多,沒有機械增壓那般粗暴,也沒有自然吸氣那般細膩。多方妥協,構建了一個均衡的最優解。
小排量大馬力,性能的又一高度
當下的時代,大馬力已經不是升功率的問題了,而是取決於渦輪增壓值的大小。所以誕生了高爾夫R、福克斯RS還有A45 AMG這樣渦輪傑作。但是人們要的並不只是性能,回歸理性和及時行樂的人,更願意把錢花在生活的點滴,汽車逐漸成為工具。所以屬性合身,表現均衡的原廠車,就成了多數人的不二之選。原廠即是極限,JDM的沒落成為必然。
當燃油車被取代已成定局,燒錢的賽事運動也玩的膩味了。車企就不斷的縮減預算支出,開源節流。為研發新技術做準備。玩車的土壤日漸貧瘠,參天大樹眢於歲月。性能已經成為名存實亡的信仰,只剩區區之眾靠意志支撐情懷。
電驅時代逼近,性能眾生平等
沒錯,高爾夫確實帶來了一個時代的性能標籤,但是價格也同樣成了它的暗殤。電氣化時代將至,八代高爾夫夾在了換代的邊緣。大眾在二者間取捨,終將更多精力劃給「ID」事業。高爾夫R雖然也有提升,但已不值一提。320匹馬力、420牛·米的動力表現,甚至不如A35 AMG來的驚豔。比肩豪華的售價,也更進一步證明了它,為了換代而換。
在電動車面前聊性能,無異於自討沒趣。像高爾夫R這樣動力性能,同價位的電動車就能輕鬆秒殺。電驅時代「眾生平等」,各動力水平之間的差價小的可憐。
頭條說:第八代高爾夫,已經讓人看到了,大眾的取捨。末路的高爾夫R,成為絕唱已經板上釘釘。下一個時代或將屬於電動車,至少在大眾這裡,是這樣。性能已死,講的是這種追逐的精神,當「眾生平等」是結果,這種對於速度的競賽,已然價值了無。也許並不是內燃機不行了。而是時代偏向不同,更是品牌取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