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幼兒園】讓我和女兒目瞪口呆的12件事!

2021-02-07 爸媽營

點擊題目下方爸媽營,一鍵關注本帳號

爸媽營說

本文是今天【幼兒園專題】的第5篇,上一篇說完美國,本文我們來看看日本的幼兒教育。

回復「日本」,可查看更多爸媽營的【日本教育專題】。

回復「幼兒園」,可查看更多爸媽營的【幼兒園專題】。


來日本以前,田田已經在北京上過一年幼兒園,可以說,對於幼兒園我們並不陌生,但是日本的幼兒園,有些事兒還是讓我目瞪口呆,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孫子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話用在中日的身上,似乎沒有「一衣帶水」那麼風花雪月,不過幼兒教育是根上的教育,別讓我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1.無數大大小小的包。

我們辦理入園手續的第一天,幼兒園就向我們說明,要準備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包。書包(統一)、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裝備換衣服的包、裝換下來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然後A包多少釐米長,B包多少釐米寬,C包放在D包裡,E包放在F包裡。我真是徹底崩潰了!搞不懂為什麼日本人要弄出這麼多複雜的名堂出來。有的幼兒園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媽媽一針一線縫製!經過兩年,我們都對此已經駕輕就熟了,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條理的分門別類。我常想,京都人可以對垃圾精細分類處理而不覺其煩,是否和從小所受教育有關。


2.大人空著手,所有的包都孩子肩背手拿著。

這是很震動我的一個場景,早晚接送孩子的時候,看到其他日本家長,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手裡一律空著,而上面所說的那些少說也有兩三個大包外加書包都由那些花朵們肩背手拿著,而且還都跑得飛快。我們呢,自然還是咱國內的傳統,田田空手,我拿包。過了兩天,老師就來和我聊天了:「田田媽,Tina在學校可是什麼都自己做啊……」日本人慣於只說半句話,後面的讓你琢磨去。我立刻就明白是在問家裡的情形了,看我還在想,老師就說了「比方說上學時拿包吧……」這就是委婉的提醒。從此就只好讓田田自己拿了。等開家長懇談會時,我和大家說「在中國幼兒園,習慣家長拿東西」這回輪到日本媽媽目瞪口呆了,異口同聲地問:「為什麼?」為什麼?是不是因為我們中國人愛孩子更多一點呢?


3.反覆脫換的行頭

田田的幼兒園是統一服裝,春秋換裝,全年登園時最外邊都要穿幼兒園的套頭衫,穿短褲,戴蓓蕾帽(夏天戴草帽),穿自己的鞋子;到了幼兒園,就要把套頭衫脫下來,換一種玩耍時的罩衣,鞋子脫下來,換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場玩的時候,自然再換自己的鞋子。這還不是最麻煩的,開學時老師要求拿一組換的衣服,在我們看來,那自然是防備孩子玩耍時弄髒備用的,然而,並不是。只要孩子們中午睡了午覺,起來必定要重新換一套。夠多麻煩。(到田田在外邊宿泊一個晚上的時候,光備用的換的衣服就要備好多套,真趕上那個愛新衣的皇帝了。)


剛開始每天早上去送田田,都要重複那麼一套換衣程序,田田在菊花班的時候,看她實在慢,我就不免代勞。但是不久就發現日本的媽媽們都是站在一旁看著孩子,從不伸手幫忙。慢慢體會到,日本幼兒園就是通過這個每天的穿衣換衣,讓孩子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的。通過每天到校後,換衣服、放聯繫手冊,自己帖當日的sticker,掛手絹等從2、3歲開始的訓練,孩子們養成有條不紊做事的習慣。


4.大冬天穿短褲

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冬天無論多麼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剛去的時候,北京的爺爺奶奶非常擔心,說一定要和老師商量一下,因為我們是中國的孩子,受不了這個凍。這個。……,讓我怎麼說得出口。就算不重新喚起東亞病夫的記憶,起碼也激活小皇帝的印象。沒法子,只好入鄉隨俗地狠下心來,為國爭個面子。不用說,剛入園那時候,三天兩頭就凍病了。和日本媽媽說呢,答案又叫人目瞪口呆「是啊,孩子送幼兒園就是來讓他們得病的。」看看一個個像小炮彈一樣衝到我面前說「你好」的孩子,那個結實勁兒,我是覺得我們不能太金貴孩子了。


5.0歲參加運動會

剛到幼兒園,就看見很多老師懷裡都抱著個小小孩,看上去也就幾個月大吧,一問,是0歲。田田幼兒園的班都用花的名字命名,田田曾經是菊花,然後變成百合,現在已經是一株很有大姐姐風範的紫羅蘭了。而0歲的小寶寶,就是「桃花」班,用日文叫「もも」,和咱漢字的「毛毛」同音(日本的文字本來就來源於漢字),很是形象。這些0歲的毛毛,不光入託了,而且還要參加幼兒園的一切大型活動,比方運動會、演出發表會等。看這些0歲的毛毛哭著拼命向前爬,還是有點打動人的力量的。


6.女孩子踢足球

日本幼兒園到了年中組,開始上每周一次的jumping課,相當於我們的體育和形體課;到了年長組,就有了足球大會,孩子們成天不是練習打鼓,就是練習足球,那是真踢啊,而且不停有幼兒園之間的比賽,田田的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但是體力和勇氣都練出了。


說實話,剛來日本時,田田的表現真是讓人汗顏。日本的孩子一般從十三四歲開始,才往上躥個兒,之前比中國孩子矮很多。田田在班裡,那可是鶴立雞群的「龐然大物」,無奈實在是外強中乾。日本孩子光著腳在外邊跑,田田呢,榻榻米上有一點沙子,就恨不得踮著腳走路。有一次遠足爬山,最後一個不算,下來的時候,乾脆由兩個矮個子的日本孩子攙扶下山。這怨不得孩子,3歲的孩子,根本沒有讓她徒步爬山1小時的經驗。現在好了,去年在香格裡拉,在缺氧的環境下,徒步4個小時沒有任何問題。


7.完全混班教育

在中國時,我們參觀過幾次田田的幼兒園,都是各班在各班上課,到了日本就不同,在9:30之前,3:30之後,全園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而且在院子裡,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狠瘋狂。孩子們真正能體會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覺。孩子們的成長感特別明顯。比方前些天田田年長組最後的發表會上,表演完太鼓之後,他們說了一番話,讓所有的家長落淚:今天的發表會真高興,低年組的小朋友們也非常努力地表演成功了。這是我們最後的發表會了,到了小學校我們仍然不會忘記我們的朋友和幼兒園。


8.教育是為了教孩子學會「笑」和「感謝」

在這個幼兒園,似乎完全不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學、假名、繪畫、音樂這些項目,更別說英語、奧數了。也不學輪滑,也不教遊泳。問教什麼,答案永遠也想不到--「教孩子們學會笑眯眯!」爸媽營微信:bamaying在日本,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和誰講話,「笑眯眯」最重要,一個笑眯眯的女孩子最漂亮。還教什麼?「教學會說謝謝」總之,這裡強調的和國內是非常不同。但是通過三年的幼兒園生活,發現田田在音樂、美術、閱讀等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而這方面的收穫卻是經由綜合教育的方式獲得的。


9.一年到頭數不清的活動

看看我的日曆上標出的做便當的日子,就是田田他們遠足的日子,一年到頭不知道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觀察多少次動物和植物,除此之外,撿橡子了,打年糕了,開運動會了,為社區演出了,宿泊了,過園節了,開發表會了,去拜寺廟了,作品展了,反正是名堂多多。總之,結論是:日本的幼兒園生命在於活動!


10.中國人都不過的節日日本幼兒園過

這也是讓我狠狠吃驚的地方,像上面說的,日本幼兒園過一切他們自己的傳統節日,女孩節,男孩節,納涼節,除此之外,中國的正月初七的七草節(幾位知道?)、二月的節分、七七乞巧節都認真地過上一遍。孩子回來說,今天老師問我這些節日在中國怎麼過,我說:不知道。慚愧啊,媽媽也不知道。


11.老師的能量

日本一個班,少到10個人,多到30個人,老師都只有一位。開始我是頗為懷疑的,大約把這些孩子都看住也就不錯了。然而,可真是看輕了日本的幼兒園老師。就這一位老師,30個孩子的作品展,30個孩子從無到有的打鼓本領(非常專業啊),30個孩子的美術、音樂、閱讀,30個孩子的生日,30個孩子的大型發表會、運動會全是這一位,有條不紊,像模像樣。像去年發表會排的是《不萊梅的音樂會》,日本的活動向來是一個孩子都不能少的,所以30個人當中,4隻母雞,3隻貓,5隻狗,2頭驢子,幾個小偷,老師要分別帶領孩子們做好服裝、道具和布景(全部廢物利用)、配好音樂、編好劇目,排練一個多月,那可是不小的工作啊。但是看看那位老師每天還是輕輕鬆鬆的表情,50多歲的人了啊。佩服!


12.佛教的影響

京都大概是日本寺廟最多的城市,整個城市有一種晨鐘暮鼓的氛圍,田田的幼兒園每個月都要到寺廟裡受一次教誨,園裡最重要的節日一定要拜佛,佛誕日、涅pan日都有活動,最近孩子們馬上要畢業了,昨天就去了西本願寺向佛許了願,田田還代表班級給佛獻了花。我問許了什麼願,她說:永遠信任佛,永遠對別人懷有感謝的心,永遠認真傾聽別人的話。


以上內容來源於網絡


【爸媽營】親子資料庫

本周更新專題

回復「繪本」,看【史上最強繪本資料庫】

回復「安全」,看【安全專題】

回復「離婚」,看【單親離婚專題】

回復「二胎」,看【二胎二寶專題】

回復「親子遊」,看【親子旅行專題】

回復「美食」,看【早餐美食專題】

回復「目錄」,查【親子資料庫】

關於爸媽營

爸媽營,是超過30萬爸媽訂閱的親子號。採用【專題制】,每日推薦一個深度專題。回復關鍵字,即可搜索超過500篇的【親子教育資料庫】。

我們與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專業研究人員長期合作。同時,是中國最大的自媒體聯盟WeMedia成員。

爸媽營的微信號:bamaying


相關焦點

  • 日本幼兒教育,10件事令中國媽媽目瞪口呆,引發深思還繼續溺愛?
    日本幼兒教育,10件事令中國媽媽目瞪口呆,引發深思還繼續溺愛?日本是我們的鄰國,有著不一樣的文化、制度和歷史,但是在幼兒教育上我們都有著一個最終共同的目標:育兒成才。我們有這樣的一個話:「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教育要從孩子抓起。」
  • 【變態的日本】:日本幼兒園裡那些令你目瞪口呆的事兒
    我真是徹底崩潰了!搞不懂為什麼日本人要弄出這麼多複雜的名堂出來。有的幼兒園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媽媽一針一線縫製!經過兩年,我們都對此已經駕輕就熟了,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條理的分門別類。我常想,京都人可以對垃圾精細分類處理而不覺其煩,是否和從小所受教育有關。
  • 前妻來看望女兒,吃飯時我筷子掉地上,彎腰去撿我目瞪口呆
    婚後幾個月前妻就懷孕了,為了不讓前妻那麼辛苦,我讓她安心的在家裡養胎,我自己一個人出去掙錢。就這樣我和前妻異地了,我也很想和前妻在一起,但是為了將來更好的生活,我只能這麼做了。我出去後下班就經常打電話給前妻聊天,問候家裡的情況。後來前妻生了個女兒,由於早產了女兒體質比較弱,前妻就決定留在家裡好好照顧女兒。
  • 幼兒園教育粗暴讓我義無反顧把孩子帶回日本
    但如果將孩子送回國內的話,有日本的高工資,不僅足夠孩子在國內上個好學校,而且國內孩子學習的內容,也比日本多的多。比如說:當日本孩子還在光著雙腳由父母或老師領著在公園玩沙子時,中國孩子早在父母和老師的教育下,背唐詩、做奧數、學英文了。  這是十年前的事(十年前國內的一個養育孩子的費用,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了。這又是另一個話題,另外寫文章再談)。現在我的女兒mii已經12歲了。
  • 我為什麼將孩子重新送回日本幼兒園?
    在我的女兒mii大約才2歲左右的時候,我周圍好幾位熱衷於教育的在日華人前輩都建議我將她送回國內。理由是:日本的私立學校費用不菲,而在公立學校,孩子們上課幾乎天天就是在玩,完全學不到什麼東西。但如果將孩子送回國內的話,有日本的高工資,不僅足夠孩子在國內上個好學校,而且國內孩子學習的內容,也比日本多的多。
  • 日本人嘲笑張作霖沒文化,看他怎麼一句話,懟得對方目瞪口呆
    日本人嘲笑張作霖沒文化,看他怎麼一句話,懟得對方目瞪口呆張作霖是亂世梟雄,別看他身材瘦小,面相長得像書生,臉上常常掛著一絲狡黠的笑容,可他的心胸,氣魄大著呢,作為一個亂世中的梟雄,他有事沒事都豎起耳朵。
  • 寶寶一上幼兒園就生病?做好4件事,孩子才能適應快
    「孩子一上幼兒園就生病,都不敢送了。」前兩天接孩子放學的時候,聽到一個家長嘆氣道。「可不是嘛,我兒子才上了兩天就咳嗽,回家待幾天好不容易好了,再來幼兒園又被傳染了……」相信有這種感受的家長不在少數,在家明明好好的,一上幼兒園不是咳嗽,就是流鼻涕。
  • 孩子在幼兒園被「孤立」,家長沒資格責備老師,是你做錯了3件事
    有時候女兒跑過去和別的小朋友玩,這些孩子立刻解散,看著女兒落寞的背影,小薇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小薇終於憋不住去問幼兒園老師:「為什麼其他小朋友不和我女兒玩,你們怎麼能教小朋友孤立別人呢?」「甜甜媽,你先別著急,等我核實一下情況」……原來,小姑娘是後轉到這個幼兒園的,在剛轉來沒幾天,小薇發現女兒衣服上有一塊畫筆畫的彩色印記,馬上就找到老師理論是什麼原因。
  • 孩子在幼兒園被「孤立」,家長沒資格責備老師,是你做錯了3件事
    有時候女兒跑過去和別的小朋友玩,這些孩子立刻解散,看著女兒落寞的背影,小薇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小薇終於憋不住去問幼兒園老師:「為什麼其他小朋友不和我女兒玩,你們怎麼能教小朋友孤立別人呢?」「甜甜媽,你先別著急,等我核實一下情況」……原來,小姑娘是後轉到這個幼兒園的,在剛轉來沒幾天,小薇發現女兒衣服上有一塊畫筆畫的彩色印記,馬上就找到老師理論是什麼原因。
  • 女兒上幼兒園經常開小差,媽媽看完學校課表後:難怪
    但是在世界另一端的澳大利亞,有一位媽媽卻在看到女兒在幼兒園滿滿的課表以後,表示又好氣又好笑。據2月7日《太陽報》報導,這位沒有透露姓名的媽媽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她女兒今年4歲,正在上幼兒園,但是最近幼兒園的老師卻告訴她,女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開小差。感到奇怪的媽媽去問女兒原因當然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是無意中看到的幼兒園課表,卻讓她認為情有可原。
  • 我的女兒裙子被扯壞,原價索賠,三天後,女兒被整個幼兒園孤立了
    今天看到一個資訊,大概是說一個小女孩三四歲剛上幼兒園,很乖,但是最近被整個幼兒園孤立(每天跟她講話的只有幼兒園的老師,小夥伴們都離她遠遠地)。 事情起因是小女孩家長覺得她只有這麼一個女兒,日常穿著就得嬌貴些,一條小裙子三四千很正常,平時也這麼穿著去幼兒園。
  •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說出這句話時,家長應該做3件事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案例:小周的女兒非常不願意去幼兒園,在孩子到了上學年齡的時候,小周到處打聽,精挑細選了一個比較優質的幼兒園,讓孩子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女兒入園之前,小周也經常給女兒灌輸在幼兒園生活的好處。
  • 有女兒的家庭,如何給女孩進行性教育?請做好這3件事
    「性教育」幾乎成了大部分家長必須面對但又伴隨著尷尬和不知所措的一件事。因為尷尬和不知所措很多家長選擇閉口不談,認為孩子長大就會懂了,或者有合適的時機再去教育。但是網絡上曝出一件件女孩被傷害的故事背後,讓作家長的,看得是觸目驚心!也在時刻敲打著父母,女孩的性教育刻不容緩!
  • 女兒第一次「生理期」,媽媽該教會女兒這3件事,女兒受用一生
    導讀:女兒第一次「生理期」,媽媽該教會女兒這3件事,女兒受用一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女兒第一次「生理期」,媽媽該教會女兒這3件事,女兒受用一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11月沙龍:令國人驚嘆的日本小學生活教育(三)
    這樣的話,我也就和他們的小學聯繫比較多。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感受到了中日教育的不同,真的是非常不一樣。我自己的女兒當時她是4歲,所以她去了日本以後在日本上了2年半的幼兒園,又上了半年的小學。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完全是一個家長,拼命地適應日本教育的一些情況。2010年的時候我馬上就要回國之前,就決定要對女兒的一些教育做一個反省。
  •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
    小魔女腦子裡覺得不對勁兒,嘴裡還是習慣成自然地按照日本的「挨拶(寒暄)」程序,和對方一來一回地討論天氣問題。「大阪啊,這幾天恐怕一直要下雨,小孩子,又要天天帶雨傘了。」那個女人轉頭看著窗外,氣定神閒地說,又低頭去看那本倒著放的書。連語氣都和剛才沒有任何變化!嗯……貞子,一定是貞子跑出來了,小魔女毛骨悚然地想,目瞪口呆地看著這個穿著白色制服的女人,不知道是該跑還是該報警。
  • 幼兒園老師最反感的是家長做這件事,為了孩子,你可別這麼做
    記得之前看的一檔綜藝節目,有一期的節目嘉賓這樣說的,如果現在讓她擁有可以隱身的超能力,那她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幼兒園看看,自己不在女兒身邊時,女兒是什麼樣子的。這應該是每個當媽媽共同的心願吧。我兒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特別想知道,他自己在幼兒園是什麼樣子,所以總是給老師打電話,問問兒子怎麼樣了。可是後來發現,老師有點沒耐心了,對兒子也不如之前那麼好了。這時候先生勸我:「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事,不可能只圍繞著咱兒子自己,所以不要因為一己私慾,耽誤老師的時間,影響老師的日常計劃」。我覺得我先生說的很有道理,從那以後只要沒有很重要的事,我都儘量不給老師打電話。
  • 日本的幼兒園,把這5件小事做到極致:我終於明白日本強大的原因
    文丨美媽很帥朋友麗奈在日本定居,她家有兩個小孩,老大5歲,老二3歲,現在都在上幼兒園。雖然在日本生活了多年,對日本人辦事較真的勁兒也見怪不怪了,但日本人對小孩教育的認真勁兒,她還是蠻有觸動的,尤其是送倆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到底哪些小事兒令朋友有那麼深切的觸動呢?
  • 在日本居酒屋:這5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日本的居酒屋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為何這樣說呢?因為這裡能夠看到日本人不同的一面,並且這裡的日本人也一改往日「冷漠」的神情,變得十分健談。日本的居酒屋,無論去過多少次,有5件事總是讓我感到印象深刻。第一件事:服務員上冷水日本人似乎很喜歡「冷」的東西,冰啤酒、加冰的水、加冰的威士忌等。很多日本的居酒屋在客入座以後,馬上就會端來一杯冰水,如果是夏天的話倒還好,但是如果是冬天,感覺一杯冰水飲下之後,就像進入冰窖一般。其實我也問過很多人,為何日本人非要端出一杯冷水呢?好多人都答不上來,好像整個業界就是有這個不成文的規矩一樣。
  • 日本幼兒園的10大怪事
    這是一位到日本工作的中國媽媽,在日本幼兒園裡的所見所聞。來日本以前,她的孩子已經在北京上過一年幼兒園,可以說,對於幼兒園她並不陌生,但是日本幼兒園裡的一些事,還是讓她目瞪口呆。據說,有的幼兒園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媽媽一針一線縫製!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條理地分門別類收拾衣物。京都人可以精細分類處理垃圾而不覺煩,和從小所受教育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