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是冬天的景致,古人這八首詠梅的七言絕句,賞梅時也許用得著

2020-12-24 讀書工

冬天來了,隨著寒冷而來的是潔白晶瑩的雪花,它在空中飛舞。大地上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好一派北國風光,待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但是正如宋人盧梅坡所說的,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這嚴寒的冬天,這漫山遍野的大雪,還要有那聖潔清香的梅花來匹配。

不可想像,在呼呼的朔風裡,在那一望無際潔白的雪涯裡,沒有幾株甚至是幾點深紅淺黃的梅花,那是多麼單調,多麼地枯燥乏味。

現在從古人的詩作中選出幾首寫梅花的七言絕句,供大家在踏雪尋梅時吟詠品味。喜歡寫詩的也可以作為借鑑,自己創作些好的作品來。

早梅(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這是一樹早開的梅花,那花朵潔白晶瑩的,遠離人來人往的路邊,在河橋那裡自在地開放。人們不知道靠近水邊的梅花要來得早,還以為是冬天的還沒有消融的冰雪呢。

早梅(李公明)

東風才有又西風,群木山中葉葉空。

只有梅花吹不盡,依然新白抱新紅。

也是詠的早梅,寒冷的風一陣又一陣地刮過,所有的樹木都承受不了這肅殺之氣,它們掉光了葉子。唯有梅花在枝頭開放,那白色的花苞已經露出了新紅。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與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裡春。

梅花冰心玉質,它在冰天雪地中獨自安身立命,不像桃樹李樹混雜在春天的群芳裡。梅花一夜之間突然開放,芳香四溢,天地之間也將進入春天。

梅花絕句(陸遊)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陸遊寫梅花的詩最多,他一生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因此以梅花自比。聽說山上的梅花盛開了,堆得像白雪一樣。怎麼能夠將自己也化作千萬個呢?這樣每一棵樹下就可以站著一個我了。

新栽梅(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今年好為使君開。

白居易這首詩是贈與劉禹錫的作品,題目也叫做《酬劉和州戲贈》。說自己在池邊栽種了七棵梅樹,到開花的時候再回來看它們長得怎樣。不要怕桃李嫉妒,你們都要為我好好地開放。白居易和劉禹錫仕途不順,這首詩中的梅花和桃李是有所指的。

紅梅(蘇軾)

年年芳信負紅梅,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直和根撥送春來。

這首詩是以梅花作為思念關伊令的象徵物,意思是年年春天的信息都是從梅花開始,現在又到了開的時候。遺憾我們不能見面,多加保重吧,願這梅花給你送去美好的春光。

探梅(楊萬裡)

山間幽步不勝奇,正是深夜淺暮時。

一枝梅花開一朵,惱人偏在最高枝。

探梅就是梅還沒有盛開,只是派一朵先出來打探信息,意思是沒有寒潮了,我們就一起開放。這一朵還偏偏開在最高處,聞不到香味,也不便欣賞,寫出了詩人高潔的品質和渴望春光的情懷。

瓶梅(張道洽)

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

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淡月知。

這個是寫的瓶花,就是水瓶子裡插的梅枝吧。幾根枝條開滿了花朵,給這裡帶來了春天的氣息,但是雖是截下的枝條,也和它在小溪旁一樣散發出香氣。幸好它在竹枝底下不容易察覺,也不要讓雲朵和月光看到了,否則我們就留不住它們了。

因為梅花象徵著高潔的品格,所以古人關於梅花的詩很多。而且古人在詩裡多以梅花自比,所以在欣賞詩歌的時候,要仔細體會。這裡只是選了八首七言絕句,什麼五言、律詩都沒去考慮。而且這幾首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只供參考而已。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宋代五首家喻戶曉的七言絕句,含義深刻,傳誦不衰!
    宋代五首家喻戶曉的七言絕句,含義深刻,傳誦不衰!《約客》趙師秀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首詩構思精緻新穎,風格雅淡清秀,運用家常話及平常語,寫出了江南水鄉黃梅時節氣候與景物的重要特徵和具有獨特性的絕妙意境,並把詩人期待客人來訪的心情描寫得細緻入微,含蓄而有韻味,是宋詩中傳誦不衰的寫景抒情名篇。
  • 黃洲勝:用「於體」書法書寫「七言絕句」相看兩不厭
    連省借捷做指南,四周全勢字內從簡,特定法則流程推演「構成文字的所有技巧都被融會到這57個字裡,橫、豎、撇、捺都沒有了完整的起、行、收動作,從而形成了一門獨立學科的科學框架。黃洲勝的起筆,包括兩種:一種是獨立起筆,起筆用筆較重,動作清晰莊重,豐富而完整,還有藏、露;另一種是順勢起筆,順勢起筆用筆較輕,銜接得自然完整。
  • 那麼,古人從何時開始賞梅?
    梅,與蘭、竹、菊並稱為「四君子」,寓意人的高尚品德,但這是從明代開始才有的。梅,在中國古代雖然擁有悠久的歷史,但是最早出現在人們視野中是作為果梅出現的,相比它的花,先民們更在意的是它的果實。經過了漫長的發展,古人才注意到梅的花,才開始賞梅、詠梅、借梅喻人等,漸漸的,梅也逐步地形成了既定的文化形象。
  • 八首冷門梅花詩詞:一朵梅花一句詩,美到心醉!
    梅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喜歡吟詠的對象,關於它的詩句有很多,如「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其實關於梅花古人還留下了許多唯美詩詞。今天,與大家分享八首比較冷門的梅花,每一句唯美如畫,讓這個冬天不再單調!1.《早梅》——明·通潤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香聞流水處,影落野人家。
  • 七言絕句技法56種
    當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任教於上海大夏大學時,著《七言絕句作法舉隅》一書,「就七言絕句之作法不同或大同而小異者,略分如幹類,先博舉其例,而後綜籀其法」,授於門生,周振甫、馮其庸鹹得其惠。《七言絕句作法舉隅》一書1936年由世界書局出版,1985年3月北京市中國書店據以影印。
  • 句容茅山梅花露芳容 遊客可捷足踏青賞梅
    梅花暗香獨一處,留心恰在豆腐村。今年正月初六,句容茅山得撒石磨撒豆腐村以盛妝迎來了第四屆梅花節。捕捉美的瞬間賞國花——梅花,品國食——豆腐,已成為句容茅山一張響亮的「獨特地方名片」,每年吸引遊客累計300萬人次。
  • 梅花的君子品格是做人原則,張謂的這首《早梅》,寫得就很有韻味
    梅花是君子的象徵,寒梅傲雪,無論天氣多麼寒冷,只要一到了季節,它就自然會綻放,完全不會畏懼寒霜,這也正是梅身上最獨特的品格,而這樣的一種品格,也是每個人應當學習的榜樣;不管現實有多麼艱辛,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勇敢地活下去,而且靈魂一定要高尚;這種精神在梅花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所以當我們讀那些詠梅詩時
  • 格律詩寫作之七言絕句
    七言絕句也是四句,總共二十八個字。七言律絕是以五言律絕為基礎的。跟五言律絕一樣,七言律絕共有四種平仄句式,這只是在五字句的前面加兩個音;如果是仄起的五字句,就把它變成平起的七字句;如果是平起的五字句,就把它變成仄起的七字句。
  • 陸遊筆下的梅花清新自然,這首詠梅詩就寫出了新意,美得令人驚豔
    關於描寫梅花的文學作品,那也是比比皆是,特別是南宋愛國詩人陸遊筆下的梅花,更是充滿了勃勃生機,不僅寫出了新意,也讓梅花擁有一身的傲骨,在他最具有代表性的《卜算子.詠梅》一詞中
  • 毛澤東為什麼偏愛梅花
    百忙之中,毛澤東總會抽空賞梅,他尤其喜歡在雪天賞梅。他曾說雪中賞梅能從中領略到梅花傲霜鬥雪、勁節挺立的風姿,還寫出了「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的詩句。 除了中南海,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就是武漢東湖,東湖梅嶺一號是毛澤東在武漢的住所。毛澤東對這座以「梅」命名的客舍情有獨鍾。每次要去湖北的時候,他總要對身邊人說:到武漢去,還住梅嶺。
  • 七言絕句56種作法
    當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任教於上海大夏大學時,著  《七言絕句作法舉隅》一書,「就七言絕句之作法不同或大同而小異者,略分如幹類,先博舉其例,而後綜籀其法」,授於門生,周振甫、馮其庸鹹得其惠。   《七言絕句作法舉隅》一書1936年由世界書局出版,1985年3月北京市中國書店據以影印。
  • 梅花香自苦寒來:送給高考的莘莘學子們
    紅梅寓意紅紅火火,俗話說「梅花開五瓣,寓意福、祿、壽、喜、財」,畫中火紅的梅花跟粉色的梅花虛實結合,意境深遠,梅花點點,喜事連連,掛在家中客廳、玄關、走廊等都相當不錯,寓意著日子會過得蒸蒸日上,紅紅火火。「竹如君子梅似佳人」,俏紅的臘梅一直都是佳人的代表,送給女性朋友也是很合適的。
  • 最負盛名的十首詠梅詩詞
    最負盛名十首詠梅詩詞松、竹、梅合稱「歲寒三友」,梅、蘭、竹、菊合稱「四君子」。無論是「歲寒三友」還是「四君子」,梅花都在其中。在百花凋謝,飛雪飄零的季節,梅花能夠獨自盛開,其傲視冰雪的氣質,與文人自身的清高與堅韌品質相類似,於是文人墨客自然而然地將梅花比作了自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這些詩句,都是點讚梅花的傲視冰雪品質。
  • 歷代詠梅詩千萬首,為何這一首能夠「壓盡千古」,獨佔鰲頭
    這首詩大意是:百花落盡後只有梅花綻放得那麼美麗、明豔,成為小園中最美麗的風景。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黃昏中浮動飄散。冬天的鳥要停落在梅枝上先偷偷觀看,夏日的蝴蝶如果知道這梅花的美麗應該慚愧地死去。幸好可以吟詩與梅花親近,既不需要拍檀板歌唱,也不用金樽飲酒助興。
  • 七言絕句十二法
    七言絕句以唐之太白、龍標最佳,一方面是靠他們的天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有大唐充分自由的社會人文環境作基礎。後世應以清代王士禛及龔自珍最稱合作。但漁洋以風神情味勝,定庵則以思力絕倫、茂鬱清深見勝。漁洋詩有法度,學之易有所得,定庵詩簫狂劍怨,詞句也極其漂亮,容易打動人,但如無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學之必流於浮滑。清末南社諸公,頗學此體,但終不能傳誦,即是此理。
  • 杜甫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七言絕句,堪稱其七絕壓卷之作
    七言絕句雖只有短短四句二十八字,但方寸之間往往意境其大,短小精悍而多言外之音,或含蓄雋永、或深婉幽怨,言有盡而意無窮,總是讓人讀罷意猶未盡!
  • 李清照這首詞,僅用46字便概括出一生哀樂,讀後扣人心弦!
    詩人在細緻描摹的同時,往往也會寄託自己的感情,這就產生了詠物類詩歌。而在詠物類詩歌中,詠梅可以說是最為常見的題材之一。從北魏陸凱的「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到唐代齊己的「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豔來」,再到宋代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無不具有審美價值和文化涵養。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清平樂·年年雪裡》,便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詠梅詞作。
  • 禪詩賞析 | 詩僧八指頭陀詠梅的境界(一)
    【詩僧八指頭陀的生平】  詩僧八指頭陀,俗名黃讀山,湖南省湘潭縣人。歸而述於宿儒郭菊蓀先生,郭菊蓀認為他「語有神助」,生有夙慧,授以《唐詩三百首》一書,勸他學詩。寄禪以讀書無多,學起來非常吃力。但他契而不舍,潛研默詠,終於使他以詩鳴於世。寄禪廿七歲之時,在寧波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燃二指,並剜臂肉燃燈供佛,自此號「八指頭陀」。
  • 次韻宋朝詩人陳與義的七言絕句《襄邑道中》
    陳與義先生畫像絕句和律詩在唐宋都是盛行的,但是品味一下唐時代的絕句和律詩,與宋時代的風格有著截然的不同。唐時的律詩和絕句,讀起來猶如精靈在雲中跳躍、歡呼,讓然覺得瑰麗、灑脫,清新、可愛。但是宋時的律詩和絕句,感覺完全不一樣,讀起來猶如濃雲密布,江水截流,讓人覺得渾厚、踏實,卻少了一份內在的清新,少了一份文人的淡然和飄逸。比如今天讀到北宋末年的接觸詩人陳與義的七言絕句《襄邑道中》,那種渾厚的感覺能讓人捶胸氣喘。
  • 李清照這首詞寫了三種賞梅情景,是三種不同生活狀態和感受的寫照
    這首《清平樂》的詞作將她早年生活的歡樂、中年的思念情懷、晚年的飄零都填了進去,是一首時間跨度非常大的詞作,這一點在詞人其他的作品中並不多見。這首詞也體現了李清照獨特的創作手法和藝術特色。原詞如下: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