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泡巖茶時,產生的泡沫是鑑別茶葉好壞的標準之一麼?#武夷巖茶#
好巖茶是什麼標準?
從審評的角度來看:
主要有三個角度 香氣、滋味、底香(幹看茶葉就不說了,佔比分
太低)
從香氣的角度來說:
香氣細膩且長.,水中帶香。葉底的香氣與蓋香、水香一致
從品飲的角度來說:
茶葉帶有香、清、甘、活等特點,你喝著舒服,就是好茶
從平常的品飲角度來說:
「喝起來舒服的,是好巖茶。」
「喝起來香氣滋味很有特點的,是好巖茶。」
「茶湯醇厚、甘甜是好巖茶。」
「有香清甘活品質」,是好巖茶。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茶友們當中忽然傳出品巖茶,要看它的茶湯裡泡沫多少而定,泡沫多即為上品的論調,果真這樣嗎?
這種謠言傳得久了,估計上當的人還真不少,巖茶的4字鑑別法生生被改成了5字了。那麼這泡沫之說由何而來呢?據傳言者稱,泡沫多,證明茶葉發酵得徹底,因此足以判定茶之優劣
有人在網上定義,泡沫多是好巖茶的標準之一
咱來說說泡沫是如何產生的:
茶葉起泡的關鍵物質就是:茶皂素
皂素:味苦而辛辣,能起泡
總的來說茶皂素含量高的茶葉都有這幾個特點:泡泡多、帶點「辛辣感
茶皂素普遍含於各種類的茶葉之中,但每一種茶葉內部所含茶皂素的數量卻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各種茶葉可能產生泡沫的多少並不相同。同時茶皂素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也決定了泡沫量的多少。
茶皂素並不是越多越好,茶皂素味苦而辛辣,含量過高,茶的苦感越明顯,巖茶中肉桂以辛辣著稱,但它伴隨的苦感也越明顯
巖茶中每個品種所體現的口感滋味不同,內含物的最佳比例也不同
並不是一種物質的含量越高茶的品質越好,好茶需要茶葉內含物相互協調。
真正判斷巖茶的方法,還是要看四個字——香清甘活。
如何判定茶葉中茶皂素含量高呢?
一個是泡沫多!
泡茶的手法能產生過多的假泡沫
比如:懸壺高衝,故意使茶產生過多的泡沫,但這些泡沫很快就會消失,並不會長久的存在(喜歡和巖茶的朋友可以試試,真實的泡沫是不會很容易消失,會長久存在的)
一個是茶滋味略帶點辛辣感(辛辣感並不是肉桂的專屬)
茶皂素普遍存在於茶葉當中
只要是款茶,都有機會產生泡沫,只是數量多與少的差別罷了。簡單根據泡沫多少判斷品質,有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嫌疑。
真實、不作假一個純粹的制茶人:小周同學
製作武夷巖茶
歡迎關注小周同學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