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物」的前世今生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一種「癌症患者不能吃發物」的說法。那麼發物為何?人們常將雞、魚、蝦、羊肉、海鮮等食物稱為「發物」,而「發物」的這種認知主要來源於我國傳統醫學。中醫大夫往往會囑咐病人忌食「發物」,理由是「發物」會加重病情。
但是按照現代科學的角度分析,尤其是對這些所謂的「發物」進行檢測之後,並沒有發現和其他食物比較,這些所謂的「發物」在成分上有什麼差異。
而「發物」之所以會導致舊病復發或加重病情,原因可能包括:
1. 因為動物性食物含有某些激素,如糖皮質激素,若超過生理劑量,可引起感染擴散、潰瘍出血、癲癇發作等。
2. 某些食物所含的異性蛋白,易成為過敏源,如海魚蝦蟹會引起或加重蕁麻疹、溼疹、牛皮癬等頑固性皮膚病。
3. 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如蔥、蒜,易引起炎症擴散,傷口難以癒合。
所以說世上本無「發物」,所謂的「發物反應」,主要是有些個體對某些食物存在一定的過敏性。
事實的真相
癌症本就是「消耗性疾病」,理應獲得更多的營養,如果為了忌口「發物」而導致營養不良,豈不得不償失?再者,病人如果沒有很好的營養作為抗病基礎,怎麼可能提高免疫力,抑制腫瘤細胞繁殖,防止併發症發生,進而恢復健康? 癌症本是易復發的疾病,但目前研究未有確切證據表明哪種食物與癌症病情惡化有肯定的關聯,因此「發物」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飲食的正確打開方式
1. 注意膳食平衡
對存在營養不良等臨床情況的病人應進行個體化的營養治療。
2. 食物多樣化、搭配合理化
保證攝取均衡全面的營養,每日食物至少12種。
3. 清淡為王,少食多餐
增加進餐次數可以達到減輕消化道負擔,同時增加食物攝入量的目的。
4. 忌口?應該怎麼忌
忌口應根據病情、病性和不同病人的個體特點來決定,一般病人需限制或禁忌的食物有:油炸、煙燻燒烤、辛辣刺激、油膩生硬的食物等。
5. 多選擇具有防癌抗癌功效的食物
蔬果類(如蘆筍、胡蘿蔔、菠菜、西紅柿、薯類、獼猴桃等)、大豆及其製品、食用菌、堅果、海藻類等食物。
作者 | 李瑩傑 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