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廣斌:技法與觀念要相融 水墨應表現時代

2020-12-18 騰訊網

[摘要]但蔡廣斌認為水墨與時代必須是相連的,採訪中他說:「現在社會發展的趨勢,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會影響我們這個時代,我覺得這都是我需要關注的,也是我的藝術作品需要表達的,會一直把它做下去」。

蔡廣斌在現場接受騰訊文化採訪(陳詠欣 攝)

騰訊文化5月23日訊(陳詠欣 楊璐 尹婕)蔡廣斌:新水墨畫代表畫家之一,1988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原在黑龍江哈爾濱師範大學任教十多年,現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華東師範大學美術系任國畫工作室教授。2013年他的「他拍·自拍」系列以水墨表現社會「自拍」熱潮,引起藝術界廣泛關注。

「我的水墨很心理化」

一直到前三甲的名單出爐時,蔡廣斌才知道自己被提名為第八屆AAC藝術中國年度水墨藝術家,還是朋友告知的,「這種感覺有點奇妙」,他說。頒獎禮當晚,穿著黑色t恤的他一身簡裝出現在現場。

作為公認的新水墨畫代表人物之一,蔡廣斌的實驗性水墨一直為外界所關注,但蔡廣斌並沒有給自己設限:「新水墨、當代水墨或者觀念水墨,都可以。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心理水墨,我的水墨很心理化。」談到2013年自己的藝術表現,他說自己還在一個探索的過程中:「水墨的技法很個人化,但要這個時代相聯繫」,自己對於時代的觀念怎麼與技法相結合正是他探索所在。

「時代的題材要一直做下去」

很多人提起國畫總會與傳統相連,但蔡廣斌認為水墨與時代必須是相連的, 2013年「自拍·他拍」系列正是他對當代社會現象的一種觀察。採訪中他說:「現在社會發展的趨勢,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會影響我們這個時代,我覺得這都是我需要關注的,也是我的藝術作品需要表達的,會一直把它做下去」。

新水墨的「新」應該新在與時代的聯繫當中體現,因此,2014年他的關注仍然在自己的水墨技法與時代觀念的結合中。目前,蔡廣斌正在對「他拍·自拍」系列進行擴展,並計劃相關作品在今年年底通過展覽的形式呈現。

相關焦點

  • 藝術家蔡廣斌與他的「影像水墨」:傳統水墨的新表達
    就前者而言,他大膽借用了由手機或相機拍攝的圖像符號;就後者而言,他以沒骨式的手法,進行全新的藝術表現。並由此創造了一種『前無古人』的新墨韻,從而為水墨的表現開闢了一種全新的可能性,這是極其不容易的。一部水墨發展史告訴我們,傳統中的水墨藝術家在作畫時,總是要強調『書法用筆』的價值觀,即使用潑墨或上顏色時,也要執著地強調所謂用筆的味道,而藝術家蔡廣斌恰恰在這一點上逆反了傳統。
  • 易悅人物誌 | 當代著名水墨家蔡廣斌:承接傳統文化,開創新水墨
    ▲《廣場-天安門》(畫布丙稀)1993|蔡廣斌探索人的問題——這是九十年代中期中國繪畫藝術的主要觀念來源。在此期間,革新水墨成了他思慮的重點。他一直認為水墨的國際化趨勢才是水墨的未來。這期間,他創作出幾件充滿時代氣息的水墨作品:《融》、《假日.寒江獨釣圖》、《異》和《門裡門外》等。
  • 【雅昌專稿】並非水墨的十種可能之馮斌、蔡廣斌: 以自身經驗出發...
    參展的十位藝術家在作品風格上都有著各自的面貌,他們以自身的實踐來回應這個時代並開闢出一條不同於過去的水墨之路。材料的變化,技術的革命必將引起觀念的更新,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會發生相應的改變。水墨傳統本身也有很多偽問題,宣紙的廣泛使用也才不過四五百年,這並不是傳統的全部。也是演繹過程中,由於材料、技術的變革順勢而為的變化。我們不能安享傳統留給我們的東西,這也是身為當代藝術家必須要做的。
  • 九位畫家九種面向,「新海派水墨藝術文獻展」中的多元包容
    與前期的海派藝術家相比,新海派藝術家找到了足以表達新時期海派文化精神的繪畫形態,借鑑西方觀念體系、語言方式和圖式符號的同時,運用中國傳統自然、率真、本色的筆墨技法,與當代人的審美心理和審美需求相契合。他們的水墨創作具有介入當下的問題意識、批判的鮮明立場、先鋒的探索精神、傳承的文脈思想、獨特的語言譜系。
  • 水墨畫的技法規則——用筆要點與設色方式
    傅抱石先生把中國畫的技法歸納為"勾、皴、點、染",並且認為:"中國畫的獨特之處是對用筆用墨的要求極高。每幅畫的藝術情趣全靠筆墨來體現……中國畫的筆墨技巧與書法一樣,需經過長期嚴格的訓練才能掌握。"傅抱石先生在長期艱苦的探索創作了大批堪稱範本的寫意畫作,畫面富含時代精神下的筆墨傳統,這是老先生留給後人最珍貴的財富。
  • 「水墨進行時:2000-2019」廣東美術館展出
    這是一場特別的展覽,它以水墨命名,卻不完全都是水墨作品,在展覽現場中,有裝置,有油畫,有影像,置身展廳之中,會讓人忍不住追問:水墨為何?水墨何為?水墨與歷史、文化怎樣聯結?水墨與時代脈搏如何相通…… 從近日起至9月12日,由廣東美術館主辦、批評家魯虹擔任策展人的「水墨進行時:2000-2019」在廣東美術館開幕。
  • 公益海報表現技法!
    人類漫長的藝術發展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風格、技法以及出現的無數經典藝術作品,都是今天公益海報設計可以借鑑學習的寶貴資源。在公益海報設計過程中巧妙運用大師慣用技法去表現新的主題內容,或者直接借用某一經典作品中的造型作為基本素材轉化利用,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可以帶給觀眾新的感動。
  • 彭朝丨閒論現代水墨與實驗水墨
    這是一個大的命題,離開了這樣的一種宏觀意義上的命題,單純意義上的延續傳統技法與純粹意義上的抄襲現代藝術的觀念,從本質上是脫節的,是與藝術史毫無關聯的偽命題。但是其可選擇的分類命題的突破點又是多樣性的,不可能以某種或幾種純粹意義上的單純技法或畫面表現形態而固化。一方面中國傳統繪畫表現形態與分科的多樣性決定了中國現代水墨或實驗水墨表現形態的多樣性。另一方面,借鑑現代表現觀念的中國現代水墨與實驗水墨,在表達模式與構成形態上的多元化又遠遠超越了傳統意義上中國傳統繪畫的分科限制,進而更加的繁瑣與複雜。多樣化是現代水墨與實驗水墨的一大特點。即第一屬性。
  • 圖文教程:水墨雞技法
    本素材摘錄自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水墨雞技法4.珍珠雞頭部畫法珍珠雞頭部無羽毛且肉皮粗糙,用筆勾線表現頭部時水分要小,染淡墨時水分也要小。用赭石加藤黃染角質冠,用朱磦加曙紅染肉垂,面頰部留白。作為局部表現同整隻雞的筆墨色彩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往往是當雞的背部畫完後,再畫翅膀。畫時,先用赭石調墨勾二級飛羽的第一個羽毛,然後用筆尖蘸稍濃一點的墨依次畫二級飛羽及翅膀偏外的羽毛,再用更濃的水墨畫出一級飛羽,其中每一筆都應果斷利落,不可重複修描。
  • 武漢美術館「水墨文章第六回——我法像心」大型跨年展即將登場
    本次展覽邀請到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先生為策展人,邀請田黎明、邢慶仁、張江舟、張望、周京新、武藝六位藝術家參展,這六位藝術家都是當下水墨人物畫創作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他們在人物畫創作領域以一種前瞻性的探索精神一直引領著當代人物畫創作的最新動向。本次展覽共展出116件作品,通過對藝術家創作背景、題材選取、筆墨技法等方面的分析與研究,旨在對藝術家們的創作有一個宏觀的呈現和了解。
  • 如何理解中國現代水墨藝術精神,傳統和當代水墨作品賞析
    將西方抽象藝術的若干技法與傳統水墨技法相融合,以使水墨畫能夠適應新的審美需要。90年代以來,現代水墨活躍於中國大陸畫壇的包括抽象水墨和表現性水墨的實驗性水墨藝術,既是藝術史發展的邏輯結果,又是中國社會的現代化推進與中國文化的現代性轉型相互牽引的結果。水墨藝術作為一種傳統手段在當今還有沒有發展的可能,這一直是學術界爭論不休的問題。
  • 方增先談怎樣畫水墨人物畫,怎麼處理質量感和筆墨技法的關係?
    編者按:出版於1973年5月的方增先先生的《怎樣畫水墨人物畫》一書,曾對中國水墨人物畫的發展起著指導性作用,當年學中國畫的年輕人幾乎人手一本。時光流逝,經典永恆,今天我們重讀舊文,或許會有新的感受與體會。本報公眾號每周三推出「方增先先生談怎樣畫水墨人物畫」專欄,歡迎持續關注。
  • 速寫的三種表現技法 介紹給藝考生
    速寫的表現技法大致有三種:勾線法:利用長短不一、粗細不同的線條,高度概括地勾勒出物象的特徵。勾線法是以線造型,也是最基礎的速寫表現技法,適合於表現清秀的情調。水墨畫法:利用水墨的乾濕、濃淡差異來表現物象的韻味。
  • 水墨表現——梅花
    「墨趣·童心」一直是我園的辦學特色,本學期,我們幼兒園著重開展對幼兒水墨畫課程的研究和教師水墨技能的培訓。
  • 呈現水墨內外的對話,「新海派水墨藝術文獻展」將展
    繼任熊、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虛谷、蒲華、黃賓虹等名家之後,新一代海派藝術家逐漸展露新意,身處新中國時代的洪流,拓展了許多前人未涉足的表現領域,如:林風眠、吳湖帆、鄭午昌、關良、劉海粟、吳大羽、倪貽德、朱屺瞻、陸儼少、謝稚柳、程十髮和陳佩秋等均具有各自的創新與成就,在現代海派繪畫史上留下璀璨的篇章。
  • 觀念中的水墨·清逸|雷子人:圖像的修辭
    總的來看,他的作品透露出某種怪誕、戲謔之感,其中或許有超現實主義的痕跡,但更讓我們聯想到明代文人繪畫,特別是人物繪畫的奇峭高古,兩者不約而同均是一方面回溯上古,另一方面在筆墨間卻充溢著褒貶時代的精神。從圖像和文本的角度來說,無論一種文本的內容如何看似與時代無關,但在它的結構、修辭等方面均無可避免地透露出時代的信息。
  • 水墨畫牡丹花,畫面結構安排技法
    傳統繪畫都要在畫面上留出或多或少的空白,即紙的白地,這是全畫面最虛的部分,不著筆墨色彩,簡約的構圖空白較大,繁密的構圖空白較小恰當的空白與有色墨的實處相對比,不但起到突出主體,鮮明主題的作用,而且會使整個畫面不悶不塞,含蓄空靈,畫牡丹花頭如同畫人臉面,一定要在其面前留出適當空白,主要花朵朝向哪個方向,哪個方向就要多留空白,使花頭面向開闊,舒展自如,除了大空白外
  • 更化則可善治——中國水墨畫的現代意義丨1204丘挺講座回顧
    為了區別於西洋,強調民族性和國家觀念的認同,表明中國身份,水墨畫的概念應運而生。回望歷史,「水墨畫」與「中國畫」這兩個詞,儘管其意涵在社會、文化變遷中不斷衍化,指代有變異,但是原來的價值系統大抵保持穩定。   在國際語境中,「中國水墨畫」的提法越來越被普遍接受。
  • 咱石景山助力的這部8K水墨動畫登上世界頂級電影節
    由石景山區助力的文創企業——北京盛世順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推出的全球首部8K水墨動畫影片《秋實》頻傳捷報 獲得多項殊榮登上世界頂級電影節《秋實》在繼承中國水墨動畫優良傳統的基礎之上,憑藉中國獨有的傳統水墨繪畫技法與動畫的趣味表達以及8K技術的完美融合,用全新的視聽語言對中國傳統藝術進行了詮釋。從製作技術、動畫表演、視聽語言、審美表達上均進行了探索與創新。
  • 打開中國水墨畫的時代空間
    正在中華藝術宮舉行的水墨概念藝術大展,雲集了周韶華、劉國松、馮鍾睿、陳家泠等海內外30餘位當代水墨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這些作品展現外在自然與內在心靈的相融無間,讓人領略到水墨藝術的精彩無比,它們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個性鮮明的筆墨,顯現出藝術家們的各自理念和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