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在《資本論》第l卷第24章第7節《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中指出:「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產由於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佔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法文版中刪去了其中「也就是說」一句)這是馬克思關於重建個人所有制的重要觀點。正確理解這一重要觀點,對於準確把握科學社會主義基本理論,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對馬克思所講的重建個人所有制觀點,我國學界早有研討,在改革開放以前,比較一致的理解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資料實行公有,消費資料歸個人所有。這種理解是有根據的。大家知道,早在l9世紀70年代,馬克思提出的在公有制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的觀點,曾遭到了杜林的攻擊。他說:「這種新的『個人所有制』在馬克思先生那裡同時也稱為『社會所有制』⋯⋯ 馬克思先生安於他那既是個人的又是社會的所有制的混沌世界,卻讓他的信徒們自己去解決這個深奧的辯證法之謎。」恩格斯反駁杜林對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的攻擊時指出:處於「混沌世界」的不是馬克思,而是杜林自己。馬克思的觀點是「社會所有制涉及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涉及產品,那就是涉及消費品。」列寧在《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黨人》一書中批評米海洛夫斯基時,也引證思格斯的解釋,認為個人所有制是指消費品的個人所有。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對馬克思關於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問題的研討也一直沒有停止過,發表了大量論文,出版了一些專著。有的學者仍堅持生產資料公有、消費品個人所有的「個人所有制」。如果不考慮「否定之否定」和「重新建立」這種邏輯思維,單就反駁杜林對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的攻擊來說,恩格斯的解釋也是說得通的。因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確實存在生產資料公有、消費品個人所有的事實。而且馬克思在《資本論》第l卷第l
章第4節中講到未來「自由人的聯合體」即社會主義社會時,也曾指出:這裡「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進行勞動」。聯合體的社會總產品中「一部分重新用作生產資料,這一部分依舊是社會的。而另一部分則作為生活資料由聯合體成員消費。」恩格斯也是依此為例做出消費品個人所有制的解釋的。這樣解
釋簡明易懂。但是,用消費品的個人所有制來解釋「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也存在一些值得斟酌的問題。一是馬克思講的是三種所有制的「否定的否定」,即「資本主義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這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否定了個體勞動者的私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又要否定資本主義私有制。這三種所有制的「否定的否定」,都是指三種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先後否定,因而不能用社會主義消費品的個人所有制來否定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二者不是同一層次的問題。二是消費品的個人所有制,不存在「否定的否定」和「重新建立」的問題。因為在資本主義經濟中,無論資本家和工人,都存在消費品的個人所有,因而不存在社會主義要「重新建立」被否定了消費品的個人所有制問題。
究競怎樣準確地理解馬克思的「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的主張呢?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馬克思把個人所有制分為兩類:一類是孤立的、單個人的個人所有制,即被資本主義剝奪和否定的個體私有制;另一類是聯合起來的個人所有制,即公有制經濟中,作為聯合體的個人所有制。「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是指後一種個人所有制。這一見解貫穿於馬克思的諸多著作中。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提出:將「全部生產集中在聯合起來的個人手裡」,「聯合起來的個人」不同於單個個人,是處於聯合體中的諸勞動者個人。他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指出:「聯合起來的個人對全部生產力總和的佔有,消滅著私有制」。「在無產階級的佔有制下,⋯⋯財產則歸屬於全體個人。現代的普遍交往,除了歸全體個人支配,不可能歸各個人支配」。在186l一1863年的經濟學手稿中,馬克思更為具體地講:資本家的所有制,「只有通過他的所有制改造為非孤立的單個人的所有制,也就是改造為聯合起來的社會個人所有制,才可能被消滅。」從以上論述中,可以看出:「聯合起來的社會個人所有制」,既與孤立的、單個人的私有制相區別,又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相對立。建立「聯合起來的社會個人所有制」,就意味著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也消滅其他私有制。在馬克思的筆下,「全體個人」不同於「各個個人」,前者是後者的總體。「聯合起來的社會個人」是由眾多個人組成的社會「聯合體」,與社會主義公有制相統一;「孤立的單個個人」是指分散的個體生產中的個人,與小私有制相統一。它們既有抽象的共同點:都是由勞動者佔有生產資料或財產,可以抽象地認為兩者都是「個人所有制」,又有根本區別:聯合起來的個人所有制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個人所有制,是體現眾多勞動者個人利益的所有制;而分散的孤立的個人所有制是以小私有者為基礎的個人所有制,是體現單個人利益的所有制。聯合起來的個人所有制,實際上是從另一個角度看的社會公有制。公有制應是每個成員個人都有一份的所有制,是人人皆有。公有制是從整體上著眼的,而聯合起來的個人所有制則是從構成整體的各個個體著眼的。
由此可見,馬克思講三種所有制的「否定的否定」,就是要闡明:資本主義私有制否定了個體勞動者的私有制,而資本主義私有制以其發展的必然性又要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所否定。這層意思從馬克思緊接著「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的後面的一段話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以個人自己的勞動為基礎的分散的私有制轉化為資本主義私有制,同⋯⋯ 資本主義所有制轉化為公有制比較起來,自然是一個長久得多,艱苦得多,困難得多的過程。前者是少數掠奪者剝奪人民群眾,後者是人民群眾剝奪少數掠奪者。」那麼,為什麼馬克思不簡單地只講以社會主義公有制否定資本主義私有制,還要加一個「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呢?這是服從於「否定之否定」公式的需要。資本主義所有制否定了勞動者的個人所有制,又要被勞動者的個人所有制所否定,需要運用一個抽象的共同概念即「個人所有制」。所謂「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實際是指建立「聯合起來的社會個人所有制」,也就是建立每個人有份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從這裡也可看出:馬克思講公有制,不是空洞的、與個人所有無關的東西。正確理解這一重要觀點,對於我國當前的所有制改革來說,也有其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我們建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應是與廣大勞動者個人利益緊密結合的公有制,既是社會的,又是個人的。我們對公有制的改革和完善,應遵循這一思路。
馬克思關於重建個人所有制的論述,應該全面理解、準確把握,而不能隨意錯解和曲解。有的學者將重建個人所有制解釋為「人人皆有的私有制」,為改變公有制實行私有化提供理論依據。這種見解完全與馬克思的原意相悖。馬克思明確地指出:「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就是說,否定資本主義所有制不是要重新建立勞動者的私有制。法文版中講得更清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勞動者的私有制」,而是「重新建立勞動者的個人所有制。」再者,既然個人所有制是在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就不可能是在社會公有制的基礎上重建「人人皆有的私有制」。這兩者是相互排斥和對立的。
有人認為,馬克思的設想是:第一步把資本家的大公司、大工廠收歸國有;第二步將其回歸人民,重建個人所有制。而重建個人所有制的形式就是股份公司,「就是股票」。這種觀點完全背離了馬克思的原意。第一,它把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與重建個人所有制完全割裂開來,看作是不同的兩回事情。這種觀點引證恩格斯《反杜林論》中的話作為佐證,說股票這種佔有方式,是「以現代生產資料的本性為基礎的產品佔有方式:一方面由社會直接佔有,作為維持和擴大再生產的資料,另一方面由個人直接佔有,作為生活資料和享受資料」。但恩格斯這裡恰恰是講:當資本主義佔有方式讓位於社會主義佔有方式後,生產資料歸「社會直接佔有」,即歸社會公有,用於維持和擴大再生產。而消費資料則歸個人直接佔有,即個人所有。依然是強調生產資料公有,消費資料個人所有。這與股份公司和股票毫無關係。馬克思認為建立公有制和重建個人所有制,是統一的和同步的過程,並不是互不相同
的兩個過程。第二,按照馬克思設想,社會主義制度下,商品貨幣關係消失了,也根本不存在股份公司與股票。這種觀點說「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小小一張股票,體現了社會所有與個人所有的統一」,這是對馬克思恩格斯關於資本主義國家股份制性質的論述的錯解。馬克思恩格斯並沒有這種看法。私人購買的股票,依然歸私人所有,並非「社會所有與個人所有的統一」。即使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股份制,也不是要通過讓廣大工農群眾都購買股票,去實現「個人所有制」。認為資本主義國家通過股份公司這一「過渡點」,完成了向社會主義的和平過渡;認為股份制就是社會主義所有制,就是「社會所有與個人所有相統一」的個人所有制。這完全是主觀構想,遠遠離開了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觀點。恩格斯明確地講過:在資本主義國家,生產資料「無論轉化為股份公司,還是轉化為國家財產,都沒有消除生產力的資本屬性。」就是說,資本主義國家的股份公司和國有經濟都是資本主義性質的,都依然是資本家統治和剝削僱傭工人。在馬克思看來,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來以後,股份制不會繼續存在。把馬克思講的資本主義國家的股份制,說成是理想的社會主義所有制形式,是應重新建立的「個人所有制」,這是理論研究中不應有的偏誤。第三,這種觀點認為,作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形式的個人所有制,「是一種以個人私有制為基礎的均富狀態。馬克思對公有制的定義,就是讓自然人擁有生產資料,人人有份。這就是社會化,這就是公有制。」說來說去,還是歸到私有制上來,說社會主義公有制是以「私有制為基礎」,說馬克思對公有制的定義是讓自然人佔有生產資料。一句話:私有制就是公有制,公有制也是私有制。把這一套強加到馬克思頭上,是對馬克思的天大冤枉。其實,我國存在和發展股份制,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不能削足適履式地硬套到經典作家的理論觀點中去。
(衛興華,男,漢族,中共黨員,1925年10月生,山西五臺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系原主任、教授,中國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 。他提出的商品經濟論、生產力多要素論等,在經濟學界影響廣泛。2009年被授予中國人民大學首批榮譽一級教授稱號)
來源:《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