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鬧情緒,你抓狂崩潰時別再默念"親生的",這倆法子更管用

2020-10-13 布穀媽媽

幾個家庭聚會,小朋友們也湊一起開心玩鬧,侄子甚至還當眾表演起節目來。正當他興高採烈唱著剛學會的歌時,回頭瞬間,卻發現他媽媽正拿著手機拍他。侄子突然大發脾氣,朝媽媽大聲吼叫:"誰讓你拍我的!"


我們都愣住了,日常拍攝很正常啊,平時他媽媽也沒少拍,怎麼這會發這麼大脾氣了?我們幾個哄了好久,他媽媽還當面刪了剛拍的視頻。可侄子就是不依不撓,淚水像決堤的河,壓根止不住。

侄子平時也不是蠻不講理的性格,現在卻為一件小事鬧這麼大情緒,這是怎麼了?是什麼讓一個孩子有時候善解人意,有時候卻控制不住自己而"無理取鬧"呢?


一、鬧情緒的孩子,是上、下層大腦沒有合作


《全腦教養法》一書提到:孩子控制不住自己情緒,與他的上、下層大腦沒有整合有關。


書中把我們的大腦,比喻成一座兩層樓的房子:


  • 下層大腦就是房子的一樓,它裡邊的東西,主要滿足我們日常需求。比如處理憤怒、恐懼、呼吸以及下意識反應等這種原始的活動。心理學上又叫它為"原始腦"。


  • 而上層大腦就是房子的二樓,它進化程度更高。走進這一層樓,你會發現,裡邊窗明几淨,四周都是透明的玻璃,視野開闊、思維清晰。這層大腦主管我們思考、計劃和想像等複雜的心理活動,也可以稱它為"智慧腦"。

如果我們想要孩子擁有智慧、自控力、意志力、同理心等這些美好的品質,那麼一定要發展他的上層大腦。當我們站在上層大腦時,既可以眼觀八方,還可以俯瞰下層大腦的活動。一旦發現下層大腦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上層大腦便可以幫忙平息這些強烈的反應和衝動,以免製造不必要的麻煩。


下層大腦負責收集身體傳來的感覺、信息和情緒,上層大腦則負責分析和做出決定。只有這上、下兩層樓互相合作時,我們的大腦才能作為一個整體協調運作。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日常才能既感受各類情緒,又能合理控制行為,不至於一遇事就衝動難自控。


既然下層大腦有上層大腦監督著,那麼,我們的孩子為什麼還會時常表現出"控制不住我自己"這樣的行為來呢?


二、 孩子控制不住自己,有兩方面原因


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在分析大腦皮層時,提出孩子不能很好地運用上、下層大腦,與兩個重要因素有關:


1、 年齡


孩子一出生,他的下層大腦就已經十分發達。而上層大腦這種高級分析功能,則要等到二十幾歲才能完全發育成熟。


也就是說,房子的一樓已經裝修完善,可二樓還在施工中。一個亂糟糟的二樓,本身就有些自顧不暇,便不能指望它時刻發揮作用。所以它就只能有時候靈,有時候不靈。


2、 杏仁核


孩子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情緒,特別是恐懼和憤怒這兩種,除了與自身年齡有關,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便是杏仁核。


杏仁核是什麼呢?


我們可以理解為是一樓到二樓樓梯間的那一扇門,它會對突如其來的危險保持警惕。如若遇到緊急情況,它會直接把門關上,暫替二樓來做決定。


比如,你走在路上,突然迎面飛來一個球。這時杏仁核就發揮作用,在你還沒有清醒認識到情況時,讓你下意識躲開。


而不是先在一樓產生害怕情緒,等這個情緒爆發到一定程度,再問二樓:"我要不要繼續爆發?"然後二樓思索一番,朝一樓回話:"你自己看著辦吧。"等你看著辦時,球已經撲臉上來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突發事件,杏仁核及時發揮作用當然是好的,能幫我們躲避不少危險。但如果杏仁核動不動就跳出來"當家做主",讓孩子一遇事就抓狂,我們做家長的心情自然就不美麗了。


所以,要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處於理智的時間多一點,最重要的是,按節奏地"裝修"好他的上層大腦。讓他在合適的年齡,做出合理的事。而不要長大成年後,上層大腦依然沒有施工完成,還在做著小孩子做的事情。


如果我們能幫忙開發孩子的上層大腦,避免他一遇到問題就被困在下層大腦,那麼,他的未來有無限潛能。

《全腦教養法》一書,為我們提供了兩個方法,能促進孩子的上層大腦發育,使他成為一個懂得動用高級分析思維的寶寶。


三、 方法一:喚起上層大腦


"問問自己,在與孩子一天的互動裡,你是調動了他的上層大腦,還是下層大腦?"


有次陪姐姐逛商場,小外甥看中了一個價格不菲的玩具。姐姐不同意買,理由是不久前才買了一個類似的。小外甥當場就趴地上撒潑打滾,大聲尖叫:"我就要!"姐姐好聲哄勸,但小朋友根本聽不進去,非要不可。


眼看姐姐耐心被消耗殆盡,即將抓狂崩潰時,我拉住她問:"你是想調動他的原始腦,還是他的智慧腦?"姐姐之前聽我說過上、下層大腦的理念,想了想,便忍住自己的情緒,開始了"滅火"工作(以下可以用《正面管教》中贏得合作4步驟來概括):

①表達理解


姐姐收起怒火,蹲下身來抱了抱小外甥,溫柔地問:"你很喜歡這個玩具對嗎?"小外甥生氣地瞪著眼,從鼻孔裡哼出一個"嗯"字。姐姐表示理解他的感受:"媽媽現在不給你買,你肯定很失望對不對?覺得我都這麼喜歡它了,為什麼媽媽就是不肯買呢,好生氣啊!"


被理解後的外甥看了看姐姐,態度也緩和了下來:"是的,我就是生氣。"


②表達同情


姐姐摸了摸他的頭,繼續說:"是啊,你肯定會難過。媽媽曾經也看中過一件大衣,可爸爸就是不讓買,我當時也好生氣啊,覺得他怎麼能這樣?"侄子有些同情地盯著姐姐:"那你跟他吵架了嗎?"


姐姐搖了搖頭:"因為爸爸說,家裡有一件類似的,我都沒怎麼穿,如果再買,就太浪費了。"外甥現在已經冷靜了不少,聽這話後低下頭不說話。


③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看著小朋友已經穩定了情緒,姐姐便開始接近他的上層大腦,努力觸發他的理性思維:"你剛剛對我那樣大喊大叫,媽媽好傷心。"小外甥抬起頭來,眼中有些歉意。


④關註解決問題


此時,小外甥已經回歸理智,完全能用上層大腦控制自己的行為了。姐姐趁機問:"你很想要這個玩具,但媽媽覺得買它並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你能幫我想一想,有什麼兩全其美的辦法嗎?"


一旦孩子開始動腦思考,他的上層大腦就起作用了,下層大腦自然就交出主導權,退出舞臺。其實我們與孩子遇到的每一次衝突,都是幫他喚起上層大腦的好時機。只有讓他練習用"智慧腦"而不是"原始腦"處理問題時,他才能不斷成長,擁有更高的智慧和更美好的品質。

四、方法二:鍛鍊上層大腦


方法一是我們遇到問題時,嘗試接近孩子的智慧,喚起他的上層大腦。而方法二就是我們在平時生活中,不斷鍛鍊他的"智慧腦",使它像肌肉一樣越用越強壯,越用越聰明。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替孩子做決定:


今天下雨了,穿這件雨衣吧。

這幾道菜營養豐富,多吃點。

周末遊樂園人太多,聽我的,去公園比較好。

......


孩子雖然被迫無奈照做,但你會發現,隨著他越長大,越不願配合你。即使心不甘情願接受你為他做的決定,但他總會想辦法做一些小動作讓你生氣不滿。


其實,這是孩子在向你宣告:"我想自己做主!"我們平時不妨少操一些心,多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比如小一點的孩子,你可以問:"今天下雨,你是想穿雨衣,還是打傘呢?""吃這幾道菜可以長個棒棒的身體,你是先吃這個,還是那個?"


大一點的孩子,如果不是關係到人生安全和道德層面,那就讓他自己思考並決定。當他自己承擔了後果,他才能變得更成熟、理智,這也會為他將來做明智的決策打下基礎。(之後布穀媽會分享孩子自己做決定產生的邏輯後果和自然後果,以及解決方案,記得關注哦~)

2、教會他控制自己的方法


我們平時可以教會他一些小技巧,讓他意識到快"控制不住自己"時,能用這些方法使自己平靜。比如做深呼吸、跺腳、到沒人的地方大叫、錘枕頭等。這些不傷害他人的方法,能幫助他們停下來思考,並做出正確的決定。


3、學會思考問題


要讓孩子學會思考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問問題。


比如幼兒園開學最常見的,就是分離焦慮。孩子在家呆久了,突然與媽媽分離去到學校,難免會出些焦慮和害怕心理。這時候可以問他:"去學校想媽媽了怎麼辦?"


引導他預見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並提前思考可以解決的辦法。這既能鍛鍊大腦活動,又讓他有個心理準備。當問題真的來臨時,孩子才能從容不迫運用"智慧腦"去克服困難,變得睿智。

布穀媽媽說:


孩子控制不住情緒,念再多"親生的"也不管用。因為孩子不會從錯誤中學習到東西,你還只能氣到"內傷"。每當他無法自控時,問一問自己:"你是想調動孩子的原始腦,還是智慧腦呢?"


之後布穀媽還會分享關於鍛鍊孩子專注力、如何讓孩子學會選擇並承擔後果的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相關閱讀推薦:

1、

2、

相關焦點

  • 當孩子讓你抓狂,默念這些扭轉乾坤~~
    羅玲:旅澳學者,兒童教育專家。
  • 孩子寫作業墨跡、不認真,家長情緒崩潰,怎麼辦?
    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平時都覺得自己挺好的,在工作上遊刃有餘,在生活上賢妻良母,可是一遇上孩子寫作業墨跡、不認真總是會hold不住自己內心小火山的爆發,恨不得立刻把這熊孩子撕碎?其實這些情緒都很正常!那麼有什麼好的辦法呢?
  • 別再默念親「生的來」熄火了,這6招教你從容經營親子關係
    自從有了孩子,我們父母便踏上了與孩子一同前行的路程。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我們仿佛天天都在動腦子與之抗衡。很多父母的情緒現在都靠默念「親生的」,讓自己來平衡氣息,老是用這一招的話,不管用了。那接下來該怎麼辦呢?孩子的青春期有大概5年的時間,為了讓關係更親密緩和親子關係,父母學會調節情緒的方法,我們學會以下這幾個方法,心平氣和從容的經營親子關係。
  • 女人坐月子,聽到這幾句話情緒會瞬間崩潰,家人可別往槍口上撞
    尤其是,女人坐月子,聽到以下這幾句話,情緒會瞬間崩潰,家人可別往槍口上撞。「寶寶一直哭,是不是你奶水不夠吃啊?」產後母乳,是女人最焦心的事情,主要就是擔心奶水分泌不足,寶寶吃不飽。為此,女人產後喝各種難以下咽的「下奶湯」,嘗試各種催乳方法,真是折騰的夠嗆。
  • 帶娃一天崩潰幾次?來聽聽這些媽媽怎麼說
    那些讓人慾哭無淚的、無奈抓狂的、情緒爆發的小事,總是在不經意間撩撥著我們快要衰弱的神經,讓我們不得不一遍遍默念那句話提神:「忍著忍著,自己生的娃,跪著也得疼完!」那麼,到底是怎樣的瞬間,會讓父母崩潰?可一旦把她放回床上,自己剛有睡意時——「哇!」哭聲響起,一切前功盡棄!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哄睡的套路;而我有娃之後最大的夢想,就是能睡一個整覺。還有什麼,能比不讓人好好睡覺更讓人崩潰的呢?
  • 孩子第一個叛逆期,這樣管最有效!比打罵管用100倍
    在媽媽明確表示不可以並堵在門口時,她開始情緒崩潰;用心給她打扮,她卻嫌棄媽媽編得辮子醜,硬掰又賴皮的樣子讓人哭笑不得;耐心給她編歌詞,不願意配合就算了,還趁媽媽不備,將所有歌詞擦掉,分分鐘令人抓狂······總之,一切都要和媽媽反著來,不被滿足時就大哭大鬧。
  • 小學生1小時寫了3個字,媽媽要崩潰,怎麼做可以實現雙贏?
    輔導孩子寫作業是一件令家長抓狂的事。演員陶虹也遇到過,女兒寫了3個字,卻用了整整一個小時的時間,一度令她非常崩潰。耐性已經磨沒了,差點抓狂,無奈只能心裡默念「親生的親生的」。脫口而出的話很傷人,會打擊孩子的信心和積極性。如何控制自己的火氣,我學習並整理了一份樊登老師提供的方法《大吼大叫需要情緒管理,看樊登老師教你:代替吼叫的7種方法》,就在10月31日的文章裡,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孩子一不滿足就大哭大鬧,比起情緒管理,父母的「抱持」更有力量
    導讀:孩子一不滿足就大哭大鬧,比起情緒管理,父母的「抱持」更有力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一不滿足就大哭大鬧,比起情緒管理,父母的「抱持」更有力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面對情緒崩潰的孩子,採用「紅綠燈法」,引導孩子做好情緒管控
    當孩子情緒崩潰哭鬧不止的時候,父母的反應類型不外乎四種:1.壓制型。壓制型父母面對孩子哭鬧時容易崩潰,於是恨不得一秒鐘之內壓住孩子的情緒,要麼呵斥要麼威脅孩子,甚至會以動粗的方式來強行讓孩子停止哭鬧。這種「以怒制怒」的方式雖然很快可以讓孩子止住了哭聲,但會給孩子的心靈埋下非常大的隱患。
  • 「再哭,就去門外哭」,這句話傷了多少孩子
    「你這什麼態度?不可以對我這麼說話。」媽媽顯然對女孩的倔強不滿,有些生氣地說。就這樣,鄰桌小男孩引起的矛盾,逐漸演變成了母女倆的不悅。雖然最後女孩的情緒好轉了,但她仍然怨念地看鄰桌男孩,顯然還是憋著氣。
  • 孩子情緒崩潰怎麼辦?可高效調節情緒的「冷靜角」,你應該會創建
    這一哭,全餐廳的人都聽見了,讓他們夫妻倆很尷尬,關鍵哄半天才哄好,美好的一天直接破碎。回到家裡孩子依舊哭,讓他再一次自己洗手不幹,吃雞腿也不幹,情緒近乎崩潰,最後哭累了才睡著。「孩子情緒崩潰,我也崩潰啊,有幾次都想丟下孩子自己離開」,這位媽媽如是說道。
  • 孩子太容易「崩潰」?培養孩子情緒自控力,要學會畫「情緒地圖」
    很多人有了孩子之後,都會發出一句感慨,那就是「小孩的臉簡直就是六月的天啊」。確實,大多數的孩子都會比較善變,可能上一秒他們還在抱著玩具玩耍,下一秒就傷心欲絕,大哭大鬧。雖然孩子們的行為看起來很難以理解,但是生活當中,就連家長都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更何況是孩子呢?
  • 發脾氣≠教育 你的負面情緒能讓孩子奔潰
    網上有個段子:  當你在覺得被娃氣得快要崩潰時,先控制住體內的洪荒之力,氣沉丹田心中默念這娃是我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忍受憤怒的情緒,遲早是會憋壞,會爆發的!因此,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必感到內疚和羞愧!  情緒本身是正常的,學會正確表達才是最重要的。當你面對寶寶的行為非常憤怒時,要切記,千萬不要把憤怒轉化成攻擊性的語言和行為(比如攻擊孩子的品格、性格)。你可以直接表達「我很生氣!」
  • 孩子情緒崩潰時,別再用「錯誤」的方式教育娃,試試「塑造管理」
    在遇到這種情況時,一些父母會選擇和孩子講道理、一些會選擇用暴力制止孩子的「惡劣」行為,還有一些會和孩子僵持不下,這是很常見的三種解決方式,但是最終的教育結果並不能讓家長滿意,尤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會發現孩子跟自己的關係越來越疏離了。
  • 孩子總是毫無理由的吵鬧,試試這三招很管用,幫孩子釋放壞脾氣
    前言:生活中,孩子經常會因為各種原因,在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情後,還亂發脾氣,不管不顧的哭喊,或者打媽媽、扔東西等等,這個時候家長除了管教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要去教育和指導孩子,而不是衝動之下去體罰孩子,因為這樣往往會是反效果。想要杜絕孩子的胡攪蠻纏,家長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幫助孩子化解壞情緒,這樣孩子才會理解你,願意聽你講道理。
  • 媽媽看後默念:親生的,親生的,孩子還小
    再比如:「一邊……一邊」造句。答:媽媽一邊罵我一邊打我。諸如此類令人哭笑不得的答案層出不窮,媽媽看了只怕要默念100遍:「這是親生的,親生的,孩子還小,孩子還小……」才能控制住自己吧?一篇作文的題目為《勤勞的媽媽》,這篇作文應該可以好好地誇一誇媽媽了。好嘛,一學生直接來了一句:一篇《勤勞的媽媽》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寫了。你這麼誠實你媽媽知道嗎?有時候孩子總會發現那些我們忽視的東西,在作業中就會體現出來。比如:小妮造句時就寫過「媽媽總是看手機。」
  •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怎麼辦?
    而情緒本身,其實,是有好壞與輕重緩急之分的。今天樹洞為大家推薦6種溝通案例,助力你們養成高情商孩子在孩子鬧脾氣時,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很關鍵。下面的不同的溝通、處理方式,值得所有父母思考,一起來看看吧。01當我們的孩子發脾氣,亂扔東西時你可能會說, 「你不要再亂扔東西了,要不然我就···········!」
  •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試一試這6種溝通方式
    當孩子發脾氣扔東西時☒ 「不要再亂扔東西了!」☑ 「你扔這些玩具,我會以為你不喜歡和它們玩了。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越要求,孩子越不做。不如換個角度來跟他們說話,告訴他們「你正在做什麼,這個行為無法表達你想說的意思。」
  • 小孩「丟失」急壞家長,找到孩子的那一刻,寶媽默念三遍:親生的
    導讀:小孩「丟失」急壞家長,找到孩子的那一刻,寶媽默念三遍:親生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汽車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小孩「丟失」急壞家長,找到孩子的那一刻,寶媽默念三遍:親生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一言不合就大哭大鬧,該怎麼辦?
    孩子發脾氣,是育兒過程中最挑戰家長底線的一個事兒,最容易引發父母們的強烈挫敗感和無力感。這裡我講一個特別常見的例子。有一次我在超市的玩具區看到一個小男孩在地上撒潑打滾,非要買一輛小汽車,他的媽媽生氣地說:「家裡有太多的玩具車了,你總是把它們扔得滿屋都是,今天無論如何不能買了!孩子哭得更大聲了,媽媽說:「別在這兒丟人現眼的,趕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