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讓人幻滅?心理學:剖析親密關係的喜與憂

2020-07-31 五月果兒

人的本性是追逐快樂,逃避痛苦的。當浪漫的愛情逐步退卻,我們該如何面對這有歡喜,又有憂愁的感情?《親密關係》中說:

人是社會性動物,「愛」與「被愛」是人的基本需求,然而可惜的是,大多數人並不擅長處理兩性關係。於是,本應該帶來美妙體驗、快樂享受以及甜蜜回味的親密關係,卻往往帶來失望、痛苦,甚至怨恨。

人本各異,婚姻也有千面,唯有深入了解,主動作為,方能得償所願。

01 當浪漫退卻,一顆心該如何安放?

在《三十而已》中,鍾曉芹與陳嶼,被網友詬病是「合租式婚姻」。從鍾曉芹的角度看到的是:她懷孕後滿心歡喜,陳嶼卻說孩子來的不是時候,能不能先不要;聚會結束,她讓陳嶼來接,他說你自己打車回來吧;家門壞了自己打不開,催他多次去修理卻沒有結果。

《三十而已》讓人幻滅?心理學:剖析親密關係的喜與憂

鍾曉芹和陳嶼


而作為觀眾,我們看到的卻是這樣:陳嶼不想要孩子,是因為沒有準備好。他從小長在父愛缺失的家庭環境,害怕自己沒有能力做一個好爸爸。雖然他言語間排斥孩子的出現,但卻在聽到寶寶胎心的時候,流露出意外驚喜的表情。回家後他默默地裝了地燈,關注嬰兒床等。在鍾曉芹因為打不開家門而發脾氣時,他就如做錯事似的滿臉歉意,上前撫慰。

他不夠浪漫,不善表達,也有缺點,但並非網上說的那樣極度冷漠和自私。他們剛戀愛時,兩人也曾在吃飯時並排坐,在桌子底下偷偷的拉拉小手。結婚誓詞上,他也寫的浪漫、柔情、甜蜜。那麼,隨著時間流逝,是什麼造成了一對曾經恩愛的伴侶,走向沉默寡言、互動寥寥的結局?

《三十而已》讓人幻滅?心理學:剖析親密關係的喜與憂

他們的相處


細想才發現,沒有了浪漫加持,他們倆更像大多數普通的夫妻。當鍾曉芹對陳嶼失望後,會受到確認偏向效應的影響,只關注他的負向行為,忽略了他的關切和本就寡言的性格。

確認偏向效應,是由於人們只關注自己的期望相符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所導致的知覺錯誤。

但事實是,隨著婚姻關係的穩定,浪漫的愛情會逐步退卻,回歸生活本真時。伴侶會在依戀類型、認知、性格、歸因等因素的影響下,不斷發生衝突。這時,愛情的幻滅感出現,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溝通、調整預期等維持機制的調和,就會受到確認偏向效應的影響,讓矛盾積累、衝突增多,直至走向對抗、分離。

02 關注這些因素,找到改善親密關係的方向

美滿的婚姻,是人們的期待。然而由於成長環境、認知水平、適應能力等特質的差異,會造成差千萬別的婚姻關係。我們來看幾個主要影響因素:

①個體差異:個體間顯著的一個差異,是依戀類型,主要分為安全型、痴迷型、恐懼型、疏離型四種。依戀類型的形成,主要受到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的影響,而不同的依戀類型,處理負面情緒的方式也不相同。其並非一成不變,是會隨著教育、親密關係等的變化而不斷改變,但長時間內是穩定且影響持久的。

安全型依戀和愛情的所有這四種構成成分,分別是親密、激情、忠誠、關愛和看護,都有正面的關係。

而認知水平、性格特徵等特質,也在不同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個體差異,這些因素共同影響著親密關係的走向。

《三十而已》讓人幻滅?心理學:剖析親密關係的喜與憂

認知世界


②關係評價:我們都渴望被伴侶肯定、接納,當我們知覺到的關係評價低於預期時,我們就會感到傷心、沮喪。

根據心理學家馬克·利裡的觀點,關係評價是指,我們知覺到的,他人認為與我們的親密關係珍貴、重要或親近的程度。

在我們感到被伴侶排斥、拒絕時,會降低親密關係的歸屬感,甚至損害自我價值感。嚴重時,還會產生較低的自我評價,陷入負面情緒無法自拔。比如,許多在親密關係中受過傷害的人,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處於較低的自信、自尊水平,甚至陷入自我懷疑、否定的悲觀情緒。

《三十而已》讓人幻滅?心理學:剖析親密關係的喜與憂

評價


③應對衝突:在親密關係中,衝突無法避免。消極的應對衝突,只是延遲了未來的不和,對衝突解決無益。而積極的應對方式,會讓雙方突破危機,實現感情增溫。

伴侶激發衝突的事件有四個常見類別:批評、無理要求、拒絕和累積的煩惱。

人們以本能反應去應對衝突時,會引發雙方的應激反應,陷入負面情緒相互作用的惡性循環。所以,不同的應對方式,對親密關係的滿意度也有不同影響。

03 積極應對,塑造滿意的親密關係

了解是改變的開始。當我們對親密關係的影響因素有了一定了解時,主動的進行自我檢視,積極去面對各種狀況,會塑造出高滿意度的親密關係。

①自我接納:無論自己是安全型依戀,還是其他類型,學著自我接納。自我接納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過度自負,而是承認自身有優點,也有局限。當我們開始了解自我,一心嚮往著美好的目標,才會有動力去改變。

當我們主動承擔責任,不斷拓展自我邊界,提升認知水平,都是對健康、良性的親密關係塑造有益的途徑。

《三十而已》讓人幻滅?心理學:剖析親密關係的喜與憂

協商


②合理的期望:我們都渴望擁有浪漫的婚姻,但若對自身、伴侶及雙方的關係沒有合理的認知,對伴侶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只會給雙方增加壓力和沮喪,引發對婚姻的失望、抱怨等負面情緒。

《親密關係》中指出,如果用不現實的期望來衡量婚姻,幸福、溫暖、有價值的伴侶關係看起來也不會令人滿意。

《三十而已》讓人幻滅?心理學:剖析親密關係的喜與憂

共同參與


③順應性反應:出現衝突時,盡力做出順應性反應,就是說在對方做出破壞性行為時,我們避免以牙還牙的惡性循環出現,努力給出建設性的態度與反應。比如,能夠進行善意的歸因、有效溝通等,這類夫妻對親密關係會有較高的滿意度。

有效的溝通,可以通過精確表達、積極傾聽、尊重和確認等方式。

溝通是最低成本,卻是最有效的應對衝突方式。有效溝通,就意味著我們在溝通中,不要主觀臆斷,善於用第一人稱表述內心的感受,同時在對方說話時,不要打斷。從尊重、平等的角度出發,重複確認對方的觀念和感受,是進行有效溝通的途徑。

結束語

就如文章開頭所言,我們許多人可能並不擅長處理兩性關係。但親密關係的帶來的獎賞意義、歸屬感、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讓我們甘心於主動控制自我,維持親密關係的和諧,去追求高滿意度的婚姻。

幸福是一種感知,當親密關係不能持續提供符合心理的期望時,就會產生幻滅感。當共同生活揭開了我們對愛情的幻想,就需要對婚姻的諸多影響因素,如個人特質、關係評價、應對衝突等,有進一步認識。並通過自我接納、合理的期望、順應性反應等方式,塑造滿意的親密關係。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讓人幻滅?心理學:剖析親密關係的喜與憂
    人的本性時追逐快樂,逃避痛苦的。當浪漫的愛情逐步退卻,我們該如何面對這有歡喜,又有憂愁的感情?《親密關係》中說:人是社會性動物,「愛」與「被愛」是人的基本需求,然而可惜的是,大多數人並不擅長處理兩性關係。於是,本應該帶來美妙體驗、快樂享受以及甜蜜回味的親密關係,卻往往帶來失望、痛苦,甚至怨恨。
  • 《親密關係》:親密愛人的幸福秘鑰
    婚姻就像錢鍾書的《圍城》裡所說的「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那麼,我們真的不可能擁有一個親密愛人嗎?我們為什麼不能經營好一段親密關係呢?也許,你也曾求助過親戚朋友,甚至花重金請「高人」、「大師」指點,卻唯獨忘了從自身尋找答案。
  • 《革命之路》:用心理學經典著作 剖析中年婚姻之困
    本文將從以下方面入手,嘗試回答這個疑問:● 結合經典心理學著作《親密關係》,以影片時間線為軸,深入剖析影片主人公的感情狀態及「革命」的象徵性意義;● 解析影片主人公情感歷程對現實的影射和對我們的啟示;
  • 《親密關係》值得讀兩遍:尋找永恆的親密關係,就是尋找自我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當初愛得死去活來的兩個人,到後來會形同陌路甚至成為仇人?《親密關係》這本書能夠為你解開困惑。在國際長途飛行中,最適合讀書和思考。這一次,八個小時的飛行途中,我快速閱讀了這本《親密關係》。正如本書的譯者張德芬在推薦序中所說:這是一本值得讀兩遍以上的書。
  • 心理學角度的親密關係
    寫在前面今天探討的主題就是「親密關係」,以消極情緒的表現為切入點。在親密關係中本身就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本身就是存在的,只不過正好在戀愛這個成長的過程中暴露出來。包括這些東西的歸因、根源探索,都是一個值得肯定的過程,包括「其實我是一個理性的人」這個結論,都是好的改變和肯定。總之就是,親密關係可以激發自己很多正面的思維、技能或其他事物,也可能成為暴露許多問題的切口和窗口。
  • 什麼是親密關係?怎麼維持親密關係?
    在心理學中,親密關係實際上屬於一個分支,與其內容也被稱作「親密關係心理學」。這四個字囊括的關係其實很多,本意就是指不限年齡和性別的兩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但目前來說,大多數情況下指的是情侶、夫妻間的愛情。所以在這裡,本篇文章也是著重講解以「愛情」為首的親密關係。
  • 慶兒讀書~《親密關係》01
    我以為的親密關係是很寬泛的。當讀完正念的奇蹟,我認識到親密關係,其實更多是身邊人的關係。書裡最親密的關係指的是你與你的伴侶之間的關係。書裡張德芬老師推薦序裡一個詞,心碎,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我想當我們開始追求親密關係時,那般美好的感覺是不能所替代的。
  • 慶兒讀書~《親密關係》01
    我認為的親密關係是很寬泛的。讀完正念的奇蹟,我認識到親密關係,其實更多是身邊人的關係。 書中說最親密的關係是你與伴侶之間的關係。張德芬老師推薦序裡一個詞,心碎,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我想我們開始追求親密關係時,那般美好的感覺是任何事物不能去替代的。
  • 為什麼你想擁有親密關係?《親密關係》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最近有幸聽了樊登讀書的這本《親密關係》,我才深深地知道,原來一個人想擁有親密關係背後的需求是:1.獲得歸屬感2.確認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我們都希望在親密關係中滿足需求,當彼此都能滿足了以後,那就會感到幸福。可是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人卻沒有在親密關係中獲得持續的滿足,原因是什麼呢?
  • 《親密關係》:幸福的婚姻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自我渡劫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荷爾蒙飆升的青春期,我們便步入了對親密關係的好奇與探索之旅。我們開始與父母產生分歧,對異性更加關注,這一過程是我們在試圖建立一個新的親密關係。克裡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這本書中,把尋覓親密關係稱為尋找自我。
  • 親密關係的本質是什麼?
    親密關係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總會有一本書可以幫你解答。】最近跟老公一直處於冷戰的狀態,看他哪裡都不順眼。當然這個感受肯定也是相互的,他應該看我也不順眼吧。我最近就一直在思考,結婚到底是為了什麼?
  • 《三十而已》顧佳為什麼被踢出了「太太圈」?心理學給出了答案
    所謂的「圈子」 也就是一些有共同興趣愛好或者共同利益目標的人組成的一個或者一種團體。比如說,喜歡寫作的人組成的「寫作圈」,喜歡瑜伽的組成的「瑜伽圈」。還有的是根據階層不同形成的圈子。前不久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中女主顧佳想要躋身進入的由三個富商老婆組成的「太太圈」就屬於這樣的圈子。
  • 我們都渴望親密關係
    這一期將為你講述的書是《親密關係》。談到親密關係,可能在很多人眼裡,親密關係可能指的只是伴侶之間的關係。其實不是這樣的。某種意義上,其實友情、愛情、親情,皆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因為親密關係具有很複雜的概念,它具有了解程度,關心程度,相互依賴性,相互一致性,信任度,忠誠度等多個維度。
  • 什麼樣的親密關係是可以長期持續的?
    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我們都曾經歷過痛苦、恐懼,我們渴望建立真摯的親密關係卻又害怕再度受傷。親密關係讓我們學習面對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質,最終找到通往愛和幸福的橋梁。——《親密關係》雙十二,沒有購物,而是選擇參加了兩個小時的讀書會,讀的是《親密關係》這本書。
  • 以愛情三角理論建立親密關係,用四階段法及XYZ法維持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對我們產生的影響身體的健康科學家研究發現:單身的人,以及朋友、家人很少的人,比充滿關愛的人死亡率要高很多,一項經歷9年的縱向研究發現,缺乏親密關係的人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3倍。精神上的慰藉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之後,最重要的就是需求就是對親密關係的渴望,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可以讓自己精神可以依託的地方,良好的親密關係,可以使我們漂泊的心,找到棲息地。
  • 最好的愛情,是擁有最高境界的親密關係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共讀《親密關係》的最後一部分,這一部分主要講述了最高境界的親密關係和最好的愛情之間的關係。兩個人的感情從最初的「月暈」階段,到後來的「幻滅」和「內省」階段,都只是愛情的過渡期,熬過這些,才能迎來感情最好的階段,那便是「啟示」階段。在這一階段,總覺得時間過的太快,好像一眨眼的功夫,那些點點滴滴都成了記憶裡的美好。02最高境界的親密關係,如何建立?
  • 親密關係分為四個階段,可惜大多數人一直在前兩個階段徘徊,你呢
    《親密關係》是由加拿大資深生命教練、演說家克裡斯多福孟撰寫的一本自助手冊,他希望幫助更多人建立親密的伴侶與婚姻關係,書中詳細闡述了親密關係的四個階段,並為我們經常遇到的情感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我發現身邊的很多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在內,花費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卻一直徘徊在親密關係的前兩個階段。今天這篇文章就為大家詳細地講一講,親密關係具體分為哪四個階段,以及怎樣做才能提升伴侶之間的親密度。
  • 如何從親密關係中獲益?
    這個程序的調整,主要是為衝動離婚的人增加一個門檻,使雙方能夠冷靜思考自己的婚姻。「離婚冷靜期」也許並不能真正挽救你的婚姻,但對婚姻的反思,卻可以讓你受益匪淺。婚姻是我們人生中重要的親密關係,婚姻是圍城還是寶藏,取決於你是否能在這段親密關係中獲益。
  • 聽書|心理學經典重讀9《親密關係》:愛情與婚姻中的經濟學
    心理學經典重讀9《親密關係》 歡迎收聽「邁向成功的心理學」,我是周鳴之。在這個系列節目中,我們每周將會給大家解讀一本經典的心理學書籍,希望通過閱讀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認識自我,並為大家的日常生活、工作提供改善的建議和行之有效的策略。
  • 《親密關係》:深度解讀婚姻,構建親密關係
    但這對解決婚姻中的問題是與事無補的,只能讓自己更痛苦而已,最近看到一本書卻產生了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婚姻中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是事出有因,我們對於婚姻的理解還是太膚淺,這本《親密關係》看似在解讀愛情,其實個人感覺,如果一樁婚姻,想要美滿,首先得有愛情,所以從構建親密關係開始才是經營婚姻的必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