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重回「350」時代!當年降速是因為「溫州動車事故」嗎?

2020-12-19 瞭望智庫

7月27日8點38分,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駛出北京南站,在京滬高鐵開展時速350公裡的體驗運營。

有300多人參加了此次體驗運營,包括國家有關部委、企業、多方面的專家、列車生產廠家的技術人員、媒體記者等。在發車十分鐘後,列車時速提至289公裡,而在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裡,列車時速就提至351公裡,最高跑到時速352公裡。

下一步,中鐵總將進一步做好技術準備、設備精調、人員培訓、運營準備等工作,預計在今年9月京滬高鐵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後,組織「復興號」按時速350公裡正式上線運營。屆時,京滬高鐵全程運行時間在4個半小時左右。這也就是說,降速6年後,中國高鐵將在不久後重回「時速350」時代!從350降到300,再從300提到350,有人首先會聯想到發生在2011年7月23日的「溫州動車事故」,進而對高鐵提速及其安全性產生質疑。也有人發問:中國高鐵短短幾年就已經躍居世界最高水平了,如今又更上一層,是不是發展太超前了?還有人關心高鐵提速後票價是否會大幅上漲,會給社會帶來什麼重大改變,等等。你有疑惑我就來解答,庫叔今天就跟你聊一聊。

文 | 庫叔

本文由瞭望智庫(zhczyj)綜合。

1

當年的高鐵降速,還真和「溫州動車事故」無關

很多人可能都還記得,在2011年高鐵降速之前,我國曾有包括京津高鐵、武廣高鐵在內的5條高鐵按照時速350公裡運營。

然後在當年7月23日發生了震驚國內外的「溫州動車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9371.65萬元。

多年未見的特大交通安全事故令中國鐵路承受了空前的壓力,國務院還為此組織了近30年未有的高級別技術和安全檢查。

後來,高鐵就全面降速了,很多人也由此認為,降速和事故之間有因果關係。

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

只能說,高鐵降速,和「723事故」無關。

看一下時間表就知道了:

2011年4月份,社會上開始傳出中國的高速鐵路將要降速運營的消息;

6月30日,消息被證實,京滬高鐵以時速300公裡開通運營;

7月1日,鐵道部大調圖,中國高鐵降速時代正式來臨,武廣高鐵、鄭西高鐵、滬寧高鐵、滬杭高鐵四條高速鐵路均降速至時速300公裡運營,大批時速250公裡的高鐵則被降速至時速200公裡運營;

7月23日,甬溫線發生了震驚中外的「723事故」。

顯然,高鐵降速這一決定,並不是由「723事故」觸發,與「723事故」並沒有因果關係。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黃強回憶說:「2011年,盛光祖擔任鐵道部部長,他當部長的時候做了個決策,適當降低高鐵當時運行的速度,250公裡的降到200公裡,350公裡的降到300公裡。降速也需要做一些工作,包括通信信號等,有匹配的關係,這些匹配的關係做完以後,就是到了7月1號,7月1號正式按新圖運行。」

根據專業人士的看法,降速可能存在兩個因素。其一,時速300公裡的動車組和時速250公裡的動車組混跑,效率要高於時速350公裡的動車組和時速250公裡動車組混跑;其二,從時速350公裡降到300公裡,可以降低一定比例的成本。

究竟是哪種因素促使鐵路部門最終決定降速,不好妄自揣測,但可以肯定的是,降速並不是因為發生了事故才「被迫」產生的決定。根據「723事故」最終的調查報告,事故是因通信設備問題造成的,這個問題也很快就解決了。

當年的降速問題講清楚了,我們再來說回提速。

專家表示,目前在掌握高鐵核心關鍵技術方面,中國已沒有盲點,達到350公裡的時速從技術上說完全沒有問題。當然必須要強調,這裡的350公裡沒問題,是指設計之初,規劃速度就在350公裡以上的線路(比如京滬線)。其他情況另當別論,比如有專業人士指出的,「如果是按照300公裡時速設計的,提到350公裡,兩輛對開的列車錯車時,產生的吸力之大,有可能將列車車窗玻璃打碎。」

既然不存在安全問題,在設計之初就滿足跑350公裡速度的某些線路,是否恢復速度,就成了一個市場問題,要算經濟帳。

以京滬線為例,截至2017年6月30日,京滬高鐵安全運行2193天,累計開行列車58萬餘列,年均增長18.6%,累計運送旅客突破6.3億人次,年均增長21.2%。由於客流量巨大,京滬高鐵常常出現一票難求的狀況,運力已經明顯飽和。網上甚至有建設「第二條京滬高鐵」的傳言。

如此看來,由於京滬高鐵目前運營基本滿員,增加車次的客觀需求真實存在。而京滬高鐵設計的最高速度為380km/h,這幾年最高運營時速為300公裡,提速至350公裡顯然可為增加車次提供更多空間。

2

中國高鐵發展不是太超前,因為一開始就滯後了

中國的高鐵技術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已經做到了世界領先,這次又「更上一層樓」,將時速提高到了350公裡,超過了法國、日本等世界其他國家320公裡的最高運行速度,這不禁讓我們發問:中國高鐵發展是不是太超前了?

答案是否定的。

中國雖然仍然還是發展中國家,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不應該開發全世界最快的高鐵,因為超越舊技術、直接採用最新技術,本來就是發展中國家最大的後發優勢。

比如,我國在銅線電話普及之前便大規模採用光纜,而印度、非洲固話還沒有普及,就先行大規模發展移動通訊。

限制發展中國家充分發揮後發優勢的瓶頸在於資金和人才缺口,如果已經突破了這兩個缺口,那麼就應充分發掘這種後發優勢以求更快的發展。

歷史已經證明,任何一個成功趕超的後發國家,無論是英國、美國、德國還是日本,都必須有這樣的志向,並落實為實際行動。趕超的雄心不等於盲目自大。我們不僅應當立志趕超,而且在成功趕超之後,還需要警惕、抑制自己的惰性,以免被落後於中國的國家依循相同路徑趕超。

另一種觀點認為,特定時間、特定線路、特定班次的高鐵上座率不高,也說明了高鐵建設的超前。

其實,在這個意義上的高鐵「超前」是應該的。如果一開通就陷入持續、嚴重的滿員和超載,那就說明設計運輸能力被低估,這不僅耽誤社會經濟發展時機,而且在新建線路上再擴建的成本要比完全新建高得多。

考察我國GDP和各類交通運輸方式的增長情況,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中國鐵路的發展在很多年裡都是嚴重滯後的,跟不上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近幾年高鐵建設的跨越式發展,既是跨越,更是彌補欠帳。

1990-2010年間,我國GDP從18668億元上升至401202億元,增長了20.49倍。在此期間,鐵路營運裡程、旅客周轉量、貨物周轉量等指標增幅不僅遠遠小於GDP增幅,且與公路、民航、水運等交通運輸方式相比,幾乎在每項指標上增長幅度都是最小的,這一點我們從一系列數據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

――論營運裡程,鐵路從5.8萬公裡增長至9.1萬公裡,增長57%;

公路從102.8萬公裡增長至400.8萬公裡,增長290%;

民航航線從50.7萬公裡增長至276.5萬公裡,增長445%。

――論旅客周轉量,鐵路從2613億人公裡上升至8762億人公裡,增長235%;

公路從2620億人公裡增長至15021億人公裡,增長473%。

――論貨運量,鐵路從15.0681億噸上升至36.4271億噸,增長142%;

公路從72.4040億噸增長至244.8052億噸,增長238%。

――論貨物周轉量,鐵路從10622億噸公裡上升至27644億噸公裡,增長160%;

公路從3358億噸公裡上升至43390億噸公裡,增長1192%,增長近12倍。

鐵路運輸雖發展較為滯後,但無論是貨運還是客運,其運輸效率卻是最高的:在這20年裡,每單位營運裡程旅客周轉量,鐵路上升了113%,公路上升了47%;每單位營運裡程貨運量,鐵路上升了54%,公路則下降了13%。

同時,仍有過多的貨物採用了不適合長途貨運的公路運輸方式,而並沒有用更為高效的鐵路運輸,這對於整個交通運輸體系的效率是不利的。即使不考慮由此大大加劇的公路擁堵,耗費大量汽油、柴油來換取煤炭也絕不是一種合理的能源交換方式。

這一切都急需鐵路運輸體系加快建設,而高鐵「超前」提速無疑是提高整體運輸效率最快捷、有效的方式!

3

高鐵提速其實還順手做了這麼一件好事

對於高鐵提速的影響,合理利用資源、提高運輸效率、推動中國高鐵標準體系建設、讓中國高鐵更好地「走出去」等自不必多言,庫叔在這裡想說的是,高鐵提速也會逼迫航空業提高自身效率,算是順手做了一件好事。

航空業其實很早就開始擔心高鐵的競爭。

國內某大型航空公司曾表示,500公裡的旅程高鐵將佔有優勢,航空公司可能會放棄。800公裡的旅程高鐵會分流20%至30%的乘客,1000公裡到1200公裡,高鐵會分流15%到20%的乘客。

而高鐵提速後,其影響半徑延伸,使得1000至1200公裡線路的分流可能明顯加大。

試想,假如你住在東三環雙井附近,準備去上海,坐公共運輸前往首都機場需要花費55分鐘左右,加上需要提前1小時抵達機場,在起飛之前至少需要預留兩小時。飛行時間1小時40分,排隊下飛機之後,你花在路上的總時間大約為4小時。相對於大多數城市的機場,北京首都機場距離市區已經是很近了,上海虹橋機場更是和虹橋火車站擠在一起。

而高鐵提速之後,坐高鐵的時間將會和飛機接近:從雙井到北京南站公交時間30分鐘,打車也不用經過超負荷的機場高速,加上坐火車只需提前30分鐘,同樣是抵達上海虹橋,總旅程時間只需要5小時,而且只要你沒有錯過火車,就是非常穩定的5小時。

再說,飛機票的價格是浮動的,京滬晚8點之前的航班票價,三大航基本賣到1200元以上。這還是受控的航線,其它兩小時的航班,在緊張時更高。火車票卻比較穩定,553元,即使提速後票價有所提升,相比於飛機優勢也是非常明顯。

更何況,京滬兩地,還是國內航班延誤的重災區。《全球機場放行準點率報告顯示》,5月份國內千萬級機場延誤率中,上海浦東、北京首都、上海虹橋分別以53%、52%、49%的超高延誤率位居前三。

這種超高延誤率讓人無法忍受,也是中國航空業的普遍頑疾。 英國航空信息公司OAG的數據顯示,2017年6月,全球所有商業機場裡,延誤最嚴重的30個機場,有29個位於中國大陸。如果航空業自己改革有困難,空域改革又難推進,高鐵的提速或許會逼著航空業提高效率。未來中國航空公司對短途航線的注意力,或許也只能放到那些沒有高鐵修建計劃的城市上去。

4

高鐵提速應該會帶來漲價,漲多少還有待觀察

首先要說的是,提速應該會帶來漲價。

今年4月份,東南沿海高鐵完成鐵路改造升級後,運行速度由200公裡/小時提升至250公裡/小時,票價一次性上調幅度超過30%。那麼,這種情況會否重演?

客觀來看,高鐵提速將相應帶來運行成本的提升。鐵總負責人就曾明確表示,高鐵提速到350公裡/小時,運行成本將提高1/3,主要是電價、零部件的磨損與維修費用加大。要消化這麼大幅度的成本上升,提高票價是一時繞不開的選擇。

但是,不少人擔心,按照「高鐵時速提高50公裡成本將提高三分之一左右」的說法,一旦提速,高鐵票價也要提高30%。如果真是這樣,這個漲幅不算小數目,對部分收入不高的人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因為高鐵票本來就已經很貴了。

不少高鐵線路運營後,原有的普通車次、動車會面臨停運,非高收入群體不得不咬咬牙買高鐵票。有研究者對京滬高鐵一線「被高鐵」現象進行分析發現,山東省的德州、滕州、泰安這類城市居民的小時工資水平較低,意味著高鐵價格對其來說較貴,因此「被高鐵」的程度越高。 高鐵提速漲價,需要考慮這部分群體的利益。 此後,針對這一問題,鐵總又增加了一些普通車次的開行。

此外,過高的票價對鐵路總公司來說也並非好事。 因為價格漲太多,乘客會「用腳投票」,若有其他選擇,就會放棄乘高鐵出行。比如,哈大高鐵開通運營後,出於安全性的考慮,冬季和夏季高鐵運行速度不一,冬季降速至時速200公裡,夏季則提速到300公裡,因而夏季的價格也較貴,從下圖中可以看出,夏季提速之後,票價漲了四成多。據半島晨報報導,因為漲價,高鐵每天客流量下降2000人次左右。

高鐵提速後的定價,除了考慮運營成本外,還要實實在在考慮公眾的購買力和不同需求。 國外有相對成熟的高鐵客運票價體系,豐富靈活,比如,日本新幹線客運票價充分考慮了旅客的承受能力,雖然有時候因為市場情況的變化會提高票價,但是其與居民平均日工資的比例卻維持在1:1左右。而法國高鐵會按乘車的頻率給予乘客優惠,越是經常坐高鐵的乘客享受的減價優惠越多。這樣的定價方式實現了乘客和高鐵服務提供者的雙贏。

相比之下,在鐵路市場化改革之前,我國的高鐵票定價缺乏靈活性,除了兒童和學生在特定時期享有優惠外,成人票的票價浮動很小,優惠政策更是沒有,致使高鐵的盈利能力受限,乘客也得不到好處。

去年年末,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自2016年起放開高鐵動車票,改由鐵總自行定價。 這本來是好事,但鐵總會不會利用壟斷地位來「漲價」卻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如若「高鐵定價權」變單向的「漲價權」,對於鐵總的聲譽自然不利。但可喜的是,市場化定價的苗頭已經出現,比如,去年北京鐵路局推出折扣票,在淡季,北京到深圳的高鐵動臥,最高優惠能達到近400元。」

這次京滬高鐵順利恢復350公裡的速度,外界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票價的漲幅。當年從350降速到300,票價跌了5%,這次從300恢復350,準備漲價多少? 這一點,鐵總對民眾宜儘早給出明確且讓人信服的說法。

相關焦點

  • 溫州動車事故調查組稱追尾完全可以避免
    繼國務院決定「高鐵降速」後,關於鐵路安全運營的一系列動作全面展開:鐵道部著手編制新的列車運行圖,多條高鐵線路動車即將放慢腳步;為配合鐵路調圖,昨天京滬兩地高鐵售票暫時停止;動車的主要生產商之一中國北車公司也同日宣布召回54列動車;同時,「7·23」動車追尾事故調查也取得了積極進展……>>原因牽引丟失故障頻發
  • 院士:惡意炒作溫州7·23動車事故阻礙中國高鐵發展
    院士錢清泉稱惡意炒作溫州7·23動車事故阻礙中國高鐵發展,外媒稱在中國,每年即使有1萬名乘客遇難,也不會有人大驚小怪。  2011年7月23日晚,溫州發生動車事故。據新華網消息,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937億元。
  • 王夢恕為什麼只給溫州動車事故調查報告打60分
    打造高鐵名片並非一帆風順中國高鐵的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其中最重大的挫折之一就是2011年的「723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彼時,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對於中國高鐵的評論從一片叫好到跌入谷底。原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也因此黯然離去,時年74歲的王夢恕幾乎成了高鐵代言人。
  • 交通行業媒體反思溫州動車事故:惡意炒作讓中國高鐵付出代價
    文章援引數據得出結論,中國高鐵,表現更加自信從容。       文章認為,中國高鐵取得的成績令某些在高鐵方面與中國存在競爭的國家「醋意」十足,時至今日,仍揪著溫州「7·23」動車事故不放,尤其是在中國高鐵每一次進軍海外時,總是「不忘」將其拿出來說事兒。
  • 媒體稱惡意炒作溫州動車事故致高鐵發展付出沉重代價
    新浪財經訊 9月23日消息,交通運輸部主管、中國交通報社主辦的中國交通新聞網,今日刊發題為《惡意炒作「7·23」動車事故 中國高鐵發展付出沉重代價》的文章。文章稱,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9月12日以溫州「7·23」動車事故的輿論引導和媒體應對為例,提出要以「本領恐慌」的緊迫感、「守土有責」的使命感,加快媒體融合發展進程,牢牢掌握滑鼠鍵盤上的話語權,努力打通官方和民間兩個輿論場。文章提到,不必懷疑的是,國外確實存在著敵視中國高鐵的勢力,他們力借「7·23」動車事故重挫中國高鐵。
  • 中國高鐵降速6年,現在終於要改變了?
    在7月23日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後,高鐵全面降速,因此很多人認為,降速和事故之間有因果關係。看一下時間表就知道了,2011年3月,原鐵道部(現鐵總)掌門人交接,新領導連續多次召開運營安全會議;4月,由媒體放出風聲,高鐵將全面降速;7月1日,除京津高鐵外,全國高鐵具備最高時速350公裡的條件的,均降至300公裡;7月23日,甬溫線發生了震驚中外的「7·23事故」,造成40人死亡。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已致38人死亡 事故路段恢復通車
    當天早晨6時57分,由浙江寧波東開往溫州蒼南的DJ5603次列車成為通過杭深線事故地段的第一趟列車。上海鐵路局25日稱,因受列車追尾事故影響而中斷的杭深線運輸秩序正逐步恢復。  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24日晚表示,杭深線溫州南至永嘉段事故地段線路於24日19時已具備通車條件。  據悉,鐵路杭州站的運行秩序目前也已基本恢復正常。
  • 科技部高官:"723溫州動車事故"發生原因跟速度無關
    新華網武漢4月1日電 (記者高敬、黃豔)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在武漢召開的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及產業化工作會議上表示,我國高鐵技術目前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針對去年「723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後,很多人對高鐵的技術和安全性產生了質疑。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在會上表示,溫州動車事故撞車的時點速度約為99千米/小時,列車不屬於高速行駛狀態,事故發生的原因跟速度沒有直接關係。
  • 高鐵見聞:7·23動車事故後 高鐵人這樣應對抹黑
    【本文節選自《高鐵風雲錄》,感謝作者及出版社授權觀察者網獨家首發。】 2011年4月份,社會上開始傳出中國的高速鐵路將要降速運營的消息。6月30日,消息被證實,京滬高鐵以時速300公裡開通運營。7月1日鐵道部大調圖,中國高鐵降速時代正式來臨,武廣高鐵、鄭西高鐵、滬寧高鐵、滬杭高鐵四條高速鐵路均降速至時速300公裡運營,大批時速250公裡的高鐵則被降速到時速200公裡運營。 但是,禍不單行,7月23日20時30分05秒,甬溫線浙江省溫州市境內,由北京南站開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車與杭州站開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車,發生動車組列車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傷。
  • 六級閱讀訓練:為了安全起見中國的高鐵將降速
    在國務院的指令下,中國高鐵正在減少班次、降低速度、降低價格。這次的降速降價從8月16日開始,集中在京滬鐵路、寧波-台州-溫州的沿海鐵路線以及浙江境內溫州-福州和溫州-廈門路段。   The decision was made after last month’s deadly train crash near Wenzhou.
  • 必須要有人為溫州動車事故負責
    黎光壽/文  23日晚上的溫州動車事故,令人痛心。D3115次動車被雷劈後停電失去動力,停在軌道上,而後從北京趕來的D301次從尾部撞上,一共有D301的4節車廂和D3115的2節車廂脫軌,其中4節車廂從高架橋上掉到地上,截至24日早上6點,這場事故已經造成了32人死亡和191人受傷。從每節車廂定員100人的數字計算,理應還有180人左右,究竟死傷多少人,相信隨著救援的進展,會進一步明晰。
  • 高鐵和動車到底一樣嗎?
    中國鐵路列車等級在談高鐵和動車差別之前我們先引入一個概念【中國鐵路列車等級】,主要的等級有:高速動車組列車G城際動車組列車C普通動車組列車D高速動車組列車G:主要車型是和諧號和復興號,主要用於最高時速高於300公裡(部分200公裡或以下也用)的高速動車組旅客列車普通動車組列車D:車體主要使用和諧號動車組和復興號動車組,主要運行車速為160公裡、200至250公裡其實G字頭和D字頭的列車主要差別就是車型和速度,但是因為當年的事件導致全面降速
  • 溫州動車事故之怮:7·23成「妻兒散」
    第一次坐動車的朱平在列車上對遠在北京的同學「炫耀」「上了動車連筆記本的速度都快了,開機只用了38秒」。在這列動車的第3號車廂,還有一位朱平此前並不相識的校友,同為20歲的中國傳媒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大二學生陸海天。這也是一個家境清貧的學子,原本購買的是普快臥鋪,卻因為要急著趕到溫州某電視臺實習,臨時換成了動車D301。
  • 鐵道部:溫州動車追尾事故39人死亡192人受傷
    最新消息:溫州動車事故遇難人數升至39人截至25日23時許,「7·23」溫州動車事故已造成
  • 尷尬的蘭新高鐵,還能復速350嗎?
    二、修建過程中的變更前面說到,蘭新二線是作為二線,並沒有否定貨運,但是實際建設是按照350的標準進行,但是後來發生了動車事故,全國鐵路運營降速,新建線路很多也隨之停工,降低標準,蘭新二線未能倖免遇難,也停工了一段時間,而後標準降級到250,降級的地方包括信號系統、超高、風洞等。
  • 上海鐵路局局長等3人因溫州動車事故被免職
    新華社發◎胡錦濤溫家寶批示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目前已有35人遇難◎初查系雷擊致故障◎24日停運列車58列23日20時38分發生在浙江溫州境內的動車追尾事故,受傷人數上升到210人,死亡人數上升至昨晚,鐵道部在溫州召開新聞發布會,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通報了事故的相關情況:2011年7月23日20時38分,北京南開往福州的D301次動車組列車運行至甬溫線上海鐵路局管內永嘉至溫州南間K584+300處,與前行的杭州開往福州南的D3115次動車組列車發生追尾事故。
  • 溫州動車事故:出事前鐵路已屢次出現過事故
    一流鐵路 7月23日晚,當38歲的動車司機潘一恆駕駛從北京南下的D 301飛馳至浙江省內的甬溫線時,這位在機車上呆了18年的司機不會想到,死亡正在暗夜前方的高架橋上幽靈般等待。 北起浙江寧波,南至溫州的甬溫線鐵路,開通不過兩年,建成之時曾被稱為「中國動工建設的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鐵道線。
  • 溫州動車事故責任方通號集團總經理猝死
    或因壓力過大昨日上午,財新網首先曝出馬騁去世的消息,稱其在「7·23」事故檢查組到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時,董事長馬騁心臟病突發去世。被認定責任方之一7月28日,新上任的上海鐵路局局長安路生說,根據初步掌握的情況分析,「7·23」動車事故是由於溫州南站信號設備在設計上存在嚴重缺陷,遭雷擊發生故障後,導致本應顯示為紅燈的區間信號機錯誤顯示為綠燈,存在設計缺陷的信號設備由北京一家研究設計院設計。
  •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通報調查進展
    對事故車輛殘骸等有關物證、數據資料進行了封存和保護;調取解讀分析了事故前後的錄音資料,以及「黑匣子」(列車運行事故狀態記錄器)、機車綜合無線通信設備等裝置、儀器、設備的全部信息;提取了列控中心數據,通過搭建數據平臺再現了設備發生故障時的狀況;在甬溫線永嘉站至溫州南站間進行了事故現場實車模擬再現試驗。同時,調查組相繼進行了溫州南站線路絕緣性能測試、甬溫線無線通信場強檢測等。
  • 微博熱議723動車事故
    慢點走,讓每一個生命都有自由和尊嚴,每一個人都不被「時代」拋下,每一個人都順利平安地抵達終點。——為高鐵溫州墜落事故哀。洪晃:用民族驕傲的念物去換一個悲傷的念物,充份體現了社會、媒體、個人對中國現狀的感受。而這僅僅是奧運後的第三年。要我們愛國,國必須也愛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