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教育、重視學歷,這是我們始終秉持的一種理念。念書雖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卻給所有孩子提供了一次平等競爭的機會,也給所有孩子的將來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而讓孩子進入一所名牌大學,這也是每一位學子和父母共同的心願。
我們承認,孩子的學習成績好不好、學歷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智商。然而,父母的教育方法也有很大的影響。同時,父母的一些指導和理念,對孩子的影響並不局限在求學時代,而是對其整人身都有指導意義。
徐女士今年45歲,自己的兒子是清華大學的一名學生。而在老家,徐女士和丈夫也是一對名人,因為他們夫妻兩人培養出了全村第一個清華大學的高材生。談及育兒經驗和教育方法的時候,徐女士坦言,孩子在10歲之前,要儘早讓他養成這三個習慣。
1.生活自律、學習自律
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精神面貌,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能夠達到的高度和內心的深度。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惰性,而惰性不管是對我們的學習、生活都會造成負面影響。
能夠及早克服惰性的人,往往能夠取得較大的成就,這個準則不僅適用於求學時代的學生,還適用於在生活中闖蕩的每一個人。那些自由散漫、沒有激情的孩子,即使再聰明,也很難考上好大學、也很難取得大成就。
讓孩子變得自律,規範自己的言行、養成良好習慣、克服心中的惰性,孩子會變得積極向上,同時孩子會有著更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狀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較高的智商相結合,孩子才能取得好成績。
2.合理安排時間、每天進行總結
很多孩子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平時總覺得自己很忙,也花了很多時間在學習上面,但是學習效率並不高,而且感覺每天昏昏沉沉的。其實這就是沒有合理安排時間、不掌握學習方法造成的。
孩子的成長需要學習、也需要玩耍和釋放個性。同時,在孩子10歲之前,他還是比較貪玩的。加上現在網際網路發達,有很多新奇的東西,孩子們更是願意接觸這些有趣的玩意。
讓孩子合理安排時間,在學習效率高的時候時候進行學習和鞏固。同時每天給與孩子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並且定期帶孩子去戶外進行一些旅遊。睡覺之前,讓孩子對自己一天的行為和收穫進行總結,及時發現不恰當的地方和錯誤的舉動。這樣做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並且幫助孩子收穫健全的人格。
3.尊重老師、尊重知識
作為教育孩子書本知識的主體,老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然而我們也發現,很多孩子都會產生厭學情緒,甚至在學校對老師出現了不尊重、不重視的情況。
作為父母,在把孩子交給學校之後不能放任不管。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聰明的家長會教導孩子,在人生之路上要學會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同學和長輩。
而對待自己的老師,孩子更應該保持一份敬畏。讓孩子尊重老師、尊重知識,孩子才能端正在學校的學習態度。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表現出極高的素養並取得理想的成績。
結語:我們不奢求每個孩子都能考上名牌大學,但是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求學時代掌握更多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也希望每個孩子都在小時候養成恰當的性格和習慣,在成長中不斷讓自己強大起來。只有這樣,每個孩子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並且在社會中散發自己的一份熱量。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