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掃盲!!!如何用頻率分布直方圖求眾數,中位數,平均數和標準差!!!

2021-02-15 高中數學王暉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高中數學王暉」關注王暉老師,免費獲取各種知識乾貨和學習經驗~~~您的點讚轉發是對老師的最大鼓舞和支持~~~

本專題給同學們分享如何根據頻率分布直方圖求眾數,中位數,平均數和標準差。首先回顧下眾數,中位數,平均數和標準差的定義。

眾數:

在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叫做這組數據的眾數。

備註:一組數據中,眾數不唯一,可能不止一個眾數,但也可能沒有眾數(所有數據只出現一次)

中位數:

將一組數據按大小依次排列,把處在最中間的一個數據(或最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叫做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平均數:

樣本數據的算數平均數,即:

標準差:

是樣本數據到平均數的一種平均距離,一般用s表示。

假設一組樣本數據為x1,x2,……,xn,且為這組數據的平均值,則s的公式如下:

標準差s越大,數據的離散程度越大,數據越不穩定;s越小,數據的離散程度越小,數據越穩定。

例題:為了倡導節約用水,了解市民的用水情況,採取抽樣調查的方式,通過分析樣本數據來評估全市居民用水量的分布情況,以下是獲得100位居民某年的月均用水量的頻率分布表和頻率分布直方圖(單位:t):

頻率分布表

頻率分布直方圖

眾數:     

直方圖中最高的小長方形中點的橫坐標

見上圖可知眾數為:2.25

中位數

中位數就是頻率分布直方圖面積的一半所對應的值,即中位數兩邊的小長方形面積和都是0.5。

由直方圖可知,在[0,2.0)的範圍內,小長方形的面積和為0.49,所以中位數應該在[2.0,2.5)的範圍內的某一個值。即下圖藍色部分的面積等於綠色部分的面積。

現假設中位數為x

則0.49+0.5(x-2.0)=0.5

解得x=2.02

即中位數為2.02

平均數:

平均數為每個小長方形面積與小長方形中點橫坐標乘積之和

∴平均數為:

=0.04x0.25+0.08x0.75+0.15x1.25+0.22x1.75+0.25x2.25+0.14x2.75+0.06x3.25+0.04x3.75+0.02x4.25

=2.02

標準差:

套用標準差的公式即可:

其中n代表頻率分布直方圖的組數,x1x2……xn代表小長方形中點橫坐標,為這組數據的平均值。

根據以上公式解得:s≈1.31

備註:

從頻率分布直方圖得不出原始的數據內容,把數據表示成直方圖後,原有的具體數據就被抹掉了,所以根據頻率分布直方圖計算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和方差只是估值,並不是原有數據的真實值。

相關焦點

  • 數學試講稿《眾數、中位數、平均數》
    (1)1,2,3,3,3,4,6,7,7,8,8,8(2)1,2,3,3,3,4,6,7,8,9,9生1:(1)眾數是:3和8    中位數是:5      平均數是:5生2:(2)眾數是:3    中位數是:4     平均數是:5師:在上一節抽樣調查的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數據中,我們如何得知這一組樣本數據的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
  • 【小學奧數】中位數、眾數、平均數有什麼不同?
    二、求法不同  平均數:用所有數據相加的總和除以數據的個數,需要計算才得求出。(在選手比賽成績統計中通常會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以示公平)。  中位數:將數據按照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如果數據個數是奇數,則處於最中間位置的數就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如果數據的個數是偶數,則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簡單的計算。  眾數: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不必計算就可求出。
  • 如何計算均值(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計算平均數        計算中位數         計算眾數計算一組數字的集中趨勢特徵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描述這一組數字。
  • 你可能會遇到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如何計算算術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你可能會遇到三種表示平均數(average)的方法:算術平均數(mean)、中位數(median) 和眾數(mode)。算術平均數就是把所有數加起來,除以數的個數後得到的值。舉個例子。假設你是一名板球運動員。
  • 乾貨:一文讀懂什麼是「中位數」「平均數」和「眾數」?
    將一組數據按從小到大排列後,處於(最中間的數)叫做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最中間若有兩個數,中位數就是(這兩個數的平均數)一組數據中如果有特別大的數或特別小的數時,一般用中位數一組數據比較多(20個以上),範圍比較集中,一般用眾數其餘情況一般還是平均數比較精確區分:一、聯繫與區別:1、平均數是通過計算得到的
  • 初中數學統計:平均數、加權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方差的計算
    附近擺動時,用新數據法中公式計算平均數比較容易.中位數的計算一般地,n個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處於最中間位置的一個數據(或最中間的兩個數據的平均數)叫做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即:n個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當數組的個數是奇數時,中間的那個數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當數組的個數是偶數時,居於中間的兩個數的平均數才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 高中數學必修三,用樣本估計總體知識點及題型精講精練
    一、基礎知識1.頻率分布直方圖2.頻率分布表的畫法3.莖葉圖4.中位數、眾數、平均數的定義5.樣本的數字特徵1.2.平均數的估計值等於頻率分布直方圖中每個小矩形的面積乘以小矩形底邊中點的橫坐標之和.1.3.中位數的估計值的左邊和右邊的小矩形的面積和是相等的.
  • 數據分析必備的統計學基礎知識
    將構成集體的數值劃分成若干個區間(這些區間又叫做組段),然後計算出各個組段的頻數(數據的個數)並做成表格,這類表格就叫做頻數分布表。頻數分布表的組段是被劃分出來的區間,存在上限值、下限值。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平均數叫做組中值。頻數最多的組段中間值就是上面所說的眾數。
  • 兩種分析方法,求解「用樣本估計總體」問題,大數據時代實用技能
    高中階段學了用樣本估計整體的兩種方法,它們在整個統計過程的位置與作用見下圖:① (直觀的)頻率分布法——分布表、直方圖、折線圖、莖葉圖② (量化的)數字特徵法——眾數、中位數、極差、平均數、方差2
  • 北師大版八上數學6.1 平均數 知識點精講
    通常,平均數又可以分為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調和平均數、加權平均數、平方平均數和指數平均數。在統計工作中,平均數(均值)和標準差是描述數據資料集中趨勢和離散程度的兩個最重要的測度值。其公式為:總數量和÷總份數=平均數
  • 《數學提高》眾數和中位數是什麼有什麼區別
    中位數是統計學中的專有名詞,代表一個樣本、種群或概率分布中的一個數值,其可將數值集合劃分為相等的上下兩部分。
  • 用R進行流量描述統計分析
    在R中給出的描述統計結果包括最小值,第一四分位數,中位數,均值,第三四分位數和最大值五個指標。(每個工具提供的描述統計結果都不一樣,Excel的描述統計還會顯示眾數,標準差,方差等指標。R中也有用對應的命令。)
  • 小學數學——中位數與眾數
    )叫做這組數據的中位數。(中位數算出來可避免極端數據,代表著數據總體的中等情況)中位數的算法:求中位數時,首先要先排序(從小到大),如果總數個數是奇數的話,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取中間的那個數;如果總數個數是偶數個的話
  • 眾數 中位數怎麼求
    中位數是什麼,平均數又是什麼?中位數,是把數字從小到大排列的,中間的一位數,具體下面解析。眾數,是數列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首先我們得將所有數進行一個排列,切記要從小到大,排列,若是排列錯誤了就不行了。若是奇數,那就是當你排列後完成的數列中的,中間的一位數,假如有,【5位數:10 20 30 40 50 】那就是「30」位中位數。若是偶數的話,也是先將其排列,從小到大排列,然後去中間兩位數之和,除於」2「所得的數就是中位數。假如有重複數字也一樣。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