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嶽陽市的平江縣,從東漢末年初設到後唐定名平江,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建縣史。
平江縣與湘、鄂、贑三省交界,與長沙市接壤,歷代平江就崇文尚武,得天獨厚的文化環境,造就了當地獨特的詩書氣質,因此,享有「中華詩詞之鄉」的美譽。平江的將星璀璨,先後走出了64位共和國將軍,是全國三大將軍縣之一。
平江縣還被稱為休閒美食之鄉,記得《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裡也有關於平江美食的介紹,所以來到這裡,自然是少不了吃上一吃的。
平江十大碗是用當地農戶自家種植的蔬菜,飼養的雞、鴨、魚、豬,以及山裡的野味製作而成的本地菜,雖然不精緻,但是比起酒店的宴席,十大碗更值得一吃。
這十大碗包括:十樣錦、土雞湯、野生麂子火鍋、紅燒丸子、墨魚瘦肉湯、辣椒炒野豬肉、扁豆燉豬肚、紅燒草魚、虎皮扣肉、翡翠白玉湯(木耳白菜湯)。
十大碗宴席的精髓在於新鮮的食材,加上農家大廚豪放的做菜手藝,以及鄰裡親戚之間的真情實感,共同構築的真誠、平等、淳樸、自由的氛圍。
另外,平江的腐乳,豆豉剁辣椒,還有被譽為「蜜中之冠」的山桂花蜜,都是當地不可多得的特色美味,對了,差點忘記馳名中外的辣條了。
辣條源於平江的長壽醬幹(清朝康熙年間,平江的長壽醬幹被列為宮廷貢品)。20年前,因為醬幹原材料大豆的大幅度漲價,陰差陽錯的發明出辣條這種食品,更意外的是拯救了平江這個貧困縣。
辣條(又名辣片,麻辣條,辣子條,豆腐皮,麻辣)。主要由麵粉,水,鹽,糖,油,辣椒,麻椒等製成,它最早並不是零食,而是主食的調味品,給麻辣加上甜味是辣條一項「偉大的創舉」,也使它成為了全國著名的小吃,現在甚至成為了享譽世界的中國美食。
說到這裡,我曾突發奇想的用平江的辣條作為葡萄酒的佐餐,做過一次舌尖上的嘗試。
在西方的美食裡,葡萄酒常常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和食物結合,這也是為什麼會想到用辣條與之搭配的原因,讓葡萄酒和辣條在口腔裡互動,讓他們互相融合吸收。
我喜歡用烤羊肉配二鍋頭,中國式的下酒菜,很多本身就具有豐富的味道,比如一碟酒鬼花生,再來一罐啤酒,香氣豐滿的花生和略帶苦澀的啤酒,在味道的碰撞中獲得一種動態的平衡,像太極,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味無窮。
辣條之所以好吃,不僅僅因為它有嚼勁、還在於它的辣中帶甜、以及各種豐滿的香料味道,說實話,辣條確實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下酒美味。
如果以下酒菜的角度來看,啤酒白酒都是不錯的選擇。但辣條是那種僅僅依靠濃烈的香料味道,就可以橫掃一切酒香的食物(包括葡萄酒)。
於是,抱著一種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態度,我們大膽的用3款葡萄酒作嘗試,辣條為什麼選平江的,就像喝葡萄酒,要喝波爾多的一樣,不需要知道原因,裝的態度大於一切。
波爾多幹紅,細膩優雅的香氣完全被滿屋子的辣條味所掩蓋,如果吃完辣條再喝酒,在口中仍然能感受到這支酒複雜的香氣,但是如果與辣條一起嚼動,幹紅就立刻會被辣條折磨的面目全非,你甚至會懷疑自己喝的還是幹紅嗎?
法國南部的幹白,具有濃鬱果香味的幹白和辣條裡的辣味、香料味混合在一起,有一種烤蘋果撒黑胡椒粉的感覺。
最後是一支甜白,很多的甜白在來到中國時,都是以適宜和中國菜的辣味搭配來宣傳的。但是我實在無法接受毛血旺和貴腐甜酒,帶給舌尖上的衝擊,具體怎樣,有興趣的朋友,自己可以親身體會一下,
總結,和辣條這類典型東方特色且香料味重的食物做搭配,還是非烈酒莫屬,特別是白蘭地、伏特加、朗姆酒,當然還有來自我們中國的白酒,不相信的朋友,也可以嘗試一下,純飲加辣條,味道槓槓的。
說到這裡,今天的話題就告一段落了,平江、十大碗、辣條、葡萄酒被一鍋亂燉, 就像生活中的很多的美食一樣,本來風馬牛不相及的各種食材,在經過了打散、攪動、重新融合的過程,成為了一道奇思妙想的美味佳餚。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