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故意嚴重侵權行為可適用懲罰性賠償

2021-01-07 騰訊網

著作權法時隔十年再次修改對故意嚴重侵權行為可適用懲罰性賠償

發布時間:2020-11-17 08:41 星期二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蒲曉磊

11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著作權法的決定,將於明年6月1日起施行。

現行著作權法規定了我國著作權保護領域的基本制度,於1991年施行,經2001年、2010年兩次修改,對鼓勵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保護創作者、傳播者、使用者等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著作權保護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亟待通過修改完善著作權法予以解決。為解決「著作權維權成本高、侵權賠償數額低」等問題,著作權法時隔十年再次修改。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石宏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此次著作權法修改貫徹落實了黨中央關於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的決策部署,圍繞完善作品定義和類型、加大侵權行為懲治力度、加強與其他法律的銜接、落實有關國際條約義務等問題,進一步完善了著作權保護制度,有利於加強著作權的保護,促進作品的傳播,有利於提升著作權領域治理效能,有利於推進文化和科學事業繁榮發展。

對作品定義和類型進行完善

10多秒的網絡短視頻受著作權法保護嗎?電視上播過的節目在網站上還能播嗎……為了適應新技術高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對著作權立法提出的新要求,解決現行著作權法部分規定難以涵蓋新事物、無法完全適應新形勢等問題,新修改的著作權法作出回應。

新修改的著作權法對作品的定義和類型進行了完善。現行著作權法規定了作品的定義,並列舉了作品的具體類型。新修改的著作權法對作品的定義作了修改,規定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一定形式表現的智力成果。同時,還對作品的類型作了開放性規定,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修改為「符合作品特徵的其他智力成果」,為將來可能出現的新的作品類型留出空間。

此次修改,明確了視聽作品的著作權歸屬制度。現行著作權法對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歸屬作了規定。為了適應實踐的發展需求,新修改的著作權法採用了涵蓋範圍更為廣泛的「視聽作品」概念,並對電影作品、電視劇作品與其他視聽作品各自的著作權歸屬實行分類規定。新修改的著作權法規定,電影作品、電視劇作品的著作權由製作者享有,但編劇、導演、攝影、作詞、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權,並有權按照與製作者籤訂的合同獲得報酬;對於電影作品、電視劇作品以外的其他視聽作品,其著作權歸屬由當事人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製作者享有,但作者享有署名權和獲得報酬的權利。視聽作品中的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

賠償額上限提高到五百萬元

為解決著作權人舉證難、索賠難,對侵權行為的懲治力度不夠等問題,新修改的著作權法作了以下規定:

對於故意實施侵權行為情節嚴重的,可以適用懲罰性賠償,按照侵權賠償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給予賠償。

將法定賠償額上限由五十萬元提高到五百萬元,並規定法定賠償額的下限為五百元。

明確法院可以責令侵權人提供與侵權行為相關的帳簿、資料等,並對不提供的法律後果作了規定。

增加規定,法院應權利人請求,對侵權複製品以及主要用於製造侵權複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責令銷毀、責令禁止進入商業渠道。

增加規定,在訴訟程序中,被訴侵權人主張其不承擔侵權責任的,應當提供證據證明已經取得權利人的許可,或者具有本法規定的不經權利人許可而可以使用的情形。

增加主管著作權的部門詢問當事人、調查違法行為、實施現場檢查,查閱、複製有關資料以及查封、扣押有關場所和物品等職權。

完善訴前保全制度,規定對於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權利、妨礙其實現權利的行為,權利人可以在起訴前依法申請採取財產保全、責令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作出一定行為等措施。

「此次對於著作權法的修改,反映了技術進步要求,完善了技術保護措施和權利管理信息等制度,加大了對侵權行為的懲治力度,及時回應了產業界訴求,有利於加強著作權保護。」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社科院法學所二級研究員馬一德說。

加強與民法典等法律的銜接

為了與民法典等其他法律保持一致,新修改的著作權法將有關條文中的「公民」修改為「自然人」,將「其他組織」修改為「非法人組織」。

同時,為了將我國近年來加入的有關國際條約的要求落到實處,回應國際關切,新修改的著作權法作了以下規定:

明確出租權的對象是視聽作品、計算機軟體的原件或者複製件;延長攝影作品的保護期;在有關合理使用的條款中規定「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等內容,將盲人的合理使用擴大到閱讀障礙者;增加表演者許可他人出租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製品並獲得報酬的權利;增加錄音製作者廣播和機械錶演獲酬權。

馬一德說,此次對著作權法的修改,充分吸收了理論研究成果、反映技術進步要求、符合國際發展趨勢,「這既是提升著作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的現實需要,也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內在要求」。

責任編輯:方芳

8357458

相關焦點

  • 嚴重侵犯智慧財產權,可要求懲罰性賠償 | 民法典解讀之侵權編
    對侵權人不僅要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補償性賠償),還要對侵權人進行處罰(一般按照賠償金額的1倍以上3倍以下來確定),達到懲戒他人的目的。構成侵害智慧財產權的懲罰性賠償的條件:一是主觀行為是故意,故意即惡意,二是後果須嚴重,被侵權人才有權請求懲罰性賠償。
  • 叢立先:我國商標侵權懲罰性賠償規則的司法適用
    實際上,無論是智慧財產權侵權責任的追究,還是其他民事侵權責任的追究,對於侵權行為適用懲罰性賠償的要旨皆在於彌補權利人的精神損害的同時懲罰侵害人。無論是上述英國早期的濫用公權適用懲罰性賠償案件,還是後來延及各侵權領域的懲罰性賠償案件,其損害後果實際上都包含有造成了精神痛苦的損害在內。
  • 最高法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第一案——合議庭詳解侵害「卡波」技術秘密糾紛案
    (一)適用懲罰性賠償的主觀要件:惡意實施侵權行為懲罰性賠償作為對侵權人的加重處罰,對侵權行為的可責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僅針對故意侵權。過失侵權中侵權人表現出的是不希望、不追求、不放任損害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與故意侵權表現出的侵權人以攫取本應由權利人享有的市場利益為目的,明知其行為構成侵權而故意為之,追求、放任損害結果發生的心態相比,可責性程度較弱,故不宜適用懲罰性賠償。故意又可分為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相同點在於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不同點在於前者表現出的心理狀態是積極追求,後者則是放任損害結果發生。
  • 專利法修改專家談丨以完善的懲罰性賠償制度精準打擊惡意侵權
    ,為解決專利維權「賠償低」問題而專門增設的針對故意侵權的懲罰性賠償制度正是如此。這項制度的出臺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讚譽,但其具體適用規則的確立也備受關注。筆者認為,應合理適用針對故意侵權的懲罰性賠償制度,避免過於嚴苛的侵權責任適用束縛創新主體的手腳。
  • 淺析自由實施(FTO)調查報告與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
    但在走出國門的過程中也會面臨多方面的智慧財產權風險,尤其對於科技創新企業,很可能會面臨專利侵權風險。世界上大多數大陸法系國家在專利侵權賠償中大部分適用填平原則,而英美法系的主要國家在專利侵權中可能會適用懲罰性賠償。當中國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走進存在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國家或地區時,懲罰性賠償的可能性和其計算賠償的方式應成為重要的考量因素,因為一旦被認定為故意或有意侵權將會面臨巨額賠償。
  • 鄭州中院出臺《關於建立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機制的意見》
    十八大以來,智慧財產權保護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智慧財產權侵權多發易發、權利人維權困難等問題得到進一步解決,但仍有一些問題較為突出。為了強化適用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以及從高適用法定賠償從重處罰智慧財產權刑事犯罪,以阻遏未來竊取或侵犯智慧財產權行為,推動營造不敢侵權、不願侵權的良好法治環境、良好營商環境,結合智慧財產權審判實際,根據相關法律以及上級法院相關政策,制定如下意見。
  • 民法典侵權責任法:侵害智慧財產權的懲罰性賠償
    民法典侵權責任法第13章 侵害智慧財產權的懲罰性賠償民法典第1185條 【侵害智慧財產權的懲罰性賠償】故意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情節嚴重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一、釋義智慧財產權,通過腦力勞動創造出來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權利。
  • 為何這場商標侵權糾紛被判300萬元懲罰性賠償?
    為何這場商標侵權糾紛被判300萬元懲罰性賠償?遂認定華升公司侵犯歐普公司商標專用權,判令華升公司停止侵權行為。為何判定300萬懲罰性賠償?值得關注的是,本案對華升公司適用了懲罰性賠償。廣東高院審理查明,早在2011年10月,「歐普特」 「OPTE 歐普特」商標在燈類商品上被申請註冊,因與「歐普」商標近似被國家商標局駁回。
  • 淺析以利潤損失計算賠償數額及懲罰性賠償的適用,從「adidas」系列商標案說起
    在計算實際損失時,宜適當減輕權利人的舉證責任,必要時輔之以經驗法則和日常生活常識,同時貫徹比例協調原則,酌情扣除與利潤損失無關的部分,最終確定的賠償數額應以填平權利人損失為限。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應以實際損失等可以確定為前提,而且侵權行為人應符合主觀惡意明顯、侵權情節嚴重的特點,體現預防和制裁不法行為的功能。
  • 懲罰性賠償簡介
    出於保護弱勢群體、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考慮,在涉及不特定多數公眾的人身、財產安全,以及嚴重侵害智慧財產權、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等方面,法律特別規定了懲罰性賠償制度,目的是借「嚴刑峻法」打擊社會危害性較大的特定侵權行為,同時為權利人提供一定的「超額保障」,以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衡平統一。二、我國法律規定了哪些懲罰性賠償?我國現行法律針對以下行為規定了懲罰性賠償。
  • 《民法典》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主觀要件的認定
    民法典第1185條規定,「故意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情節嚴重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由此可見,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條件包括,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的主觀故意和情節嚴重的客觀後果。對於客觀後果而言,可以從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後果和侵權行為本身的具體情況判斷是否構成「情節嚴重」,未來法律適用中的難點將集中在「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的主觀故意」這一主觀要件的判斷。
  • 賠償上限翻十倍,明年6月起著作權侵權將面臨高額懲罰性賠償
    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2明確懲罰性賠償原則在眾多著作權侵權糾紛中,有的侵權行為系侵權人缺乏著作權的意識,網上轉載來源不明的圖片、文章等未取得授權或被授權轉載時未深究作品的真正權利人;有些侵權行為則屬於明知故犯,如網絡銷售盜版書籍、教材、網課、影視劇等並以此牟利。
  • 懲罰性賠償的具體含義是什麼?懲罰性賠償的具體性質又是什麼?
    懲罰性賠償,又稱示範性賠償或報復性賠償,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賠償數額超出實際的損害數額的賠償。關於懲罰性賠償的起源問題,學者間存在不同的看法。一般認為,英美法中的懲罰性賠償起源於1763年英國法官LordCamden在HuckleV.money一案中的判決,美國是在1784年的GenayV.Norris一案中最早確認這一制度。現在的懲罰性賠償總額=實際物質損失賠償額+精神損失賠償額+懲罰賠償額。這一差別在現實中的體現之一就是美國懲罰性賠償額的巨額增長。其二,懲罰性賠償的適用範圍得以擴張。
  •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中懲罰性賠償適用條件與規則
    對此,筆者認為,懲罰性賠償機制可實現環境公益訴訟預防及懲戒功能的有效性。懲罰性賠償集補償、懲罰、遏制、威懾等功能於一身,加重違法行為人的違法成本,削弱其違法經濟基礎,洽洽能彌補「同質補償」的功能缺陷。根據民法典第1232條規定:「侵權人違反法律規定故意汙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嚴重後果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可見懲罰性賠償在環境訴訟中有其適用的空間。
  • 王國柱:論商標故意侵權的體系化規制
    懲罰性賠償不僅具有補償功能,還具有懲戒和預防不法行為的功能。我國民法典總則編第179條規定:「……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第1207條規定了「產品責任」的懲罰性賠償。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第1185條對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作出了規定:「故意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情節嚴重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擬明確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
    原標題:民法典侵權責任編擬明確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羅沙、王琦)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二審稿23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明確了侵犯智慧財產權的懲罰性賠償。草案規定,故意侵害智慧財產權,情節嚴重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 鄭州將建立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機制
    24日,記者獲悉,鄭州中院出臺《關於建立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針對智慧財產權侵權案件,將加強適用保全措施、依法加大賠償力度、加大刑事打擊力度等。【看點1】加強適用保全措施,這種情形依法採取強制措施《意見》明確,對於侵害或者即將侵害涉及核心技術、知名品牌、熱播節目等智慧財產權以及在展會上侵害或者即將侵害智慧財產權等行為,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加大行為保全適用力度。智慧財產權權利人在智慧財產權侵權訴訟中同時申請停止侵權的先行判決和行為保全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一併審查。
  • 適用《民法典》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條款案件宣判
    這是全國首例適用《民法典》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條款的案件。 判決結果 法院認為,被告海藍公司生產部經理吳某民非法處理公司生產的硫酸鈉廢液,其行為應認定為職務行為。被告海藍公司應當為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導致的生態環境損害承擔侵權責任,遂作出以下判決。
  • 消費領域懲罰性賠償如何認定?看法院的審理思路與裁判要點
    實踐中,食品標籤瑕疵在哪些情況下可適用十倍懲罰性賠償、標籤瑕疵不影響食品安全能否適用懲罰性賠償以及《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認定等存在爭議。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未對「欺詐」作出特別規定的情況下,應適用民法理論關於欺詐的一般認定,即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據此,經營者欺詐行為的認定應同時滿足四個要件:一是經營者主觀上存在欺詐的故意。
  • 河南鄭州將建立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機制!
    24日,記者獲悉,鄭州中院出臺《關於建立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針對智慧財產權侵權案件,將加強適用保全措施、依法加大賠償力度、加大刑事打擊力度等。  【看點1】加強適用保全措施,這種情形依法採取強制措施  《意見》明確,對於侵害或者即將侵害涉及核心技術、知名品牌、熱播節目等智慧財產權以及在展會上侵害或者即將侵害智慧財產權等行為,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加大行為保全適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