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吉林名刊↑關注我們
最近,「打工人」這個詞火了,「打工賺不了幾個錢,但多打幾份工可以讓你沒時間花錢。早安,打工人!」「累嗎?累就對了。早安,打工人!」「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打工人!」「沒有困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網友熱傳或自創的這些關於「打工人」的段子和表情包,充滿自嘲與寬慰,道出許多人的心聲,很容易讓人產生強烈的共鳴,特別是最初滿懷夢想,最終受困於現實或只能接受現實的年輕人。
素材解讀
角度一:生活共識。生活中,無論從事哪一行業,都有著很多相似的經歷,這時,人們就會形成思想認識上的共識。「打工人」段子和表情包流行的背後,是年輕人對某些職場現實的「吐槽」,對生活重擔的調侃。這些段子和表情包,能成功跨越各行各業的職業身份,形成一種共識,告訴人們大家都是「打工人」。
角度二:正視自我。清楚地認識自己,正確看待自己,反映出人們思想的進步。「打工人」是對某些職場現實的「吐槽」,從一個側面表明不少年輕人在自我認知上實現了覺醒。這種覺醒讓大家都認識到自己是「打工人」,而這種認識則有助於消除「職業鄙視鏈」。的確,既然都是「打工人」,沒有誰比誰更高貴,職業偏見自然會慢慢消散。
角度三:堅韌奮鬥。奮鬥的人生,需要理性前行。「打工人」段子和表情包,也從一個側面透露出「打工人」在沉重中的堅韌、在不甘中的奮鬥、在平凡中的追求,相比於佛系、喪文化,它帶有更積極的樂觀主義色彩。「打工人」需要得到切實的保障與支持、關切和關懷,他們才能帶著堅韌與奮鬥,堅定地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素材連結
1.近日,廣東東莞一段員工集體跪地自扇耳光的視頻燃爆網絡。據了解,該視頻內容是2020年10月21日某家具廠經銷商培訓會,一群人身著工服情緒激昂跪地自扇耳光,更有人脫去上衣,一邊雙手拍地,一邊呼天喊地。這條視頻在網上持續發酵,引來眾多網友的指責批判。
面對此次事件,該家具廠稱,培訓的主題是心靈成長,為了打造鐵軍團,讓員工們激發最巔峰的狀態,是他們自願的。這讓人感覺有些啼笑皆非。
2. 2020年7月15日,根據英國作家赫胥黎同名小說《美麗新世界》改編的美劇上線,引發較大關注。劇中,赫胥黎原著的諸多經典設定得到保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維繫「美麗新世界」運轉的重要藥物——「嗦麻」。這種神奇的藥物可以讓人迅速擺脫懶惰、貪婪、焦慮、痛苦等負面情緒,讓人始終保持快樂的心態和充沛的生活熱情。然而,懶惰對人類來說真的越少越好嗎?沒有懶惰的世界真的是一個「美麗新世界」嗎?「消滅懶惰」作為《美麗新世界》社會隱喻的一部分,有力地提醒我們懶惰與真實人性的緊密關聯,啟發我們重新反思懶惰在人類生活中的角色。
某種程度上,網絡空間中大火的「喪文化」「佛系文化」,都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懶惰」的重新反思。「謝謝那些曾經打倒我的人,他們讓我知道了:躺著真舒服」,被大量網友轉發的「佛系青年語錄」正是用一種幽默詼諧的方式表達了對一味推崇個人努力的社會主流話語的抗爭。如今,這個問題可能越來越有思考的必要,各大公司裡加班文化日益盛行,尤其是內化卷嚴重的北上廣越來越無法兼容肉身和靈魂。在「努力」的驅動下,人類文明創造了可觀的「進步」,卻給人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疲憊和掙扎。每年的8月10日,也是「國際懶惰日」,鼓勵大家從工作中抽出時間,懶洋洋地享受生活。
時文連結
「打工人」:主動以自嘲面對痛與焦慮
□李煜淼
打工人是認清了現實,但依然帶著積極與熱愛生活。就像笑是對痛的接納和擁抱,「打工人」也是年輕人對疲憊工作的調侃和釋然。「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也可被理解為「打工人」以嘲笑面對現實。
打工人是一種「躺平任嘲」的坦然心態和自我保護方式。從某種意義上,「打工人」是一种放低姿態,是一種降低期待。別讓不切實際的期待,束縛禁錮了本該自由的心靈。
打工人是讓你學會做自己生活的主人。當年輕人意識到工作的本質是出賣勞動力換取勞酬的公平交易後,明白了工作的性質後,就可以站在更高的層面去審視自己的生活。我們應該掌控自己的生活,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認為的有意義的事情中去,在生活中發現生命意義,尋找詩和遠方。
打工人是一種消除職業對立尋求共同身份認知的方式。無論是外賣小哥還是職場精英,無論是中低層收入還是高層收入,只要沒有掌握生產資料,不是老闆,你就可以自稱「打工人」。共同的身份認同,消解了職業歧視和對立,從「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到現在的「早安,打工人」的集體狂歡,歧視矛盾被淡化,打工這一名詞被重新定義為一個中性的集體名詞。去掉有色眼鏡的「打工人」是年輕人求同存異後的結果,成了所有人共同的身份標籤。(選摘自「紅網」)
「打工人」自嘲背後也有堅韌與奮鬥
□針未尖
對某些職場現實「吐槽」,對生活重擔的調侃,從某種意義上講,表明不少年輕人在自我認知上實現了覺醒,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年輕人最終要學會務實地工作與生活,多務實、少務虛才是年輕人常態化的前進方向。有人說,年輕人至少要將70%的精力用於務實,最多將30%的精力用於務虛。而多務實、少務虛的前提就是認清自己,構建一種實際的身份認同,不把時間與精力,過多地浪費在不切實際的憧憬與幻想上,從而對未來充滿迷茫。
另一方面,在自我認知上覺醒,認識到大家都是「打工人」,有助於消除「職業鄙視鏈」,至少可減輕職業鄙視程度。我們也要看到,「打工人」段子和表情包也透露出「打工人」在沉重中的堅韌、在不甘中的奮鬥、在平凡中的追求。比如,「老天爺不會辜負你每一滴汗水,它們都會體現在你老闆的帳戶餘額裡。早安,打工人!」「打工人,與生活負隅頑抗,與老闆據理力爭,與客戶百般耐心溝通,與周一的鬧鐘搏鬥,頑強不屈的意志天地可鑑。」這些段子傳遞出,雖然人在打工,卻不卑不亢,透露出一種自嘲式的堅韌,相比於佛系、喪文化,它帶有更積極的樂觀主義色彩。
羅曼·羅蘭曾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每一個平凡的「打工人」就是如此。除了對「打工人」的自嘲予以傾聽、理解,也要意識到,工薪收入者既是勞動人口結構的主體部分,也是社會運轉的中流砥柱,「打工人」需要得到切實的保障與支持、關切和關懷,他們才能帶著堅韌與奮鬥,堅定地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選摘自《北京青年報》)
選自《作文與考試》高中版2月a
淘寶網店地址:http://jlypress.taobao.com
收稿郵箱:zwyksyzb@126.com
長按下方識別二維碼雜誌輕鬆到家☟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即可進入吉林省青少年報刊總社微信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