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研究|「篆刻講堂」漢印的基本特點(一)

2020-12-20 美術研究

1.外形方正漢印的外形和字體結構,多為方正。但在方正印面內,由於字的多少,筆畫簡繁,也略有變化,如兩字印,多為長方形;三字印,有長有方;四字印則多為平均方正。若遇字筆畫橫豎之數各不相等,則可能同時具有正、扁、長等各種方形組合在一起,使之能統一協調。如「馮遷時」、「淳于立印」、「吳□私印、「山喬印信」等,印內各字則各有不同的方形,構成一個整體的方形。

2.筆畫多為橫平豎直漢印的外形的平正端莊,決定了字內的筆畫要與之相適應,則多為橫平豎直的特點。故元代印人吾丘衍在總結漢印的規律中提出漢「白文印,皆用漢篆,平方正直,字不可圓,縱有斜筆,亦當取巧寫過」。即是將字中斜筆改寫成橫平豎直的筆畫,間或也可保留少量的必不可改的斜筆,使之保持自然有變化,但均不可太長,以免破壞了整體的統一協調。

3.筆畫粗細基本相等漢印中絕大多數的印文筆畫,均基本相等、或相近。即偶有個別筆畫較少的字,其畫可略粗一點,筆畫較多的字,其畫也可局部略細一點(但不可全細),否則會產生幾個字之間、筆畫粗細的不諧調。

4.筆畫間距基本均勻漢印中不論筆畫是粗或細,其筆畫之間距離,基本保持平勻相等。偶有筆畫較少之字,其亦略粗,其間距也略寬,但不至感到不協調之感。總之以使全印筆畫安排感到舒適自然。如上一小節中的「劉壽私印」、「張韋印信」、「趙嬰隋」等印中的筆畫間距,都各基本均勻一致的。再前一組中的「石昜之印」、「山喬印信」中的「石」、「山」等字則畫少,略寬亦可協調。

篆刻藝術作品欣賞

篆刻藝術作品欣賞

篆刻藝術作品欣賞

篆刻藝術作品欣賞

篆刻藝術作品欣賞

篆刻藝術作品欣賞

相關焦點

  • 篆刻的名稱與發展:關於改「篆刻」為「印學」
    我們所知最早使用「篆刻」一詞的楊雄,正是隸書大量普及以後的漢代人。漢以前的印章刻制不可能叫「篆刻」,即便是漢以後「篆刻」的稱呼也是少之又少。在印史中可以看到當時多是以「琢璽」、「鑄印」、「制寶」等稱呼的。篆刻的「篆」宇,古寫作「瑑」,從玉(說文的註釋上說明:「圭璧起兆,瑑也。」)
  • 漢印繆篆文字的特點及演變篆刻講堂三十八
    我們從傳世的印章中發現,用繆篆作為印文只局限於私印的使用,官印中沒有這種例子。繆篆的字形不同於摹印篆,又有點類似鳥蟲篆,但是沒有鳥蟲篆鳥、頭、蟲、魚的形狀。是一種介於摹印篆與鳥蟲篆間的一種字體。「巨蔡千萬」「潘剛私印」「房梁」這三方漢印中可以比較明顯的看到繆篆與花鳥篆比較近似的感覺。
  • 漢印概述篆刻講堂五十六
    一、漢代的印章制度1、對於名稱的界定漢代印章形制基本沿襲了秦代的舊制,在印章的格式、印體的大小、文字的多少等制度逐漸的加以完善。統治者對不同的管秩如何使用璽印做出了嚴格的等級規定。印章的名稱在秦代只有對皇帝及諸侯王的「璽」字以及少數「印」字入印作了泛泛的限制,但使用上仍然沒有統一,這與秦朝短暫的十四年的王朝生命有關。漢代則對「璽」、「印」、「章」、「印章」等名稱,在國家法規上明確地予以界定。《漢官儀》載:諸侯王,橐駝鈕,文曰璽。《漢舊儀》又規定:列侯、鄉亭侯、將軍部署、郡邑令長等,銅印鼻鈕,文曰印。丞相、將軍,黃金印,龜鈕,文曰章。
  • 「百年金石·漢上印風」篆刻展 在武漢博物館啟幕
    武漢電視臺融媒體記者 羅暉 孟軍偉 通訊員 趙春曲報導:12月15日上午10點,由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指導、湖北省書協學術指導、武漢市文聯、書法報社聯合主辦,武漢書法院、武漢書協、武漢美協、武漢博物館承辦的「百年金石·漢上印風
  • 將軍印篆刻講堂五十九
    元代吾丘衍在《學古編》中,對將軍印做了如下之分析:「軍中印文多鑿,蓋急於行令,不可緩也。」這說明將軍章多為鑿印,這種「不可緩」而鑿成的印章,也稱為「急就章」。將軍印作為漢官印中的一類,盛行於兩漢至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印學史的一個重要篇章,在篆刻學中佔有特殊的地位。
  • 篆刻入門:三種印式與10方漢印臨摹樣本
    這裡所指的三種印式,是指三種不同篆書文字入印的印章表現形式。篆刻是古典藝術,而古典的印式種類當然並不只有這三種,只是我們認為這三種印式較為經典,我們把了解這三種印式作為篆刻學習的入門鑰匙,了解這三種印式是為了給初學者找到提綱挈領的入門捷徑,篆刻無捷徑,但入門卻可以抄抄近路。
  • 篆刻入門:三方商璽,印章史的起點(附10方漢印樣本)
    學習篆刻,必須學習篆刻史,並對整個篆刻藝術發展過程進行歷史分析,比如:為什麼漢代印章就蓬勃發展,而唐宋元為什麼就衰落了,到了清代為什麼會有丁敬浙派,大家在研究刀法發展到極致之後,為什麼會出現鄧石如的「印從書出」,又為什麼會有後來趙之謙的「印外求印」,後面的吳昌碩和黃牧甫為什麼又選擇了不同的審美取向等等問題……
  • 美術研究|篆刻|擬古璽創作用字漫議!
    【關鍵詞】 篆刻 文字學 擬古璽創作 字書 字法辨析作者/莫小不,西泠印社社員 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印學研究包括理論研究和創作研究兩大部分。理論研究除了史論研究外,另一大塊就是文字研究。這個文字研究與「漢語言文字」下的文字學既相聯繫又有不同。聯繫在於文字學下包括了專門的古文字學,其中也包含有璽印文字研究方向;區別在於古文字學下的璽印文字研究重在文字的釋讀考辨[1],進而為考古研究服務,為讀通古籍文獻、認識歷史服務[2];而印學下的文字研究,目的除釋讀、研究古璽印等美術史價值外,一個重要的作用是為擬古璽印的藝術創作服務。
  • 講堂 ▌布丁說篆刻之二十九《篆刻技法 — 關於篆法》
    篆刻初入門,一般會被告知,篆刻需要主力研究篆法、章法、刀法三大知識體系,大致上世紀80年代時,篆刻圖書如果講到篆刻技法時,其知識體系還大致是分這三類知識進行解析,但到了本世紀初,大致2005年前後,這中間有一個問題突然被提了出來,就是在過去的篆刻理論裡,把篆刻字法與篆刻篆法混為一談了,而其實,字法與篆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面我們專門寫過字法的文章叫《細說字法》,
  • 《印述》中對印材質地與製作方式的論述篆刻講堂一百三十五
    雖間與古異同,而合之神,不合其形,可謂集印之大成者也。我們先來看看秦漢時期的鑄印與玉印:對於很多初學篆刻的朋友,或者喜歡篆刻的朋友,很多都不知道,篆刻是明清流派篆刻以來的名稱。秦漢大多數印章都是鑄造的銅印、琢鑿的玉印,以及少部分的急就鑿印。
  • 漢印,是篆刻的根,來看看這重要的八百年
    學篆刻,漢印的重要性不必多說了。因為「印宗秦漢」已經成為所以學篆刻人的共識,今天就說漢印。廣義的漢印,並不單指西、東兩漢的印章,而是指西漢、新莽、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的印章。因為在這一段漫長的歷史時期內,實用璽印的風貌有著近同之處和不可割裂的關係,同時,它又跟前面的秦印風貌和後面的隋唐印風貌大有不同。所以,我們把這一段時期的璽印都統稱為「漢印」。先說西漢。就是公元202年劉邦稱帝到公元9年王莽篡位這段時期。西漢初年,漢印官印的布局曾繼承了秦官印所用的形式,方形印章均飾以「田」字格,半通印則飾以「日」字格。
  • 篆刻刀法三題——從古璽漢印至明清流派印
    一.刀法與篆法篆法亦即字法,因自古以來多以篆體入印,故人們將篆刻創作中的結字之法簡稱篆法。中國文字自創立之初,就以"象形」「指事」等為本源。象形由最初的描摹外象逐漸形成符號化的特徵,構築出漢字體系獨有的空間結構和筆畫時序。
  • 中國傳統藝術—秦漢篆刻的特點
    秦漢印為古代印章的鼎盛時期,有「印宗秦漢」的說法,印文多用摹印篆,方正平直,莊嚴肅穆,渾厚古樸。一.秦印特點秦印字體以小篆居多,白文的印面有邊欄界格,如「口」格、「日」格、「田」格等,將文字放置格中,規矩整齊,秦印的特點是疏密處理恰當,章法險峻得勢,字形細而雄勁,刀法犀利而不失筆意。
  • 篆刻入門:識篆的進程(附10方漢印樣本)
    鄧散木先生在《篆刻學》一書的開篇就講道:「摹印家必須以識篆為先務」。也就是說,如果想把篆刻學好,識篆是第一修養。前一篇我們講了三種印式與大篆、繆篆、小篆三種篆書的差異及其應用,對篆書的發展已大致梳理出了脈略,今天這篇,我們將整個篆書的發展再從頭到尾理一遍,目的是:1、了解篆書的發展脈略;2、熟悉某種篆書對應的某種印式。
  • 篆刻的五種印風
    50年代開始,整理楚簡文字的著錄和研究、考釋等文章不斷問世,羅福頤、史樹青、饒宗頤、陳直等文篳路藍縷;70年代以後,楚簡發表更多,代表的有商承祚《戰國楚竹簡彙編》等,《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也在此期間出版,廣大書法篆刻愛好者能一睹這地下沉睡二千多年的文字之奇妙風採。
  • 「心印集」問字樓主人庚子春治印小集
    「心印集」問字樓主人庚子春治印小集華斌問字樓主人,師承桐蔭樓、二觀堂諸先生,多次在國內外成功舉辦書畫篆刻展,出版《感悟與傳承》、《鬧紅精舍課徒畫稿》、《品砂》等學術專著。中國美術教育學會會員,江蘇省美術教育學會理事、江蘇省教育廳美術學科專家委員,無錫市美術學科帶頭人,無錫市名師,無錫市中小學名師工作室導師。無錫市美術家協會理事,無錫市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委員,無錫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民革中山書畫院秘書長, 西神印社副社長,顧愷之藝術研究會副會長,江南書畫院特聘畫師,常州大學藝術學院特聘畫家,無錫市公安文聯藝術顧問。
  • 印學小講堂——期一
    吾丘衍《學古編 三十五舉》中第十八舉曰:「漢有摹印篆,其法只是方正,篆法與隸相通,後人不識古印,妄意盤屈,且以為法,大可笑也。多見故家藏得漢印,字皆方正,近乎隸書,此即摹印篆也。王俅《嘯堂集古錄》所載古印,正與相合。
  • 篆刻入門:朱文印的篆法
    關於字法與篆法的區別,這裡不得不再強調一下: 字法指的是如何選擇和使用篆體文字的方法和原則;篆法指的是以字法為基礎,參照篆書的藝術特點,按照篆刻的表現需要,對入印文字進行藝術處理的技巧和方法。
  • 講堂 ▌布丁說篆刻之二十八《篆刻技法:細說「字法」》
    ,但是,篆刻技法始終是繞不過去的,因此,打從今天這一篇,我們開始把篆刻技法的各個細節詳細解說一遍,如果你是篆刻初學者,請一定記清楚下面這些,劃重點了啊:篆刻技法包括大致以下七個方面的內容:1、字法2、篆法、3、章法、4、刀法、5、邊款法、6「做印」法(文雅的叫法稱「潤飾法」)、7、鈐拓法
  • 美術研究|胡鎮:渾穆蒼勁,真氣橫溢經亨頤爨體及篆刻風格析論!
    >頤淵朱文印(圖10)的結構特點是勻稱和線條圓轉,筆畫飽滿,表現出方、平、均、疊、滿的視覺效果,且往往能使原本平淡無奇變得空靈生動,具有虛實相生的美感,增強了印式的寫意趣味。頤淵十分強調結構神態的變化,如「松蟀樓」「北海一廬」「春霜草堂」等有效地藉助積淤與殘損,強化金屬之質,蘊含樸茂含蓄之意。通過朱文印風對比,其晚年印風愈發渾厚質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