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新手爸媽來說,哄孩子睡覺是一項技術活。剛出生的寶寶和爸媽其實也就相處了一陣子而已,彼此之間還不是很熟,爸媽也無法從孩子的哭泣或者咿咿呀呀中獲取有效的信息,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餓了,爸媽哄孩子睡覺;孩子困了,爸媽給孩子餵奶。
這就出現了一種尷尬的情況,好不容易花了1小時時間給孩子哄睡了,剛放下不到2秒,孩子又開始哇哇哭。很多父母對此都很崩潰,難道孩子是屬磁鐵的嗎,只有黏在爸媽身上才會開心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如何快速哄娃睡覺。
1. 奶睡
這個方法其實也是最常用的,因為這是最奏效的一種方法。但是副作用也會很明顯,如果孩子在睡前的時候哭鬧,媽媽馬上就去奶孩子,久而久之,餵奶就變成了一種安慰。對孩子來說,吃和睡是緊密相連的,如果養成了吃奶睡覺的習慣,孩子無論是睡覺還是撒嬌,只要哭鬧就會吃兩口奶,就會一直都有飽腹感,而且每次吃的也都不多。這樣是沒法睡長覺得。吃奶的時間和睡眠的時間都是零零碎碎的,不僅孩子不舒服,大人也不舒服。孩子吃也吃不飽,睡也睡不好,而大人累得都要抓狂了。
因此,這個方法不要用得太頻繁,否則養成依賴性,大人會累的崩潰。
2. 白噪音
孩子的聽力在15周左右就會形成,心跳聲,呼吸音,外界說話的聲音,都會讓孩子產生對聲音最初的認知。出生以後孩子如果一直在絕對安靜的環境下成長,孩子可能會對突然出現的聲音並不習慣。
遇到孩子不能順利入睡的情況,家長可以嘗試使用「白噪音」將其哄睡。
媽媽可以放一些輕柔安穩的催眠曲,比如下雨的聲音,流水的聲音,風扇的聲音,等等。也可以在孩子耳邊輕輕發出「噓噓」的聲音,每一聲噓都儘量的長,會有很好的效果。
3. 輕輕晃動孩子
記住,是要輕柔地晃動孩子,不要用力過猛,會對孩子的大腦造成傷害。
爸媽可以嘗試把孩子放在手上或者膝蓋上輕輕搖晃,這樣孩子就會感覺到像在媽媽身體裡,媽媽走路時候的感覺一樣,這樣孩子很快就能安靜下來,慢慢入睡。
4. 裹襁褓
很多人覺得裹襁褓的時候孩子會不喜歡,不舒服,會掙扎抗拒,其實這都是出自大人的想法。裹襁褓其實就相當於模擬媽媽的身體結構,把孩子裹在襁褓裡,讓寶寶覺得自己還在媽媽身體裡面,就會比較有安全感,畢竟他在媽媽身體裡十個月呢。
5. 注意把孩子放下的手法
一般抱孩子睡覺的時候,大多都是橫抱,放下孩子之前,手臂要平行放在孩子的身體兩側,確保放下孩子的時候,手臂抽出來不會弄醒孩子。
放下孩子的時候,要先放孩子的屁股,順勢換手去接孩子的腦袋,再將孩子慢慢的放在床上。剛放下的時候還可以用手輕輕拍拍孩子的胸前,有助於穩定孩子的情緒。
在哄娃睡覺的過程中,新生寶寶是一定會經過一陣子哭鬧的過程的。並不是說用了這幾種方法孩子就能完全的不哭不鬧,因此,爸媽不用太著急,孩子哭個5-10分鐘再入眠是很正常的事情。
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用哭鬧來反映出他們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如果孩子不哭不鬧,反而會睡得不舒服。
其實哭鬧對於孩子是有好處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逐漸學會怎麼安撫自己,如何慢慢平復自己的情緒,也會了解到,煩躁的時候哭鬧反而會更煩,只有放鬆才會讓自己更舒服。慢慢的孩子就能自己進入睡眠,家長也就可以慢慢擺脫哄睡啦!
#育兒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