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奧數】中位數、眾數、平均數有什麼不同?

2021-02-15 六年級學習

一、定義不同

  平均數:一組數據的總和除以這組數據個數所得到的商叫這組數據的平均數。

  中位數:將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處在最中間位置的一個數叫做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眾數:在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叫做這組數據的眾數。

二、求法不同

  平均數:用所有數據相加的總和除以數據的個數,需要計算才得求出。(在選手比賽成績統計中通常會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以示公平)。

  中位數:將數據按照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如果數據個數是奇數,則處於最中間位置的數就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如果數據的個數是偶數,則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簡單的計算。

  眾數: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不必計算就可求出。

三、個數不同

  在一組數據中,平均數和中位數都具有惟一性,但眾數有時不具有惟一性。在一組數據中,可能不止一個眾數,也可能沒有眾數。

四、呈現不同

  平均數:是一個「虛擬」的數,是通過計算得到的,它不是數據中的原始數據。

  中位數:是一個不完全「虛擬」的數。當一組數據有奇數個時,它就是該組數據排序後最中間的那個數據,是這組數據中真實存在的一個數據;但在數據個數為偶數的情況下,中位數是最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它不一定與這組數據中的某個數據相等,此時的中位數就是一個虛擬的數。

  眾數:是一組數據中的原數據,它是真實存在的。

五、代表不同

  平均數:反映了一組數據的平均大小,常用來一代表數據的總體「平均水平」。

  中位數:像一條分界線,將數據分成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因此用來代表一組數據的「中等水平」。

  眾數:反映了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用來代表一組數據的「多數水平」。這三個統計量雖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數據的集中趨勢,都可作為數據一般水平的代表。

六、特點不同

  平均數:與每一個數據都有關,其中任何數據的變動都會相應引起平均數的變動。主要缺點是易受極端值的影響,這裡的極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數,當出現偏大數時,平均數將會被抬高,當出現偏小數時,平均數會降低。

  中位數:與數據的排列位置有關,某些數據的變動對它沒有影響;它是一組數據中間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數據極端值的影響。

  眾數:與數據出現的次數有關,著眼於對各數據出現的頻率的考察,其大小隻與這組數據中的部分數據有關,不受極端值的影響,其缺點是具有不惟一性,一組數據中可能會有一個眾數,也可能會有多個或沒有。

七、作用不同

  平均數:是統計中最常用的數據代表值,比較可靠和穩定,因為它與每一個數據都有關,反映出來的信息最充分。平均數既可以描述一組數據本身的整體平均情況,也可以用來作為不同組數據比較的一個標準。因此,它在生活中應用最廣泛,比如我們經常所說的平均成績、平均身高、平均體重等。

  中位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可靠性比較差,因為它只利用了部分數據。但當一組數據的個別數據偏大或偏小時,用中位數來描述該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就比較合適。

  眾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較差,因為它也只利用了部分數據。。在一組數據中,如果個別數據有很大的變動,且某個數據出現的次數最多,此時用該數據(即眾數)表示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就比較適合。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聯繫與區別:

  平均數應用比較廣泛,它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比較穩定、可靠。但平均數與一組數據中的所有數據都有關係,容易受極端數據的影響;簡單的說就是表示這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在一組數據中的數值排序中處於中間的位置,人們由中位數可以對事物的大體進行判斷和掌控,它雖然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但可靠性比較差;所以中位數只是表示這組數據的一般情況。眾數著眼對一組數據出現的頻數的考察,它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它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其大小與一組數據中的部分數據有關,當一組數據中,如果個別數據有很大的變化,且某個數據出現的次數較多,此時用眾數表示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比較合適,體現了整個數據的集中情況。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它們都有各自的的優缺點:

  平均數:(1)需要全組所有數據來計算;(2)易受數據中極端數值的影響。

  中位數:(1)僅需把數據按順序排列後即可確定;(2)不易受數據中極端數值的影響。

  眾數:(1)通過計數得到;(2)不易受數據中極端數值的影響。

【題目】

【題目】甲、乙兩人比賽爬樓梯,甲跑到4樓時,乙恰好跑到3樓,照這樣計算,甲跑到16樓時,乙跑到了多少樓?

【題目】小明期末考試時語文和數學的平均分數是94分,數學比語文多8分,小明語文和數學各得了多少分?

【題目】甲、乙兩班進行越野行軍比賽,甲班以4.5千米/時的速度走了路程的一半,又以5.5千米/時的速度走完了另一半;乙班在比賽過程中,一半時間以4.5千米/時的速度行進,另一半時間以5.5千米/時的速度行進。問:甲、乙兩班誰將獲勝?


推薦閱讀:

今天你過分地放縱孩子,明天吃虧的可是他自己

家長教育孩子時五大常見無意識錯誤

教育孩子的「三說」與「三不說」

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的智商和情商

最失敗的教育,莫過於永遠不讓孩子長大!

相關焦點

  • 乾貨:一文讀懂什麼是「中位數」「平均數」和「眾數」?
    另外,因中位數在一組數據的數值排序中處中間的位置,3、眾數也是數據的一種代表數,反映了一組數據的集中程度.日常生活中諸如「最佳」、「最受歡迎」、「最滿意」等,都與眾數有關係,它反映了一種最普遍的傾向.①眾數在一組數據中出現的次數最多;②眾數反映了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當眾數出現的次數越多,它就越能代表這組數據的整體狀況,並且它能比較直觀地了解到一組數據的大致情況。但是,當一組數據大小不同,差異又很大時,就很難判斷眾數的準確值了。此外,當一組數據的那個眾數出現的次數不具明顯優勢時,用它來反映一組數據的典型水平是不大可靠的。
  • 數學試講稿《眾數、中位數、平均數》
    師:我們初中時學習眾數、中位數、平均數等數字特徵.我們共同回憶一下?什麼是眾數、中位數、平均數?生1:眾數,一組數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生2:中位數,將一組數據按大小依次排列,把處在最中間位置的一個數據(或最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叫做這組數據的中位數。生3:平均數,將所有數相加再除以這組數的個數,所得到得數。
  • 你可能會遇到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當人們提到平均數時,通常指的是算術平均數。中位數是中間的數。假設一個班級有 29 人。為了求出他們考試成績的中位數,你把他們的成績按順序排列,那麼第 15 名的成績就是你要的答案。如果班上有 30 名學生,中位數就是第 15 名和第 16 名的成績的中間值。
  • 如何計算均值(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計算平均數        計算中位數         計算眾數計算一組數字的集中趨勢特徵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描述這一組數字。
  • 初中數學統計:平均數、加權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方差的計算
    點撥:當所給的數據組比較離散時,一般選用基本方法中的公式計算算術平均數;當所給的數據有多個重複出現時,一般選用加權平均數公式計算平均數;當數據較大、較多且在某一個常數a中位數的計算一般地,n個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處於最中間位置的一個數據(或最中間的兩個數據的平均數)叫做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 小學數學——中位數與眾數
    )叫做這組數據的中位數。4個數的平均數(3+4)÷2=3.5 眾數:是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值>,叫眾數。有時眾數在一組數中有好幾個。但有時一個也沒有(如果所有數據出現的次數都一樣,那麼這組數據沒有眾數)。
  • 《數學提高》眾數和中位數是什麼有什麼區別
    中位數是統計學中的專有名詞,代表一個樣本、種群或概率分布中的一個數值,其可將數值集合劃分為相等的上下兩部分。
  • 如何用頻率分布直方圖求眾數,中位數,平均數和標準差!!!
    ,中位數,平均數和標準差。首先回顧下眾數,中位數,平均數和標準差的定義。眾數:在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叫做這組數據的眾數。備註:一組數據中,眾數不唯一,可能不止一個眾數,但也可能沒有眾數(所有數據只出現一次)中位數:將一組數據按大小依次排列,把處在最中間的一個數據(或最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叫做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 眾數 中位數怎麼求
    中位數是什麼,平均數又是什麼?中位數,是把數字從小到大排列的,中間的一位數,具體下面解析。眾數,是數列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首先我們得將所有數進行一個排列,切記要從小到大,排列,若是排列錯誤了就不行了。若是奇數,那就是當你排列後完成的數列中的,中間的一位數,假如有,【5位數:10 20 30 40 50 】那就是「30」位中位數。若是偶數的話,也是先將其排列,從小到大排列,然後去中間兩位數之和,除於」2「所得的數就是中位數。假如有重複數字也一樣。奇數。
  • 有關平均數與中位數的觀察與思考
    李曉明指出,像住房面積、工資收入這類數據,不是正態分布,要用一個數字來表示總體情況的話,使用中位數會更加科學;衛星導航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元喜書面建議說,尤其在中國,這麼大的樣本量,平均數經常是不可靠的,「強烈要求」在這類統計中使用中位數;中國土地勘察規劃院地價所趙松所長也認為,我國各方面差異很大,平均數會「抹殺很多信息」,房屋面積和房價、地價等數據,用中位數表現出來會更合適。
  • 【python數據分析】:描述性統計分析之集中趨勢(平均值、眾數、中位數、百分位數)
    •本文字數:約1300字•閱讀時長:約5分鐘•難度:2顆星 集中趨勢:平均數(算數平均數、幾何平均數、調和平均數)、眾數、中位數等。平均值: 指在一組數據中所有數據之和再除以數據的個數。中位數:按順序排列的一組數據中居於中間位置的數,即在這組數據中,有一半的數據比他大,有一半的數據比他小。眾數:在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是樣本觀測值在頻數表中頻數最多的那一組的組中值。四分位數:是指根據中位數分為2個部分後,再取每個部分的中位數。
  • 中位數與平均數能夠直接對比嗎?
    在統計學中,中位數、平均數、眾數、總數等是不同的概念,它們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數據含義。
  • 八年級數學:中位數和眾數同步練習,很簡單,備答案!
    本節給大家推送的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數學:中位數和眾數同步練習,很簡單,備答案,希望對夥伴們的複習有幫助。先來看下本節需要掌握和應用 到的知識點:1.將一組數據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如果數據的個數是奇數,則處於中間位置的數,稱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如果數據的個數是偶數,則處於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稱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 眾數與分位數
    因此需要引入對「髒數據」敏感性較低,同時也能很好地描述總體水平的數字特徵,比如中位數和眾數。中位數中位數的定義和計算同樣非常簡單,它表示一個樣本、或是一個概率分布的中間位置。但平均數劇烈地變成了(12+54+63+74+89+99999)/6=16715.6這個例子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位數在展現總體平均水平的時候的穩健性,以及平均數對異常數據的敏感。
  • 中位數,還是平均數?
    「 平均分 」這個指標,在小學時很有說服力——因為大家都是90多分,每個分數的人都差不多。小學的時候,平均分很能代表我們班的平均水平後來初中的時候,有兩個同學跟老師鬧矛盾,故意只考了0分,全班的平均分被拉低了5分。
  • 均值、中位數和眾數之間的區別在哪?
    一組數據中可以有眾數,也可以沒有眾數,這一點與均值和中位數不同,任何一組數據肯定會有均值與中位數。比如最前面那組數據3,7,6,29,19,31,2中,各數據出現的頻率是一致的,因此沒有眾數;如果將其中的7替換成6 ,該組數據就變成3,6,6,29,19,31,2,可見6出現了兩次,而其他數值均只出現一次,因此6就成了該組數據中的眾數。
  • 什麼叫中位數,什麼叫平均數,有啥區別?
    普及個知識點,什麼叫中位數和平均數,有啥區別?2019年深圳市在崗職工平均月工資收入為10646元,我們的社保養老和醫療繳費基數都跟這個數字有關,每年變動一次,2018年這個數字是9309元。那如果用中位數來計算,這個數字是5826元。舉個例子,為什麼平均數和中位數,會出現明顯的偏差,主要是平均數有極端情況,就跟體育比賽中的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類似。5個數字: 3,4,6,7,100平均數:這5個數之和120除以5=24。中位數:既5個數最中間數字6。
  • 數據分析中『平均數』其實並不準確,是時候開始使用『中位數』了
    為了體現群眾的無知,他算出了所有猜測的平均數(而不是當時統計學家常用的中位數):1197磅。得知實際重量後他嚇了一跳:1198磅。在如今的世界裡,我們只能見到平均數的身影:紐約4月均溫為52華氏度;庫裡場均拿到30分……只有在某些統計裡(美國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為51939美金)中位數才會露下頭角。那麼,中位數是如何消失的?平均數又是如何成為了當今世界最流行的量數?
  • 從平均數到中位數:能否終結「被增長」
    而中位數與平均數的差異,則有助於了解全體民眾的收入集中度。    所謂中位數,就是一組數據按從高到低排列處於最中間的一個數據,一般而言,中位數在數據分布比較平均的時候,與平均數相對接近,但是當數據分布差異較大的時候,特別是有少數數據大幅高於或低於其餘數據的時候,則更容易反映群體的中間水平。
  • 觀點|薪酬的平均數與中位數
    小夥伴們在求職中是眼前和遠方都看重的,眼前要有真金白銀的硬實力,遠方要有發展進步的大平臺。現實的校園招聘中,如果拋開用人單位的其它條件不談,薪酬的高低和到場應聘畢業生的人數呈正比。這倒不是在黑小夥伴們掉錢眼裡了,而是因為要先滿足生存需要再滿足發展需求。劉老師理解小夥伴們對高薪酬的期望,但也想提醒小夥伴們,薪酬期望的設定也要遵守價值規律,不要混淆了平均數與中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