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媽出門時我拿著手機,回來時我還拿著手機,那麼她認為我一直在玩手機;
如果我媽出門時我拿著手機,回來時我在寫作業,那麼她認為我一直在玩手機;
如果我媽出門時在寫作業,回來時我拿著手機,那麼她認為我一直在玩手機;
如果我媽出門時我寫作業,回來時我還再寫作業,那麼她還是認為我一直在玩手機。
看來,手機是居家學習中必須的學習工具,也是家長特別防範的「禍害」。如何利用好它,做到學習、娛樂兩不誤,讓家長放心呢?不妨來試試這些辦法吧。
一、記錄「手機時間開銷」,優化使用效率
日本學者柳比歇夫是時間管理的大神,有一部書《奇特的一生》記錄了他時間管理方法。他從27歲開始就隨身帶一個時間開銷日記本,每件事情用掉的時間他都要精確到秒地記下來。就是這個習慣他堅持了56年,到去世的時候他的學術成果碩果纍纍,堪稱「奇特的一生」!
雖然大多數人做不到這一點,卻可以模仿他的做法,即記錄「手機時間開銷」,從而找到有價值行為,發現不合理手機使用的時間開銷,優化手機使用時間。例如:
二、按照使用功能區分,差別管理
根據手機使用的不同功能進行任務分類,按照分類對手機使用採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例如:
三、管理外包——使用手機管理軟體
藉助一些手機或時間管理軟體,對手機進行強制性管理。例如鎖屏時間限制、時間管理APP等。
除手機外,其他電子產品、多媒體等使用都存在這些問題,孩子們也可以使用這些方法進行管理。
總之,手機是把雙刃劍,既會為我們插上翅膀飛得更遠,也會讓我們背負沉重的鎖鏈逐漸消沉。 希望孩子們用智慧與毅力把握好這把寶劍,為成為更好的自己披荊斬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