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長過分關注於解決各種問題也會導致孩子不主動學習(二)

2020-08-26 孔祥安說

承接上一期的兩點論述,我們聊了有關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提高孩子學習體系的建設比提高學習成績目標更重要。為什麼?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作為家長,面對孩子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焦慮、無助、擔憂,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過分關注於「解決孩子學習的各種問題」這個目標,而忽略了「怎麼做,才能解決問題」——這個完整體系的建設。如果,到一個時限,比方一周、一個月、兩個月……還不能完成目標,那麼除了原有的焦慮、無助、擔憂的情緒之外,新的情緒,諸如沮喪、失落和失敗等等就會派生出來,時時縈繞著家長和孩子,最終導致很多家長在沒有建設好體系之前就草草的放棄了事,也就是很多家長抱怨家庭教育「是雞湯,沒有用」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們說,過分關注於解決孩子學習的各種問題,過分關注於這個目標可能會帶來極大的風險。

除此之外,當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在歷盡了千辛萬苦終於達到了預定的目標時,會突然感到失去了前進方向,從而產生的一種無助的失落感,這種勝利後的失落感是無法言表的。

比方,我們在世界級的拳擊賽場上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最終打倒了對方、獲得了世界拳王稱號的拳擊手,在確信自己獲得了勝利的時候,一下子就倒在地上一動不動了。我們稱此為「燃盡症候群」。所以,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尤其是父母,當孩子的學習達到一個既定目標的時候,很快,家長就會開始追求一個新的並且更難達成的目標。

所以,這一期,我們來詳細討論「為什麼建設學習體系比關注成績目標更重要」這個主題相關的第三點:人心不足蛇吞象,家長的心不足則是會吞孩子的。

舉個例子,我有一個目標,一年掙夠10萬元人民幣,然後我實現了這個目標,感覺很好。但是很快,我會覺得,「哎……好像我的生活和一年掙夠2萬元人民幣的時候沒什麼區別啊?!——反正還是缺錢花。」

這是因為,當我能掙夠10萬元的時候,我的眼界、目光、標準、生活需求全都變化了。一年掙2萬的時候,也許中午吃一頓路邊攤,能吃飽,我就會覺得,「哎,不錯,很滿意」;當一年能掙夠10萬的時候,吃午飯,怎麼也得是一個品牌快餐店吧,至少,乾淨、衛生,對嗎?一年掙2萬的時候,我可能會想,「哎喲,什麼時候能開個車上班,日子就好過了,不用日曬雨淋了」;當我一年掙10的時候,考慮的可能就是,「嗯嗯,什麼時候,老子可以整一個BBA開開。」……所以,在你成功的實現一年掙夠10萬元的目標之後不久,你就會想,下一年,我要掙夠20萬。如果你實現了一年掙夠20萬元的目標之後呢,你很快還會想掙30萬……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下去……

無論何時,你實現了一個目標,你都會感覺很棒,但,這股興奮勁兒很快就會過去,然後,如果你還想再次體驗成功的喜悅,那麼你必須定一個更大的目標。你會覺得,這個新的目標,一定會讓你得到更多的成就感,但是,實際上,到頭來,這種結果卻從未出現過。

對於孩子的學業、成長,我們的父母也是一樣。當我們給孩子定了一個目標,比方,「下次期末考試一定要考及格哦,考上60分,爸爸媽媽沒有啥要求,你能上60分,能及格,我們就很開心。」然後,孩子在下一次的期末中,果然及格了,考上了60分,我們的父母又會怎樣說?「嗯嗯,下次考試加油哦,你看,你都考上60分了,證明你的能力是可以的,下次期中考試,咱們爭取考一個70分,就提高10分。你要能考上70分,爸爸媽媽帶你吃大餐,好好獎勵你一下……」之後,孩子果然又考上了70分,再然後呢?我們的父母又會怎樣說、怎樣做呢?……

很多朋友看到這裡可能會說,這不是應該的嗎?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不是應該激流勇進嗎?我們不是應該蒸蒸日上嗎?我們不是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嗎?這樣做有錯嗎?

有錯嗎?沒有。學習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但是,孩子的學習能力達到了,父母的教養能力呢?達到了嗎?與時俱進了嗎?天天向上了嗎?還是止步不前了?還是不進則退了?我們要注意,當我們不斷增強我們目標的時候,同時伴隨而來的就是壓力。而且越大、越高的目標,完成起來難度也就越大,孩子的壓力也就越大,當某一個時間節點來臨的時候,孩子沒有完成自己的目標,此時,孩子的內心會怎樣?焦慮、無助、擔憂、沮喪、失落、失敗的情緒是不是會一股腦兒的湧來?但是,因為父母的教養方式跟不上,不能幫助孩子調節壓力,轉化矛盾,那麼這樣的挫敗感就會降低孩子的內在自我價值,從而降低孩子對於學習的內驅力,再進一步就會降低孩子對學習的主動性,從而逃避、不想承擔責任、厭學、手機沉迷等家長不願看見的行為就會顯現出來。

所以,目標真的可能會帶來極大的風險。

但是,如果你有一個良好的科學教育體系,那麼不管家長或者孩子有沒有明確的目標,孩子都會學的很好。現在,大家可能會想知道,我們該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科學教育體系了吧?由於每一個孩子的情況各不相同,所以,每一個家長應該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科學教育體系,不過,不管是哪一種體系,一般來說,都應該遵循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你的孩子要有一個志向,有一個夢想,或者,退而求其次,至少要有一個目標、想法、或是念頭。

第二步,家長要通過元認知方式,問自己一些問題,搞清楚怎樣做,可以幫助到你的孩子實現屬於他的目標、想法、念頭、夢想,甚至是志向。

第三步,你要實踐自己的答案,並且不斷調整。

比方,我的兒子有一個想法、念頭,或者可以叫夢想,他想成為一個古生物學家,他想將來可以去研究恐龍——第一步,我的孩子至少要有一個目標、想法、或是念頭。

第二步,為了幫助他實現這個目標,我開始問自己:

①哪裡可以學到古生物研究相關的專業?國內還是國外?國內是哪幾所大學?國外是哪些大學?

②好,不管他在國內還是國外上學,成績都必須是一個硬性的條件,對嗎?

③我怎樣做可以幫助他提高學習成績呢?

④如果他將來想出國上學,我是不是要掙夠足夠的money呢?

⑤我怎麼做可以掙夠這些money呢?

⑥既然國外讀這個專業的學校比國內讀這個專業的學校要多,那麼他的英語成績是不是很重要呢?

……

第三步,實踐自己的答案,並且不斷調整。

①在兒子兩歲半的時候,給他請了一對一的私教,以增加他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②上學的時候,我們選擇了私立小學,以為他將來出國做準備;

③假期帶他走遍祖國有恐龍的地方,最遠到過二連浩特(那是一座屬於恐龍的城市);

④每去一個城市,必然帶他走進博物館;

⑤奉行家庭教育理念,不斷持續深入的學習與實踐;

⑥把家庭教育和心理學選作自己的職業之一,有利於更深入的學習與實踐(關鍵我也很喜歡);

⑦建立良好的家校關係,我是班委會的負責人;

⑧鼓勵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多爭取上舞臺的機會;

……

就這樣,我的育兒體系開始慢慢發展,我教育孩子越來越輕鬆,孩子的成績和老師、親戚、朋友對他的評價也越來越高。雖然我的目標也是希望孩子將來能夠考大學、出國留學、讀博,最好是將來能在一所有名的大學任教,但我並沒有因此而產生負擔。相反,我專注於自己育兒體系的建立,並遵循這一育兒體系,因為我知道,只要我遵從這個育兒體系並不斷地調整,我最終可以幫助孩子完成他自己的夢想,哪怕將來他沒有從事古生物研究專業,沒有在大學任教,但是他的未來也不會太差。

並且,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不會有挫敗感,我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相比起其他家長因為教育的問題而讓自己產生負擔,「哦,我的孩子必須要考第一」,「哦,你這個孩子怎麼可以這樣?」,「你能不能放下你的手機,寫寫作業?」,「你今天的課文、單詞背了嗎?」……我更專注於:孩子的學習狀態怎樣?孩子學習效率怎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怎樣?老師最近對孩子的反饋怎樣?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怎樣?考試有哪些題目他還不會?他粗心了,怎麼解決問題?……

另外,我還會定期的反省,看看自己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還存在哪些問題?還有沒有可能更進一步?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教育體系會不斷地更新,我會把有效的、新的方法保留到體系中,把無效的、舊的方法拋棄,然後尋找新的解決方案。所以,當我發現自己教育孩子遇到問題,或者有時候也會遇到失敗的情況的時候,我會直面這種失敗,因為失敗的次數越多,證明我的體系可以改進的地方也就越多。

所以,本期的最後,真心希望每一位家長也可以像我一樣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科學育兒體系,從而幫助我們踏實地教育、指導孩子,幫助孩子提升學習、生活的內在能量,更好的成長

我是麒麟爸爸,曾經在一線教書十餘年,現在側重於精研未成年孩子心理因素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係。我們這一期的主題,依然延續上一期的內容,強調「家長應該關注於孩子學習體系的建設,而不是過分關注於解決孩子學習問題的目標,尤其是不要在目標前再添加一個實現目標的時限,這樣會給自己、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無法承受。」下面的圖片,展示了我們這部分內容的知識體系和框架,其中,綠色部分為前幾期的主要內容,加粗部分為本期主要內容,未加粗的部分為下一期的主要內容。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讚、轉發或者收藏,關注亦無不可,謝謝大家,我們下期再見。

本圖片版權屬於麒麟爸爸,禁止任何單位與個人未經授權隨意盜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家長過分關注於解決各種問題也會導致孩子不主動學習(一)
    家長明明知道科學的教育理念是必須的,是對孩子心理、生理、學習成績有積極的、正向的作用的,可是,為什麼,大家就是堅持不下來呢?我,其實一直都想不明白為什麼。直至最近,我終於明白了,原因就是家長過分專注於解決孩子學習成績的各種問題。「孔老師,我家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怎麼辦?」
  • 關注於解決問題,孩子犯錯就是學習機會
    人生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每個人都是在犯錯中不斷成長起來的,大人會犯錯,孩子更會犯錯。但我們很多家長會採用傳統的管教方式,關注的是教給孩子不要做什麼,或者因為別人是「那麼說的」而要做什麼。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甚至有一些家長會有這種典型的錯誤概念:為了讓孩子們做得更好,就得先讓他們感覺更糟。他們更看重的是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而不是從自己的行為中學習。
  • 孩子為什麼不自覺?很可能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
    同樣是年齡段相同的孩子,為什麼自覺性卻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很多家長「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特別是在生活中,當孩子碰到問題,不論大小,他們總是會第一反應呼叫「父母」,而不是自己想著去解決,這樣下去,孩子的「自覺性」變得越來越差。
  • 孩子寫作業問題(二)
    :1,孩子學習條理不清晰。這種辦法可以糊弄年齡小的孩子,等孩子慢慢長大了,他們自己就能非常清楚的記住老師布置的作業,而且也會看手機上校訊通或者掌通家園老師布置的作業的時候,家長該怎麼辦了呢?這時候只會讓孩子出現寫作業故意拖延的問題,把老師布置的作業故意慢慢寫,寫的晚了,自然就沒有時間再去寫「媽媽作業」。
  • 孩子不知道主動學習,家長應該怎麼教育?
    孩子不知道主動學習,家長應該怎麼教育?孩子成績差,寫作業磨蹭拖拉? 面對這樣的問題,大多數父母都會跟在孩子後面監督、催促,一刻都不敢懈怠。就像教孩子學鋼琴,家長一放鬆,孩子就打馬虎,結果孩子學得痛苦不堪,家長陪得也心力交瘁。
  • 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學習
    正文:「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學習」這件事情上我們應該思考三個問題:(見下圖)第一個問題:家長為什麼要陪伴孩子?二、要準備好學習用品,分類擺放。學習的時候一定不要出現滿世界找文具用品,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會分散學習的注意力,因此家長要讓孩子養成提前準備好所需學習用品的好習慣。
  • 120套家庭教育:如何解決孩子不懂禮貌的問題(講座稿)
    如何解決孩子不懂禮貌的問題(主持人部分)各位家長,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們微課堂的題目是《如何解決孩子不懂禮貌的問題》,課程將會在晚上20:00準時開始!各位家長,掌聲、鮮花送給我們的今天講課的老師:老師介紹:接下來,有請XX老師帶來精彩的講座內容(主講老師部分)各位家長,大家晚上好!
  • 心理學:即將開學,家長做什麼能讓孩子主動學習?(下)
    學習過程讓孩子的控制力受到挑戰,體驗到了挫折感,如果家長引導的方法不當可能會給孩子造成挫敗感和無力感,進而打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因此,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2幫孩子解決不如讓他自己解決人人都知道,小孩的自控力、判斷力、決策能力等都還在發展之中,需要家長給予大量的正面引導。
  • 養廢一個孩子,拼命「對他好」就夠了(二)
    養廢一個孩子,拼命「對他好」就夠了(二)這種想讓孩子隨時隨地「活在自己眼皮底下」的想法,是一種過度關注,對孩子的成長,是害不是愛。過度關注的病根,有幾個原因: ①不想孩子走彎路 心理學認為,只有當一個人對自己非常重要時,才會引發過度關注。家長為什麼會過度關注孩子?大抵是出於愛。確實,沒有父母不愛孩子。
  • 經常打罵孩子,解決不了學習問題,教育孩子是細活,急不得
    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受到爹媽經常打罵的同時,嘴裡還不停在說:「我怎麼生了你這樣的笨蛋?」父母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有教育孩子的義務,有適當懲戒孩子的權利,但問題出在經常二字上。如何讓孩子在父母經常性的打罵中,對自己學習成績不好學會自我評價與自我反省?如何和孩子一起去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幫孩子找回自信?如何讓孩子體驗他學習中取得的點滴進步的快樂,幫孩子找回尊嚴?
  • 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自動自發的去學習?(二十三)
    就像大海航行,沒有燈塔,沒有羅盤,你就不知道會行駛到哪裡,說不定原地轉圈呢?但是,我們父母跟孩子在討論學習進步的目標時,往往會抽象的說,「努力學習」、「主動學習」、「持續進步」,首先,這不是一個好目標,因為它不明確。其次,即使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可能這個目標依然不是一個好目標。
  • 為什麼孩子對學習和上學不敢興趣?學校和家長,到底是誰的原因?
    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較嚴重就會不想上學,這是什麼造成的呢?又為什麼呢?,很優秀,學習很好還報了各種才藝班,最後那個女孩自殺了,他說他都沒想明白,我說有什麼想不明白的,女孩壓力太大了,又沒有人可以訴說或理解,因為他的父母總是拿她和其他孩子比較,說他家孩子多優秀多優秀……孩子為什麼自殺都想不明白,也是可憐的孩子……父母們的言行舉止都對子女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但有很多的父母是雙標,比如自己打遊戲不讓孩子打遊戲,孩子心理就會失去平衡,孩子的心理沒有得到滿足,或不被尊重就會產生逆反心理
  • 家有上學娃:為什麼父母那麼焦慮孩子卻不肯主動學習?
    為什麼孩子不肯主動學習呢?答案是內驅力不足。儘管有很多的培訓機構或者文章都在研究如何激發、培養、提高孩子的內驅力,但其實,內驅力是與生俱來的,對父母來說,不是要去培養孩子的內驅力,而是別去破壞孩子的內驅力。
  • 心理學:即將開學,家長做什麼能讓孩子主動學習?(上)
    為什麼孩子們在家就沒有辦法主動學習?為什麼他們一點都不自覺?1無法達成的目標就是絆腳石妙妙,一個11歲的四年級小女孩。隨著數學的知識點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本來就學數學有些吃力的妙妙在上網課之後就完全跟不上、聽不懂了。
  • 孩子就要上小學,家長做好準備了嗎?(內附家長自檢測試)
    如果分數不高也不要灰心,因為您會從中看到自己在教養孩子方面還有哪些不足,只要您肯用心,不斷調整自己教育孩子的觀念和做法,相信一定會成為一名好家長。還有短短40餘天,眼看孩子就要步入小學了,現階段,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呢?
  • 為什麼中國父母都過分焦慮,不願意等孩子成長?
    ,但哪個問題不是需要時間來解決的?玻璃心可能是孩子習慣了以負面情緒尋求家長的關注開口晚可能是日常的語言接觸量就不大孩子有暴力行為可能是對於解決衝突的認識有偏差花錢報了各種班,那各種才藝各種演出甚至各種比賽,都是用來展現能力的好平臺。恰恰因為這種想立刻看到直觀成果的心態,讓孩子們開始特別偏重學習高轉化率的才能,比如背古詩、學鋼琴、學舞蹈、學奧數......
  • 為什麼孩子一上幼兒園就生病?(家長必讀)
    一個孩子的生病症狀可能沒有顯現,所以沒有採取隔離治療,在學習、玩耍時可能會通過飛沫、四肢傳染給其他孩子。、生物鐘沒有適應,會因為睡眠不足而白天運動量過大,身體容易感到疲憊,導致抵抗力下降、易生病。但實際上,家長插手太多,會讓孩子失去培養自理能力的機會、讓孩子無法適應變化。所以這些孩子一上幼兒園就無法適應各種變化,就容易生病。
  • 家長病了,卻要孩子吃藥(二)
    症狀:厭學,三天兩頭以身體的各種不適不去學校。成天什麼都不做,也不出門,無數次用刀片悄悄地劃破自己的手臂,覺得很爽。無數次動過自殺的念頭,也在父母面前揚言,只要他們不滿足自己,就要跳樓。父母每天戰戰兢兢,不敢對孩子有絲毫的怠慢。母親擔心孩子出事,每天疲於本命與單位和家之間。
  • 創設主動學習條件,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實現逆襲成為"名列前茅"
    孩子學習非常努力,卻學習成績一直上不去,家長有方法讓孩子進步, 一定要要做好&34;的思想準備,弄清成績上不去的成因和搞清學習狀況的實質性,創設主動學習條件,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實現逆襲成為&34;。一、弄清成績上不去的成因。
  • 孩子在學校總是調皮,家長不要過分擔憂,這樣的孩子不一定不好
    前言: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在學校裡總是非常調皮,惹老師生氣,要麼欺負其他小朋友,要麼在學校成為了學校中的小霸王,其實家長不要因為此事過分擔憂,因為這樣的孩子不一定不好,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孩子在學校裡調皮搗蛋,總是惹老師生氣是一種非常差勁的表現,可是事實上並非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