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當我犯錯的時候,我母親就會幾天和我不說話,這時我都會想盡辦法做一些母親喜歡的時候以此逗她開心,希望她能和我說話,直到現在我都害怕和別人產生矛盾,總會以討好的心態去對待別人,可我一點不喜歡這樣的自己,覺得很累。成年後,我意識到了問題的根源,也慢慢地調整自己,有了一些改變。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的經歷,每當犯了錯誤,我的心情都是忐忑、擔心或者害怕,因為大多時候等待我的都是數落、說教,甚至還有冷暴力。
我們從父母給予的錯誤信息中看到了最為差勁的自己,因此,我們不斷去否定自己,導致自己在某些方面變得特別敏感,甚至犧牲自己去討好別人。每個人成年後的所想所思,大都基於兒時的經歷所帶來的影響。有些人很不自信,在公共場合特別緊張,有的人在某些方面習得性無助,覺得自己就是不行,還有的人需要不斷地向別人證明自己的價值,而這些或多或少都與你的童年經歷有關係。個人認為,育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們成年人自我療愈的過程,因此,我很珍惜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對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漸漸地接納了自己,也更加能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
有一句話這樣說的,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現在我們做了父母,肯定不希望將我們曾經背負的再傳遞給孩子,但是由於我們的無知和恐懼,往往會重蹈覆轍,讓我們小時候的經歷又一次次的在孩子身上上演。今天就來為大家分享正面管教工具卡的第26個工具——錯誤,幫助父母正確看待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犯的錯誤,避免孩子在犯錯時,因為父母處理不當可能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
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家長要正確看待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犯的錯誤,而不是把錯誤看成洪水猛獸。你要知道所有的錯誤都是有價值的,是用來幫助孩子成長的。不撒謊就不知道撒謊的壞處;沒有經歷過完不成作業的焦急就不知道做作業是自己的事;不經歷幾次失敗的戀愛,我們就找不到那個對的人。我們所有人都是一路在錯誤中成長起來的,一個安全的、可以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的價值並學習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尤為重要。那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要該怎麼做呢?
首先,家長以同情與和善去回應孩子所犯下的錯誤,而不是羞辱、抱怨或者說教。羞辱、抱怨或者說教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這只會讓孩子害怕犯錯,不敢犯錯,但這對他們的成長來說沒有任何益處。
其次,在合適的時候,家長可以採用啟發式提問,幫助孩子探索後果。比如,你覺得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或者你覺得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該怎麼做呢?需要注意的是,這裡要用我們,而不是你,這樣的說法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和他是站在一起,會和他一起面對問題。
最後,父母可以選擇一個時間,邀請家裡的每個人分享自己當天所犯的錯誤,以及從中學到了什麼。這樣做可以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可能犯錯,也能幫助他們真正學會面對自己的不完美,學會微笑面對錯誤並從中學習。
在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當你因為老公或者孩子的錯誤而生氣發火時,最難受的還是你自己。生氣、上火是萬病之源,我們沒必要對家人和自己那麼苛刻,既然錯誤已經發生了,沒辦法改變,那我們何不想想如何幫助孩子從錯誤中成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