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上海百年歷史街區聚集50家咖啡店:想做精品不想做網紅
是咖啡店,又不只是賣咖啡。
在上海的中心地帶,一個方圓不超過2公裡的百年歷史街區裡,聚集了約50家風格各異的咖啡店。
近日,澎湃新聞記者探訪「環復-南昌路」街區發現,從工作之餘的休憩點、會朋交友的會客廳,再到夜幕降臨後的清吧……伴隨著消費需求增長,整個街區的咖啡店業態也不斷更新。
一方小小街區,窺見整個城市咖啡文化發展的縮影。
從上海開埠後「酒則香餅(檳)、茶則加非(咖啡)」,新的消費時尚開始風靡;到如今咖啡市場持續蓬勃成長,全市咖啡店數量已超8000家,在國內獨佔鰲頭。上海的咖啡文化久遠而深厚,城市生活也越來越離不開一杯咖啡的陪伴。
咖啡店集聚是否會產生同質化競爭?在連鎖咖啡巨頭的環繞下,街邊小店如何走出自己的生存之路?在南昌路街區的咖啡店裡,或許能找到答案。
不想打造「網紅」的咖啡店
《開一家店,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陳穎的咖啡店裡一直放著這本書。店面被裝修成了藍白色調,陳穎說,這樣有大海的感覺。
南昌路上的OZ咖啡是陳穎的第二家咖啡店,不同於第一家咖啡店「商務」的定位,這一家更符合她對咖啡店的期許:像一個小客廳,可以招待朋友。
南昌路上的OZ咖啡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李菁 圖
2020年8月,陳穎開了這家「OZ咖啡」。主要出售手衝咖啡、推廣更精品的咖啡豆。陳穎告訴記者,目前國際連鎖咖啡品牌以做深烘咖啡為主,而她的店主做淺烘,以更多地展現咖啡豆的原味。
之所以選址南昌路,陳穎表示,一方面,自己對黃浦區有感情,另一方面南昌路及周邊街區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咖啡文化,自己同很多店主的心態不謀而合,都是想「宣揚好的咖啡文化,把好的咖啡豆、產品帶給大家」。她還感覺到,一條街成為咖啡文化街後,店與店之間形成的是良性競爭。「咖啡圈比較小,大家彼此之間交交朋友、資源互助,可以共同發展。」
談及咖啡店的發展方向,陳穎直言自己並不想打造「網紅店」。
「我不太喜歡『網紅』這個詞兒。它其實是一種網絡效應的集合,我覺得很多『網紅』都是短期的效應。」在陳穎看來,咖啡在品質上具有不可複製性,如果一天接待幾百個客戶,很難持續地保證產品的品質,正如「頂級廚師做菜,同樣的食材做出來的味道跟別人不一樣」。
事實上,開店四個多月來,陳穎已經擁有了不少老客戶,「大家像朋友、家人一樣的關係」,店裡進了好的豆子,她會第一時間通知老客戶來品嘗。
受到此前疫情影響,店裡的銷售情況在緩慢回升,但抱團的溫度和所在街道的扶持都讓陳穎感到安全。「辦證過程中街道就特別支持,我們(咖啡)行業裡很少會有街道層面來管理和扶持。」陳穎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南昌路沿街的大隻「史努比」卡通塑像也是瑞金二路街道安排設立的,為這條路增加了更多趣味,她的店門口便有一隻。
「安心做一家好店、小店,為懂你、喜歡你的客戶持續提供好的咖啡。」如今的陳穎仍然堅持著初心。
不斷更新業態的咖啡店
為了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Leo從一名建築師轉型成了一名咖啡店主。
Leo的咖啡店開在思南路上,名字叫Cafe On Air。經過這家小店時,你很難不多看它一眼——木質的門面、臨街的玻璃門窗裡透著室內暖黃的色調,在冬日裡洋溢著暖烘烘的感覺。Leo參與了這家店的整個設計過程,耐火磚、原木和綠色是店內裝修的主要元素。Leo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耐火磚質地粗曠、顏色柔和,搭配原木會給人帶來舒適的感覺,綠色也是為了緩和心情、給人帶來寧靜的感受。
思南路上的CafeOn Air
Leo希望自己的店給顧客帶來「像家庭一樣溫暖的感覺」。同店內裝修風格一樣,他做咖啡也力圖「回歸到食材本身,回歸到產品本身」。在他看來,好的咖啡和好的牛排一樣,食材很重要。「我們只做單一豆的咖啡。使用單一豆,沒有辦法遮掩任何東西,所以(咖啡豆)品質必須特別好。」為了實現「精細化」,Leo根據農作物的特性,在不同季節選擇不同產地的咖啡豆,按照產季來篩選原材料。
在開店之前,Leo在泰康路田子坊從事設計工作,那時他便最喜歡在思南路散步。Leo說,思南路在淮海路與泰康路之間,「不是大馬路,更幽靜一點」,能給人帶來一種歷史文化感受。2014年,他出於照顧孩子和家庭的考慮,暫停了設計工作;2015年時,上海精品咖啡市場進入了一段密集爆發期,他也在這段時間,選擇在淮海路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咖啡店,主營咖啡和甜點。
2019年8月,他在思南路上開出了第二家咖啡店,將代餐加入主營業務,到了飯點,不少在周邊工作的白領會來吃飯。店裡還出售酒品,夜晚來臨時,咖啡店就變身清吧。「從純粹的咖啡店到內容更多元,也是希望客群廣一點,往複合型方向發展。」Leo還表示,選址思南路於他而言,是「情懷配套位置」,既出於個人喜好,也是因為城市中心區域人流量比較大——這是街邊店必須考慮的。
疫情以前,Leo常常在咖啡店裡組織咖啡品鑑會之類的活動,讓顧客以性價比很高的方式來體驗不同的咖啡,但在疫情之後,他明顯感覺到類似活動的啟動變得困難。2020年10月,上海的消費市場大幅回暖,等到冬季來臨,小店客流又漸趨平穩。
南昌路咖啡文化特色街區雛形已現
除了私人小店,南昌路街區也吸引了新興連鎖咖啡品牌入駐。
2020年12月12日,SUN SOFA在南昌路街角開出首店。品牌方表示,希望打造一個有溫度的國內連鎖咖啡品牌。2021年上半年,該品牌將以首店為中心往外輻射,在3-5公裡範圍內開出至少10家連鎖店,再擴散至全上海。
品牌方告訴記者,中國大陸咖啡市場近五年在蓬勃成長,SUN SOFA咖啡品牌的誕生,既是順應市場需求,也是為了創造市場。將首店落在這裡,是因為南昌路有咖啡文化氛圍,而且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周邊環境與目標客群的氣質相融恰。具體選址在南昌路茂名南路轉角,還因為這裡視野通透、能見度高。開業至今,這一以黃色仙人掌為LOGO的小店已經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拍照打卡。
事實上,位于衡復歷史風貌區內的南昌路頗有淵源。其東起重慶南路,西至襄陽南路,長1690米,最初修築於1902年,沿路為住宅,東段有科學會堂、復興公園等。陳獨秀、巴金、徐志摩、林風眠、傅雷……在南昌路居住過的名人數不勝數,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亦坐落此地。
南昌路的歷史文化氛圍讓不少小店店主留戀於此、落腳開店,這也早早引起了所屬街道的重視。
澎湃新聞記者從黃浦區瑞金二路街道獲悉,2020年疫情防控進入平穩期後,一批精品咖啡店如雨後春筍般在南昌路一帶湧現,至今,街區內咖啡店總數已達50家,且正在逐步形成風格和品牌調性。
為了將咖啡文化做成南昌路品牌,2020年的最後一天,瑞金二路街道打造的服務功能型咖啡商戶自治平臺「金咖聯盟」正式上線。
瑞金二路街道表示,街區咖啡商戶加入「金咖聯盟」,可以享受一站式多種服務,包括品牌推廣、顧客引流、商鋪業態升級、量身定做等精細化需求。這也標誌著,街區和商戶將合力共贏,把「環復-南昌路」打造成兼具歷史深度、情懷廣度、人文溫度的咖啡文化特色街區,成為黃浦區乃至上海市咖啡特色街區的第一張名片,吸引更多市民遊客前來觀光遊玩。
「聯盟」上線,給商戶們帶來了福音。陳穎和Leo的咖啡店都在第一時間加入了「金咖聯盟」,陳穎想著,未來各咖啡店之間的溝通和活動會更加頻繁,也不再是鬆散的,獲得了官方的支持。Leo也認為,「聯盟」通過聯合區域商戶,能夠吸引更多客群、帶動消費。「希望大家多出來走一走,來線下體驗,」他期待著店裡的咖啡活動再度頻繁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