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生活才是我們該有的態度?因為這很關鍵,不清楚人生為了什麼,怎麼做才更有意義,那就沒法明白自己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生活,也就無法得到一個不錯的人生體驗。有幸看到一個問答:為什麼說「會玩」的人容易成功?俞敏洪給出了答案,所謂「玩」實際上是指一個人應該用玩樂的心態來做生命中很嚴肅的事情。
什麼是人生?
俞敏洪說:「我們人生本身就是一出大戲、一場遊戲,最後結局都一樣,都會離開世界走向死亡,沒有人是永生的」。
我認為人生就是一種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經歷各種各樣開心的、痛苦的事情。在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夠守住底線而不是走向自我毀滅,不斷的進步和發展,就算是比較美好的人生。
每個人在每個年齡段,可能對人生的感悟會有所不同,比如小孩子就認為有個好爸爸媽媽,家庭溫暖和睦,想玩啥玩啥,想吃啥吃啥,大家一起開開心心的,自己成績又好,這就是美好的人生。
長大點,等到十七八歲,或許會認為過了高考,我的人生就會一片燦爛。等到二十幾歲,或許認為自己的工資過萬,有套房子,有個媳婦,就是好的人生。
等到三十幾歲,有個好事業,有個有出息的孩子,家庭和睦,父母安康,或許就是美好的人生。等到五十幾歲,自己的身體健康,家人平安就算幸福的人生了。
一個人需要的是這樣的過程,在不同的階段或許會有不同的感悟和認識,但是無論怎麼考慮,人在每個時刻都會有目標,有願景在前方吸引著自己一直向前。
什麼是有意義的人生?
叔本華說:「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一定的憂愁、痛苦或煩惱,對每個人都是時時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沒有壓艙物,便不會穩定,不能朝著目的地一直前進」。
要說有意義的人生,首先得明白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狀態。從著名哲學家叔本華的觀點中可以看出,我們的人生多數情況下就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有了痛苦和煩惱,我們才會方向,才會一直前進。
自我感覺,這個痛苦應該是少數的,無聊則為大多數。儘管我們可以在此之間進行搖擺,但作為一般人這種搖擺的頻率並不顯著。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好像就是幾個關鍵的節點時刻感受到痛苦。
雖說就幾個關鍵的節點,但因為這些節點與節點之間的時間過於漫長,導致我們經常會在這段時間之中迷失方向,感到麻木,感到無聊。
什麼才算有意義的人生?應該說面對關鍵節點的時候,能夠冷靜獨立地思考,果斷地決定,面對節點之間的無聊時刻,應該像巴菲特那樣,做到極致極簡地生活。
把無端多餘的目標去除掉,僅僅留下幾個,甚至可以說前三個,對自己最為關鍵的目標,不折不扣的堅持執行。這樣就不會感到疲憊,也不會感到,最終在關鍵節點的轉折時,更不會感到無奈。
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
俞敏洪說:「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清理能力。過去發生的事情已經過去了,那就讓它過去。一個人最大的能力是從頭開始的能力,能夠放棄一切從頭開始「。
關於清理能力和從頭開始的能力,我覺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褚時健,他從中國菸草大王的高峰跌到了無期徒刑的谷底,又從無期徒刑的谷底一步步爬向中國橙王的高峰。
人生不是看高峰,而是看由高峰跌到低谷的反彈力!王石的這句話完美詮釋了褚時健強大的清理能力和從頭開始的能力。
有幸看到褚時健老人的一部紀錄片,在種植橙樹,賣橙過程中的曲折經歷,投資千萬的資金,瞬間打了水漂。
儘管他之前已經擁有了強大的管理能力,積累了許許多多讓他再次成功的條件,但是種植橙樹這件事對他來說也是困難重重,也是需要從零開始。從74歲到85歲,這期間經歷了多少磨難,才最終成功。
俞敏洪說:「當你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從零開始,你嘗試的次數越多經驗就越多,最後成功的概率就會越高」。
作為我們普通人,其實只要做好一件事,有個事業,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已經算了不起的成績了。但不得不說,我們的成長路上依然有許許多多的磕磕碰碰,各種不如意的事情,總讓人迷失。
人生沒有永久的失敗,也沒有永久的勝利,人生有輸有贏。前兩天看到一篇《俞敏洪對話朱永新:把幸福還給學生,教育需要情感與態度》的文章,關於未來學校這個概念,挺有意思。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倒不是未來學校這個概念,而是作為新東方這樣的大公司,它也在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衝擊,也在不斷的調整和優化自己,避免危機的出現。
顛覆性的事情時有發生,比如電商導致許多實體店關門,蘋果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對於諾基亞的衝擊。而作為我們個人,經常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工作了發現早都過時了,還是得一步步的學起。
我們該以什麼樣的方式來面對這種狀況,這些也就相當於我們自己的高峰與谷底了。作為個人,或許只有不斷嘗試,積累經驗,不斷閱讀,更新思想,專注目標,穩步前進,才能實現谷底的反彈。
作為學生,該怎麼辦?
作為學生,其實都是來學習的,但是學習和生活是分不開的,有一個什麼樣的學習狀態,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學習也需要專注,不能分散自己的精力,專注到一些關鍵目標上,果斷摒棄錯枝末節。
學習也需要不斷嘗試,不嘗試就談不上進步,不管是思考方面,習慣方面,方法方面,都需要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學習更需要不斷閱讀,這種閱讀並不是指課本之類的閱讀,這種閱讀更多的是一些課外書,一些經典之作。能夠教會我們一些處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能夠讓我們從書中對社會對生活有個更準確的認識。
所謂「玩」實際上是指一個人應該用玩樂的心態來做生命中很嚴肅的事情。這種狀態更多的是一種頓悟的狀態,或許我們可以慢慢向之靠近,要想一下子達到,搞不好會走向極端,再高級,玩不轉就會玩死。
路需要一步步的走,心態也不是一時半會就會改善的,除了那些路途上的節點,需要我們理智果斷的抉擇,對於更多時候的這種漫漫平凡且又有些許無聊的歲月,或許堅持和專注才是最寶貴的品質。
之前看到一個問答,有個學生在問985的研究生,在西安畢業就拿個五六千,讀書有什麼意義?
或許讀書不會直接帶給我們財富,但卻可以讓我們距離財富更近一點。在追求財富的路上,讓我們開心一點,踏實一點,穩重一點,在眾多迷路上找到那條距離我們較近的路。
我是小鳥教育記,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