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學後,為保障教學工作的平穩有序,根據疫情防控所需,學校實行了線上線下並行教學。教師們認真落實線上線下並行教學規範和要求,深入踐行「一課一群多平臺融合」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探索教學新方法、新方式,已湧現出一批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優秀案例。為進一步高質量推進復學教學工作,提升疫情防控期間教學質量,不斷推動教學信息化改革,深入推進「匠藝」課堂建設,學校開展了疫情防控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優秀課程的評選,遴選了一批資源建設豐富、教學方法新穎、教學手段先進、教師教學藝術高超的優秀課程。下面我們將對部分課程的教學案例給予生動展示,供廣大教師借鑑交流。
《女裝樣板設計與製作》
課程團隊: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 朱蕾 、卓開霞、伍超泉、江雪娜
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服裝款式設計的具體化,即把立體的藝術性的設計構想逐步變成服裝平面的過程。該課程旨在引領學生學習女裝生產過程中成衣樣板製作、樣衣製作、樣板修正和系列樣板製作等工作所必需的專業理論知識,掌握不同服類女裝的成衣樣板設計與製作能力。通過裙子、褲子、連衣裙等典型款式的樣板製作項目的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並實現不同款式製版能力的融會貫通。
下面以「變化款連衣裙結構製圖」項目為例,展示典型授課案例
教學內容
學生已完成連衣裙樣板設計與製作中前兩個任務,即任務一連衣裙款式分析和任務二基本型連衣裙結構繪製(如圖1)。本次課程教學內容為變化款連衣裙結構製圖,課程圍繞「裙身結構製圖、分割線設計、省道轉移」三個要素展開連衣裙結構製圖教學。
圖1 連衣裙樣板設計與製作思維導圖
教學實施
1.課前
教師在學習通平臺發布省道轉移及變化款連衣裙結構製圖視頻,學生觀看指定教學視頻,提前學習和基本掌握課堂教學的知識點,完成本次課程基本的情境創設(如圖2)。
圖2 課前通過學習通發布學習視頻
2.課中
(1)教師學習通APP發起籤到,學生完成籤到,便於考勤統計(如圖3)。
圖3 學生學習通籤到
(2)關注疫情新動態,督促學生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通過播放視頻或通過某一位同學介紹讓學生知曉疫情下社會各階層湧現出的先進個人、團體及事跡,傳播正能量;關注疫情下學生的學習條件和心理健康問題(如圖4)。
滑動查看更多
圖4 課前5分鐘思政設計
(3)通過學習通平臺發起知識測試,檢測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如圖5)
滑動查看更多
圖5 學習通發布知識測試
(4)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先完成任務。一方面加深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印象,另一方面使教師了解學生課前預習情況。
(5)教師進行正確操作示範,學生對照自己的操作找出不足與錯誤。
①連衣裙前後片輪廓;
②根據款式圖在裙身基本結構基礎上繪製出前後片省道線,並根
據胸腰差設定前、後片腰省量。畫出腰節分割線;
③合併後上片腰省,調整畫順腰線分割線;前片胸省及腰省轉移操作。
④最終完成連衣裙工業樣板。裁剪樣片,放縫份,調整絲縷線,
樣片標註等。
(6)教師簡要小結。
3.課後
教師利用學習通平臺布置線上作業。學生通過觀看線上教學視頻,鞏固所學知識,完成作業並提交至學習通。(圖6)
圖6:學生將作業上交至學習通平臺
考核評價
1.形成性評價:平時作業、出勤、課堂表現、知識點學習率(視頻、PPT、word)70%。
(1)出勤(10%):學習通籤到功能自動形成數據統計,每遲到3次記1次曠課,每1次曠課扣5分。
(2)課堂表現(10%):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每次互動得1分。
(3)知識點學習率(視頻、PPT、word)(10%):根據學習通系統打分換算。
(4)平時作業(40%):根據學習通系統打分換算。
2.終結性評價:期末大作業(實踐操作、作品)(30%)。
採用生生互評、教師評價、專業組老師評分或企業專家評分的方式,教師將學生各環節學習情況數據轉換成標準分,作為本次課程的綜合得分。最終將優秀的作品納入教學資源庫。
教學效果
1.線上線下結合,延伸課堂教學。
連衣裙的變化屬於最難掌握的部分,而這部分內容又恰好是服裝企業實際操作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教師積極調整教法,拓展線上教學視頻,充分利用了課前和課後,延展教學的空間和時間。
2.平臺功能助力,量化教學效果。
教學實施後,整體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由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由課堂的參與者變成了課堂的主角。在課堂互動中,教師藉助學習通平臺幾次發布作業,通過數據,不僅可以看出學生的掌握情況,而且結果全部數據化,可隨時進行量化分析,有利於教師在授課中,及時掌握學生的學情動態,調整授課難度和速度。
來源 | 教務處
原標題:《疫情防控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優秀案例展: 女裝樣板設計與製作》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