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任 鵬 秦興利 本報通訊員 楊仲勳
策劃人語
《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非重點班,這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於學生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很多教師,特別是初、高中教師發現,在一些學生分化現象嚴重的學科,如果按照正常的教學進度,學優生「吃不飽」,求知慾望得不到滿足;潛能生「吃不了」,跟不上教學進度。
在這種情形下,如何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適合他們的教育?近些年,有部分學校開始嘗試分層教學。其中,我省靈寶四中開展這項活動已近10年,且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僅他們的升學率年年攀升,從2002年到現在,差生率也是靈寶市所有初中中最低的。
那麼,分層教學和以前的重點班、非重點班是否僅僅只是換了一個叫法,而實際還是「換湯不換藥」?靈寶四中的分層教學到底是怎麼做的?家長和學生是否接受?帶著這些問題,近日,我們在該校進行了採訪和調查。
●目擊現場
同樣課程的不同教法
(每天上午課間操後的第三節課是靈寶四中八年級五班、七班的數學課。根據成績和學生自願,這兩個班在上數學課時,重新編成了A、B兩個班。9月28日,我們重點聽了一節他們A層的課,授課教師是該校八年級年級主任王普略。這節課講的是人教版《數學》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的第三節:角平分線性質的第二部分。
離上課還有兩三分鐘,王普略就走進了教室,在黑板上畫好了上一節課所學的內容。)
「剛才,同學們做課間操很認真、很賣勁。在生活中能這樣,相信大家在學習中也能做得更好,大家有沒有信心?」
「有!」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下面我們先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線的性質,請一名同學回答它的定義。」王普略說。
一名學生流利地回答:「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完全正確,請同學們給他鼓掌。」
接著,他又簡略地講了一遍。
(複習上節課的知識,王普略用了將近5分鐘。課後,教這兩個班B層的張當華老師說,她的這一過程不到2分鐘。)
然後,王普略說:「我們已經知道,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那麼,到角兩邊的距離相等的點是否在角的平分線上呢?這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第一個問題。下面請同學們看書,找出這一問題的答案,並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王普略不停地在教室內走動,看學生學習的情況。
「大部分同學都找到了答案,下面請一名同學回答。」王普略說。
一名學生說:「角的內部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的點在角的平分線上。」
王普略問:「他回答得對嗎?」
「對!」
「給他鼓掌。這就是判定角平分線的方法。」
接下來,王普略開始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他一步一步設問,讓學生回答。回答對了,就讓同學們給他掌聲。在回答時,如果發現學生還沒有掌握,他就變換方式,繼續講解。
(時間過去一半時,王普略開始講這節課的第二個問題。張當華說,這時,她已把這節課全部講完,開始讓學生做「學案」上的題。)
「下面我們就用剛學過的知識來解決一個實際問題。現在,如果讓你們在一條鐵路和一條公路交叉處500米,建一個集貿市場,市場到鐵路和公路的距離相等。那麼,讓你建,建在何處?」
兩名學生都回答:「在角的平分線上。」
「你們太聰明了,老師很高興,給自己鼓一下掌。」
然後,王普略又讓學生看書、小組討論,之後,再講解。最後,又講了書上的一道例題。
離下課還有10分鐘時,王普略說:「這節課的內容已經學習完了,下面請完成『學案』上的必做題。」
(在他們寫的過程中,記者到隔壁的B班看了看,發現這個班的大部分學生已經把「學案」上的題做了一半,個別學生已全部做完。)
11點05分,下課鈴響了,王普略說:「這節課同學們學習很努力,希望下一節課繼續保持。」
(我們注意到,在王普略提問時,只要學生回答對了,他就讓同學們給他鼓掌。王普略說,這主要是鼓勵他們。
這節課王普略講解的時間有20多分鐘。張當華說,她講解的時間只有十多分鐘。
王普略說,給A層學生上課,要有更多的耐心,千萬不能因為學生一時領悟不了而心急。同時,在課前要準備得更充分一些,設置的問題要簡單易懂。
王普略還說,A、B兩層上課的進度、知識點都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學習的深度和難度。)⑤5
學生感言
初中入學分班考試後,老師建議我上英語A班,當時心裡很不服氣,我考了92分,為什麼還讓我上A班?老師對我說,我的基礎知識還不是太紮實,如果在A班把基礎打牢了、成績上去了,還可以轉到B班。經過努力,七年級下學期,我終於轉到了B班。現在想想,如果沒有當初在A班老師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的詳細講解,可能我的成績也不會提高得這麼快。
——靈寶四中八(5)班學生武盼盼
剛上初中,我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還不錯,就有點驕傲。分層上課後,和B班的其他學生一比,發現自己並不怎麼樣,情緒就有點低落。老師就鼓勵我,很快,我又變成原來那個愛說愛笑的小姑娘了。在和同學們的比爭趕超中,我的成績也穩定了下來。
——靈寶四中八(7)班學生馮謹航
上初中後,課程一下子增加了很多,我有點不適應,特別是英語。在沒有分層之前,老師講得很快,我有些跟不上。老師提問時,我還沒有想出答案,別的同學就搶先回答了。時間長了,老師再提問,我就不願思考、不想回答了。但在A班,由於老師講得慢、講得細,我的思維不僅能跟上老師的進度,還能經常回答問題,在班裡成績也提高到了十多名以內。
——靈寶四中八(5)班學生範高傑
●記者訪談
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為什麼要實行分層教學
記者:你們2001年就開始實施分層教學,當時為什麼要這樣做?
趙明旺(靈寶四中副校長、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單元自主流動分層遞進教學策略研究」主持人):那年的中招考試,我們學校的成績非常差。部分畢業生甚至連小學6年級的水平都達不到。
其實,那一年,我們的老師也很賣勁,學生也很努力,但為什麼出不了成績?痛定思痛,我們認為,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教師的教不適應學生的學。
當時,小學畢業生取消升學考試,初中實行劃片招生,學生之間的分化現象很嚴重。在這種情形下,課堂教學常常是難以顧及兩頭,結果是學優生「吃不飽」,求知慾望得不到滿足;潛能生「吃不了」,跟不上教學進度。久而久之,就造成學優生不優,潛能生的學習願望不斷遭到打擊,從而失去學習的信心。
我們想,如果實施分層教學,讓教師的教適應學生的學,這種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
經過摸索和實踐,我們逐漸形成了班級分層和單元自主流動分層等教學模式,並在2005年成功申請為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通過對比和實驗,結果證明這種做法是適合我們學校實際的。不僅我們的升學率一年一個新臺階, 從2002年到現在,差生率也是靈寶市所有初中中最低的。
分層教學和「快慢班」有何不同
記者:分層教學和重點班、非重點班(俗稱「快慢班」)都是根據成績把學生分成不同的班。那麼,這是否僅僅換了一種叫法,而實際還是原先的「快慢班」?
李琳華(靈寶四中校長):起初,上級領導也擔心我們是否違規,每次來學校都反覆叮囑我們,不能搞原來的「快慢班」。
其實,二者之間有根本的區別,最主要的是教學目的。設「快慢班」主要是為了升學率,讓最優秀的教師教最優秀的學生,對其他學生可以說是放任自流,是不公平的教育。而我們的分層教學因學生選擇班級是從客觀實際出發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從而降低了「潛能生」的學習難度,又滿足了「學優生」擴大知識面的需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同時,我們不僅在學生、教師分班,在使用學校設施上是平均、公平的,甚至還讓更多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教潛能生。
另外,為了對比、實驗,我們的流動分層教學並不是在年級內的所有班級實行。比如八年級,一、二班是小單元流動分層,即在數學、英語兩科教學時,學生各屬一班;五、六、七、八班是大單元流動分層,即4個班在數學、英語兩科教學時,兩層各兩班;其他4個班是普通的平行班。
分層教學是怎麼開展的
記者:據了解,你們的流動分層教學只在數學、英語兩科進行。既然這種教學模式的效果這麼好,那為什麼不在所有科目中都開展?
駱珊珊(靈寶四中副校長):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的語文成績差距不是太大,而數學和英語就很大了。比如,有的孩子數學能考100分,而有的孩子卻只考了兩三分。除這三科之外,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是孩子升入初中後才開始學的,也就不存在分化問題。
另外,除了流動分層,我們還有班級分層。如果孩子的其他學科不好,也能在班級分層中得到老師的重點幫助。
只在數學、英語兩科搞流動分層,這也可以說明,我們不是原先的那種「快慢班」。
記者:讓更多經驗豐富的教師教A層(潛能生),你們不擔心學優生的成績因此而下降嗎?
趙明旺:說實話,剛開始,我們的確有這方面的擔憂。但經過反覆研討、權衡利弊,我們認為,學優生的自學能力、自控能力一般都很強,只要老師負責任、抓得緊,他們的成績不會掉下來。同時,他們在一起,會形成一種競爭關係,更能促進他們的學習。
記者:把學優生、潛能生分開上課,家長和學生會不會同意?
李琳華:當初,家長反對的也不少。2004年,一名靈寶市人大代表就因此提了一項不贊成這項改革的提案。
在搞流動分層教學之前,我們都要給家長和學生講,按平行班教學,老師講課的速度是一樣的,如果這節課老師講了10個問題,你的孩子只能聽懂一兩個;而如果換一種教學方法,這節課老師只講4個問題,你的孩子都能聽懂,那麼,你會讓孩子選哪一種?通過講道理,做思想、心理工作,絕大部分家長和學生都能理解學校的做法。
另外,假設孩子選擇了A層,如果他的成績上去了,還可以轉到B層。今年上半年,七年級大單元流動分層的四個班就有十幾名學生從數學A層轉到了B層。⑤5 (照片提供 雷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