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為什麼偏愛梅花

2020-12-18 黨史頻道

原標題:毛澤東為什麼偏愛梅花

在中國歷史上,許多人都有襯託自身情趣和品格的心愛之物,如仙風道骨的李白愛酒,慷慨悲壯的辛棄疾愛劍,淡泊閒逸的陶淵明愛菊。

一代偉人毛澤東則對梅花情有獨鍾。他一生戀梅、惜梅、品梅、詠梅,與梅花結下了不解情緣。

日日起居見梅花

宋代王觀《江城梅花》有「年年江上見寒梅」之句,對毛澤東來說,應是「日日起居見梅花」了。

毛澤東在中南海的寓所旁有幾株挺拔的紅梅,豐而不盈,約而不浮。北京在舊時因天寒不能露地栽梅,愛梅的乾隆皇帝在紫禁城裡露地栽培梅花時,還要設氈棚護之。中南海在故宮旁,卻有百年樹齡的梅花,而且蒼勁挺拔,實屬罕見。

百忙之中,毛澤東總會抽空賞梅,他尤其喜歡在雪天賞梅。他曾說雪中賞梅能從中領略到梅花傲霜鬥雪、勁節挺立的風姿,還寫出了「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的詩句。

除了中南海,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就是武漢東湖,東湖梅嶺一號是毛澤東在武漢的住所。毛澤東對這座以「梅」命名的客舍情有獨鍾。每次要去湖北的時候,他總要對身邊人說:到武漢去,還住梅嶺。「梅嶺」這個名稱充滿詩意,雖並非梅樹成林;但下榻梅嶺,也似乎終日與梅為伴,高潔而清香。

自然界的梅花畢竟有開有落,不可能天天見到,而毛澤東日常生活用品上所裝飾的梅花卻整天陪伴著他。

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珍藏和展出的毛澤東遺物中,有200來件生活用瓷,包括碗碟、茶杯、筆筒、菸灰缸等,大多數都裝飾著他喜愛的梅花圖案。除了生活用瓷,連地毯、桌布、手帕等物,毛澤東也偏愛梅花圖案。他的遺物中,有一塊點綴著梅花圖案的墨綠色地毯,現用於韶山紀念館中南海豐澤園復原陳列室。上海宋慶齡故居的梅花地毯,據說亦為毛澤東所贈。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用的瓷器是景德鎮生產的建國瓷,上面裝飾著山水圖案。1965年初,考慮到這批瓷器的工藝式樣均已陳舊,中央辦公廳一組與景德鎮聯繫,為毛澤東製作一套新的日用瓷器。在商定製作方案時,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廠方在製作時將餐具印上梅花圖案。

這一年8月,汪東興、吳旭君等工作人員受毛澤東派遣去江西上饒參加社教工作。次年1月社教結束後,他們順道參觀景德鎮,並將當初預訂的瓷器帶回了北京。當新製作的瓷碗、瓷碟第一次擺上餐桌,毛澤東深感意外。碗、碟內外粉紅色的臘梅花栩栩如生,明豔動人。他非常喜愛這樣的雙面梅花碗。

尚比亞前總統肯尼思·卡翁達曾於1967年和1974年兩次訪問中國。第二次來華訪問時,卡翁達向毛澤東贈送了銅製茶具。毛澤東微微一笑,表示致謝,然後指著茶几上的高白釉「紅梅」茶杯說:「我習慣了用它喝水。」這時,卡翁達總統才關注到面前的高白釉。茶杯正面和茶碟,均繪有一株紅梅,仿佛迎著漫天風雪盛開著。卡翁達端起茶杯仔細端詳,稱讚不已。毛主席說:「我的雖好,但一摔就碎;你的雖然沉,但耐摔。咱們各有千秋。」

一日三找詠梅詩

1961年,對中國來說,可算是個多事之秋,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是歐美封鎖,蘇聯翻臉;面臨的國內環境是經濟困難,災害重重。面對困難和壓力,毛澤東想要表明共產黨人的態度和鬥志,便醞釀寫一首詞。他讀陸遊的《卜算子·詠梅》,感到文辭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義,所以他要再讀與陸遊的詞風格不同的詠梅詞。

當年11月6日上午,毛澤東接連三次寫信給秘書田家英,請他找詠梅的詩詞。第一次是早上6點,信中說:「請找宋人林逋(後人稱為和靖先生)的詩文給我為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則更好。」林逋隱居杭州西湖,終身不仕,以賞梅養鶴自娛,羨煞後世鍾情自然、追求自由的人們,以致明朝的袁中郎說:「孤山處士,妻梅子鶴,是世間第一便宜人。」林逋的詩作大都反映其隱逸生活和閒適的心情,尤以詠梅著稱,風格幽靜淡遠,藝術性很高。其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為讀書人所熟知。因毛澤東愛梅,所以他對林逋心儀已久。

田家英很快將林逋的詩文找到並及時呈送給毛澤東。毛澤東馬上翻閱了其中有關詠梅的詩。

上午8點半,毛澤東又給田家英一信:「有一首七言詩,其中兩句是,『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是詠梅的,請找出詩八句給我,能於今日下午交來更好。何時何人寫的,記不起來了,似是林逋的;但查林集中沒有,請你再查一下。」

信轉出之後,毛澤東仍在搜索記憶:「何時何人寫的?」很快,他又給田家英追加一信:「家英同志:我記起來了,是否是清人高士奇寫的,前四句是,『瓊枝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後四句忘記了,請問一下文史館老先生便知。」末署時間是「六日八時」,這「八時」可能是「九時」的筆誤,因上一信署的時間是「八時半」。

也就在這一天,毛澤東揮毫作書,寫下了信中說的這首詩,《毛澤東手書古詩詞選》影印了他書寫的這首詩的墨跡。

他寫梅花與眾不同

就在這段日子裡,毛澤東較為集中地讀了不少詩人詠梅的詩詞。南宋詩人陸遊平生愛梅,寫詠梅的詩詞在百首以上,其中最有名的是《卜算子·詠梅》一詞: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毛澤東讀了這首詞後,萌發了「反其意而用之」的創作構思,於1961年11月在廣州寫下初稿,12月回到北京後,經修改個別字句後寫出了著名的詞作《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1961年12月27日,毛澤東把這首詞作為文件批給在北京參加中央工作會議的人們看,並將陸遊原詞附後,且加注說明: 「陸遊北伐主張失敗,投降派打擊他,他消極頹廢,無可奈何,因而作此詞。」

十幾天後,毛澤東寫信給康生:「近作詠梅詞一首,是反修正主義的,寄上請一閱。並請送沫若一閱。外附陸遊詠梅詞一首。末尾的說明是我作的,我想是這樣的。究竟此詞何年所作,主題是什麼,尚有待於考證。我不過望文生義說幾句罷了。」

郭沫若在《待到山花爛漫時》一文中說:「我們的處境好像很困難,很孤立,不從本質上來看問題的人便容易動搖。主席寫出了這首詞來鼓勵大家,意思就是希望黨員同志們要擎得著,首先成為毫不動搖、毫不害怕寒冷的梅花。」

1963年12月,《詠梅》公開發表時,毛澤東在詞前寫有小序云:「讀陸遊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已是懸崖百丈冰」句中的「百丈冰」原為「萬丈冰」。「猶有花枝俏」句中的「猶有」原為「獨有」。可以看出,毛澤東不但借梅詠梅,而且治學態度也很嚴謹。

梅花在毛澤東的詩詞中與歷代文人墨客筆下的梅花形象相比,有相同之處,如梅的芬芳、高潔,梅的鬥雪傲霜等品格;但更多的是它的獨特之處。

林逋《山園小梅》筆下的梅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它是隱士林逋不趨榮利、趣向博遠的思想性格的自我寫照。陸遊《卜算子·詠梅》抒發了他孤獨寂寞的心情和芳潔遠大的志向。陸遊一生立志抗金,收復失地;但屢遭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於是,只好把自己寂寞的心情凝聚於孤傲的梅花形象上。而毛澤東詩詞裡的梅花形象與眾不同。無論是創作於1961年12月的《卜算子·詠梅》,還是1962年12月的 《七律冬雲》,梅花被賦予了挺立風雪的俏麗形象、樂觀的態度、獨特的性格和驚人的氣度,創出一種新的氣象與景觀,令人耳目一新、歡欣鼓舞。

一曲《紅梅贊》伴多年

毛澤東不僅寫梅、賞梅,而且還非常喜歡「聽梅」。《紅梅贊》這首歌伴他多年,飯前會後,或是在舞會上,他總是要點播一下 《紅梅贊》。「紅巖上紅梅開,千裡冰封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這首歌唱出了梅花的高潔,也唱出了革命者的風骨。在1962年中南海的一次舞會上,毛澤東還特意與《紅梅贊》的詞作者見面,表達他對歌詞的喜愛。

1962年2月,毛澤東的大兒媳、乾女兒劉松林在毛岸英犧牲12年後,與空軍學院教員楊茂之結為夫妻。毛澤東把他剛剛修訂好的 《詠梅》一詞,親手書寫了一幅中堂,送給他們作為新婚賀禮。這幅墨寶,濃縮了毛澤東對晚輩深深的祝福和無限的期望。

人至暮年,疾病纏身,毛澤東感到「知音杳渺,不勝高寒」。在這種情況下,他很喜歡欣賞配樂古詩詞,來排遣孤獨。在諸多唐詩宋詞中,他最喜歡聽宋朝詩人洪皓的 《江梅引·憶江梅》和嶽飛的《滿江紅》,用以寄託對歷史滄桑的感喟,但更多的是表現他與病魔抗爭的勇氣,與生命極限、歷史局限挑戰的激越情懷。這使人聯想到《文心雕龍》中的名言:「寫景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採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時過境遷,境隨心換,同樣是梅花,在不同的年齡段和歷史時期,給予了毛澤東以不同的感受和慰藉。

(王一 綜合自 《人民日報》、《黨史天地》、《黨史信息報》、《黨史博覽》)

相關焦點

  • 憶聞:毛澤東用瓷與「7501」往事
    黃慶榮事後得知,湖南方面從醴陵定製了一些帶梅花圖案的家用餐具瓷器放在長沙毛澤東住處。毛主席用到這些瓷器時,微微皺了一下眉頭,什麼話也沒有說。身邊工作人員猜測,他肯定是對瓷器不滿意。從「中山筒」到勝利杯「7501」之所以得名,是因為這是景德鎮陶瓷科技研究所1975 年的第一項任務。
  •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天寒地凍話梅花
    邊欣賞梅花容姿、清香,邊思考國際形勢和國家大事;許多重大決策在散步賞梅中敲定做實,難怪他這樣喜歡梅花。除了中南海,毛主席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就是武漢東湖,東湖梅嶺一號是毛主席在武漢的住所。毛澤東對這座以「梅」命名的客舍情有獨鍾。每次要去湖北的時候,他總要對身邊人說:到武漢去,還住梅嶺。
  • 中國選擇「國花」時,梅花人氣並不差,為什麼最終落選了?
    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國花,而中國的國花則是代表著雍容華貴的"牡丹",而在牡丹還未當選我國的國花之前,其實梅花也在人們的考慮之列。中國選擇"國花"時,梅花人氣並不差,為什麼最終落選了呢?其實在晚清時期,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見梅花的存在,這裡的梅花不僅僅是指寒冬裡正在生長的"梅花",而且指關於"梅花"的圖案,我們隨處可見,比如在一些烈士紀念碑或者一些將領的帽徽上我們都可以看見。
  • 古代詩人都愛梅花,誰描繪的梅花詩詞最經典?
    在中國古代詩人中,讚美梅花的詞作數不勝數,如唐代大詩人崔道融寫的「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王安石寫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等等。然而,要問小編最喜歡哪一首?毫無疑問,是陸放翁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 陸遊:一樣的梅花,不一樣的精氣神,我甘拜下風
    一、導語世人喜愛梅花,喜愛它的高潔不凡,喜愛它的堅強不屈,因愛而以詩詞寄意的不計其數,陸遊是其中一個。但在陸遊數百年之後的1961年,毛澤東以他不一樣的情懷、不一樣的眼界,和寫出同一個詞牌名字的《卜算子詠梅》詞,世人評價是真正寫出梅花最獨特的精神、和不同流合汙品格的人。
  • 毛澤東詩詞中的春夏秋冬
    1955年夏,毛澤東登臨杭州附近山巒,接連寫下《五律·看山》《七絕·莫幹山》《七絕·五雲山》,盡情領略「熱來尋扇子,冷去對佳人」「回首峰巒入莽蒼」「此中聽得夜鶯啼」的閒情雅趣。1956年夏,毛澤東寫下《水調歌頭·遊泳》,肆意抒發「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豪邁與從容。
  • 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陸機《文賦》曰:「詩緣情而綺靡。」白居易《與元九書》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詩詞之美,美在深情。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中「問世間情為何物」一句,迷倒了無數人,也難住了無數人。毛澤東一生讀詩、解詩、論詩、賦詩,箇中必有一個「情」字,深邃、豐富、厚重。毛澤東詩詞究竟抒發了一些怎樣的感情?
  • 「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毛主席把「梅花」比喻成了誰?(詩詞藝術)
    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毛主席寫這首詩時正好是他的69歲生日,國際國內形勢依然嚴峻,嚴寒的冬天在恣意橫行,國際上各種反動派在咆哮反華,在詩中作者形象地展現了這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緊迫狀況。
  • 毛澤東為什麼能寫出《論持久戰》
    毛澤東寫《論持久戰》,就是意在分析和解答為什麼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毛澤東為什麼能分析和解答這個問題,即毛澤東為什麼能寫出《論持久戰》?為什麼是毛澤東而不是別的什麼人?搞清楚這個問題無疑有重要意義。
  • 毛澤東為什麼能提出「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納入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大貢獻。毛澤東為什麼能提出「實事求是」?從已經出版的毛澤東著作中尋找「實事求是」一詞,最早見於1938年10月14日,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上的報告中指出:「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範,又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模範。
  • 毛澤東詩詞中的花草樹木
    詩人毛澤東善於託物言志,作品中也不乏對花草樹木的生動描寫,將其刻畫得儀態萬千、神情飛揚、蘊含豐富,令人回味無窮。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花一世界」,花為天地之靈物,花團錦簇使世界變得多姿多彩。毛澤東詩詞有不少詩句提到「花」,有泛指,有特指,有比喻,或抒發雅興閒情,或表明賞心悅目,或藉此懷德明志。
  • 世人皆愛梅花 看看國畫梅花的四大寓意
    古往今來,很多文人墨客,獨愛梅花,不僅被梅花獨特的氣質深深吸引,更是對梅花的品格讚不絕口。於是詩人留下一首首優美的詩詞來稱讚梅花,畫家留下一幅幅畫捲來表達梅花的獨特之美。《梅花》[宋] 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 梅花的品格:梅花似雪,不與群芳爭絕豔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該詩用梅花頂風冒雪開放、發出芳香,比喻經過艱苦摸索、禪機頓悟的境地,從而表達了詩人勸誡世人為人做事應有梅花這般品性的思想。梅花(唐)崔道融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佔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梅花(宋)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 了解中藥梅花和烏梅
    寂寞開無主我一直想看陸遊的《卜算子·詠梅》,原因很簡單,是和偉人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有關。在我離開家鄉之前,有關梅花的記憶,最早可能是來自三個出處:1、電影《紅巖》的插曲《紅梅贊》;2、偉人毛澤東的詩詞《卜算子·詠梅》;3、各科老師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的名對: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偶然看了一本書名為《增廣賢文》的古代雞湯大全,貌似是上述名對的出處。
  • 中國國花是梅花還是牡丹?十大名花誰是花魁?
    1949年撒退到臺灣省,蔣介石某日特別交代將櫻花移至陽明山,並在官邸、復興鄉角板山、陽明山賓館都多種些梅花。自此每逢梅花盛開時節,他一定抽空上角板山賞梅,並摘一枝滿意的梅花送至宋夫人書房。所以1929年國民政府將滿清皇朝的國花,改為梅花為民國政府的國花,這是順理成章,按照法規頌布「梅花」為國花。
  • 毛澤東為什麼晚年愛讀屈原的詩作?
    毛澤東1913年在湖南讀書求學時就喜愛讀屈原的詩作。從1913年到1976年的六十多年裡,毛澤東對屈原的詩作一直是青睞之至、情有獨鍾,走到哪裡常常把書帶到哪裡,有空就讀。屈原的詩作也是一直伴隨在毛澤東身邊的諸多書籍之一。屈原的詩歌也是毛澤東談詩、品詩、評詩的一個重要話題。
  • 梅花香自苦寒來:送給高考的莘莘學子們
    自古以來,梅花就深受人們喜愛,被譽為四君子之一,詠梅贊梅的詩句多不勝數,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撲鼻梅花香」,所以,送幅佳作給那些莘莘學子會起到很不錯的激勵作用。梅花的精神和風骨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火紅的臘梅,有著非凡的視覺魅力和精神品格魅力!
  • 揭秘毛澤東為什麼學英語:「這是鬥爭的需要」
    毛澤東高興地笑了,用帶著濃重湖南腔的英語說:「拍拍-太根兒!」「paper-tiger」後來便隨著毛澤東的著名論斷,在全世界廣泛流傳了,它也成了毛澤東最喜歡說的一個英語單詞。毛澤東也不接她的話茬,自顧自地繼續說:「也不留我們吃飯,小郭真是小氣。不留我們吃飯,我們就走吧!」這就是毛澤東,在飛機上也抓緊點滴時間,全神貫注地學習,以至達到了忘我的境界。有一次,氣流不好,飛機搖晃顛簸,為了怕影響視力,郭桂卿就把書從毛澤東手裡「搶」了過去,可他笑了笑,不吭聲,也不反抗,可當她一轉身幹別的事去了,他又拿了書讀起來。對為什麼喜歡在飛機上看書、學英語,毛澤東自有理由。
  • 幾首關於梅花的詩詞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現選錄幾首關於梅花的詩詞與君共賞。
  • 毛澤東詩詞的時代價值與現實意義
    中華民族內憂外患,毛澤東發出振聾發聵的詰問:「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他走上革命道路後,更是將人生追求同全中國、全民族、全人類的命運聯繫在一起,立志改造中國與世界。 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在危局中奮起,「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執著地探尋中國革命的前進道路。「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毛澤東毅然上山鬧革命。此後,毛澤東戎馬倥傯,不再「書生意氣」,而是橫槊賦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