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生活?走在成長路上,才是我們學生該有的態度

2020-12-20 小鳥教育記

最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生活才是我們該有的態度?因為這很關鍵,不清楚人生為了什麼,怎麼做才更有意義,那就沒法明白自己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生活,也就無法得到一個不錯的人生體驗。有幸看到一個問答:為什麼說「會玩」的人容易成功?俞敏洪給出了答案,所謂「玩」實際上是指一個人應該用玩樂的心態來做生命中很嚴肅的事情。

什麼是人生?

俞敏洪說:「我們人生本身就是一出大戲、一場遊戲,最後結局都一樣,都會離開世界走向死亡,沒有人是永生的」。

我認為人生就是一種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經歷各種各樣開心的、痛苦的事情。在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夠守住底線而不是走向自我毀滅,不斷的進步和發展,就算是比較美好的人生。

每個人在每個年齡段,可能對人生的感悟會有所不同,比如小孩子就認為有個好爸爸媽媽,家庭溫暖和睦,想玩啥玩啥,想吃啥吃啥,大家一起開開心心的,自己成績又好,這就是美好的人生。

長大點,等到十七八歲,或許會認為過了高考,我的人生就會一片燦爛。等到二十幾歲,或許認為自己的工資過萬,有套房子,有個媳婦,就是好的人生。

等到三十幾歲,有個好事業,有個有出息的孩子,家庭和睦,父母安康,或許就是美好的人生。等到五十幾歲,自己的身體健康,家人平安就算幸福的人生了。

一個人需要的是這樣的過程,在不同的階段或許會有不同的感悟和認識,但是無論怎麼考慮,人在每個時刻都會有目標,有願景在前方吸引著自己一直向前。

什麼是有意義的人生?

叔本華說:「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一定的憂愁、痛苦或煩惱,對每個人都是時時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沒有壓艙物,便不會穩定,不能朝著目的地一直前進」。

要說有意義的人生,首先得明白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狀態。從著名哲學家叔本華的觀點中可以看出,我們的人生多數情況下就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有了痛苦和煩惱,我們才會方向,才會一直前進。

自我感覺,這個痛苦應該是少數的,無聊則為大多數。儘管我們可以在此之間進行搖擺,但作為一般人這種搖擺的頻率並不顯著。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好像就是幾個關鍵的節點時刻感受到痛苦。

雖說就幾個關鍵的節點,但因為這些節點與節點之間的時間過於漫長,導致我們經常會在這段時間之中迷失方向,感到麻木,感到無聊。

什麼才算有意義的人生?應該說面對關鍵節點的時候,能夠冷靜獨立地思考,果斷地決定,面對節點之間的無聊時刻,應該像巴菲特那樣,做到極致極簡地生活。

把無端多餘的目標去除掉,僅僅留下幾個,甚至可以說前三個,對自己最為關鍵的目標,不折不扣的堅持執行。這樣就不會感到疲憊,也不會感到,最終在關鍵節點的轉折時,更不會感到無奈。

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

俞敏洪說:「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清理能力。過去發生的事情已經過去了,那就讓它過去。一個人最大的能力是從頭開始的能力,能夠放棄一切從頭開始「。

關於清理能力和從頭開始的能力,我覺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褚時健,他從中國菸草大王的高峰跌到了無期徒刑的谷底,又從無期徒刑的谷底一步步爬向中國橙王的高峰。

人生不是看高峰,而是看由高峰跌到低谷的反彈力!王石的這句話完美詮釋了褚時健強大的清理能力和從頭開始的能力。

有幸看到褚時健老人的一部紀錄片,在種植橙樹,賣橙過程中的曲折經歷,投資千萬的資金,瞬間打了水漂。

儘管他之前已經擁有了強大的管理能力,積累了許許多多讓他再次成功的條件,但是種植橙樹這件事對他來說也是困難重重,也是需要從零開始。從74歲到85歲,這期間經歷了多少磨難,才最終成功。

俞敏洪說:「當你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從零開始,你嘗試的次數越多經驗就越多,最後成功的概率就會越高」。

作為我們普通人,其實只要做好一件事,有個事業,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已經算了不起的成績了。但不得不說,我們的成長路上依然有許許多多的磕磕碰碰,各種不如意的事情,總讓人迷失。

人生沒有永久的失敗,也沒有永久的勝利,人生有輸有贏。前兩天看到一篇《俞敏洪對話朱永新:把幸福還給學生,教育需要情感與態度》的文章,關於未來學校這個概念,挺有意思。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倒不是未來學校這個概念,而是作為新東方這樣的大公司,它也在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衝擊,也在不斷的調整和優化自己,避免危機的出現。

顛覆性的事情時有發生,比如電商導致許多實體店關門,蘋果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對於諾基亞的衝擊。而作為我們個人,經常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工作了發現早都過時了,還是得一步步的學起。

我們該以什麼樣的方式來面對這種狀況,這些也就相當於我們自己的高峰與谷底了。作為個人,或許只有不斷嘗試,積累經驗,不斷閱讀,更新思想,專注目標,穩步前進,才能實現谷底的反彈。

作為學生,該怎麼辦?

作為學生,其實都是來學習的,但是學習和生活是分不開的,有一個什麼樣的學習狀態,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學習也需要專注,不能分散自己的精力,專注到一些關鍵目標上,果斷摒棄錯枝末節。

學習也需要不斷嘗試,不嘗試就談不上進步,不管是思考方面,習慣方面,方法方面,都需要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學習更需要不斷閱讀,這種閱讀並不是指課本之類的閱讀,這種閱讀更多的是一些課外書,一些經典之作。能夠教會我們一些處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能夠讓我們從書中對社會對生活有個更準確的認識。

所謂「玩」實際上是指一個人應該用玩樂的心態來做生命中很嚴肅的事情。這種狀態更多的是一種頓悟的狀態,或許我們可以慢慢向之靠近,要想一下子達到,搞不好會走向極端,再高級,玩不轉就會玩死。

路需要一步步的走,心態也不是一時半會就會改善的,除了那些路途上的節點,需要我們理智果斷的抉擇,對於更多時候的這種漫漫平凡且又有些許無聊的歲月,或許堅持和專注才是最寶貴的品質。

之前看到一個問答,有個學生在問985的研究生,在西安畢業就拿個五六千,讀書有什麼意義?

或許讀書不會直接帶給我們財富,但卻可以讓我們距離財富更近一點。在追求財富的路上,讓我們開心一點,踏實一點,穩重一點,在眾多迷路上找到那條距離我們較近的路。

我是小鳥教育記,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裝臺》秦海璐:這才應該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
    《裝臺》這部劇之所以好看,除了有一眾實力派演員外,最重要的是我們總是能從這部劇中得到一些對生活的思考。劇中的秦海璐是一個跳鋼管舞的舞女,但是她沒有因為自己的職業而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在我們的生活中,雖然會出現許多磨難,我們做的事情無法得到別人的理解和祝福,但是我們也不需要妄自菲薄,因為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決定了生活給予我們的回報。
  • 教會孩子終身學習,才是一個父母該有的態度
    於是我就說「這是同學送的,不是我買的」,他說「你同學也太幼稚了吧,送你小朋友才用的東西」。此刻我只能無語…我的父親是一個實打實地「讀書無用論」者,在他的思維中讀書學習是學生的專屬,什麼年齡做什麼事,分得清清楚楚。特別是近兩年關於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負面報導,更是讓他信奉「讀書無用論」為真理。
  • 生活對你來說該長什麼樣子,對我它是走在路上看的風景
    生活該是什麼樣子?對於我這個剛出出頭的年輕人來說,既沒有成家,也還沒有正式踏入社會,對於我來說,生活是輕鬆的,它是我旅遊走的路,行走在路上,感覺生活的美好,同時也會在路上遇見很多事和人,他們也會教會我很多道理。
  • 別人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你,取決於你對自我的認知程度
    在學校的時候,老師經常說不好好的學習,拿不到大學畢業證,連找份好的工作都找不到,老師說的不無道理,踏入社會,眼花繚亂的生活方式讓人忘記了初心,有的人找份工作朝九晚五,辛勤的工作最後還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痛苦不堪,都在抱怨著這個世界對自己的不公,再說我付出了這麼大的努力,應該得到該有的回報。那麼真的努力了,就會有回報嗎?
  • 高考生選專業的態度透射出對待未來的生活態度
    這種同學往往對自己的生活沒有明確的目標,對自己的認知也很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適合什麼,更不知道自己要選什麼。隨大流是這類考生的人生信條。往往這樣的學生成績也很一般,甚至有點差強人意。二、盲目樂觀型根據自己的學科成績選擇專業。比如,數學成績好,就選數學相關的專業,物理好就選物理相關專業。
  • 初中作文素材:成長路上
    走在成長路上,有歡笑,亦有挫折,有陽光,亦有風雨,荊棘之中,朋友,去開山劈路吧,去披荊斬棘,去經歷你成長曆程中次冒險,能把握你人生中的每機會,那將是你的蛻變!     成長的過程就如秋葉零落,從葉柄離開樹枝的那一刻起,落葉歸根,在那泥土裡深深的埋著,一整年,「葉之未落,其葉沃諾」。
  • 我們該如何對待考研路上的「攔路虎」:手機
    那麼該如何處理好手機與考研備考之間的關係呢? 早上排隊進入圖書館,「千辛萬苦」搶到了座位,才翻開書,突然想起今天的微博沒刷,抖音沒看,頭條沒瀏覽,購物車裡還沒清空……然後拿起手機刷了起來……兩個小時過去了,再次打開書本,學了十分鐘,手機響了~是不是有什麼重要信息?
  • 這才是好的教育該有的方式
    講述了一個好的教育過程是怎樣形成和執行的,有了好的教育,老師和學生們可以獲得什麼。通過閱讀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也使我真正懂得了,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這本書中寫到:改變當前的教育模式,將老師的外在壓力轉換為學生的內在需求,讓學生們樂於學習,這才是好的教育該有的方式。學生們的積極性不高,跟不上老師進度,其根本原因不在於學生,自前學生們受到各方面的壓力,本身就身心疲憊,如果學習的過程枯燥乏味,那他們就更加不可能去主動學習。
  • 態度決定一切,有這五種態度的人往往生活得更好
    我一直在想如何讓我的生活更精彩,如何賺更多的錢,或者找到自己的真愛,或者做我想做的事情,朝著我的夢想前進。也許這些都是,但似乎不是,掙多少錢賺錢足夠嗎?什麼樣的愛才是真愛?你到底想做什麼?這些似乎都不清楚。那麼什麼樣的生活才是美好的呢?當我想到明白時,他似乎很美妙,其實,這是每一天我們認真對待生活,態度是最關鍵的因素。
  • 對待家人的態度,是一個人最真實的人品!
    怒氣衝衝地掛了電話後,阿偉又笑嘻嘻地轉向我們敬酒寒暄。後來不斷有電話進來,接著阿偉又是一通罵罵咧咧,氣氛一度很尷尬,沒過多久局也就散了。回家時,和一個順路的老同學一起打車走,在路上談起阿偉。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對待外人和陌生人的彬彬有禮,有可能只是一種處世的圓滑與世故;而將好情緒留給身邊最親近的人,才是深入骨髓的教養。對待家人的態度,是一個人最真實的人品。
  • 李希貴:讓每一位學生走在可以偉大的路上 | 網友:恨沒晚生20年
    但在這所高中裡,孩子們的狀態完全不一樣,你會看到年輕人本該有的樣子:他的改革成績令全國教育界矚目,但他的目標從來不是創辦名校或者教育集團,而是:「把普通的學校,辦成令人尊敬的學校,讓每一位學生走在可以偉大的路上」。他說:中小學的實質,是孩子進入社會之前的社會,目的是讓他們「先活一遍」。
  • 暴脾氣的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不吼不叫才是優良教育
    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並非最佳的方式,很容易會給孩子帶來無法逆轉的傷害。但是長期使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隱患很多,有的父母卻不願直視這一點。如果父母長期用吼叫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的內心安全感會因此而被破壞,讓孩子處於患得患失的狀態之中,對於父母的吼叫產生排斥感和恐懼感。同時會影響到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會出現不好的影響。
  • 王皓宇:成長,我們一直在路上
    前人為我們走出了看似平坦的路,但每走一步腳下最真實的觸感還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是深是淺,唯有自知。和孩子怎麼去交流,是我這一年多進行的最重要的實踐。每天怎麼面對這群對事事可以說是一知半解而且情緒變化無常的小娃娃,現在我真的覺得這是一門藝術。如果作為老師你能遊刃有餘地去把控他們,稱你一聲「教育大師」完全合情合理。
  • 你選擇什麼樣的態度,就會過什麼樣的人生
    有的人,期望人生盡興,熱烈地過著別人眼中折騰的生活。有的人,只希望平淡是真,無悔地過著寧靜的生活。然而,還有一種人,一邊羨慕著別人的快意生活,一邊抱怨自己的平淡,卻始終不願改變。其實,每一種人生都是自己的選擇。
  • 在成長的路上,我們突破的不是現實,而是自己
    哪怕你失敗了一次,兩次,N多次,請記住只要你努力,你拼搏,你付出所有的等待只會越來越好,請相信努力的價值……在成長的路上,我們突破的不是現實,而是自己。在人生的跑道上,戰勝對手,只是賽場的贏家,戰勝自己,才是命運的強者。 02 有時候戰勝敵人,比較容易,但戰勝自己,談何容易。
  • 我們需要老師您做我們成長路上的拐杖,做我們成長路上的指引著
    我們同屬滄海一粒,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怕,怕走向人際關係複雜的社會;怕走向錯綜複雜的市場;怕面對艱險與困苦。之所以我們感到自己的存在卑微,渺小,甚至茫然。因為我們的心靈易碎,我們的臂膀無力,我們的腳印淺顯,我們面對困難的態度,可能只是浮雲。
  • 生活本該有的樣子到底是什麼樣
    1生活中不乏馬邦尼這樣的姑娘,小縣城出來的她為了能成為一個地道的上海人,從上大學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努力拼搏,嚴寒酷暑,不放過每一個可以賺錢的機會,就為了能好好的讀完大學,她堅強任忍,為了自己心中的夢想時刻努力著,也為了自己的愛努力著。
  • 讓專業成長永遠走在路上
    諸如工資低啦,工作量太大啦,領導很過分啦,學生難教啊,甚至還有學生打罵老師等等。除了被學生打罵這事我沒有經歷外,其他無奈的狀況我也曾經或者說正在經歷著。比如工作量大這事,我當班主任,教兩個班語文,還帶了市級和省級兩個工作室,周末還出去講講學,工作之餘還有書稿要寫,有約稿要還,可以說,我對時間的渴求勝過我對美食華服的渴求。至於領導,哪裡都有不著調的,屬於正常現象。
  • 熊孩子掰斷14輛豪車車標:你對待錯誤的方式,決定孩子的認錯態度
    父母才是孩子的引路人,所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當孩子犯熊時,父母的無所作為就讓人痛恨,父母有責任有擔當,那麼我們對熊孩子也能寬容以待。 美國託德·帕爾在《犯錯誤沒關係》一書中說道: "孩子對待錯誤的方式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你怎樣對待錯誤,孩子也會這樣去對待錯誤,當你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時,孩子也會這樣。" 不管是家長犯錯還是孩子犯錯,犯錯後家長的態度和處理方式,都將成為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影響孩子日後的是非觀。
  • 什麼樣的人生態度,就走成一條什麼樣的人生旅程
    在這平常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是那麼忙忙碌碌,需要承擔生活的壓力,又要思考人生的走向,有時候,就連品味這場酸甜苦辣都成了人生的負擔。心頭那些能夠回味的故事,卻是糾結多於灑脫,有時候感嘆生活是如此傷人,世間百態,甚至有些醜陋,不經意間更會產生哪些負面情緒,產生對人生意義的困惑。人生怎麼活,意義在哪裡,什麼樣的人生才恰當,什麼樣的姿態才是人生的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