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幼兒談性,陪孩子認識身體與性器官名稱

2020-12-13 鴿子醫生育兒

周末全家人聚在一起,我跟侄兒正在客廳一起玩玩具,5歲多的侄兒突然問我:「姑姑你有沒有鳥鳥啊?你的鳥鳥在哪裡?」還沒等我回答,就好像想到什麼有趣的事情繼續說:「我的爸爸有鳥鳥,我媽媽沒有鳥鳥。」停頓一下,又說:「姑姑,你是不是也沒有鳥鳥」說話時露出有點靦腆、害羞帶著興奮、好玩的笑容等著我回答。

我:「是的。我是女生,跟你媽媽一樣,我沒有陰莖,我尿尿的地方叫做陰部。鳥鳥是男生尿尿的地方,它正確的名字叫做陰莖。」

侄兒:「我弟弟跟我一樣,都有鳥鳥。」

我:「你們是男生,而我和你媽媽是女性。」

侄兒:「我爸爸鳥鳥上面有長毛,姑姑你有嗎?」

我:「有啊!它的名字叫做陰毛,你長大以後也會有。」

侄兒:「我知道!我爸爸這裡也有長毛,叫做腋毛(手指自己腋下的位置)。」

我:「你知道腋下長出來的毛叫做腋毛。」

這是我們日常對話的一小部分,性教育也在這樣的日常中放入,我們說說笑笑之後,繼續一起沉浸在玩具的世界。

不讓對性的焦慮直接傳遞

我在想如果侄兒不是問我,而是問他奶奶,會得到怎麼樣的回應?我不確定老媽的反應!但我確定陰莖這個正確性器官的名字,不會出現在子孫的對話中。

過去成長環境對性保守,家裡不談性,更別說家庭性教育,學校有時候也跳過性教育的章節,大人在面對孩子自然的性好奇或是提問時,仍感到焦慮,無法使用正確語詞來稱呼性器官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與孩子談性需要準備,若大人沒有準備好,勉強自己跟孩子談性或說性字眼,往往會把對性的焦慮加入親子互動中,並傳遞下一代。

性器官也是身體的一部分

為什麼要使用正確名稱跟孩子談性?很多家長面對剛出生的孩子,與他們互動時,自然會叫孩子的名字:「小嘉、你的名字叫小嘉,小嘉好可愛,媽媽好愛你,謝謝你來做我的寶貝。」再大一點,也會陪孩子認識自己身體構造的名字:「這是你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小手手……。」大人總是充滿愛地與孩子一起認識身體各部位名稱,孩子大一點還不會說話,大人會問:「小嘉的眼睛在哪裡?」當小嘉準確指出眼睛部位時,大人總是開心的笑著說:「答對了!你好棒!」然後繼續問:「耳朵在哪裡?」、「鼻子在哪裡?」在輕鬆自在的親子互動中,所建立的正向情感連結可以感受到安全感,也正是性教育最重要的本質:「依附的愛」,因為性教育就是關係教育。

大人在幫助孩子認識身體時,往往會略過肚子、屁股、大腿與性器官,而且略過的如此自然。但是幼兒階段對身體的自然性好奇,總會找機會把身體各個部位一一詢問,以認識這些部位的名字。而這些部位都有正確的名字,當大人可以直接教正確性器官名稱,讓孩子體驗到日常談性的自然與沒有曖味的認識身體名稱與功能時,也開啟親子間的性溝通大門,性教育現場就是日常的親子互動。

學習用自在的方式與孩子談性

我難道不能用「鳥鳥」、「妹妹」跟孩子談性嗎?大家還記得,一直重複的一句話就是「談性需要準備。」若你還沒準備好跟孩子用「陰莖」、「睪丸」、「陰部」、「陰毛」等字眼跟孩子談性,就不要勉強自己用這些字眼跟孩子談性,因為性教育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根本是:「尊重自己的感受」,當大人可以尊重自己的感受,也才能把尊重自己的能力,教給孩子。

曾經有家長問過我,幼兒園、其他人也都沒有用陰莖、陰部等正確名稱溝通,到學校只有孩子自己講陰莖會不會很奇怪?其實,孩子也有自己的感受,會區分場合說話,就像很多小孩到爺爺奶奶會講家鄉話,在學校說普通話。

越來越多家長重視孩子的性教育,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庭性教育不要再缺席,如果你還沒準備好使用正確名稱跟孩子談性,先用你熟悉的語言,營造輕鬆自在的談性氛圍,再通過學習與練習幫自己做好準備,讓自己跟孩子談性時,可以更自在地使用正確名稱。

相關焦點

  • 與孩子開口談性好尷尬?幼兒性教育的4大疑問
    在華人社會中,性是私密、長期避談的話題,多數人從小就沒有接受過性教育,現在要重新學習,教導自己的孩子自然是一大難關。針對家長常見的困擾,我們特邀專家給予精闢解答。1:我希望和孩子健康談性,但覺得好尷尬……首先,家長要理清自己對於性的態度。很多大人容易將性教育跟性侵害劃上等號,以害怕、焦慮的心情教導孩子,或者認為是純粹教導生理知識。
  • 教寶寶認識自己的身體結構
    小叮嚀弗洛依德所提出性心理發展歷程,重點闡述了人在不同階段,認識自己跟外在環境的一個方式,有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及行為背後的含義。例如在口腔期,若見到孩子老是把東西放到嘴巴,只要衛生、安全無虞,便不用太擔心。而在性蕾期,孩子會對性器官產生好奇,或者小女孩會想要穿媽媽的高跟鞋,或模仿媽媽塗口紅,這代表她開始意識到自己是個女生,全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 如何跟孩子談「性」?快來測一測你有沒有性教育「上崗證」
    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們往往羞於談「性」,談「性」色變。在和孩子談性時這時,如果父母不刻意迴避,讓孩子看父母尿尿,和父母一起洗澡,一次關於「性器官」的體驗課也就完成了。作為成長過程中的常見現象,它們會很快過去,不用刻意去矯正,除非對身體有傷害。
  • 性心理:父母的身體,孩子能看嗎?
    如果一個兒童對成年人裸-體的好奇心從來沒有被滿足過,就為成年後的性心理異常和性犯罪留下了空間。比如成年後通過偷看異性浴室、偷看異性身體、偷看異性衛生間等獲得性的滿足。-對於4歲以前的孩子,如果他想了解成人的身體,我們不但要讓孩子看,而且還要大方地、坦然地、自然地讓孩子看!孩子年齡越小,這個過程就越自然。
  • 千萬別再讓孩子對性無知,有多可怕?如何開展性教育?
    要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逐漸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及其簡單功能,包括性器官。與孩子同睡一床的爸媽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親熱愛撫,甚至過性生活。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衛生常識教育。1、爸媽應該樹立正確的觀念,不可將孩子引入誤區。寶寶長大了,圍繞兩性器官之差異會提出各種他們感興趣的問題,父母自然是被詢問的第一個對象。
  • 保護孩子的性器官
    對於年幼的小孩子來說性器官一定要細心的進行呵護,這樣以免會產生生殖器的畸形,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給孩子灌輸保護私處的理念。如何保護孩子的性器官?2、不要擠壓式清洗在孩子的性器官中布滿了很多的纖維組織和經絡,是完全暴露在身體外的,需要專業的性障礙諮詢治療點這裡!非常的脆弱,在洗澡的時候一些新生媽媽因為緊張所以會過度的用力,無意間就會傷害到孩子,所以一定要注意。
  • 兒童性教育,不只是了解性器官那麼簡單
    作者:寶寶知道 小糖果嘛 孩子對於「性」的探索,不只是了解性器官那麼簡單。父母需要了解他們行為後面的好奇和渴望,幫助他們完成性的啟蒙課。 這時,如果父母不刻意迴避,讓孩子看父母尿尿,和父母一起洗澡,一次關於「性器官」的體驗課也就完成了。作為成長過程中的常見現象,它們會很快過去,不用刻意去矯正,除非對身體有傷害。 沒有性器官參與,也能得到愛、溫暖、滿足感、安全感和歸屬感,是性教育的第二課。 媽媽心事:兒子非常喜歡觸摸我的手臂,特別是夏天穿短袖衣服時,他總是抱著我的手臂,把臉貼在上面,有時還會親親。
  • 什麼時候給孩子做性教育好?別談性色變,做好4點很重要
    二、幫助孩子認識身體部位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會對孩子唱兒歌,告訴孩子哪兒是鼻子、哪兒是膝蓋等。但在孩子問及性器官時,父母常常用一句那是你排洩的地方就帶過了。當孩子私密處受到傷害或者出了什麼問題後,可能就不會及時告知家人。這種態度是不對的,父母應該大方平等的告訴孩子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和用途。 給孩子洗澡和換尿布時,是教孩子認識身體部位的最佳時期。
  • 親子共讀:如何與孩子談性
    在媒體多元化充斥跟性有關的資訊,是如此蓬勃發展的今天,希望男孩女孩有美好的兩性未來,一定要從性教育著手。然後性知識並不等於性教育。正確的性教育是從認識自己的身體開始,並具備保護的義務和能力,以達到兩性互重、負責的境地。正確性教育從家庭開始。
  • 帶你認識幼兒性教育的內容
    而幼兒性教育則立足於培養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向孩子傳授性生理、性心理、性反應、性別角色及性保護等內容。幼兒性教育既是一種知識教育,也是情感教育。作為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從生理學、心理學角度,還是現實角度而言,學齡前都是進行性教育的一個關鍵時期。從生理學角度講,孩子一出生與他人互動時,性教育的時機便已存在。
  • 父母如何給孩子普及性知識?
    幾乎每一 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一個階段特別關注自身, 開始探索自身的器官,性器官當然也在孩子探索的事 物範圍之內。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是一件好事,所以, 家長應拋棄自己原有的對於性的偏見,不迴避、不敷 衍、不欺騙孩子,和孩子談論性問題更不應該感到羞 恥。
  • 教你與青春期的男孩談「性」
    雖然現在許多家長不再「談性色變」。但是針對究竟該如何與男孩談「性」這個問題卻一直沒有太好的方法,我們不知道應該在什麼時候,以及如何和男孩談論這個問題。方法1,永遠不要正式「談性」。隨著男孩的成長,對性已經有了一種神秘而害羞的意識,如果家長鄭重其事地坐下來和他們談性,那麼就可能難以交流。
  • 談性色變?正視性教育,莫讓無知毀了孩子
    中國自古以來,性教育事業的開展就很艱難,我們的國情和所接受的教育都讓我們談性色變。一旦周圍有人毫不掩飾的談論與性有關的內容,都會被認為是怪咖,接下來就會受到排擠或者歧視。而我們幾乎無從接受正確、全面的性教育,從小學到高中僅有初中生物書介紹了生殖器官和受孕過程。
  • 性教育在瑞典:少兒節目放性器官動畫,孩子都「懂太多」
    瑞典人認為,如果孩子得到很好的性教育,對性不僅僅只是好奇,而是樹立起正確的性方面的審美觀,那麼網上的黃色內容就不再能夠吸引他們。他們相信:知識不會造成傷害、也不是壞事,相反的,知識能讓人更能控制自我的生活。德國啟恩教育(ID:Qien-Bildung)今天就分享一下,瑞典從幼兒到青春期的性教育是如何進行的。「愛」這個字,很多家長一般是不會輕易說出口的,更不要說「性」。
  • 我的身體我的性.
    讓孩子直接面對成年人的裸體,會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這種節目是不是在消費孩子的好奇與不安?但製作人表示,節目的初衷是為了教孩子們正確地認識不同的人體。他們認為,現在的社交網絡對人們的身材都太苛刻了。這導致很多人為了達到完美的身材,而刻意減肥或整容,或者對自己的生殖器官不自信。因此,節目邀請了非常多樣化身體的嘉賓。
  • 不是做了父母就了解性,孩子需要這樣的性教育
    一、寶寶的性啟蒙時期1、0~1歲:認識自己身體。從8個月開始,父母就要引導寶貝認識自己的身體。1歲半以後寶寶就能注意到男女身體的差別,可讓同齡的男孩女孩一塊洗澡,讓他們識別彼此的生理差異;隨著語言的發展,寶寶會開始詢問與性別有關的詞彙,此時不要用其他名稱來取代或迴避孩子,應該科學正確地告訴寶寶相應部位的名稱,讓孩子感覺到與身體其他部分一樣自然,滿足他的好奇心。
  • 當孩子產生性衝動時...
    什麼時候要跟孩子談性衝動呢?當你的孩子開始產生性衝動時——通常在青春期時——就得開口。下文將為你提供一份教案,以參考如何對孩子進行性衝動方面的教育。相信自己,這方面的教育與其他方面的教育一樣,做多了就得心應手了。
  • 填畫性器官圖 「性與生殖健康」課堂直面尷尬(圖)
    面對這樣的疑惑,你怎樣給孩子解釋?  多數家長可能難以啟齒。因為,在這些問題上,我們太缺乏一種自然的溝通方式。  一個關於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的教育項目,在武昌區悄無聲息地試點了兩年。因為該項目的「敏感」,兩年來,有關部門和工作人員一直守口如瓶。  「時機較成熟了!」劉姝姐決定對外披露該項目兩年來的進程。劉是武昌區計劃生育協會秘書長,該項目的建設者。
  • 專家建議父母與異性孩子共浴談「性」
    ,得到各種「神回復」:你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你是垃圾堆裡撿來的;爸爸媽媽拉著手就有了你……在北京林業大學性與性別研究所所長、著名性教育專家、中國白絲帶志願者網絡召集人方剛看來,凡此種種迴避「性」的答覆,不僅不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反而讓他們缺少一份安全感,「好的性教育是人格全面成長的教育,是人際交往的教育,是親密關係的教育。沒有這些,人生是不完美的。」
  • 法國媽媽是怎麼跟孩子談性的?聽完十分受用!
    正面回答帶孩子關於性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探索性,你應該注意 》 用正確的詞講述性《 請直接使用科學的詞彙,陰莖,外陰,陰道,這些詞遠比什麼小雞雞,小屁屁的好。你可以在教孩子們認識身體鼻子眼睛,手腳肩膀的時候就連性器官一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