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天生就會忘記曾經記住的事情,更不要說那些根本沒被記進頭腦裡的課本內容。又到了學校期中考的時候,家有小學生的家長們,該怎麼幫似懂非懂的孩子複習功課又不傷親子感情?達人有簡單實用的推薦辦法。
小學生還是孩子,專注力本來就不如成人持久,再加上容易受挫,的確需要家長從旁協助,陪同孩子記下課本內容並且化為自己所能理解的知識,下列四種辦法,簡單易做,成功度高,不妨試試。
一、「口述複習」幫助記憶定型
舉例來說,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就像閒聊一般(別用兇巴巴興師問罪的語氣)問問孩子「今天XX課學了什麼?請你教我」,讓孩子藉由說出來的方式,複習所學,幫助記憶「定型」,只要聊聊天,就能在記憶定型上發揮很大的效果。
二、讓孩子「手寫記憶」
許多人都有經驗,只要寫在紙條上的事情,不太需要其他提醒就會記得,因為書寫是頭腦將吸收的資訊輸出的過程,對於記憶有絕對的幫助。不過要提醒爸媽的是,「書寫的重點,在於訊息本身」,有的父母會認為,孩子筆記寫得井然有條才算認真,專家建議,孩子太專注於寫筆記,變成執著於「要把筆記寫漂亮」,內容反而沒記在腦子裡,憑著直覺寫筆記才是關鍵。
三、嘗試畫插圖或圖表 歷史則作成年表
現在的孩子受到網路影響,早由文字轉化為圖像式的思考方式,陪著孩子把想記住的訊息,畫成插圖或製作圖表,這也是「手寫記憶」的另一種變貌。在製作過程中,孩子就已經透過「輸出」知識,並且轉化成可以被看懂的圖表,將訊息內化,當然不容易忘記。同時,畫插圖和作圖表也比單純寫字要有趣多了,更能讓孩子從學習中找到樂趣。
四、同時運用「眼、耳、口、手」 善用多元組合記憶法
小學生學習,就怕枯燥乏味,不但學習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傷害了孩子未來學習的動力,變得害怕上學抗拒學習。爸媽這時候一定要拿出同理心,善用各種感官的刺激。像是歷史事件,不妨陪著孩子來個角色扮演;自然課教到的內容,善用現在很容易搜尋到的各種紀錄片,即使無法實地觀察,也可以加強印象;動員所有感官幫忙記憶,更能強化記憶的深度和長度。
最後要提醒家長,逼著孩子長時間坐在書桌前念書,只會事倍功半。專家建議,高年級孩子最長的學習時間不要超過50分鐘,低年級更不要超過30分鐘,時間過久,專注力就會大幅下降,也傷眼睛,重點在於「每天都要複習一點」的持續性習慣。同時,在陪伴孩子的過程,爸媽要有「讓孩子自己說明」的寬容,不要急著「教他」,讓孩子能站在教導他人的立場用自己的方式解釋,對記憶會有能量強大的正向效果,家長們耐著性子試試看吧!
幫助孩子提成成績且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可以點波關注哦!需要更多提升記憶力資料的朋友可以私信我」記憶力「即可免費領取資料哦!
各位的點讚評論、點讚以及關注都是小編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