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經典名言——善養浩然正氣,創造智慧人生!

2020-12-17 國學雜談

孟子是孔子之後儒家最有力的的代表,被後人稱為「亞聖」,與孔子並稱「孔孟」。他不同於孔子的淡泊從容,孟子屬於「激進派」,主張人無貴賤,人人平等,積極入世,彰顯自我。在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今天,讓我們用心品讀一下古聖先賢的語句,享受一下精神的盛宴,淨化一下我們的心靈,善養一下我們的浩然正氣,藉此走向智慧的人生。

一,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孟子曰:「然。」——《孟子.告子下》

有人問孟子: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像堯舜那樣的賢人,真有這樣的說法嗎?孟子說:有的。

這是孟子對人類去惡揚善本能的終極肯定,每個人通過自身的努力,斷惡修善,最後都可以做到堯舜那樣的好人,關鍵就是看你肯不肯去做,只要做,就一定能做到。

二,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孟子.離婁上》

人生在世,做什麼事最重要?侍奉父母最重要;什麼是我們最應該守護的?守護好我們的身體最重要。

百善孝為先,自古至今,都是做人的第一標準。為什麼要守護好我們的自身?還是因為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身體受傷,父母就會為我們擔心、難過。

三,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人性本善,好比水往下流一樣。人的本性沒有不善良的,就好像水沒有不往下流的一樣。

在這個熙熙攘攘的世界裡,能讓我們感到,能讓我們落淚的,無不是真情和善良,只有每個人善良的本性得到充分發揮,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四,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下》

有仁德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

仁者與人為善,愛人如己,不存一絲一毫爭鬥之心,不思一點一滴個人利益,心中根本就沒有敵人,自然無敵於天下了。

五,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孟子.離婁上》

自己拋棄自己的人,就不可能和他一起做出什麼像樣的事業來。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是先決條件。如果連自己都不肯相信,就是神仙來了,也幫不上忙了。

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自己的老人,進而推廣到尊敬天下所有的老人;疼愛自己的孩子,進而推廣到疼愛天下所有的孩子。

一個是自私的愛,一個是博大的愛。我們要拓展自己的心量,不但愛自己的老人孩子,還要愛別人的老人孩子,這才是真正的大愛。

七,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孟子.公孫丑上

用武力徵服別人,人家不是真心服你,是因為打不過你,權宜之計;以道德服人的,人家是發自內心的佩服。

以武力服人,屬於「霸道」,終不可長久;以德服人,才是「王道」,眾望所歸,才會長治久安。

八,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離婁上》

用至誠的心對待別人,別人卻不動心,這樣的事是不可能有的;你不是發自真誠之心,也不可能感動別人。

在與人發生矛盾後,以德報怨,以至誠之心待人,一定會感動別人,化幹戈為玉帛。

九,孟子曰: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孟子.離婁下》

說話不實在的人是不吉祥的,為了一己私利,花言巧語、千法百計阻擋賢德的人才上位,阻止他們做對國家有利之事,由此而使國家帶來的禍患,最後都得由他自己承受。這就是說那些奸臣小人呀,嫉賢妒能,陷害忠良,到最後沒有一個好下場的。

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這個千古名句,相信沒有人不知道,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氣節,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我們炎黃子孫的骨氣所在,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以身作則,殺身成仁,讓我們感慨,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為之落淚,他們身上這種鐵骨錚錚的浩然之氣,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

相關焦點

  • 《孟子》引人深思的十大名言,長養浩然正氣!
    學習《孟子》等國學經典可以慢慢從這些最簡單的認知中找到學習、生活、工作中難以解決的各種思想問題。從而獲得對世界觀、價值觀獲得開明、啟示。為了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思想,讓其樹立良好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2019年匯賢雅國學夏令營把《孟子》作為啟志班(12歲以上)」的主要課程。課程重點講授孟子的生平經歷及其著作《孟子》的重點篇章。
  • 我善養吾浩然之正氣
    >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 何謂「正氣」?孟子和文天祥來詮釋.
    孟子說:第一「我知言」,能辨識言論,邏輯思維能力很強,知道怎麼判斷別人說話的用意;第二「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學生進一步問,什麼是浩然之氣呢?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 養浩然正氣,邪不可幹也!
    這種浩然正氣正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的重要源泉。2400多年前的孟子對此有過精闢論述。有人問孟子:「先生,您擅長什麼?」孟子回答說:「我善養浩然之氣。」那麼,什麼是浩然之氣?孟子說:「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 《孟子》智慧名言故事:禍福無不自求
    》智慧名言故事:禍福無不自求 【名言】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孟子在正面闡述的基礎上,又從反面論述說:"現在國家雖然沒有內憂外患,但國君卻怠情追求逸樂,縱慾偷安,這等於自己尋求禍害。」通過上述正反論述,孟子提出了「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的名言。就是說,災禍或幸福沒有不是自己尋求而來的。
  • 孟子「浩然之氣」淺釋
    「孟子曰:『……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志一則動氣,氣一則動志也。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
  • 《孟子》10句經典名言,感悟聖人的智慧!
    《孟子》是四書之一,是記錄亞聖孟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散文集,在儒家經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下面挑選了其中的10句經典名言,讓我們共同感悟一下聖人的智慧!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感悟: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在人生得意之時,就要多為天下眾生著想,多做利益天下蒼生的善事;在人生不得志的時候,更要堅守道義,做好自己,為世人做個榜樣。二、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 《孟子》精選18句,句句睿智,感悟深刻!
    《孟子》是儒家的經典之一,是記載了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策略的經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為《四書》之一。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以人民的快樂為快樂,民眾也會因為他的快樂而快樂;以民眾的憂愁為憂愁,民眾也會因他的憂愁而感到憂愁。3.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出自《孟子·公孫丑上》。鎡基:農具,相當於今天的鋤頭之類。
  • 孟子的生平及主要思想
    北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孟子》一書首次列入科舉考試科目之中;元豐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詔封為「鄒國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廟。自此,《孟子》一書升格為儒家經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其地位更在五經之上。宣何年間(1119-1125年),《孟子》一書首次被刻成石經,成為「十三經」之一。
  • 教學設計 | 劉洪濤: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理解孟子「浩然之氣」的基本內涵。2.  學習孟子善用排比、譬喻的論辯方法。3.  領悟孟子「浩然之氣」對自身的意義。大家都知道,《桃花源記》中「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豁然是開闊敞亮的樣子,儼然是整齊的樣子,怡然是高興的樣子,那麼浩然,就是浩的樣子,這樣「浩然之氣」就可以縮略為「浩氣」。氣,可以是正氣、大氣,為什麼要用浩氣呢?我想,我們應該從「浩」字著手去分析。
  • 《孟子》與潤澤之道
    穿越歷史長河,經典歷久彌新。中華經典智慧,解決現實問題。在接下來的一百天裡,我們將在「四部曲」APP上,共同學習另一部經典——《孟子》。在剛剛結束的2020潤澤園學習會上,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海平老師為大家現場分享了《孟子》與潤澤之道,以下是精彩內容呈現。
  • 《孟子》經典名言賞析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孟子》中的名言,希望和大家一起學習國學經典,感悟聖賢智慧:一,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孟子.離婁上》任何事做得不順利,做不好的情況下,我們都要先反省一下自身,是不是我們哪裡做得不好,做得不夠。只要自己言語、行為、思想端正了,天下的人民就會歸順你了。
  • 經典速讀: 《孟子》,一部充滿浩然之氣的書
    從此,小孟軻立志苦學,後來終於成為繼孔子之後最有權威的儒學大師,後世尊他為「亞聖」,他的傳世著作是《孟子》。《孟子》一書共七篇,記述孟軻的言行。《孟子》的寫作與《論語》不同,是他本人和門徒共同完成的。從體制上說,《孟子》基本上仍屬於語錄體,但較《論語》已有很大的發展。
  • 孔子的名言,孟子的名言,墨子的名言,古人智慧,值得謹記!
    各位詩友們,大家好,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孔子、孟子、墨子作品中的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歡,閒話不多說,直奔主題吧!一、孔子,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二、孟子,中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1、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2、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3、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 文天祥:天地有正氣
    人之初,性本善,人類與生俱來的善性或許便受這股天地正氣影響。但人若在後面的生活中,沒有堅持正氣的修養,就會被世間的利慾、苦難等任何負面因素幹擾,削減正氣的力量。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若要長葆正氣充沛,還需向孟子學習養氣之道:「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 老子的名言,孟子的名言,孔子的名言,讀懂受益一生,值得收藏!
    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也湧現出一大批的思想家,他們給我們留下很多人生哲理,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一、老子的名言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道經·第三十三章》這句話的意思是只了解別人那叫做有智慧,如果能了解自己才算是聰明。有實力就能戰勝別人,但是能戰勝自己的才是真的強者。二、孟子的名言1、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 何為浩然之氣?充斥於天地之間的至大至剛的道德集義!
    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公孫丑:「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
  • 文天祥《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簷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 孟子(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你猜是什麼東西
    參考資料:浩然之氣讀孟子的文章,最開心的就是他通篇都會講得很有氣勢,讀起來很過癮,雖是儒家,卻很有縱橫家的氣勢。在這一點上,他好像比孔子要更突出一些。特別是在《孟子》中,出現了孟子本人與其他思想家論辯的環節,這就使得故事更加精彩了,獨唱變成了PK,更有看頭。
  • 範譯陽:如何度過人生下半場?(七)
    孟子說說: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取長也。72、孟子說:我善養吾浩然正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就是說浩然之氣是由內而外的氣質,我們今天叫他氣場。要用正直的品行去培養它,要用仁義道德去畜養它。73、「仁者,人心也;義者,人路也。」就是說「仁」是人的內心修養,「義」是人所遵循的正道。「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