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秋冬季節,適合煮老白茶。
屋外寒風呼呼,屋內有著咕嚕咕嚕冒熱氣的煮茶壺。
不消一會,甘和醇美的老白茶湯水即煮好了。
一杯下肚,寒意全消,身體四肢都暖意洋洋的。
「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
率性的白居易,在飲茶後有如此闊達的體會。
煮老白茶,喝得舒服,真好。
下面來和各位聊聊老白茶要怎麼煮,要用冷水煮還是沸水煮?
《2》
煮茶要用什麼茶具
我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品茶喝茶之風盛行。
相應的茶具也隨之發展繁榮。
煮茶用到的茶具自然是茶壺,在五花八門的茶壺選擇中。
對於現代生活的煮茶來說,玻璃茶壺是較佳的選擇。
選擇玻璃茶壺煮茶,主要因其有三大優點。
其一,玻璃通透明淨,煮茶過程中可以觀察壺內茶葉的變化,為品茗增添樂趣。
其二,玻璃材質表面光滑,不吸附香氣,可以更方便嗅聞茶香。
其三,高硼玻璃耐高溫,耐用性好。
至於到底要選用容量多大的玻璃茶壺,就需要看個人的喝茶需求了。
品茶人數多,選用容量大的,更容易茶湯分飲。
品茶人數少,則可以選容量小一些的,夠用即可。
古人煮茶常用到的是炭火加熱,對於現代生活來說。
煮茶加熱選用電陶爐就很適合了。
現代生活給予我們太多的便利,直接用電陶爐加熱,相比炭火加熱需要碎炭、添炭等步驟,顯得省事多了。
《3》
煮茶要先投水還是先投茶?
對於我們日常衝泡白茶來說,習慣了先將白茶投放蓋碗中,再注水出湯。
到了煮老白茶這,許多人會下意識的先放茶葉在壺內,繼而加水,開始煮茶。
這樣是不對的。
應該先加水,水加熱到沸騰狀態後,再將白茶投進去。
對於煮茶的加水,需要注意加水不可過慢,一般水位要控制在壺嘴以下。
若是注水線超過壺嘴,就有溢出、燙傷的風險。
在關於用蓋碗衝泡白茶時,此前的文章一直在強調好茶不怕開水燙,衝泡內質豐富的白茶需要用沸水衝泡,才能最大程度激發白茶的香氣和滋味。
對於煮老白茶來說,這句話同樣適用。
內含豐富、品質高的老白茶,需要等到水沸騰後,再投茶進去煮。
看到這裡,關於今天的問題,茶友們也應該知道答案了。
煮老白茶,要用沸水煮。
《4》
煮老白茶,為什麼要用沸水煮?
為什麼要用沸水煮茶而不是冷水煮茶?我們先來設想一下用冷水煮茶的場景。
將適量的茶葉放入煮茶壺後注入冷水,接下來的煮茶時間是不能準備把控的。
因為煮老白茶需要等待冷水沸騰,這個時候,煮老白的時間就處於一個被動狀態。
在等待水慢慢加熱沸騰的時間中,老白茶長時間的都浸在水中,茶葉當中的物質在冷水狀態中,也處於不斷析出狀態。
老白茶長時間的泡在水裡,內含物質會過多的提早釋放,煮出來的茶湯會受到影響。
這樣一來,冷水煮老白茶是不可取的。
沸水煮老白茶,這樣一來,煮茶的時間會更短一下。
內質豐富的老白茶,在投入快燒開的水壺後,內質快速釋放。
就像一滴墨滴落水中,顏色慢慢擴散。
原本無色清亮的水,立刻帶出了煮老白茶茶湯具有光澤的橙紅、琥珀顏色,溫暖動人。
這就是煮老白茶為什麼要用沸水煮的緣由,下面來細看煮老白茶的步驟吧。
《5》
煮老白茶的步驟講解
對於煮茶,村姑陳尤其偏好的是煮陳年老壽眉,壽眉粗梗果膠、茶多糖含量豐富,煮出來的茶湯尤為稠厚醇厚,滋味十足。
下面就來以初老-2015秋壽眉餅作為今日嘉賓,談談煮老白茶的步驟。
第一步:茶壺注水
對於用玻璃茶壺煮茶來說,需要根據煮茶注水量的多少,控制投茶比例。
容量600ml的茶壺,注水400ml,預留200ml防止水沸騰溢出。
準備初老壽眉餅乾茶3克,先不投茶。
茶友們具體的注水量和投茶量,可以根據自家的茶壺大小,以及個人口感偏好適時調整。
第二步:投茶
注水完成後,蓋上壺蓋,加熱到水沸騰狀態,開始投茶。
水在加熱過程中,水泡先是像小珍珠一般往上冒出,慢慢的,接近沸騰狀態時,水泡會變得大如魚鱗,不斷湧出,這時就可以投茶了。
第三步:煮茶
投茶後,茶壺中水已經處於沸騰狀態。
這時,就可以關火,利用電陶爐的餘溫,進行煮茶。
蓋上蓋子,煮製半分鐘左右,依據茶湯顏色變化程度,將其倒出享用。
醇厚甘香的老白茶茶湯就煮好了,是不是很簡單呢?下面來說一些煮老白茶的小技巧。
【注意留母湯】
和衝泡白茶一樣,煮老白茶也不止煮一壺喝一遍。
在倒出茶湯的時候,與蓋碗衝泡出湯要徹底不同,煮茶的茶壺內要保留一些母湯。
中和後續煮飲的滋味。
【後續煮茶加熱水】
在後續的煮茶過程中,要注意加熱水,原因和第一遍煮茶時,水沸騰再投茶是一樣的。
煮老白茶要用沸水煮,添水加煮時,同樣要用熱水。
《6》
詩人皮日休在談及煮茶時,就有過這樣的詩句。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
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
尚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
可見,煮飲老白茶,同樣需要待到水沸後,水泡冒出如魚鱗大小再投茶煮飲。
煮出來的茶湯,色如琥珀,醇美動人,使人歡喜沉醉。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