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殘餘」的算命術,為何如今仍舊遍及在社會的各角落、各階層?

2020-12-20 新京報書評周刊

如果你了解星座運勢,可能知道2018年第二次「水逆期」已經到來了。所謂「水逆」指「水星逆行」,說的是從地球上觀測水星的運行軌跡,能看到水星在某段時間內會朝著與原來相反的方向運行。

按現代科學的理解,「水逆」現象是水星公轉和地球自轉導致的視覺觀測偏差,而在佔星術師的眼中,「水逆」是倒黴的預兆,網友因此紛紛調侃,新一輪「水逆」來了,自己那堆倒黴事終於又有可以怪罪的對象了。

看著網上熱鬧地討論「水逆」、討論星座佔卜和塔羅牌,我們無法否認,中西方古老的算命玄學到今天仍然是不可忽視的流行文化現象。算命術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算命術單指對人生辰八字的推算,廣義的算命術則涵蓋多種推算命運的方式,包括看相、佔卜等等。在網際網路滲透進日常生活的今天,被視為「迷信殘餘」的算命術正以全新的方式鮮活地存在著,遍及城鄉以及各個年齡段,甚至成為一門生意。

算命術的流行其實暗示某種普遍的社會心理,也許還提示著我們現代生活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在此我們並無意為算命正名。它是一種無法忽略的文化現象,像鏡子一樣照向社會各個角落、各個階層,從反射的鏡面中,我們能看到欲望、彷徨、掙扎和虛晃的希望。

撰文 | 安安

古老的算命術

但行好事,也問前程

說起算命,你也許會聯想到農人和算命先生對談的田間壟頭,小城古舊老街裡昏暗的算命館,算命是舊時代的產物,帶著陳腐的氣息。然而,即使在破除迷信教育早已普及的今天,算命術仍然鮮活地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我的家鄉閩南地區便是一例。無論鄉村還是城市,很多人家裡都供著神佛,有人供媽祖、有人供菩薩、有人供關公。家裡的神像仿佛所有神的集合體,逢初一、十五都要上供,別的菩薩佛祖過生日了也要上供。

《中國古代算命術》

作者:洪丕謨

版本:上海三聯書店 2006年10月

關於中國世俗的一項研究。

在這種風俗氛圍下,信神和信命是相伴而生的。這座城市裡的人家很多都瞧過算命先生,亦或到廟裡抽過籤。尤其是遇到人生中的大事(喬遷新居、嫁娶、先人遷墳)必須請算命先生算日子。記得有個同學高考報志願後去找人算命,算出來到那所學校上學會有血光之災,嚇得立馬回去改了志願。還有個同學非常恨算命先生。他父母在他出生之前有過一個早夭的兒子,擔心他也命薄早逝,便去找算命先生求名。算命先生說他命裡「五行缺土」,所以給他取了一個帶「土」的名字。同學很生氣說算命先生識字太少不會取名:「這是我聽到過的第二難聽的名字,難聽程度僅次於『王二丫』!」

除了找專人算命之外,閩南人日常家裡也有佔卜的工具。我家的菩薩像邊放著兩塊紅色的木板,每塊木板一面平一面凸,名喚「爻」。「爻」是一種向神靈、先靈發問的佔卜工具,佔卜時要在心中默念請求,擲出的結果如果是一正一反,說明神明認可了你的決定。

擲爻佔卜。左圖為一正一反「信杯」(又稱「聖杯」「勝杯」);中圖為「陰杯」,右圖為「笑杯」,皆意為「不」。問命佔卜時通常只擲一次,但在祭祀時問神主是否要要接受供奉時可擲多次,擲出「信杯」後可進行下一步程序。

90年代的時候算命之風遠比現在興盛,那會兒在城市周邊小城鎮裡能看到很多算命館,口碑好的算命館通常和當地人混得很熟,而且只挑好話說,這樣一來有好事發生會歸功於他們,有壞事發生(通常概率也很低)也想不到怪罪他們。這些民間算命師的「業務範圍」很廣,佔卜算卦、家宅風水、請靈問命都能做。

有句流行的雞湯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是佛教的說法,世間有因果報應,種善因得善果。但對於我家鄉的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他們既行好事,也問前程。說到底,算命先生只是給人們一個心理安慰,喬遷婚喪總是要做的事,讓算命先生「指點一二」定個好日子,花幾百塊錢獲得神明的認可,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過生活。如果不去算命,好像未來的風險都要自己來承擔了。

《中國佔星術的世界》

作者:(日)橋本敬造

譯者:王仲濤

版本:商務印書館 2012年9月

日本科學史學者橋本敬造通過與西方古典天文學比較,來解析中國古代的星相世界。

線上的算命生意

為對抗焦慮而算命的現代人

在北京上海這樣的現代化都市裡,算命正在以新的方式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打開搜尋引擎或者APP商場,輸入佔星、塔羅牌、八字、紫薇命盤等中西算命術的名字,你能得到一堆提供線上佔卜功能的站點或應用。佔卜算命成為了一份線上生意,這些站點會提供一點試用功能,看更完整的解讀需要付費。除此之外還有人開設線上佔卜教學課程,廣告語相當商業化:「超值佔卜課,只要3888」「雙十一特價,立減1888」。

數位技術也為線上算命的發展提供了便利,像推星座星盤、測算生辰八字結果需要很複雜的運算,現在只需一個回車鍵的功夫,只是解讀還需要人工來操作。現在職業的佔星師、佔卜師不乏名校畢業生或歸國留學生。由於星座、佔卜太受歡迎,不少專欄作者僅靠稿費就能養活自己。

在線上,算命已然變成一種注意力經濟範疇下的生意。人們追逐著知名的佔卜師和新鮮有趣的算命形式。

受外來文化影響,泡在網上的年輕人熱衷星座和塔羅牌。所謂「星座」是佔星術的一部分,古人認為出生時群星的位置會影響個體一生的命運。星座將人分成了12個大類,根據出生之時恆星、行星的相對分布位置,可推算人的性格和運勢。

太陽星座:太陽運行軌跡稱為「黃道」,被均分為12個區域。出生時太陽所處的位置為太陽星座,即人們日常提及的12星座。影響人們的外在性格。月亮星座:出生時月亮所處的位置,影響人們的潛意識。上升星座:出生之時東方地平線升起的星座,影響人們三十歲以後的性格和偏好。

塔羅牌則是針對具體事宜、給出具體建議的佔卜術。塔羅牌的起源成謎,流行於中世紀的歐洲,它由78張牌組成,每一張牌上都有一個人物或物體,象徵著某種品德或經驗。很多流行影視作品都曾出現過塔羅牌元素,包括美劇《東區女巫》《邪惡力量》、動漫《名偵探柯南》、電影《紅色小提琴》《美女與野獸》……流行作品演繹加之自帶的異域、神秘氣質,迅速帶動了塔羅牌的走紅。

女祭司牌。正向解釋:思考與洞察;逆向解釋:自大貪心、有勇無謀。

佔星術、塔羅牌固然正當紅,可中國古老的算命術在線上佔卜中也佔據了一定位置。八字算命、紫薇鬥數等算命法至今依然流行。網上有些八字算命的價格比佔星術、塔羅牌還要貴些,有些人(尤其是年齡稍大一些的中青年)覺得中國的命理術比西方人的佔卜更可信,這或許是文化親近感使然。畢竟中國算命術來源於古老的陰陽五行學說——陰陽相生、五行相生相剋,人與自然是一體的,憑藉自然規律可推斷人的禍福吉兇——這種東方式哲學已經根植於我們的文化命脈中,流淌了上千年之久。

網絡四柱八字算命圖。比如我們常聽說的「八字算命」就是以《周易》為基礎,以「陰陽五行說」為工具的算命術。「八字算命」又名「四柱八字算命術」,「四柱」指出生時的「年月日時」,「八字」指出生的幹支曆日期,這「四柱八字」蘊含了一個人的命局,結合陰陽五行說推算,可算一個人的事業、婚姻、財運等。

記得去年旁聽一個社會學日常生活研究論壇時,來自上海財經大學的講師邢婷婷分享她關於線上佔卜田野研究案例時提到,有人中年不順去線上找人算命,算得自己是「七殺格」。這命硬得很,大兇大煞,但如果能逢兇化吉,必能大富大貴。案例中那人是什麼反應我忘了,但如果是我會挺受安慰的——中年不順是必經的劫數,那遭遇挫折就不是我自己的錯,況且過了這坎兒還能有機會大富大貴。人活著,不就圖個希望嗎?

想起一個最近剛換工作的朋友非常想算命,新換的工作壓力太大,她想知道這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只是她媽媽不肯給她具體的出生日期。「也許是擔心我去算命,把命算薄了。」(傳說天機不可洩露,參透命理的人給人算命會減壽,頻繁算命也會減壽)她說算出來的結果她也不全信,只挑自己喜歡的部分信。

所以,對於這些在焦慮和抑鬱邊緣試探的現代人來說,算命算得準不準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帶來心理安慰。極速變化的社會讓他們應接不暇,而算命給他們送去了心理上的救命稻草。

看不見的底層

在無力的變化前,攥住命運

算命幾乎遍及各個階層,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頭百姓。它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當下百態:在商業社會中,算命是一門生意,照出了逐利的欲望和旺盛需求背後急需安慰的人們;而在廣大的城鄉邊緣地帶,算命則見證了真正底層掙扎,照出一個我們看不見的世界。

《算命:清影紀錄中國·2009》

作者: 清影工作室

版本: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3年1月

全書以紀錄片作者訪談為主,試圖展現「中國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現代化與傳統民俗之間的衝突、經濟發展所引發的社會問題,以及許許多多鮮活的個體生命,他們的故事和他們的命運。」

2009年,導演徐童發行了一部紀錄片《算命》。這部紀錄片以章回體結構講述了一個鄉間算命先生歷百程(化名)的故事。歷百程因殘疾被兄弟欺負,孤獨流浪半生,40歲那年和因殘障備受虐待的石珍珠結成夫妻。他們住在北方某個城鄉結合部地帶,以算命為生。

來找歷百程算命的都是跟他一樣生活在底層的人。片頭第一個來算命的人叫「唐小雁」,歷百程說她在婚姻方面是孤獨命,想轉運,得在名字上動文章。唐小燕在人前是大姐大,把自己弱小的一面藏了起來。其實她很懼怕孤獨。她遭受過兩度強姦,嘴上說著「男人沒一個是好東西」,但在歷百程說她是孤獨命的時候,她露出了自嘲、略帶憂傷的笑容。

紀錄片《算命》(2009),唐小雁複述自己是孤獨命。

另一個來算命的女人叫「尤小雲」,求算運勢。歷百程說她近來沒有大事,可不如意的小事會一直持續。尤小雲說她心裡藏著件事,想年底辦成,歷百程沉默了一會兒,說可以,年底是富貴月。尤小雲笑了,說這事辦成比什麼都強。她的丈夫因盜竊入獄,尤小雲想攢夠錢疏通關係讓丈夫早點放出來。為了攢錢,她去按摩店做了小姐,逞強說自己累點沒關係。她一次只能掙七十塊錢,客人還各種難纏,說到這裡尤小雲微微抬頭擦著眼淚:

「幹到年前還得兩三個多月呢,說不上還有什麼人呢,自己慢慢學是吧,性格變好點,把客人哄開心了……人家給你錢了就得把人家哄開心,這話沒毛病是吧……」

在《算命》中,「算命術」並不是主角,而是那些芸芸眾生中的底層。我們無法得知他們到底信不信命,但從他們聽到自己算命結果時露出的或悲或喜的笑容中,能看到了一瞬的釋然,似乎那被無力感籠罩的生活,在這短暫一刻,終於被自己握在了手裡。

事物風行自有它存在的土壤。只要這世間還有人,只要這世間還充滿了不確定性,算命玄學就不會消失。不管是城市裡焦慮得生活失焦的人們,還是在邊緣地帶掙扎求生的人們,他們都是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命運對於他們來說是不受自己掌控的。而算命是這些普通人作為渺小個體企圖參透無序世界的一次僭越的嘗試,不求聞達,唯求心安。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作者:安安;編輯:西西。作者感謝胡儀之對本文的貢獻。題圖取材:《道士下山》(2015)範偉劇照。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百年後的清明,還有誰會記得我?

底層向上流動,是人間最艱難的一種爬行

相關焦點

  • 香港社會各階層現狀分析
    哲學告訴我們,內因決定事物的本質屬性,外因通過內因影響事物的發展方向,以此為基礎,我們對香港社會各階層現狀進行簡單分析。
  • 秦末中國社會各政治階層分析
    然而無比輝煌的秦帝國在陳勝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呼喊中轟然而倒,平靜了十五年的中國開始戰火紛飛,社會各個階層紛紛前赴後繼,欲要主天下沉浮,那麼這些社會階層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發展的?結果又是怎麼樣呢?我們來做一個大概的分析。
  • 社會各階層都應有替自己說話的代表委員
    一般而言,來自各地區、各界別、各階層的代表和委員,在行使其相應權力時,更多地關注自己所屬的地區、界別和階層的利益,可以說是完全正常的。這不僅是因為人們天然地更關注那些與自己直接相關的利益,也因為人們對自己直接利害相關的事情有更多的了解。    從某種程度上講,代表和委員對自己所在地區、界別和階層的利益大聲疾呼,甚至可以視為「兩會」的一種進步。
  • 中國社會各階層飯局一覽
    再說階層。這「階層」兩字有點拗口,但還是不能叫「階級」。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哪有什麼階級可分,在紅旗下生活的都叫無產階級勞動人民。明白了吧?分幾個「階層」呢?收入狀況如何,吃的便是什麼飯。因此按收入來分,分為退休階層、離休階層、失業階層、農民階層、打工者階層、致富農民階層、個體戶階層、一家兩制階層、公務員階層、官僚階層。
  • 古巴比倫人社會各階層及其相對應社會地位
    信眾所享有的社會地位是相當可觀的,這一點可以從許多出身名門的婦女,甚至是王室成員都宣誓就職這一事實得到證明。該教團的存在及其崇高的聲譽表明,早期巴比倫人對婦女地位有一種非常先進的觀念。從《漢謨拉比法典》中,我們還收集了大量關於社會各階層及其相對社會地位的資料。為了立法的目的,社區被劃分為三個主要的階級或部分,這對應於社會制度中明確界定的階層。
  • 日本軍旗文化重新滲透社會各角落
    日本新華僑報網發表蔣豐評論《日本軍旗文化重新滲透社會各角落》,以下為全文:  「極右勢力專屬品——日本軍旗向全社會擴散。」韓國《朝鮮日報》近日的一則報導再次引發外界對日本二戰歷史觀的強烈關注。另一名日本人士則表示,「如今,日本右翼組織的黑色宣傳車上大都繪有日本軍旗圖案,讓人看著不舒服」。  很簡單,日本軍旗,已經塵封了一段歷史。如今,讓日本人看到後可能會感到一種精神的憧憬,讓包括中韓等亞洲國家的人們看到後可能喚起的是一種歷史的記憶。
  • 家庭、學校、科舉,為何宋朝官德教育能滲透到社會各階層?
    而宋代,更是歷代以來的官德教育發展到頂峰的一個朝代,且滲透到了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更是涉及到了處於官僚體系當中的官員的具體行為和細節。宋代能夠維持如此龐大的官僚體系,也與其嚴格的官德教育培養有著重要聯繫。
  • 世界史:社會各階層,他們傳統節日活動,與地方風俗有什麼不一樣
    社會各階層是這一文化活動的主體,而帝後、官員等各級統治者的積極參與,「與民同樂同慶」,則賦予傳統的歲時節令以新的內容和生命活動。我們繼續往下了解一下吧!明代宮中帝後與仕宦貴戚的年節娛樂文化活動,雖沒有民間年節娛樂文化活動豐富多彩,但因為他們是統治階級,是特權階層,所以他們的娛樂遊藝活動,除繼承傳統活動外,還融進了許多宗教、迷信色彩,在競技方面更帶有不少為政治服務的強權特色。當然,在這些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方面,也吸收了民間年節遊藝娛樂活動的不少東西,但卻不及民間年節活動多樣、活潑。
  • 十大階層(一):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
    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中國的社會政治體制決定了其高地位  指在黨政、事業和社會團體機關單位中行使實際的行政管理職權的領導幹部,具體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轄市中具有實際行政管理職權的處級及以上行政級別的幹部;各省、市、地區中具有實際行政管理職權的鄉科級及以上行政級別的幹部。
  • 命理學到底是迷信還是科學?
    俗稱算命術。算命術是中國民俗和社會心態最充分的反映。可是「發明創造」這事兒對於現在的一些人來說猶如吃生菜一樣容易,短短十餘年間,新發明的算命術比比皆是。所以綜上述所言,中華文化千年留傳,並非現代人們口中的迷信。
  • 中國當代社會階層透視
    研究報告對這種改變描述為:原來的「兩個階級一個階層」(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的社會結構,變成了十大階層;各階層之間的社會、經濟、生活方式及利益認同的差異日益明晰化。  馬克思針對19世紀早期歐洲資本主義或毛澤東針對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社會提出的階級分析理論,在報告看來,已不能簡單地照搬來分析當代中國的社會階層問題。
  • 中世紀宮廷愛情是上流社會的「專屬」,為何會在市民階層中流傳?
    儘管距離十二世紀宮廷愛情已經十分遙遠,但中世紀時期仍舊存在相當數量程度的宮廷愛情文學的傳播者和崇拜者。 或者說儘管宮廷愛情和現實生活存在十分明顯的差距,但是仍舊存在宮廷愛情文化的流行,在某種程度上得益於宮廷愛情文化符合大眾或者是說社會中對於美好事物、德行、信念的的期待。
  • 社會階層固化,怎樣才能逆襲人生?
    社會階層固化,兩極分化嚴重,社會愈來愈不公平,食利階層為了永遠維持利益,底層人民想要改變命運,社會矛盾不斷激化,當矛盾不可調和,什麼樣的違法犯罪活動就會猖獗起來。社會矛盾的激化,進而阻礙生產力和影響生產關係,阻礙社會進步。一旦進一步惡化,將會引起政權顛覆、社會動蕩,可怕的事情會一件件到來。
  • 萬維鋼:美國教育各階層分析
    也有更了解情況的人指出,美國的基礎教育水平其實很差,如美國學生的數學能力就是個笑話,還是中國式的嚴格要求比較好。這兩種印象都是盲人摸象。我只問一個問題:你說的是美國哪個階層的教育?    美國是個有嚴重階層區分的國家,各社區按房價自然分開,在某種意義上是事實上的種族和貧富隔離。
  • 科學網—教育改革無法促進社會階層流動
    相反,如今出身於較差家庭的年輕人在進入社會勞動力市場時,儘管他們自身素質已經有了顯著提高,但是,相比於他們的父輩或者祖父輩,他們可預期的前景並沒有好多少。 牛津大學社會科學家約翰·戈德索普從事階層研究,他的研究表明,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英國社會階層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主要因為一些本來就具有優勢的家庭運用他們在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的優勢保證了他們的下一代可以繼續在社會各階層中居於頂層。 歷任政府都認為,促進人們接受教育是提高社會流動性的有力武器,但新的發現對於現有主流觀點是一種嚴肅的修正。
  • 「階層」和社會等級
    「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課題始於1998年年底。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職業分類為基礎,以組織資源、經濟資源、文化資源三種資源的佔有狀況作為劃分社會階層的標準。  同時,這十大階層又分屬於五種社會地位等級:社會上層、中上層、中中層、中下層和底層。各社會階層及地位等級群體的高低等級排列,是依據其對三種資源的擁有量和其所擁有的資源的重要程度來決定的。  需要明確的是,相關社會階層的全部或部分均可歸入五大社會等級中的某個等級。
  • 中國各階層的飯局大觀
    退休階層這一階層一般從六十歲開始,但現在也有從五十五歲或更早一點退起的。因為這一年齡還有點餘熱,飯局還可以,吃肉罵娘的不良習慣,時有發生,偶有手腳不太麻利,就煮「康師傅」,雖然比自己的清湯掛麵好許多。離休階層這個社會牢騷最多收入又不錯的群體,但又讓人尊敬,一般來說也是這個社會最無後顧之憂的群體。一年總有幾次能坐在一起吃飯,喝酒,議論。最讓人不解的是,他們喜歡議論本地電視新聞節目的重要位置上出現的重要人物,然後等著那個重要人物來喝酒,勸他別太累了,你的工作我們都看得見。
  • 【中國各階層國民2019 年度月收入統計概況】
    【中國各階層國民2019 年度月收入統計概況】 國家統計局發布《中國統計年鑑2019》披露中國各階層收入及人數佔比數據;詳細階層人均收入如下: 【極低收入層】 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有5.6億人;
  • 「和諧」已成為廣受中國各階層歡迎的詞彙
    新華社發(謝貴芳 攝)    新華網北京9月20日電(記者 顧錢江)中共十七大前夕,黨的一些理論家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和以往黨的歷次代表大會相比,規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將成為下月舉行的十七大的重要內容之一。     中央黨校科社部教授吳忠民說:「和諧社會是親民理念,也是富民政策。
  • 研究稱澳大利亞人存在五大階層 特點各有不同
    研究稱澳大利亞人存在五大階層 特點各有不同 2015-10-29 16:37:51中新社發 應厚恩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中新網10月29日電 據澳洲網29日報導,雖然存在貧富差距,不過澳大利亞不分階級這一觀念得到了很多澳人的認可,然而近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卻完全推翻了這一觀點,認為澳人分為5個彼此不同但又有相似之處的社會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