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趣·童心」一直是我園的辦學特色,本學期,我們幼兒園著重開展對幼兒水墨畫課程的研究和教師水墨技能的培訓。經過一年的學習,教師們對水墨作品的欣賞和水墨技能的體驗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近日,宜興市進修幼兒園的教師們在項園長的帶領下,一起欣賞了齊白石老先生的一些畫梅的作品,學習畫梅花。
梅花是我們中華名族的精神象徵。別的花都是春天才開,它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
通過對作品的欣賞,初步了解畫梅花的方法。梅花分為三部分,分別為花託、花蕊和花瓣,其中項園長重點指導教師運用國畫技法中的藏鋒、回鋒等方法表現梅花及枝幹,並說道:梅的枝幹蒼勁有力,宜用中鋒畫,主枝可用淡墨,側枝可用濃墨。梅的花有五瓣,紅色,可用大紅點出,點花時筆上水分可適當大些,花瓣不宜過圓,花要有方向變化。
教師在作畫的同時,項園長還指導教師畫面安排要有主次前後關係,構圖要飽滿,墨色變化豐富,才能創作出生動有韻味的作品。在畫梅花的造型表現中,培養了教師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情感,並體會其美感。
與此同時,在即將到來的寒假,項園長也給教師們布置了一些「寒假作業」,這樣既充實了教師的假期生活,提升了教師生活品位,也有助於自身教學質量的提高,使教師們的寒假生活更加多彩多姿。
每兩周一次的水墨畫技能培訓,每周一次的毛筆字作業講評,教師們學習熱情高漲,一批批「畫家」脫穎而出。相信在後期的培訓中,教師們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延伸到對幼兒的指導和教學中,讓中國畫在孩子們的心中留下美麗的印跡。
撰稿:吳佳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