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吃這3種「苦頭」的孩子,長大多半有出息,家長不妨都看看

2020-12-22 奶嘴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對於父母來說,肯定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能夠有大出息的,不過並不是每對父母都能夠如願的,小陳是一位新手媽媽,就只有晨晨一個獨生子而已,因為小陳的奶奶就只生了一個兒子,所以對孫子的百般疼愛的,要什麼就給什麼,為此小陳和婆婆兩個人鬧了不少的矛盾。

在小陳看來,疼愛還是沒有錯的,但是有些"苦頭"還是要孩子自己去吃的,比如晨晨在學習的時候老是坐不住,奶奶就縱容他去玩,但這對晨晨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小陳認為,孩子只有從小吃學習的苦頭,那麼將來才會有大出息,畢竟知識改變命運,有些苦還是要孩子自己去面對的。

01孩子容易沒出息是因為父母做了什麼?

1、太聽話,讓孩子喪失獨立性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那些小時候聽話懂事的孩子往往在學習成績上非常優異,但是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就的卻是那些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孩子。這是為什麼呢?只能說聽話的孩子對於父母或者他人有著極強的依賴心理,也就是缺乏或者說喪失了個人獨立性。聽話的孩子都行走在父母預先安排好的人生路上,沒有起伏,平平庸庸,也就不會想要去改變了。

2、一味嬌慣孩子

家長對於孩子一味的寵溺,讓孩子養成了好吃懶做,自私自利的性格。一些小事孩子可以做,但是失敗了一次之後,家長往往會因為不忍心而把事情接手過來,這樣孩子就更加嬌氣了。而小時候有父母在身邊幫忙,但是等他們長大以後,社會卻是會好好"教育"他們的。

02吃哪3種苦頭讓孩子長大有出息?

1、學習的苦

讀書很苦,但是不讀書會更苦。學習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孩子如果僅僅掌握課本上的那一點知識,那麼他的知識結構難免單一,閱讀有益的課外書,再加上一定的實踐才算得上真正的學習。雖然學習很苦,但是家長要明白,學習的苦都是累積在孩子心中的知識和力量,可以讓他們在社會中走的更好。

2、嘗試失敗的苦

一個未曾嘗試過失敗的人,是不會懂得生活的心酸的。只有讓小孩子從小懂得失敗,教會他們如何去面對失敗,進而戰勝失敗,才能從這個過程中磨練堅強的意志和獨立的品格。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只有讓孩子勇敢地面對人生路上的挫折,孩子才能踏上成功的道路。

3、知道吃虧的苦

在平時的教育中,讓孩子懂得吃虧。一說到吃虧,人們的第一反應都是不願意,認為吃虧是一種軟弱的表現,但他其實也是一種對人生的豁達和寬容的態度。為什麼我們經常會見到一些斤斤計較、自私自利的人?就是父母一心只灌輸給孩子不要吃虧、要贏等觀念。但是真正的偉人怎麼可能心胸如此狹隘呢?狹隘的心胸只會局限他們的視野和思維。由此可見,吃虧未必不是福啊。

03家長怎樣讓孩子適當吃苦?

1、培養孩子獨立性

當孩子提出一些想法或者建議時,家長可以從旁給予指導和幫助,但是不要去替孩子做決定。因為即使失敗了,小孩子也能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父母要學會做一個引導者,讓孩子獨立去做一些決定,完成一些任務,並不需要完全親力親為。

2、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

在生活中留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及時中途會遇到困難,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打著為了安全的旗號,總是把孩子保護在羽翼之下,讓孩子多去做,去看,去開拓他們的視野,而不是當一個高塔上的公主。

總結:家長在家裡對孩子不能一味的予取予求,需要讓他參與到家庭中來,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他的獨立性和克服困難的精神,生活沒有一帆風順,成功是在一次一次的挫折和失敗中脫穎而出的。對於孩子,要學會讓他們從挫折中不斷成長,不能學習不好就不學了,吃過一次虧就事事親力親為。每個人都是從失敗中站起來的。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這三種「苦」,孩子從小越能吃,長大以後越有出息
    在當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社會,如今的孩子也變得越來越驕縱,天熱怕曬著,天冷怕凍著,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要什麼給什麼,孩子只負責開心就好。 每個父母都想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怕孩子吃苦,其實,你越不想讓孩子吃苦,將來孩子就要吃苦,你越不想孩子流淚,將來孩子就要流淚。有三種「苦」一定要讓孩子從小就吃,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才會更有出息。
  • 白巖松育兒觀走紅:要想孩子有出息,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有的孩子甚至因為班主任的一次責罵,因為一次期末考試分數不達標,就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這都是因為沒有受過打擊,吃不起苦造成的。家長一定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要讓孩子們多吃苦。要想孩子有出息,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 家有女兒,家長要捨得讓孩子吃5種苦,孩子將來才會更有出息
    所以說,家中有女兒的家長,一定要捨得讓孩子吃這5種苦才行。,家長要捨得讓孩子吃這5種苦,孩子將來才會更有出息:1.如果我們沒有重視這方面的培養,將來孩子長大以後必然會因為無知而吃虧。所以說,在教育女兒的時候,家長必須要捨得讓孩子吃學習之苦,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孩子的氣質和文化修養,孩子長大後才會更有出息。
  • 這3種孩子看起來「鬼靈精」,長大後難有出息,不妨對照下自家娃
    平常小明媽媽都覺得小明很出色,與一般小孩不同,現在看來,長大後怕是難有出息了!在生活中遇上小明這樣的小孩,一般人都會誇讚他與同齡人不一樣,十分能說會道,就是一個"鬼靈精"。但是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這種"鬼靈精"不一定是一種好事,有可能隱藏著危機。
  • 下面4種孩子,長大後肯定有出息,有你家的嗎?
    有句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誰不希望自己孩子長大之後能夠一帆風順、出人頭地有出息?那到底該怎麼養孩子能夠有出息,成了很多家有兒女的家長們一直在研究的課題。下面4種孩子,長大以後肯定有出息,看看有你家的嗎?長時間下去,孩子自私,不懂得感恩,覺得父母和祖父母的幫助和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啃老族。那時候父母可能會抱怨孩子長大不懂事,不讓人省心,其實都是自己過往的因才長成今天的果實。如果你真的愛孩子,一定要讓他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終有一天,要學會放開手,讓孩子去吃苦,去蛻變。捨得讓孩子吃苦,他才會有能力觸摸幸福。
  • 曾國藩的家訓放到現在也受用:想讓孩子有出息,這3種苦不能錯過
    想讓孩子有出息,這3種苦不能錯過如果想讓孩子有出息,那麼這3種一定不要讓孩子錯過,孩子的一生有些痛苦是一定要經歷的,只有「吃得苦中苦,才方為人上人」,而父母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並不是去替孩子受苦。其實,孩子的成長不應該只吃苦,還需要享一些福才行,以下2種福,配合孩子吃的3種苦,會讓孩子更優秀。
  • 長大後會有出息的孩子,大多都有這3種品質,你家孩子佔幾個?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是每個家庭中未來的期望。所以,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卓爾不群一直是每個家長的心願。殊不知,有些孩子本來就自帶優秀的種子。有出息的孩子多數都有這3種品質,快來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3、自主學習談到學習,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恨不得每天把孩子監視起來,怕孩子偷懶。殊不知,一些擁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根本不需要父母看著就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擁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往往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也都會比同齡人更加出色。
  • 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從小就有「徵兆」顯現,請家長多加關注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出息,而這種「出息」,不僅僅指學習上勝人一籌,將來的工作、生活上也能不落人後、令人羨慕。其實,一個優秀的、有出息的孩子,未必小時候的成績一定優秀,但身上一定會有這幾個特質,這才是孩子將來出息的「標配」。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多半有這3種表現,不妨自查一下
    文丨辣媽育熊娃(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很多的家長總是習慣性地會去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能夠那麼的優秀,考上名牌大學,有穩定的工作。但其實孩子長大之後能不能有出去,都是和家長給予孩子的教育有著直接聯繫的。
  • 那些長大之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種父母,蠻準的
    導讀:那些長大之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種父母,蠻準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那些長大之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種父母,蠻準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處於5-8歲,一旦養成這3種習慣,長大很難有出息
    導讀:北大教授:孩子處於5-8歲,一旦養成這3種習慣,長大很難有出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北大教授:孩子處於5-8歲,一旦養成這3種習慣,長大很難有出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要抓緊改正
    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更有出息,那怎麼才能判斷出自家孩子是否有出息呢?李玫瑾教授大家都很熟悉吧?李玫瑾教授在育兒這方面很有造詣,基本是家長們爭相學習的對象,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檔節目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在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
  • 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都有這3個共同點,與家庭條件無關
    當孩子出生了之後,大部分家長們就已經做好了規劃,而家長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也成為了孩子未來努力的方向。為了能夠讓娃贏在起跑線上,有的家長在孩子1歲左右時,就已經安排了各種各樣的早教班,2歲就報興趣班,希望孩子會變得更聰明,未來能有出息。
  • 李玫瑾:養男孩的家庭,這3件事家長越「捨得」,孩子越有出息
    對於有男孩的家庭來說,教育孩子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尤其是在培養男孩子上,男孩天生就要比女孩淘氣一些,生活中也總是給家長惹麻煩,所以,養男孩家長費更多的心思。如何讓男孩子未來有出息,成為家裡的頂梁柱,家長們心中自然是有一桿秤。
  • 白巖松:真正有眼界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可謂是全面發展的優秀孩子;在白巖松的教育觀裡,認為父母既要和孩子成為好朋友,又要狠心一點,真正有眼界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才能有正確的金錢觀現在的父母都特別捨得為孩子花錢,很多孩子從小衣食無憂,習慣了大手大腳地花錢,導致缺乏了正確地消費觀念,買東西都要追求名牌,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一種攀比心理。
  • 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難有出息,第一種就被人嫌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有出息,因此會採用各種途徑來測試自己孩子未來會不會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通常父母們都從孩子的行為舉止、對事態度、處事表現等地方來觀察孩子,但是有一個地方卻總被忽視,那就是孩子吃飯時的表現,吃飯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做的事情,父母們根本聯想不到把吃飯作為觀察孩子能否有出息的一個考察點
  • 3種看似聰明,實則是「假聰明」的孩子,長大後多半難有出息
    所以說,很多家長都會根據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表現來判斷孩子是否聰明,將來能否有出息。可是在這其中,也有一部分孩子,只不過是看起來很聰明的「假聰明」罷了。如果家長不好好教育這些只是看起來聰明的孩子的話,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有出息。那可能有些家長就會產生疑問了:我們到底該如何辨別孩子是真聰明還是假聰明呢?
  • 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中國人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盼著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有出息,有成就。不過孩子到底能不能有出息那是二十年後的事,現在誰也不知道。但是這也不一定,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孩子小時候的一些性格特徵就能知道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 孩子從小就有這4個「小毛病」,爸媽偷著樂去吧,長大多半有出息
    導讀:孩子從小就有這4個「小毛病」,爸媽偷著樂去吧,長大多半有出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從小就有這4個「小毛病」,爸媽偷著樂去吧,長大多半有出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白巖松: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必須「吃」這3種苦,父母別心軟
    ,必須「吃」這3種苦,父母別心軟當代社會,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對於孩子的養育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白巖松在很多場合都提過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吃苦這件事上,他也是絕對的推崇者。他曾經說過,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必須「吃」這3種苦,父母別心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