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粵語食物詞彙其實是英語音譯過來的

2020-12-12 小陳老師愛粵語

提起廣州大家應該都會想到廣州的美食,光是廣州的早茶點心就琳琅滿目,讓人垂涎三尺了。所以,如果你在學習粵語,而且還是一枚吃貨,那麼就肯定不會錯過粵語地區的美食,這就有足夠的動力去把粵語食物詞彙學好了。那麼你知道嗎?其實很多粵語食物詞彙都是從英文音譯過來的。

1.士多啤梨,讀音為si6 do1 be1 lei4。這個食物可是與啤酒和梨子一點關係都沒有,它是從英語的「strawberry」音譯過來的,是我們常吃的水果草莓。

2.沙拉,讀音為saa1 leot6。估計很多外地人看到這個粵語詞彙都會有點懵逼,因為它看上去和食物一點關係都沒有。其實這也是一個外來詞彙,英文是「salad」,也就是沙拉。

3.三文治,讀音為saam1 man4 zi6。這個大家就熟悉了,是常吃的一款點心,三文治。

相關焦點

  • 【粵語】這些詞原來都是從英語中音譯過來的
    粵語借用英語單詞的方式,主要是英語單詞粵語發音(如波士boss),其次就是英語單詞直接使用(如:我好happy),再次就是半英半粵(如波鞋)。為什麼要借用呢,我想首先的原因就是覺得新鮮、新潮,其次就是漢語的原詞發音不夠響亮、或者不吉利(廣東人是最講「意頭」的),舉例:草莓因為莓字發音等於倒黴的黴,所以粵語中喜歡說「士多啤梨」,來自英語strawberry,此詞發音又響亮又吉利(梨=利)。
  • 萬萬沒想到 這些粵語都是英語音譯過來的!
    為什麼要借用呢,我想首先的原因就是覺得新鮮、新潮,其次就是漢語的原詞發音不夠響亮、或者不吉利(廣東人是最講「意頭」的),舉例:草莓因為莓字發音等於倒黴的黴,所以粵語中喜歡說「士多啤梨」,來自英語strawberry,此詞發音又響亮又吉利(梨=利)。第一篇:食物篇
  • 從英語中音譯過來的粵語,你全知道嗎?
    廣州是一個較早通商和開放的城市,接觸英語的場合和機會很多,因而,廣州話裡也有一些詞語是從英語中音譯過來的。意為:①備用②替代stamp 士擔 意為:郵票starter 士他膽 意為:起動器stick 士的 意為:手杖、拐棍store 士多 意為:小商店strawberry 士多啤梨 意為:草莓sundae 新地 意為:一種冰淇淋slick士叻 意為:光滑snooker 士碌架 意為:撞球spare tire 士啤呔 意為:後備車輪s
  • 哇,原來這些詞都是從英語中音譯過來的粵語,秒懂了!
    目前棄而不用或很少用的英語外來語: 士擔(Stamp,郵票)、孖劇(market,市場)、巴仙(percent,百分比)、沙展(sergent,警官)、吉士打(custard,牛奶蛋糊)、泡打粉(power,發粉)、一個骨(quarter,一刻鐘,15分鐘)、摩登(modern,現代、新潮)等等。
  • 萬萬沒想到 這些詞竟然都是從英語中音譯過來的粵語
    在此收集粵語的英語外來語,不一定齊全,只是探討一下該詞彙來自英文那個單詞,有些已經是廣為人知的了。日語中有不少外來詞彙,粵語中也不例外,有些已經完全本地化,連字都有了;而有些還處於模稜兩可的階段,有音無字。有些已經影響到普通話了,而有些則是普語人士不能理解的。有些則是香港用得多,廣東用得少。第一篇:食物篇
  • 萬萬沒想到 這些詞原來都是從英語中音譯過來的粵語
    在此收集粵語的英語外來語,不一定齊全,只是探討一下該詞彙來自英文那個單詞,有些已經是廣為人知的了。日語中有不少外來詞彙,粵語中也不例外,有些已經完全本地化,連字都有了;而有些還處於模稜兩可的階段,有音無字。有些已經影響到普通話了,而有些則是普語人士不能理解的。有些則是香港用得多,廣東用得少。第一篇:食物篇
  • 你知道這些粵語都是英文單詞來的嗎?
    粵語是廣東包括香港澳門的一大特色方言,在南方說粵語的人的數量也不可小視。而由於歷史原因,香港的英語普及程度較高,粵語裡面廣泛使用英語外來詞的情況可能比起廣東地區為普遍。但是同學們說了那麼多年粵語,或者來廣東聽了那麼久粵語,都知道有哪些詞其實是英文單詞音譯過來的嗎?
  • 原來會講粵語,就會講英語?
    不少舶來詞,在人們長年累月的使用過程中,已經慢慢本地化,成為了粵語詞彙,甚至也被普通話所引用。  比如我們常見的這些——    還有一些,很多人一直以為是粵語中的「經典」詞彙,居!然!也!是!英語!
  • 2018考研英語雙語閱讀:說說粵語裡的英語外來詞
    跑去搜索一番才發現,這個詞竟然是Hollywood的粵語音譯版,瞬間有點不知所措!   香港荷里活道   由於歷史原因,香港的英語普及程度較高,粵語裡面廣泛使用英語外來詞的情況也極為普遍。有些英語詞彙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逐漸融入粵語,成為粵語詞彙的一部分,比如,貼士(tips)、巴士(bus),以及上面說到的好萊塢(Hollywood)等。
  • 燕梳、鹹濕、笨豬跳……說說粵語裡的英語外來詞
    有些英語詞彙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逐漸融入粵語,成為粵語詞彙的一部分,比如,貼士(tips)、巴士(bus),以及上面說到的好萊塢(Hollywood)等。還有一部分英語詞彙,因為簡短易用、普及程度高,直接被香港同胞夾雜在日常對話中使用,形成了港人獨特的講話方式。下面,我們就簡單總結一下英語外來詞融入粵語的幾種情況。
  • 從英語音譯過來嘅粵語!你絕對估唔到原來有咁多!
    在此收集粵語的英語外來語,不一定齊全,只是探討一下該詞彙來自英文那個單詞,有些已經是廣為人知的了。粵語借用英語單詞的方式,主要是英語單詞粵語發音(如波士boss),其次就是英語單詞直接使用(如:我好happy),再次就是半英半粵(如波鞋)。為什麼要借用呢,我想首先的原因就是覺得新鮮、新潮,其次就是漢語的原詞發音不夠響亮、或者不吉利(廣東人是最講「意頭」的),舉例:草莓因為莓字發音等於倒黴的黴,所以粵語中喜歡說「士多啤梨」,來自英語strawberry,此詞發音又響亮又吉利(梨=利)。
  • 粵講越精彩,哪些粵語是英語音譯過來的?你絕對估唔到!
  • 探討音譯詞與方言
    音譯詞是一種語言入侵,漢語中有很多音譯詞,比如摩託,沙發,巴士,咖啡,量變產生質變,如果漢語中的英語音譯詞比例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時,漢語就會蛻變成一種「英語方言」,而且是帶四個聲調的「英語方言。所有音譯詞都會保留另外一種語言的近似發音。
  • 粵語中由英語音譯的詞有哪些?撲街是什麼意思?
    連七八十歲的阿伯都會突然蹦出幾句英語。因為,很多粵語都是披著馬甲的英語。  廣東人掛在嘴上的「撲街」居然是英文來的  在粵語中,有一大波英語演化來的音譯詞,你平時最常講的是哪幾個?  - 撲街 -  粵語:「 撲街 」 - 摔倒  詞源:poor guy(粗劣的人)  撲街是廣東話中一句很常見的髒話,並不是粗口。十八、十九世紀,好多英國商人來廣州經商,當時廣州碼頭有許多衣不遮體的搬運工人,英國商人稱呼這些碼頭工人為"poor guy」。
  • 為啥有的粵語單詞像英語?
    而且他們在學校的英語絕對比一般人好一點因為有很多詞語我們不需要故意去記憶剛才我僅僅指出了兩種詞彙其實這種從英語直譯過來的粵語詞彙實在太多太多了起碼幾百上千個你知道有哪幾個詞彙呢可以留言給粵語老師007下堂課再見,拜拜為什麼廣東人說英文會比其他省份的人說英文好一點呢其實很大的原因是有很多特殊粵語詞彙本身就是英語演繹來的
  • 英語中常見的漢語詞彙
    漢語詞彙很早就進入歐洲的語言。至少從17世紀開始,一些表達中國特有事物的漢語詞彙就通過音譯或者借譯的手段進入英語。全音借入是英語借入漢語詞彙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借入速度最快和最直接的方式。這種方式主要考慮英語與漢語拼音的音似。
  • 頻上熱搜的「車釐子」用英語怎麼說?士多啤梨又是什麼?
    車釐子其實就是櫻桃。車釐子來源於英文 cherries 的音譯,指產於智利、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的大櫻桃。車釐子與櫻桃是屬於同屬不同種的「中洋兩兄弟」。作為吃貨的民族,中國是全球車釐子進口量最大的國家,那麼買車釐子的時候,你有沒有注意過包裝的標識?
  • 從「gaokao」來聊聊英文中的音譯外來詞
    連China Daily也用了同樣的詞彙:其實大家熟悉的高考一詞的拼音「gaokao」,已經在英文世界中盛行,指代中國一年一度的高等教育入學考試。在上文中我們看到高考一詞是以拼音的方式出現在英語中,從翻譯學的角度來看便是音譯的形式。「Gaokao」即為英語中的音譯外來詞。趙元任先生曾經說:「音譯是指借入語借用源語言的發音再結合自身的語言發音系統創造新詞的一種翻譯方式「。即英語借用漢語詞彙的發音然後使用漢語拼音來形成新的英語詞彙。
  • 英語中的外來詞彙
    從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它是乘船舶來的詞彙,通常它有音譯和照搬日語純漢字詞語兩種形式,前者被稱為「音譯詞」,而後者被稱為「和製漢語」。有許多舶來詞,我們都耳熟能詳,比如沙發,來自英語的sofa['səʊfə]英譯;再比如毒害了中國近百年的鴉片,也是音譯自英語opium[ˈəʊpiə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