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媽媽分享教育方法:孩子10歲前,這3個習慣要讓他儘早養成

2020-12-20 育兒小焱焱

重視教育、重視學歷,這是我們始終秉持的一種理念。念書雖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卻給所有孩子提供了一次平等競爭的機會,也給所有孩子的將來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而讓孩子進入一所名牌大學,這也是每一位學子和父母共同的心願。

我們承認,孩子的學習成績好不好、學歷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智商。然而,父母的教育方法也有很大的影響。同時,父母的一些指導和理念,對孩子的影響並不局限在求學時代,而是對其整人身都有指導意義。

徐女士今年45歲,自己的兒子是清華大學的一名學生。而在老家,徐女士和丈夫也是一對名人,因為他們夫妻兩人培養出了全村第一個清華大學的高材生。談及育兒經驗和教育方法的時候,徐女士坦言,孩子在10歲之前,要儘早讓他養成這三個習慣。

1.生活自律、學習自律

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精神面貌,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能夠達到的高度和內心的深度。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惰性,而惰性不管是對我們的學習、生活都會造成負面影響。

能夠及早克服惰性的人,往往能夠取得較大的成就,這個準則不僅適用於求學時代的學生,還適用於在生活中闖蕩的每一個人。那些自由散漫、沒有激情的孩子,即使再聰明,也很難考上好大學、也很難取得大成就。

讓孩子變得自律,規範自己的言行、養成良好習慣、克服心中的惰性,孩子會變得積極向上,同時孩子會有著更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狀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較高的智商相結合,孩子才能取得好成績。

2.合理安排時間、每天進行總結

很多孩子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平時總覺得自己很忙,也花了很多時間在學習上面,但是學習效率並不高,而且感覺每天昏昏沉沉的。其實這就是沒有合理安排時間、不掌握學習方法造成的。

孩子的成長需要學習、也需要玩耍和釋放個性。同時,在孩子10歲之前,他還是比較貪玩的。加上現在網際網路發達,有很多新奇的東西,孩子們更是願意接觸這些有趣的玩意。

讓孩子合理安排時間,在學習效率高的時候時候進行學習和鞏固。同時每天給與孩子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並且定期帶孩子去戶外進行一些旅遊。睡覺之前,讓孩子對自己一天的行為和收穫進行總結,及時發現不恰當的地方和錯誤的舉動。這樣做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並且幫助孩子收穫健全的人格。

3.尊重老師、尊重知識

作為教育孩子書本知識的主體,老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然而我們也發現,很多孩子都會產生厭學情緒,甚至在學校對老師出現了不尊重、不重視的情況。

作為父母,在把孩子交給學校之後不能放任不管。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聰明的家長會教導孩子,在人生之路上要學會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同學和長輩。

而對待自己的老師,孩子更應該保持一份敬畏。讓孩子尊重老師、尊重知識,孩子才能端正在學校的學習態度。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表現出極高的素養並取得理想的成績。

結語:我們不奢求每個孩子都能考上名牌大學,但是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求學時代掌握更多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也希望每個孩子都在小時候養成恰當的性格和習慣,在成長中不斷讓自己強大起來。只有這樣,每個孩子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並且在社會中散發自己的一份熱量。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孩子3歲前,這3個「習慣」父母要儘早培養,娃長大後更容易成大器
    父母們覺得3歲前的孩子是正值得寵愛的時期,所以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十分寵溺,捨不得讓他們受到一丁點兒傷害。 但是俗話說「三歲看大」,孩子的一些不好的行為和想法就是在這個階段萌芽的。所以在孩子3歲前,這3個「習慣」父母要儘早培養,娃長大後更容易成大器。
  • 清華媽媽的教育法:處於3-6歲的孩子,父母幫助孩子養成3個習慣
    清華媽媽的教育法:處於3-6歲的孩子,父母幫助孩子養成3個習慣每一位家長教育孩子,都是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好的習慣伴隨著成長的,並且能夠有一個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綜合素質。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積千累萬,不如養成一個好習慣。」大多數的時候,成就一個孩子的命運就是看一個習慣怎麼決定的。
  • 在孩子5歲前,「逼」他養成這3個習慣,將來才會更優秀
    鄰居是一位北大退休的老教授,這位老教授對育兒方面非常重視,而正巧我也是一位育兒師,所以我經常會和這位老教授一起聊一些關於育兒方面的知識,有一次我們交談的時候,談到孩子習慣方面的問題,而這位老教授告訴我:5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將來才會更優秀!
  • 孩子3歲之前,父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少走彎路
    寶寶從出生起,就會對這個未知的世界進行積極地探索,父母應該在孩子這個過程當中,從小對寶寶進行教育。三歲前讓寶寶養成一個好習慣是很容易的,如果父母能夠在這個時間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那麼寶寶將來在面對很多事情時,都會感到更加容易。實際上,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在三歲前就有了一些簡單的習慣,並且他們養成一種習慣也非常快。
  • 清華教授直言:孩子6歲前,養成這4個好習慣,孩子將來更優秀
    "三歲看到老,七歲定終身",雖然這句話也不能完全相信,但是它想表達的就是小時候的一些習慣,對長大以後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父母在家就應該從小培養孩子一些好的行為習慣,這樣以後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清華大教授的忠告:能在孩子6~8歲前養成4種習慣,將一生優秀!
  • 10歲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4個好習慣,他會感激你一輩子
    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需要家長們的耐心引導、言傳身教。在孩子10歲之前,請一定要「逼」孩子養成這4個習慣,孩子長大之後,一定會感激你!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講過一個故事:有個朋友,是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工作能力也非常出色,生了孩子之後,為了教育孩子毅然辭掉工作,在家做全職媽媽。
  • 一個清華媽媽的教育方法,如果你的孩子處在3~15歲,要看看
    導讀:一個清華媽媽的教育方法,如果你的孩子處在3~15歲,要看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一個清華媽媽的教育方法,如果你的孩子處在3~15歲,要看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孩子6歲前,家長要逼他養成3個習慣,長大後才容易出息
    ,意思就是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特徵,就能看出他未來是什麼樣,所以,我們從小培養孩子好習慣是很重要的。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名育兒專家,她的講座近幾年火爆全網,得到很多家長的認可,李玫瑾表示:孩子6歲前,家長要逼他養成3個習慣,長大後才容易出息。
  • 家有0-3歲寶寶,這3個習慣你得「逼」他養成
    「這孩子還真是知書達理啊……」,「是啊,長大一定會有出息的……」,一群媽媽圍著一個3歲的小姑娘連連稱讚。這個小姑娘不是別人,正是娟娟的女兒,女兒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不僅人長的貌美,而且待人落落大方,學習成績也特別出色。不少媽媽都急著向娟娟請教育兒秘籍,娟娟告訴媽媽們,「我格外在意孩子的3歲之前的教育,不是說3歲看老嘛……孩子在這個年齡段,你一定得讓她養成以下3種習慣」。
  • 寶寶3歲前,家長要幫娃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更讓父母省心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教育孩子需要父母做很多準備工作,尤其是關於孩子性格養成方面。如果父母在孩子塑造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沒有做好,那麼孩子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時,將來麻煩的還是父母自己。
  • 清華媽媽分享的教育理念:孩子這5個年齡段,你都做對了嗎?
    舊時代的中國因為經濟上不去,很多人都是靠種田維生,所以沒有多少錢讀書,對於教育方法更是無從談及。如今不同了,中國人普遍奔小康,生活水平提升,父母有了條件給予子女更好的教育,因為很多家長不想讓兒女跟自己一樣是個文盲,故此無論花再多錢都想把孩子的教育弄好。其實教育方法有很多,而且在網絡上可以輕易獲得共享。
  • 3-15歲孩子該如何教育,清華媽媽的親身經驗,家長容易忽略的細節
    但是時間不等人啊,家長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那麼,就一定要在3-15歲這個時間段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這將對孩子的未來有著不可估摸的益處。家長此時一定要糾正態度,養成正確合理的教育觀念,培養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有效的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和教育方法。
  • 孩子6歲前,家長要逼他養成這3個習慣,未來才容易有出息
    孩子6歲前是習慣養成的黃金期,孩子在這個階段所養成的性格和習慣會跟隨他一輩子的,很多時候孩子小時候看上去很聰明,長大後卻沒有什麼出息,這就是因為從小沒有養成好習慣,所以,家長們平時一定要多注意,千萬不要過度的寵溺孩子。
  • 家長在孩子6歲前,幫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孩子長大後更獨立
    其實想讓孩子更獨立,家長得有個態度。家長要做默默支持孩子的後盾,而不是為孩子衝鋒陷陣的武器。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家長可以給予孩子鼓勵安慰和陪伴,但是挫折還是要孩子自己走過。很多家長覺得孩子6歲之前還什麼都不懂呢,不用著急培養好習慣。等6歲以後孩子稍微開始懂事了,再開始培養就完全來得及。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其實嬰幼兒階段才是孩子性格養成最關鍵的階段。
  • 孩子3歲前,這5大習慣父母要「狠心」幫娃養成,將來更容易出息
    其實因為處於幼兒園時期的孩子正是模仿的年紀,所以他們喜歡去模仿其他人的動作和做事方式等;那麼小的為什麼不省事呢?其實這是因為作為爸媽的我們,沒有給孩子養成習慣,比如說平時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不認真吃飯、不想睡覺等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雖然看起來容易,但是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糾正起來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不僅記憶力強,大腦也更聰明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個的記憶力好與壞跟日常生活中的習慣是分不開的,比如你吃的好、睡眠充足、平時多運動,這都能提高記憶力,特別是對於小孩子來說,平時家長多帶孩子做益智遊戲,對開發智力是有很大好處的。
  • 5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不僅記憶力會更好,大腦也更聰明
    5歲前孩子記憶力發展的特點最近璐璐媽經常看到一些家長總拿孩子還小為藉口,逃避自己教育孩子的責任,正是因為孩子小,思維並沒有固化,所以學習、記憶東西的速度會更快。孩子的記憶力一般在2歲半之後就已經開始發育了,這時的寶寶已經能夠認出身邊的人和事,還能夠講一些簡單的詞語進行組合。
  • 10歲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4個好習慣,他長大後會感激你一輩子
    好的習慣不能在一夜之間養成。父母需要耐心的指導,言傳身教。我記得我曾經採訪過一位非常有聲望的老師。當被問及「成績優秀的孩子的特點是什麼」時,這位老老師回答道:「他們可能不是最有才華或最勤奮的人,但是他們經常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不僅使他們取得了學術上的成功,而且使他們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成功。」在您的孩子10歲之前,請確保「強迫」您的孩子養成這4種習慣。
  • 孩子四歲前,要讓孩子養成這12個習慣,錯過這個時間,以後會很難
    作為成年人,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並養成良好的習慣是極其困難的。從小養成好習慣比較容易,這是每個人都同意的道理。然而,這對父母來說似乎是一項艱巨的工作。究其原因 ,是家長錯過了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間。不同的習慣要在不同的時間培養,哈佛大學的一位教育專家建議:在孩子四歲前,就要養成的12個習慣,錯過這個時間,以後會很難。
  • 分享一位來自清華的母親的教育方法:0~6歲孩子的家長,推薦看看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究竟是如何教育才是正確的?這是現在有孩子的家長最為迷茫的一件事,同時也是最為重視的一件事情。而葉聖陶先生的話正好可以點醒各位父母。每個孩子在出生之後智力都相差無幾,但是之後有的孩子卻可以更加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做的每一件事情的背後都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在支撐。同樣是在學習,但是一個孩子可以 30分鐘寫完,但是另一個卻要2個小時,不是因為另一個孩子笨,而是他在學習的時候總是在走神、溜號、不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