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迎監管「東風」,中國平安改革顯成效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野馬財經

作者 | 宋冠宇

來源 | 野馬財經

隨著2020年5月19日,中國銀保監會接連發布兩則《通知》,以及5月22日兩會的召開,保險行業整頓改革號角已被吹響。

這一切,預示著以中國平安(601318.SH)為代表的中國保險行業也許將迎來一場巨變,獲得新生。

行業管控升級,

推動保險業轉型

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龐大的經濟體量以及多年來經濟快速發展形成的強大慣性使得任何一點微小的風險因素都會被無限放大。雖然「戰疫」成果顯著,但不可否認的是付出的代價著實慘痛。陰霾過後國人發現建立更完善的風險預防分擔機制,迫在眉睫。

5月19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落實保險公司主體責任,加強保險銷售人員管理的通知》和《關於切實加強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從業管理人員的通知》。顧名思義,兩則通知意在實現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升級,建立完善優質隊伍。

兩則《通知》,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明確保險公司主體責任;二是建立銷售人員銷售能力資質分級體系;三是加強代理人過程管理。

其中,建立代理人分級管理體系,有利於按照顧客特點滿足其差異化需求;同時,以銷售能力論英雄,有利於優化對代理人的資源投入,提高隊伍水平與創收能力。

目前,中國平安通過「優才計劃」,成功培育了高水平的代理人團隊,滿足了中高端客戶需求。將此方法與差異化的基本考核法和激勵機制相匹配,則有利於直接調動代理人的主觀能動性,逐漸提升從業者整體的服務水平,形成良性循環。

加強代理人過程管理,利好擁有體系化代理人管理機制的龍頭險企,畢竟,龍頭險企擁有完善的、體系化的代理人全流程管理機制,更有利於搶佔優質代理人資源、提升代理人產能。

這也就是以中國平安為首的行業龍頭企業在變化的新環境中能夠煥發生機、從容應對的原因。

除此之外,在最近召開的兩會中,「完善保險體制」相關的議題也成為一個突出亮點,建立「保險型」社會,已經成為了新的經濟訴求。

例如我們可以借鑑和深化寧波模式,將保險嵌入社會治理中,發揮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藉助召集保險公司商討政策落實的具體措施,確定實施的時間節點等建議,呼籲將保險功能由傳統的事後賠償拓展至事前事中的監管。

這是保險業發展新的契機,誰能在新的環境中順勢而為,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誰便掌握了先機。

勿臨渴掘井,宜未雨綢繆,中國平安深諳此道。在幾年前,他們就已預測到了行業的潛在發展情況,開始了自我改革升級的道路。

深化改革壽險先行,

線上化經營顯成效

平安的深度改革涉及到了人事,管理,組織,等多個方面。

人事方面集團建立穩定的核心領導班子;管理方面公司構建了矩陣式管理架構;組織方面公司已經做好了前中後臺的分離;科技方面公司已經實現了線上化、移動化、智能化。

公司構建以客戶為中心,構建個人、團體、科技三大業務閉環。立志從個人綜合金融閉環、團體金融閉環及科技業務閉環等方面分別實現相應遠景,打造自上而下的改革發展體系。

而三大閉環的建立,有利於為以壽險為主的核心金融主業提供滋養,鞏固成果。

個人業務閉環為壽險提供新客戶,通過全金融場景服務進一步增強用戶粘性;團體業務閉環通過平安銀行整合對公資源,連結平安信託等資管系子公司為壽險提供高質量資產;科技業務閉環的網際網路用戶向壽險遷移,五大生態圈為壽險客戶提供多方位的個人服務。

此外,壽險作為中國平安的主力業務,一直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中國平安一直堅持將壽險業務打入中高端市場並初具成果,預計未來五年新業務價值複合增速預計可達9%-12%。面對大眾市場競爭壓力加劇,壽險改革聚焦渠道、產品和科技。中國中高端市場有廣闊的市場空間、良好的競爭格局,預計平安在一二線城市的渠道優勢將助力平安實現中高端市場轉型。

自2017年起,中國平安推出了SAT模式賦予代理人線上經營能力。

從代理人情況來看,平安堅持有質量的人力發展策略,升級線上隊伍經營管理平臺,實現增員、培訓、獲客展業等經營管理的高效運轉。

具體而言,疫情發生以來,在代理人增員方面,平安人壽創新線上增員模式,將專業團隊生產的優質內容與抖音、金管家APP等信息輸送平臺緊密結合,以將代理人品牌化的方式將外部流量轉化為企業自身資源。利用直播等線上工具,開展「陸創贏在平安」等線上增員活動。截至目前,已在平安金管家APP、微信等平臺上開展了大大小小超過25萬場「線上創業說明會」,累計吸引超過500萬人觀看,增員超過24萬人。

其次,從客戶管理方面,客戶需求分析、客戶經營也是至關重要的。

平安始終細心記錄與客戶每一次的互動交流,分析潛在信息,對客戶潛在需求進行分析特寫。在將客戶納入懷中後,中國平安的重點轉移到客戶粘度培養上,金管家APP 打造了育兒圈、保險圈、健康圈、理財圈等7大圈子,每個圈子都是一個內容完備的微社群,希望通過圈子的活動及內容,激發客戶的興趣並提升APP 使用頻次和粘度,從而強化客戶購買保險產品或其他服務的意願。

平安具有運營成熟的綜合金融生活平臺,客戶通過一個代理人可以解決所有的金融需求,使用一個帳戶、一套密碼就可以管理自己的所有金融、非金融帳戶,非常便捷;壽險客戶可以享受部分非保險產品的專屬優惠,比如平安銀行推出的針對壽險客戶的貸款。而將自己定位為「保險專家、金融顧問、生活助手」的平安代理人,通過銷售或推薦綜合金融生活產品可以有效提升收入。

在客戶經營方面,平安人壽搭建線上客戶經營流程及體系,推動隊伍全面開展線上客戶經營,培養線上經營習慣,提升線上經營能力。截至目前,通過金管家和微信平臺帶來用戶流量超1.2億,獲取轉化壽險長險的潛在客戶近4000萬,已轉化壽險長險客戶近200萬。

好的產品能夠幫助公司更加長遠的發展。

平安依託「產品+」策略,構建多層次產品體系,推動保障型、長期儲蓄型產品的發展,支持高價值業務持續穩定增長。

在保障型產品方面,平安壽險分客群打造保障範圍更全的保障系列產品,升級現有旗艦保障產品,上市新的重疾產品,開發意外保障類新產品,同時針對細分市場採用「專屬產品+服務」模式,推出針對特定人群專屬產品來匹配客戶健康周期,並提供不同的健康管理服務來滿足各類客群全方位的健康風險管理需求。

在長期儲蓄型產品方面,平安壽險加大產品開發和長繳業務推動力度。目前,市場上長期儲蓄型產品以分紅年金為主,客戶在享有保證利率的前提下,還能分享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果,參與分紅險的盈餘分配,所以對這類產品認可程度較高。從保險公司實際營運經驗看,上市保險公司主力分紅年金險的保單繼續率都在90%以上。」

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激發內部活力,抓住多變機遇,開闢多元化道路往往會為企業做大做強、鞏固地位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內外利好,

打造平安優質財報

中國平安的利好,除了體現在宏觀經營戰略,更顯現於優質喜人的財報上。

2019年,公司共計實現營業收入11688.67 億元,同比增長19.7%;歸屬母公司股東營運利潤1329.55 億元,同比增長18.1%;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1494.07 億元,同比增長39.1%;基本EPS 8.41 元,同比增長39.7%;加權平均ROE 為24.4%,同比上升3.5 個百分點;歸母淨資產達6731.61 億元,較年初增長21%。

圖片來源:同花順

截至2019 年末,公司內含價值達12005.33 億元,同比增長19.76%;剩餘邊際餘額9184.16 億,同比增長16.75%。

圖片來源:同花順

值得注意的是,代理人團隊在月均規模達到120萬人較年初下降9.1%的同時,人均業務價值同比增長16.4%,達到年均56791元,隊伍質態顯著提升。

到了2020年,雖然行業整體受新冠疫情影響較大,但中國平安表現依然可圈可點。

據行業分析師稱,2020年1-4月保險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9,886億元,同比增長4.3%(前值為2.3%),行業保費增速邊際改善。

根據中國平安最新發布的一季度財報顯示,受新冠影響,公司總投資收益減少,業績下滑,新單、NBV承壓,屬於情理之中。

但依靠管理形成的成本節約以及非車險的強勁增長讓人眼前一亮,整個一季度中,平安產險綜合成本率96.5%,同比下降0.5 個百分點。產險結構優化,非車險增長強勁。

2020Q1,非車險業務收入比重為35.57%,同比增長4.67 個百分點;車險比重64.43%,同比下降4.67個百分點。

從近期銀保監會披露的2020年1-4月保險行業數據來看,復工復產推動壽險和財險保費均實現邊際改善,後續費用激勵、人口紅利和低基數三大有利條件望推動負債端改善趨勢延續。

總的來說,費用激勵、人口紅利和低基數三大有利條件有望推動2020Q2新單增速超預期,且當前利率走勢趨穩,保險板塊二季度還是有望得到邊際改善。

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隨著疫情散去,宏觀經濟調整完畢以及企業渡過陣痛期,重新起航的中國平安發展速度將高於此刻外界對其的預期與評估。你看好中國平安的未來發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12.08丨銀保監會就保險中介信息化監管規範徵求意見;楊錚出任平安...
    今日要點  1銀保監會就保險中介信息化監管規範徵求意見2楊錚出任平安人壽黨委書記、董事長兼CEO3中國人壽系統投資京津冀超4800億元4橫琴人壽發行11億元債券"補血楊錚現任平安健康險董事長兼CEO。(今日保)  中國人壽系統投資京津冀超4800億元  自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截至2020年9月,中國人壽全系統投資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累計存量規模超4800億元,中國人壽財險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重大項目等提供風險保障超6200億元。
  • 瑞威資本助力,北大經院學者著作《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19)》推介
    第一章是「保險業發展綜述」,第二章是「財產保險市場」,第三章是「人身保險市場」,第四章是「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第五章是「保險資金運用」,第六章是「保險業改革與監管」,第七章「國際保險市場發展」,第八章「全球再保險市場」。報告還有一個附錄,列出當年中國保險業發展的基本數據。
  • 2017年中國保險業輿情報告:監管話題聲量大幅增長 人身險治理...
    4月10日,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 (以下簡稱 「中保協」)主辦,中華聯合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 「中保協文化傳播專委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 2019年中國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十大新聞出爐 三大行業新媒體...
    2019年中國保險業十大新聞是:  一、監管制度持續完善,推動保險業高質量轉型;  二、對外開放政策加速落地,外資保險保費和市場份額雙升;  三、政策定位明確,農險高質量發展邁向新階段;  四、直接融資超15萬億元,保險業為實體經濟「輸血」;  五、疫苗責任強制保險制度建立,服務社會治理現代化
  • 科技推動保險業!E行銷進駐天津平安
    不過由於國情的特殊原因,很多人對於保險的認識度還不是很多,為此保險公司的營銷人員就成為了普及保險常識的強勢窗口,不過與客戶面對面的講解與演算,會花掉營銷員以及客戶的大量時間,並且成效也不是很顯著。如果能有一種更快捷、更高速,並且更有效率的解決方法,相信能夠更加促進保險業的發展速度,並且會為千家萬戶帶來更多的安全保障!為此,平安保險公司與八億時空共同推出了行之有效的「E行銷」銷售策略。
  • 保監會關於印發《中國保險業發展
    機關各部門,各保監局,培訓中心,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保險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保險報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保險學會、中國精算師協會、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各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保險業從保險大國邁向保險強國的關鍵時期
  • 2020年「中國保險業發展」圓桌論壇暨《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20...
    陳秉正教授發言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主任郭金龍教授對報告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提議可以在報告中將政策和監管部分單獨作為一個章節或者專題來探討,具體包括:有關監管的宏觀政策專題,例如車險綜合改革方案;
  • 廣西銀行業保險業「十三五」時期及2020年發展成效
    銀行業保險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廣西轄內共有各類銀行機構6340家、保險機構2257家,銀行業服務行政村覆蓋率、保險服務鄉鎮覆蓋率達到100%。二、服務廣西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十三五」時期,在監管部門的引領和指導下,廣西銀行業保險業緊緊圍繞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支持廣西實體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目標邁進。
  •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成效初顯:由發散轉向收斂
    在前期的不懈努力下,當前金融形勢總體向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成效初顯。8月初,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的第二次會議給當下金融風險形勢作出了判斷:金融風險由發散狀態向收斂狀態轉變。數據顯示,2017年,銀行業重點推進70多項補短板項目,已完成48項,今年又新提出40多項;保險業去年以來修訂出臺規章和規範性文件60多項。「強監管」不光體現在政策密集推出,更著力在落地執行。
  • 2020年銀行保險業監管工作14大要點出爐!
    今年銀行保險業監管工作14大要點,有一項內容事關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2020年,銀行業、保險業監管工作將如何做?銀行業、保險業會否面臨更為嚴格的監管?剛剛,銀保監會發布了2020年全國銀行業保險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新聞稿。從新聞稿內容看,防風險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 保險業30年 從一花獨放到春色滿園
    保險業30年  從一花獨放到春色滿園(熱點聚焦)  本報記者 曲哲涵 李麗輝   改革開放30年,也是中國現代保險業成長的30年。回顧來路,改革消除了保險業發展的制度瓶頸,開放讓保險機構的能力更強、實力更足、視野更寬、雄心更大。
  • 訪談:馬明哲與中國平安
    然而放眼平安過去風雨20年,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關鍵節點亦無不成為平安直面的挑戰。伴隨中國金融業開放歷程,小舢板終成航空母艦,中國平安在舵手馬明哲的帶領下闖入世界500強。而上述一系列事件這一時點接連爆發,在不少熟悉平安與馬的人士看來,並非偶然,公司的性格因子於初創時就已埋下。
  • 2019年度保險業運行
    本文為2019年度中國保險業運行狀況報告,敬請閱讀。一、基本情況 深入推進改革開放 深化保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 監管部門高度重視化解銀行業和保險業的公司治理風險。一是專門設立了公司治理監管部,統籌銀行業和保險業的公司治理監管工作。二是通過補齊制度短板,加強檢查評估,並強化問責,持續推動保險業提升公司治理的合規性和有效性,在監管實踐中,分類施策,對不同的機構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實施差異化監管。
  • 直擊服務體驗差痛點 保險業將迎 客服中心建設規範
    保險業將迎  客服中心建設規範  直擊服務體驗差痛點  保險業將迎  客服中心建設規範  >⊙記者韓宋輝○編輯黃蕾  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獲悉,為保護消費者權益,提高服務標準,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主導、保險公司參與制定的《保險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基本要求(徵求意見稿)》(下稱《要求》)近期在業內徵求意見,旨在規範保險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建設,形成統一的行業評價標準,從而提升消費者的保險服務體驗。
  • 保險行業深度報告:透視平安,保險業供給側改革路在何方
    日本、臺灣也主要以代理人渠道為主,通過監管層向高質量代理人渠道轉型的政策引導,日本險企為適應市場需求,逐漸採取分層多樣化的渠道發展模式,給中國壽險代理人發展方向以借鑑參考;而臺灣因銀保產品對利率的敏感性滯後,加之後續監管政策金控法案等助推,銀保渠道深度融合,成為市場第一大渠道,緊隨之後是代理人渠道,其代理人渠道也從粗放型模式轉向了高質量模式,以臺灣位列第一的國泰人壽位列
  • 平安人壽:保險業正從「補償式」高速發展邁向「回歸保障」模式
    來源:金融界保險頻道金融界網站訊 6月20日,第220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人壽」)黨委書記、董事長丁當以「回歸保障本源、提升消費體驗、服務經濟發展——中國平安人壽新時代下的金融實踐」為主題,介紹了公司在優化產品結構、提升消費者服務體驗、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的具體實踐。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文明,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辦公室總經理汪海龍陪同參與發布。
  • 2018年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2018年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今日在京召開。會議總結了2017年保險監管工作情況,部署了2018年重點工作任務,指明了未來一個時期保險監管的戰略方向。監管短板得到逐步彌補,全年修訂完善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共26件,監管制度籠子更加嚴密。脫虛向實成效逐步顯現,保險業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4154萬億元,同比增長75%,投資型業務大幅收縮,普通壽險規模保費佔人身險業務比重47.2%,較上年提升11.1個百分點。
  • 半數罰單劍指財險領域 前三季度保險業被罰近9000萬元
    500張罰單、9000萬罰金,這是前三季度保險業監管交出的「成績單」。新浪財經梳理發現,2019年前三季度,銀保監系統累計向保險業開出500多張罰單,處罰金額近9000萬元。此外,銀保監會還針對保險業存在的亂象下發了近30封監管函。監管不斷趨緊的背景下,罰單數量和處罰金額較去年同期雙雙下降,亂象的整治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 保監會:推進保險資金運用分類監管和差異化監管
    摘要 【保監會:推進保險資金運用分類監管和差異化監管】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保險資金運用監管的總體思路是「穩、嚴、進」,牢牢把握「保險業姓保、保監會姓監」定位,切實把「防範風險和強化監管」作為重中之重。
  • 我國保險業2017年發展狀況及2018年一季報分析(下)
    2018年一季度季度保險業發展分析及全年展望:一季度保費增速出現下降,景氣下行確認,準備金釋放開始成為利潤增長的來源;金融監管體系重塑,銀保監合併,監管層依法對安邦保險集團實施接管;展望全年,行業全面調整將貫穿始終,保險資金運用面臨多重風險,不同機構經營業績將繼續分化,科技引用推廣持續賦能行業創新發展,個人稅優保險擴容與放量值得期待,保險業改革開放步伐繼續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