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詩詞遇上古琴,如此意境,愛了愛了!

2020-12-19 何不秉燭遊矣

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琴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

大量詩詞文賦都中有琴的身影。嵇康《琴賦》云: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琴不僅僅是一種樂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養性,乃至以琴靜心悟道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詩詞裡的古琴吧,聽聽詩人們的「琴音」!

01獨坐幽篁裡, 彈琴復長嘯

《竹裡館》王維獨坐幽篁裡, 彈復長嘯。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我們知道王維是著名的音樂家,所以考取進士後,當上了太樂丞。但是他獨自坐在竹裡館中彈琴顯然不是供人欣賞的,而是抒發自己的懷抱。

通過描寫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閒生活,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

02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聽彈琴》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琴是我國古代傳統民族樂器,由七條弦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稱,意象也更具體。

詩歌通過寫詩人靜聽彈琴,表現彈琴人技藝高超,並借古調受冷遇以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和稀有知音的遺憾。全詩從對琴聲的讚美,轉而對時尚的慨嘆,流露出詩人孤高自賞、不同凡俗的情操。

03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琴詩》蘇軾若言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這首詩講了一個彈琴的道理:一支樂曲的產生單靠琴不行,單靠指頭也不行,還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術的熟練。

琴不難掌握,指頭人人有,但由於人的思想感情和彈琴技術的差異很大,演奏出來的樂曲是否悅耳可就大不一樣了。詩裡用了兩個提問,讓讀者去思考。其實這是一個複雜的美學問題:產生藝術美的主客觀關係。

04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聽蜀僧浚彈琴》李白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李白這首詩描寫音樂的獨到之處是,除了「萬壑松」之外,沒有別的比喻形容琴聲,而是著重表現聽琴時的感受,表現彈者、聽者之間感情的交流。

其實,「如聽萬壑松」這一句也不是純客觀的描寫,詩人從琴聲聯想到萬壑松聲,聯想到深山大谷,是結合自己的主觀感受來寫的。

05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琴歌》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廣陵客。月照城頭烏半飛,霜悽萬樹風入衣。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後楚妃。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餘裡,敢告雲山從此始。

這首詩最值得賞玩的應該是詩人多方映襯、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

誠如《詩筏》所言:「只第二句點出『琴』字,其餘滿篇霜月風星,烏飛樹響,銅爐華燭,清淮雲山,無端點綴,無一字及琴,卻無非琴聲,移在箏笛琵琶觱篥不得也。」

詩人通過營造意境、渲染氣氛、刻畫心理,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琴歌之美。

06君有數鬥酒,我有三尺琴

《悲歌行》李白(節選)君有數鬥酒,我有三尺琴鳴酒樂兩相得,一杯不啻千鈞金。

您有數鬥酒,我有一張三尺琴。彈琴飲酒的樂處兩相得到,一杯酒下肚不亞於得到千兩金。三尺琴見於《博雅·釋琴》:「神農氏琴長三尺六寸六分。」

在這裡也看得出,「酒」在李白詩歌中的重要意義,他即使李白詩歌中精神寄託的一種意象,也是他揮灑萬丈豪情的工具。在這裡,琴與酒相溶。

完。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學習古琴必須要了解中國詩詞歌賦撫琴吟誦
    我國文學風格在不斷的變化、發展,古琴藝術也隨之逐步走向成熟。在我國幾千年文學與藝術的磨合中,古琴一直伴隨著詩詞歌賦而發展,「琴」與「文」幾乎是一體。古琴配誦,增加詩詞歌賦之韻,同時,也使作品增加了感染力,任何一首詩詞歌賦都是作者內心世界的展現。
  • 2020年北京「心花盛開 愛滿世界」新年古琴文化匯演散記
    此次節目編排獨具新意,由詩、書、禮、樂四部分構成,用悠遠的琴曲來闡釋對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和追求;尤其是那一床床古琴靜臥其上,給人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意境;整個現場氛圍溫馨,美好,祥和,高雅……眾所周知,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是中華傳統文化燦爛的瑰寶,自古「琴」為其特指,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居中華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
  • 曲有意而境無窮,說說古琴的意境之美
    古琴作為文人雅士之器樂,所追求的正是弦外之音的幽玄意境。意之表達在琴學中的運用大約始於漢代。《淮南子》說:瞽師放意相物,寫神愈午,而形諸乎弦者,兄不能以喻弟。《風俗通》亦說: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而意在高山…傾之間,而意在流水。及其所通達而用事,則著之於琴以抒其意。可見琴是一種寄意的精神境界紐帶。
  • 意境很美的冷門詩詞五首,你最愛哪一首?
    古詩詞,意境是非常優美的,每每讀來都是令人口齒生香,神思飄搖,也令人久久沉醉其中。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五首意境優美但是很冷門的古詩詞,下面一起來欣賞下!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是一首極富情韻的抒情詩。
  • 談談詩詞的意境之美
    詩詞的意境之美司馬從戎自唐以來,填詞作詩者何止成千上萬。文人學士們不約而同地以筆作犁,翻尋著生活中的種種意境,然後埋首吟思。就連那些戎馬倥傯的武將以及許多的凡夫俗子,也創作了不少優秀的作品。詩詞固然流傳於口耳,然而真正打動我們的,卻是其中的意境,或者說:那一幅幅凝固的畫面。意境之於詩詞,一如鋼筋之於大廈,不可或缺。意境在要而辭句在次。
  • ...傳統文化在朱涇」為市民帶來一場吳韻古琴中秋雅集
    東方網9月30日消息:中秋遇上國慶,家國共團圓。9月30日晚,秋月朗照,伴隨著婉轉悠揚的古琴曲,2020我們的節日 「傳統文化在朱涇」吳韻古琴中秋雅集在船子緣公園開場,現場市民觀古寺、賞古樂、品香茗、度中秋,共抒家國情懷。
  • 《我愛古詩詞》傳統文化分享會傾情開啟!
    12月30日下午14:00,江蘇廣電總臺《我愛古詩詞》傳統文化分享會,在鹽城東臺市海春書局傾情上演。江蘇廣電城市頻道、鹽城市教育局、東臺市委宣傳部、東臺市教育局、東臺市文明辦等相關領導,一起參加了這場分享會。
  • 《關於詩詞意境的表現》——周克光,【薪火文德•草堂茶話系列公益講座總第223期】
    萬木草堂 《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
  • 遇上愛詩詞的各科老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幾天後,基友鄭谷來串門,說:「意境很好。但有一點,早梅一般不會數枝開,數枝就是開了很多,就不是早梅啦。我覺得應該改成昨夜一枝開。」齊己一聽,向鄭谷行叩首禮:「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師。」02語文老師與詩人的故事西安83中的劉麗萍老師腦洞大開,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掌握詩詞
  • 桐城實驗小學開展古琴音樂與唐詩教學融合研討交流活動
    1月5日,適逢小寒節氣,桐城市實驗小學四樓會議室卻暖意融融,學校開展了古琴音樂與唐詩教學融合研討交流活動,對古琴感興趣的語文老師濟濟一堂,欣賞孔城鎮中心小學音樂老師馬丹彈古琴、吟古詩。活動伊始,馬丹給大家講述了她與《陽關三疊》的故事,《陽關三疊》是由古琴曲移植的古曲,又名《陽關曲》、《渭城曲》,是根據唐代詩人王維的七言絕句《送元二使安西》譜寫而成。她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講起,引經據典,簡述了古琴的相關知識和歷史傳說。她饒有趣味地介紹了減字譜,講解了其「字簡而義盡,文約而音賅」的特點和「勾、抹、挑、打」指法符號的寫法。
  • 彈彈古琴,說說愛
    古琴曲裡愛情故事多不多?不好意思,真的不多。為什麼呢?可能是受琴者禁也的觀點的影響,也可能是受那存天理滅人慾的狗屁觀點的影響,總之古琴曲裡反映純真的愛情的古琴曲目真的不多。大概盤點一下,把相思的、哀怨的都算在內的話,應該也就是十幾首吧。
  • 當古典詩詞遇上現代心理學
    和常見的詩詞賞析著作不同,這本書另闢蹊徑,從現代心理學的視角來解讀古代的詩人和作品,所選擇的詩人和詩作也令人耳目一新。蘇軾也愛陶淵明,看到雪堂初春的情景就開始想像陶淵明斜川之遊,表白五柳先生「夢中了了醉中醒。只淵明,是前生」。不過,最愛陶淵明的還屬辛棄疾,他留下的600多首作品之中,有92首涉及陶淵明,是當之無愧的陶淵明頭號粉絲。將陶淵明和辛棄疾放一起寫的文章並不少,黃曉丹的評析在其中別具一格。
  • 古人愛古琴而今人多不彈
    如今所謂的古琴,古代原名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後來"琴"逐漸成為彈撥樂器的代名詞,如胡琴、月琴、提琴、揚琴等等。本世紀初為了區別於外來的彈撥樂器,才被稱作"古琴"。  古琴堪稱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先秦以至兩漢典籍中如《禮記》"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詩經》"琴瑟擊鼓,以御田祖"、"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 5位少女的背影,配上意境絕美的詩詞,哪一句能夠打動你的心?
    5位少女的背影,配上意境絕美的詩詞,哪一句能夠打動你的心?哈妹/文哈嘍大家好,我是最愛你們的哈妹,在古風圈中,總有那麼幾句很有意境的詩詞,可以打動你的心。那麼如果這些詩詞在少女們的口中說出,又會是什麼意境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NO.1「手握日月摘星辰,世間無我這般人」這句詩詞的含義很是「猖狂」,但是卻有自己的含義。這位女子的背影有點淡淡的哀傷,但是從髮型上來看,卻是非常簡練的一個女子。那麼她的這句話,打動你了嗎?
  • 如何讓詩詞體現意境?有一種很簡單的途徑,但是卻很難做到!
    在從前的文章中,我反覆的強調過這麼一個觀點,既:悅己娛樂,意境為先,古今有別,勿苛格律。當然,這僅僅是牙璋對待原創詩詞的態度,很多人追求古韻,卻偏偏被半吊子的格律給束縛死。至於現代人如何使用格律,牙璋會找時間說說自己的觀點。
  • 年僅30的納蘭性德,愛盧氏,愛詩詞,也愛它
    好景不長,三年的愛與熱,毀於一次難產,琴聲無瑟和,納蘭性德更是傷心不已,便寫了那句「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這句典故取自另一對眷侶,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兩人都極好藏書,極好讀書。「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 出自詩詞中的絕美名字,你愛了嗎?
    詩詞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精華,其也是中國古典文學藝術中的瑰寶,不僅寫出了人間最美的故事,而且在塑造意境美的方面也很有特色,可以說從中起名,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並且,從詩詞中起名,也寄予了詩人和父母最美好的期望。那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詩詞中的絕美名字。
  • 吟古文之韻 品中華文化——「我愛中華詩詞美」複評活動順利開展
    ,培養學生熱愛誦讀的好習慣,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在全市中小學開展了「我愛中華詩詞美」——上海中小學生創新學習展示活動。「我愛中華詩詞美」活動是由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指導,上海教育報刊總社主辦,上海教育報刊總社文化中心承辦,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上海教育新聞網作媒體支持。此次「我愛中華詩詞美」活動分為「今天誰來讀古詩活動」、「小學生成語劇大賽」兩個系列活動。
  • 古琴好學嗎?古琴學習要領
    而今古琴之風盛行,古琴藝術再次復興也燃起了很多古琴愛好者沉寂已久的愛琴之火,很多古琴愛好者蠢蠢欲動,欲立馬學之而後快,但多數信心不足者多以自己初次接觸古琴,苦於對古琴基礎一無所知而放棄學琴,認為零基礎學古琴會很難學,錯!大錯特錯!
  • 書法、國畫、古琴、篆刻、詩詞名師名家金秋開課 與孩子一起成長
    不論基礎如何都可以參加研習學有所獲書法,國畫,古琴,篆刻、國學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為了培養家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星期一,三):授課老師:張勁古琴19:00-21:30(1)古琴初級班1(星期四)(2)古琴初級班2(星期三,五)(3)古琴中級班(星期一) 授課教師:李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