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的陪讀夜晚,孩子忽然說:「媽媽,我想早點死……」

2020-12-19 三寶媽媽心經

整理了好幾天的思緒,才想把這件事分享給大家。

說實話,對我的觸動挺大的,雖然我一直都在育兒過程中不停的反思,改正,周期性的雞娃和佛系,但是這次發生的事,讓我再一次的重新審視了孩子、自己、我們之間的關係以及周圍的一切。

從頭說起吧:

也是一個普通的陪讀夜晚,作業其實沒什麼複雜的,就是十幾個單詞,一個抄寫兩行,一行5遍。

老大照例在寫了不到三行之後開始賴嘰:這也太難了,怎麼這麼多啊,啥時候能寫完啊,我討厭英語,英語就是地獄……

我鬱悶的扶額:「這有啥難的啊,這不就是一個一個抄麼,我還給你打字頭了,你慢慢寫唄,別墨跡,別寫邊記啊。」

又過了兩分鐘,新一輪的碎碎念:「為啥要寫這玩意啊,媽媽太討厭了,媽媽是個嚴厲的女人,媽媽想累死我,我肚子疼……」

這種碎碎念就像唐僧的緊箍咒一樣,我拼命的想忽視,但它幾乎無孔不入的往腦袋裡鑽,整個腦袋好像被帶鐵絲的網罩住,勒緊,一寸寸的往最柔軟的地方扎進去……

我努力克制著怒火:「抄單詞難麼?你看看你同學的作業,他們已經在寫期末複習的卷子,他們在背課文,他們在寫幾百字的作文,你這個加起來才幾行?你這個就是照著抄!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你賴嘰啥?要不明天你跟同學寫一樣的?」

「不要!」老大癟癟嘴。

「那你好好寫別墨跡了行麼?」我重重的嘆口氣。

然後老二忽然哭了起來。

我一直在跟老大對話,詫異的回頭看他:「你哭啥?」

老二說:「媽媽,我想早點死……」

我一下子懵了:「你說啥?」

「我想早點死……」

「你要怎麼死?不是,為啥啊?」那一個瞬間,我完全語無倫次。

「我……我比不過同學……同學會的我都不會……他們寫的數學語文都太難……太難了……我學不會……我追不上他們了……我都四年級了我也追不上他們……我永遠也追不上了……他們都不喜歡我……我……我想早點死……」

這幾句話,這幾天一直在我耳邊盤旋,當我在屏幕前敲下時瞬間又紅了眼眶,然而當時,我只是茫然……像那種剛睡醒忽然被丟到一片荒無人煙的草原上一般的茫然,我甚至沒有來得及傷感,而是瞬間進入了防備和戰鬥的狀態,滿腦袋都是「我要怎麼辦?」「怎麼打消他的這些想法?」

我努力的勸著他:「沒關係啊,我們不跟別人比啊,我們跟自己比有進步就很好啊,你看最近好多老師都表揚你了,說你特別認真,進步也很大啊……」

「可是同學會的都太難了,我學不會……」

「沒關係啊,知識都是一點點的學的,你看你以前也不會乘法除法,但是你現在通過努力學習都學會了啊……」

「媽媽我的大腦咋了,咋不聽我使喚了呢?我……我從幼兒園開始就學習不好,然後越來越不好……我們班XX學習好,我想把大腦跟她換一換……」

「呃……現在的醫學做不到大腦交換啊,而且同學可能也不願意跟你換,你羨慕她學習好,希望自己也能變得學習好,靠換大腦是做不到的……舉個例子啊,比如爸爸媽媽想有很多錢,銀行裡有很多,我們能不能去搶?」

「嗯……不能……」

「那我們想有錢,要怎麼辦呢?」

「好好上班努力工作……」

「那你想學習好怎麼辦呢?」

「自己努力學習……」老二抽了抽鼻子:「可是同學們都太厲害了……我好好學習也比不過他們,我想把他們都變沒……」

我拍拍他的頭:「你們班同學消失了,還有隔壁班,隔壁班都消失了,還有全世界無數的小朋友,你能把他們都變消失了麼?」

「不能……」他更沮喪了。

「所以永遠有比我們厲害的人啊,想著消滅他們是沒有用的,我們能做的只是讓我們自己強大起來啊,而且誰說你比不過他們的,你會的那些昆蟲啊建築啊,是不是同學們也都不會?」

「嗯……」

「所以啊,你有你自己的優點,不需要和別人比啊,媽媽覺得你已經很棒了,而且一天一天會變得越來越好,對麼?」

「真的麼?」

「是真的啊,你看,你現在問媽媽的很多問題媽媽都不會了,你懂的特別多啊,成績什麼的不重要啊,我們慢慢學會知識才最重要!記住了麼?」

「嗯,記住了!」

「好了,下樓吧,我給你切水果去。」

看起來,我似乎成功的在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即使給予了安撫,鼓勵,化解了眼前的危機……

然而我知道我做的很拙劣,在那個時刻我其實做的就是把他一個一個想法按住,像滅火一樣他說一句我反駁一句,我沒有共情,沒有讓他把所有的想法傾訴徹底,我甚至來不及認同他的無助和恐懼,我學的那麼多心理諮詢的方式我一點都沒想起來,我被巨大的恐慌覆蓋,努力的想保持鎮定但其實表現的一塌糊塗。

我沒有想到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或者說,我沒有想到我們,會這麼早的面臨這樣的問題。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軒轅心智很小,他們有簡單的快樂,他們哪怕有一點點不開心可能玩一會也就忘記了,他們還沒有學會比較,分辨不清外界的善意與惡意,他們最大的困擾不過就是今天的作業多了或者沒來得及出去玩。

我前段時間還為他們的單純欣慰著,憂慮著,希望他們一直有純粹的快樂,也害怕以後被世情傷害。

但我今天才知道我一直都錯了,那些隻言片語,那些無意中透出的不滿,那些明裡暗裡的比較,其實孩子一直都感受的到,壓在心裡,終於爆發……

我以為他們什麼都不懂,但他們其實已經看清了一切。

也許今天我還可以用幾句話蒼白的安慰他,但以後呢?

隨著年齡的增加,他們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如果一直像阿甘一樣簡單倒好,但現在看來,他倆尤其是老二,已經開始非常在意外界的評價了。

單純靠我們虛弱的支撐,到底能不能讓孩子內心足夠強大,屏蔽周圍的惡意?

孩子都睡了,我去找小哈聊天。

他還不知道晚上發生的事情,在我跟他說了之後,他也慢慢嚴肅起來。

「帶他倆多出去玩玩吧……可能出去轉轉,釋放一下壓力會好一點」

「嗯,我也想,每天給他倆多一點運動和戶外的時間。」

我嘆口氣說:「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我很想努力的保護他們的心理狀態,又不能什麼事情都順著他們,在學習上的堅持和努力是必需的,抗挫能力也是他們應該鍛鍊出來的,以後需要他們獨立面對外面的一切,我們現在不能過度保護,但也不能高壓……」

「別想了,多支持多鼓勵,多帶他倆玩玩,有問題多和孩子聊聊,一步步來吧。」

「我也是今天忽然覺得,他們長大了,我以後應該儘量用成人的方式和他們溝通,很多事情他們其實都已經懂了……其實也是好事是不是?我以為他們一直長不大呢……」

「嗯,他們慢慢開始發現自己和別人的不一樣了。」

「我一直希望傳遞給他們的就是: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只是不一樣而已,但是可能很多時候,我表達的還是對他們的不滿意,對他們落後的焦慮和壓力,我說了不比較,但其實一直都在比……」

「這也是難免的,只是我們以後要更注意了,你從心裡認同孩子,和表面上認同,孩子是完全能感受出來的,只有真正的認可,才能讓他們自信起來,這也是咱倆最需要做的事情。」

關於這件事,我們的討論就到這裡了。很多想法,在溝通的過程中慢慢清晰,前路一定是艱難的,但是唯有讓自己變得強大,才能無所畏懼的走下去,對我,對孩子來說,這都是唯一的辦法。

只是在對待孩子的方式上,還是有許多需要調整需要修正需要用心去改變的地方,我會不斷的提醒自己。

另外,關於孩子的心理問題上,想多說幾句:

今天早上,聽到同事說,我們這裡一個高三的學生跳樓了。

大家都已為人父母,一時唏噓不已。

其實對於這個年代的孩子來說,他們確實衣食無憂,但卻承受了太多太多的壓力。

很多父母會說:「不愁吃不愁喝的,怎麼那麼矯情呢,去鄉下餓幾天回來啥毛病不帶有的……」

但他們其實從來沒想過這代孩子的生存環境:

他們幾乎是生活在聚光燈下,沒有私人空間,承擔著家人的所有期待,他們幾乎沒有戶外運動或者與人傾訴的解壓時間,他們所有的喜好都要在「被允許」的範圍內進行,是的,我們給了他們無微不至的愛,但這無微不至的愛也是無處不在的枷鎖,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監控下,他們的存在靠成績證明,靠證書證明。他們被剝奪了在家庭事務中的參與權,只被賦予一個任務:好好學習。

《小歡喜》裡拍的最好的就是英子失眠的那一段,在媽媽強烈的愛伴隨著高壓的控制之下,英子每天都在崩潰的邊緣,媽媽也不懂:「為什麼自己為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卻拼命的想逃離?」哪怕今天再翻到那幾集的評論,也有很多人在說:「媽媽也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不理解。」但誰能理解孩子呢,能理解那種背負著另一個人巨大的恩惠與期待的窒息感麼?英子喊出的那句:「我配不上你們給我的愛。」其實是很多孩子的心聲。

你們對我這麼好,不就是想讓我好好聽話好好學習麼?那如果我學習不好,你們是不是就不再愛我了?你們到底愛的是什麼呢?我存在的價值又是什麼呢?

白天的時候,看到易烊千璽的新片《送你一朵小紅花》的預告片,短短幾分鐘,看了好多遍,百味雜陳。

關於父母的付出和孩子的掙扎,關於困難模式的人群努力掙扎的想看起來正常,關於人世無常與天地不仁……

也許健康就是生命對我們最大的饋贈,哪怕有再多的不容易,彼此相伴的每一天都是幸福而值得珍惜的。

送你一朵小紅花,我們都是最棒的!

相關焦點

  • 為讓兒子成績好,陪讀媽媽死了!不能失敗的教育正常嗎?
    為讓兒子成績好,陪讀媽媽死了!不能失敗的教育正常嗎? 一個悲劇的發生,往往深藏著令人感動的大愛,在我看來,愛也非愛,也許是懦弱者以愛之名,行無能之事罷了。 言辭雖稍有激烈,卻也較為接近事實本質。
  • 我是陪讀媽媽,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
    國內100多人的公司,說丟下就丟下。不是天生任性,而是海外陪讀。 語言障礙,習慣不同,都能克服。因為我的母愛很偉大,沒想到掏心掏肺為了娃,孩子竟然不叫我聲媽!他叫我:李娜!我大吼:我是你媽!可是,加拿大這國家,直呼爹娘名字不犯法,只怪兒子突然西化。 親子教學,誰說西方家長都是甩手掌柜?
  • 美國留學 丨 捨棄一切的陪讀媽媽:到底是陪了孩子,還是賠了自己?
    棕櫚大道說:從中國到美國8000多公裡,飛行時間9個小時從國際學校到美國高中3年時間,1000多個日日夜夜從公司高管到全職主婦24小時的陪伴,全心全意的守護著留學孩子的成長陪讀媽媽的一天,到底是什麼樣?
  • 陪讀媽媽,你的陪讀姿勢正確嗎?
    不要讓陪讀媽媽變了味現在有很多的媽媽因為孩子不能專心學習而精神焦慮,壓力重重。叮叮,一條「我抑鬱,焦慮了,晚上都睡不著」的微信映入眼帘。這是閨蜜發來的,全職寶媽,兒子今年剛剛一年級。但,重壓下的孩子,該如何救贖呢?我曾遇到一個初一的女生,看起來很文靜。每天放學後,都是坐在自己的座位要麼學習,要麼就是發呆。經過了解,媽媽告訴我們,女兒話不多,寫作業慢,學習成績中下。送到輔導機構,希望能提高成績,媽媽也是無力輔導了。一段時間的觀察後,讓我看到了震驚的一幕。
  • 我可以選擇復讀嗎?陪讀媽媽3句話,聽哭了孩子!
    有的學生也許早已經胸有成竹,可是更多的孩子可能還在緊張和焦慮中掙扎。他們是很想取得好成績的,可是又怕萬一失手讓自己多年的努力白費,讓家長跟著傷心失望。但畢竟還沒到高考那一天,不論成績如何,大家都要抓住最後三四十天,再竭盡全力努力一次!我班上有個男生最近一個多月成績一直在進步。他已經由二模時的班級40名(我班上一共56個人),進步都第26名了。
  • 赴美陪讀家庭生變 海外「陪讀媽媽」們過得還好嗎?
    「犧牲式」陪讀:為了陪讀當起全職母親  在美國加州爾灣(Irvine)市有這樣一群華人女性,她們平均年齡35到45歲,丈夫不在身邊,自己帶著孩子長期定居美國,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陪讀媽媽」。  兩年前移民美國的黃女士說:「陪讀媽媽們的生活非常有規律。
  • 一個陪讀媽媽的三年校園見聞錄
    三年,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轉瞬即逝;三年,對於一個ASD孩子的陪讀媽媽來說,箇中有苦有甜。
  • 一個陪讀媽媽的三年校園見聞錄
    三年,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轉瞬即逝;三年,對於一個ASD孩子的陪讀媽媽來說,箇中有苦有甜。湖南南南坨媽媽是一個ASD孩子的媽媽,三年的陪讀生涯,用「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來形容南南坨媽媽毫不為過。三年的日子裡,有苦、有甜、有酸也有辣。南南坨媽媽把三年的陪讀心路歷程分享給大家,希望給更多家長以信心。
  • 兩個全職陪讀媽媽的經歷說明:陪讀,不僅僅是陪伴
    媽媽們全職陪讀的原因不盡相同,有的是為了學習,有的是為了陪伴,有的兼而有之,當然也可能是別的原因。第一個媽媽,陪讀孩子高二、高三兩年。小輝是那種活潑開朗、能說會道、動不動就靈機一動的的孩子。他在鎮上讀初中,學校就在家的旁邊,考上重點高中後,他來到了80裡之外的市區。他分在平行班,在班上排前幾名。高一結束時,小輝的成績排到了中下,因為在學校住宿的他經常偷偷溜出去通宵上網。小輝的媽媽決定放下工作全職陪讀。她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和兒子一人一間臥室。
  • 陪讀媽媽的勇敢自述:陪孩子讀書三年畢業了,而我的心也變了……
    我是平凡的執筆人——醬哥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孩子的未來,當媽媽的只能犧牲自己,這樣的做法對嗎?破鏡難重圓曉燕的丈夫想找個機會好好對曉燕說一下兩個人的問題所在,讓兩人的隔閡少一點,最後還能好好在一起生活,沒想到曉燕居然先開口說出這三年來的事實,「陪孩子讀書三年畢業了,而我的心也變了」……這下讓她丈夫感覺男人最後的尊嚴也給踐踏了,徹底無法再挽回了。
  • 我是一位普通的高三陪讀母親
    大家好,我是曹老么,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高三學生的陪讀母親。離高考還有不到200天,在陪讀這兩年多以來,心情可以說是五味雜陳,一天一個心情,有喜有愁,有苦有甜,有焦慮有煩燥……有時候一想到娃娃,就想到無數陪讀家長的心酸。
  • 陪讀越陪越累,孩子越吼越笨?對不起,媽媽真的太累了!
    爸爸媽媽撫養我們非常辛苦,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輔導我功課。 可以看出,很多父母每天多數的時間都花在工作和輔導孩子作業上,而「陪讀」也成為了現在很多影響親子關係、父母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  小琳只能安慰說:「媽媽馬上看,你訂正完錯題再睡。」 孩子不耐煩了:「你能不能快一點,我都快困死了!」 小琳氣不打一處來:「叫你快點做題你不做,我還不是等你等到現在,難道我就不困嗎?」 就這樣,一場陪讀的戰爭又爆發了。
  • 和孩子一起求學打拼成趨勢 陪讀媽媽開啟新生活
    這位全城矚目的「平民王子」背後,一位不辭千裡遠赴異鄉陪讀的母親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吳比的媽媽曾於兩年前陪兒子到倫敦就讀私立小學,並將於今年八月再赴倫敦陪讀。  在廣州,出國留學的風潮由來已久,留學生的年紀越來越小,陪讀家長也隨之逐年增加。近幾年,雖然低齡留學的人數升幅不大,但陪讀家長就越來越多了。據統計,廣州16歲以下的留學生中,有家長陪讀的約佔1/3。
  • 江蘇高三學生將陪讀母親殺害續:朋友、有時候拿著刀威脅孩子
    死者是陪讀媽媽,本來有自己的職業,卻為了孩子辭職,專門跑到阜寧縣陪讀。 不料,因管教方式,太過於偏激,導致了人間慘劇的發生。我們看到,陪讀媽媽的朋友們,都認為那位陪讀媽媽太過於嚴厲,甚至有時候拿著刀威脅孩子。家長管教孩子,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但是,如果管教方式過於偏激,那可能就會發生新聞中那樣的慘案了。
  • 毛坦廠全職代陪讀媽媽,發出一句感慨
    今年是邵華來毛坦廠鎮的第七個年頭了,剛來時,她只有35歲,是附近最年輕的媽媽。來這裡的原因,和許許多多個家長一樣:給孩子陪讀。邵華的老家離毛坦廠鎮很近,夫婦倆人以前在外地打工,兒子跟著他們漂泊,小學六年,換了四個學校。2013年,邵華夫婦考慮到兒子要上初中了,覺得不能像以前那麼不穩定,便在毛坦廠鎮買了房子,邵華留下,做起了陪讀媽媽。初做陪讀媽媽,邵華直言,有很多不習慣。
  • 東營:「陪讀媽媽」引爭議 蝸居閣樓「辛苦並快樂」
    這是「陪讀媽媽」王娟的一天,也是東營「陪讀媽媽」群體的一個縮影。對她們,人們褒貶不一。因為重視教育,甘願吃苦照料孩子,被人稱讚。又因陪讀弊端屢屢成為「爭議人物」。「如果不是因為孩子,誰願意蝸居在閣樓裡?」11月11日中午,初冬的小雨敲打著閣樓的玻璃天窗。
  • 東營:「陪讀媽媽」甘苦無奈 蝸居閣樓「辛苦並快樂」
    這是「陪讀媽媽」王娟的一天,也是東營「陪讀媽媽」群體的一個縮影。對她們,人們褒貶不一。因為重視教育,甘願吃苦照料孩子,被人稱讚。又因陪讀弊端屢屢成為「爭議人物」。  「如果不是因為孩子,  誰願意蝸居在閣樓裡?」
  • 「我想讓爸爸早點死」,5歲孩子病房內許願後,永遠閉上了眼睛
    導讀:「我想讓爸爸早點死」,5歲孩子病房內許願後,永遠閉上了眼睛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我想讓爸爸早點死」,5歲孩子病房內許願後,永遠閉上了眼睛!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做保潔陪讀盲童 「我是他的眼」
    不料4年前,孩子又患上癲癇病,她到學校做保潔成為陪讀媽媽,「媽媽時刻也不會離開你,生了你,我就會為你負責。」 她就是盲童媽媽魯希英,話不多,臉上卻始終掛著笑,「孩子看不到,但他能聽見笑聲,我要讓他生活在一個愛的環境中。」同時,她也把這份愛給了更多盲童,她教孩子上廁所,把地上拖得沒有一個水點,「盲童踩到水就會滑倒,我不能讓孩子們磕到。」
  • 走訪新加坡中國陪讀媽媽:孩子16歲的兩難選擇
    中新網11月15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在新加坡的中國陪讀媽媽之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孩子只要過了16歲,或考取O水準、N水準,媽媽就不能再以陪讀的名義留在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則表示並未針對申請人孩子年齡設下限制,每個申請都視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