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為孩子寫作文發愁?那你需要這本書!|書評

2020-09-05 酷酷的灰大人

不知道大家在學生時代,對於寫作文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呢?

對於我而言,寫作是一件很模式化的事情,因為是文科生,所以不管考試出了什麼題目,字數總歸是能湊夠的,但論才華,真的是幾乎為零。

然而我也看到身邊很多理科的同學,一到寫作文的時候,總是唉聲嘆氣,抓耳撓腮,最後恨不得把歌詞填上作數。

大概是人們固有的印象吧,很多人都覺得文科學生寫作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理科生嘛,大概過得去就行了。而應試教育下也確實如此,就好像文科生天生就比理科生會寫作文似的。

但是這真的是偏見!


我必須承認,在高中的時候,我曾經十分嫉妒一個女孩子。她是一名理科生,成績排在全校前十名,更重要的是她幾乎不偏科——不僅理化生三科成績優異,甚至連作文也常常被我們文科老師借來當做範文。

她的文筆很細膩,用詞也很華麗,唐詩宋詞信手拈來,引經據典更不在話下,再加上一手漂亮的行楷,真的不得不讓人佩服,和她比起來,我寫的作文就好像一隻蘆花雞。

後來由於我們大學在一個城市,兩個學校距離又不遠,因此我們時常一起聚餐,慢慢交往多了,我才意識到:她眼中的寫作文和我是截然不同的。

她說,在她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培養她讀書的習慣,每天讀大概30-40分鐘,然後複述給她爸爸聽,她爸爸還會時不時的問她一些問題。不過她只負責回答,沒有對錯之分,答完之後她爸爸都會笑著摸摸她的頭。

"然後你就有了大量的素材了對嗎?"

"不止如此。"

她又和我講了很多她父親如何指點她寫作的事情,還有如何學習其他學科,她說:"我爸爸時常對我說,寫作文是自己思想的表達,而不是文字的隨意堆砌,學習其他學科也是一樣,每個知識點都要自己動手動腦研究明白,如果想不通,就寫下來。"

"可是你要思考那麼多,多麻煩啊?"

"麻煩的"量"是固定的,寫作文之前多查找資料,打好腹稿,寫得時候就省時間了;其他學科也一樣,我其實也不是一點就通,無非是咬著牙把知識點磕明白了而已。"

其實這時候我已經明白我和她之間的差距在哪裡了,我就是那個沒有耐心做準備的人,因此我的寫作也就停留在應試水平上了——不跑題、湊得夠字數、字勉強還能看。

然而最近,我讀了《美國學生寫作技能訓練》這本書,我才意識到,我朋友的父親真的是一個很有教育遠見的家長。

這本書的作者是曾多聞,一名旅美新聞工作者,主要做文教新聞的相關工作。不僅如此,她還是臺灣親子天下雜誌特約研究編輯,長期供稿美國婦幼人權團體Moms Rising。正是因為她的工作性質,以及她所處的環境,讓她對於寫作教育有著更深刻的認識,她說:"寫作教育,遠比我們所以為的更重要。"

在我們固有的認識裡,寫作仿佛就是上天賜予某個孩子的禮物,會寫就是會寫,以後可以靠筆桿子吃飯;而不會寫就是不會,註定只能學理科,以後搞科研之類的。

而這本書中有很多觀點可以說是顛覆性的,甚至可以拯救很多孩子的未來,通過讀這本書,我們會認識到,寫作並不僅僅是把稿紙填滿那麼簡單,其背後學生的思考才是重中之重;關於寫作教育,老師的教學力亟待提高;為了今後孩子的寫作教育環境得以改善,我們需要自下而上進行改革。

一、換個角度看寫作

1、 寫作的第一課,不應該是起承轉合

在過去,我們認為,寫作的前提是大量的閱讀,如果你的孩子語文成績不好,那他的任課老師往往會語重心長的說:"先儘可能得多讀書吧!"

道理雖然沒錯,但是這世間好書真的太多了,讀了就一定能提高寫作能力嗎?

這時候我們會想到,可以啊,寫作最基本的不就是起承轉合嗎?學會了不就行了?

但是作者在總結美國過去的四十年的"讀寫力是如何培養與成長"的相關研究後,她發現,寫作的第一課,應該是"認識讀者"。而且,寫作教育與閱讀教育應該同步進行,而不是"先儘可能得多讀書吧"。

所謂"認識讀者"是指在孩子練習寫作的同時,應該對特定對象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個對象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假想的,如果你在寫日記,那你的讀者就是你自己,如果你是在寫信,那你的讀者就是你的朋友,如果你在寫作文,那你的對象就是你的老師。

也就是說,我們的作文應該有一個中心思想、有目標讀者群的。

2、 寫作和閱讀一樣,都是學習工具

上面我們提到過,寫作和閱讀應該同步進行,這是因為,這二者本質上都是學習的工具。作者在書中援引小喬治·希洛克斯的研究:"較弱的寫作者,只花一點點的時間去計劃,較強的寫作者,則會花較多的時間去計劃、構思。"

現在,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僅會因為一道數學題而發火,還會因為孩子寫不出幾百字的作文而不解——幾百字而已,你用點兒心就能寫完,為什麼要拖?

正是家長的不解,讓孩子對於寫作又恨又怕,面對寫作文這個"大工程",孩子確實會有偷懶的心思,但也確實是需要家長的引導。

我們要讓孩子認識到,寫作文並不是為了應試,而是要學會將寫作作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手段。具體而言就是在寫作之前,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如何分析題目、確定讀者是誰、如何調動自己的素材庫、怎樣打草稿,還包括寫完以後如何修改等。

這個思考過程,才是寫作帶給孩子真正有益的東西,這確實會花費很多時間做準備工作,但是真的落筆的時候也會容易很多。

不僅如此,面對應試教育,孩子主動思考的時間越來越少,更多的是被動的接受老師、權威的觀點。通過寫作,孩子可以主動的去思考,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而主動的收集資料,最後整合完成一篇文章,也許最後的文章很平淡,但是會在無形中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

第二、寫作教育中,老師的重要性

1、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

史蒂芬·金曾在一個專訪中說過:"寫作是一個漫長而孤獨的旅程,我很慶幸在這個旅程中有人相伴。"

因此,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寫作——寫作是一件無止境的事情。

如前文所說,要想提高一個孩子的學習能力,那麼寫作力與閱讀力,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在我們要求孩子具備高標準的讀寫力的同時,必須要以高標準要求提供教育的老師具備高標準的教育力。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的能夠"因材施教"的老師,這要求他們能夠準確判斷自己每個學生的寫作能力,清楚自己的學生之間有哪些差距,並且能夠給到不同的學生相應的教學和支持。

對此,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麥克·羅斯曾說過:"學習寫作並非一蹴而就,況且每個人的學習進度也不同。有效的寫作教育,應該給予學生能夠支持他們成長的回應。"

讓我們回想一下自己的學生時代,交上去的作文作業,老師是否給出了有用的批語?還是類似於"本段落用意不明"、"開頭太弱"這種簡單的評語?你是否真的明白自己的作文差在哪裡?

我們都知道,寫作能力是否得以提升,這確實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但是在需要老師引導的時候,這類簡單的評語等於把難題又推給了孩子。

2、 寫作教育不僅僅是語文老師的事

我們長久以來都把寫作作為語文科目的一個分支,甚至有"得作文者得天下"的說法,因此作者提出這個觀點的時候,我是很震驚的——其他學科的老師怎麼教寫作呢?

後來我才意識到,作者提出的是:不同學科的老師,將寫作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應用在自己的教學中。老師們不再單純的傳授知識,學生們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寫日誌、寫實驗報告、寫自己的答案等,使得學生主動掌握知識點,甚至是主動思考。

但是基於我國國情,我們是無法將這一方法直接推廣的,這對於老師而言負擔實在過重,而且沒有行政、家長、社會的支持是很難實現。而作者在書中提出的美國成功的案例,也是進行的自下而上的改革。

第三、寫作教育改革,需要自下而上。

我們現在了解到,好的寫作能力,並不在於能夠寫出一篇體現我國的文學之美的文章,還在於是否擁有使其他學科齊頭並進的學習能力。

而這一切並不僅僅是老師和學校的責任,還在於家長的教育。

就像我那位朋友的父親,他很早就認識到培養孩子閱讀和思考的重要性,因此在他女兒讀完書後,他總是會啟發式的提問:"你在這篇文章中學到了什麼呀?""這本書裡,主人公哪些經歷和你相似啊?""今天有沒有收穫新知識啊?"

就這樣,我的朋友從小就養成了主動思考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我讀了這本書","我喜歡這本書"的粗淺階段。

隨著她年齡的增長,她有一段時間十分厭惡寫作,畢竟寫那麼多字手也會很疼。

於是她的父親會在一旁引導她,例如她要寫一篇周末遊記,她父親會帶著她回顧出遊那天:"剛到目的地的時候用眼睛可以看到哪些景觀?那裡的動物是怎樣的?用鼻子感受當地的氣味和城市裡有哪些不同?回想當天的天氣如何?遇到了哪些新鮮的事物?"她的父親還會帶著她上網查一些當地的人文知識作為補充,然後引導她確定主題,做好草稿,並鼓勵她很快就可以寫好的。

我朋友說:"現在想想看,我確實比其他小朋友幸運的多,而且我其他學科也是這麼學的,只不過把作文裡的景色換成各種公式,不會的地方主動去查資料而已。"

由此可見,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校園裡,家長的作用不容小覷,如果家長可以聯合起來,為孩子們創造一個適合他們的寫作平臺,那麼對於孩子的益處是更顯著的。

作者結合美國的成功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 評價的方式要多樣化,也就是說不再將標準停留在文章結構、或者語法錯誤上;2 要能對不同問題進行點評,畢竟每個孩子都各有所長;3 要有合理的標準,而不是固定化的寫作流程;4 要能看到學生的進步,適當的鼓勵會激發孩子的自主性。

"寫作教育,遠比我們所以為的更重要"。在今後的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孩子的閱讀力和寫作力都將成為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不要將寫作視為上天對某個孩子的偏愛,這是一個可以培養的技能。

因此,請重視孩子寫作技能的提升,這會為他們的打造屬於他們自己的財富。

相關焦點

  • 如何寫書評
    我本來想搜搜關於寫書評的書,結果搜了半天也沒有找到,我就正好梳理一下,自己做個總結,也可以幫助有寫書評需求的人。首先說為什麼要學習「寫書評」,讀書這個事質量的意義大於數量,你平時看書,看完了就忘了,跟沒看一樣。如果你每一本書都做了筆記,寫了書評,把書裡的知識變成了自己的,讀書效果就明顯了。
  • 你還在為寫英語作文發愁嗎?
    還在為不知道怎麼寫英語作文而煩惱嗎?我特意準備了萬能金句,快轉走吧。先說最簡單的圖表作文,因為有圖片,所以主題無非就是圖片大意,只要表明本人的立場就行了。接下來就說表明不同觀點的作文,不要說摸稜兩可的話,國外人的語言就是,你同意就是同意。
  • 如何寫書評,讓《小說的越界》這本書告訴你,它並不是簡單的闡述
    而《小說的越界》這本書是最好的,模仿小說書評的模板。開頭就簡單闡述一下所評書籍的核心內容就拿書中的作者的第一篇書評來說吧!《小說的越界》是作者劉劍梅的主題書評,拿本書的第一輯來說,講述的都是女性在男權社會裡的規定和限制中的越界。也就是本書的核心思想。
  • 你還在發愁孩子不會寫作文?或許你可以看看這位老師怎麼做的!
    厚媽覺得,在所有的人生考題中,「不會寫作文」才是最大的畫地為牢呢,今天介紹一本繪本給大家,希望媽媽們可以用這本小小的繪本,幫寶寶從小就打敗「不會寫」的魔咒。這本書的名字叫《拉爾夫會講故事啦》。」,他眼看著別人寫冰激凌車,寫萬聖節糖果,寫牙醫,寫奶奶偷偷給的咖啡,輪到自己呢,所有的趣事就是變不成故事,變不成作文,他盯著天花板想,盯著作文本想,他和寫作文之間,就像隔著一堵透明的牆,莫名其妙卻堅不可摧。
  • 孩子不會寫作文?這把打開腦洞的故事鑰匙,讓讀書和作文不再發愁
    也意味著孩子開始要寫作業了!在為寫作業而感到的一堆煩惱問題中,孩子不會寫作文?——這是很多孩子和家長共同的煩惱。因為不會寫作文,孩子發愁完不成作業;因為孩子不會寫作文,家長發愁這樣會影響到孩子學習成績,繼而影響孩子升學。
  • 如何寫書評⑤:虛構與非虛構寫作模板,5分鐘學會寫書評
    目標,即你想要表達的觀點,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好還是不好。讀者是你想像中表達的對象,你需要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他們想要看到什麼,比如什麼樣信息或什麼樣的態度。組織指的是文章的基本框架,這個我在下面會詳細說。
  • 怎樣寫好一篇書評
    如果我們從書中的某一個觀點展開來說明;或是書中的某一句話引起了我們的共鳴;又或是這本書中有哪些乾貨,可能提煉出來會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們把這些內容寫出來,才叫書評。也就是說我們和讀者之間借著書評這把梯子,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本書,讓書裡的知識幫助到更多的朋友,這樣的文章才叫書評。
  • 寫書評的5個基本步驟,看懂了,你就會明白書評該怎麼寫
    總而言之,書評是在我們和讀者之間搭建一把梯子,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本書的信息,讓書裡的知識幫助到更多的人。書評和其他文體不一樣,它有自己的寫作周期。那麼,書評該怎麼寫?以下是書評寫作的5個基本步驟。為了對這本書的整體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最好用思維導圖將書的脈絡完整列出來,如此也能順便理出書評的寫作思路。這個思路很重要,可參考作為書評的寫作邏輯。無論寫哪種文體,邏輯和整體框架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決定了你的作品能否吸引讀者,能否讓讀者讀完你的作品。
  • 寫書評讓閱讀更專注
    世間這麼多的書,不可能全讀得過來,你碰上哪一本,就是這本書與你之間的緣份。 最近讀的書,偏愛社科、文學會稍微多一點。那個時候,會有一個摘抄本,把書中的一些好句子都抄下來,以期作文時能夠派得上用場。如果看的是自己的書,還會寫寫劃劃,把一些名言佳句劃上線。老師在布置閱讀任務的時候,偶爾也會出個讀後感的題目寫寫。
  • 如何寫好書評,有這些方法你需要知道
    二、寫好書評首先要會閱讀,會做讀書筆記1、學會閱讀選定一本書後,先看看目錄,整體了解這本書的脈絡和內容框架。看到目錄上不易懂的主題,用猜讀法,想像如果換是自己會怎麼闡述這方面內容。最後,用思維導圖記下全書的結構和概要,摘抄本書最核心、對自己來說全新的概念和內容,寫出自己的收穫之後進行總結和提升,你的收穫往往就是書價值的一部分。後面,進一步去歸納總結,進而形成書評。
  • 一篇好的書評可以做出貢獻,讀了這麼多書,書評該怎麼寫?
    說到書評,很多人都會聯想到讀完後的感覺,從小學開始,老師們喜歡布置一個作業,叫做讀了一篇文章後的感覺,根據這篇文章,你可以表達你的想法和感受,稍後,你可以聯繫生活中的共鳴的例子,或者你從這篇文章中感受到了什麼?閱讀後的寫作沒有絕對的標準,比如你必須怎樣寫。
  • 如何寫書評?
    寫書評的目的是針對某本書發布自己的見解,說一說這本書是否有趣,同時也可以建議讀者是否有必要進一步閱讀。一、寫書評的5個步驟1、明確你的讀者假設讀者對這本書感興趣,但是並不是特別了解這本書或者這位作者。2、頭腦風暴站在讀者的角度頭腦風暴,設身處地想一想讀者需要哪些信息?在讀書之前最想知道些什麼?閱讀時候可以把書的優缺點列出來,為寫書評做準備。
  • 怎麼寫一篇書評(或曰讀書報告)?
    要寫書評,先琢磨琢磨三個問題:我們就從這三個方面來探討探討,我的目標是:簡明扼要,不引經據典,只說大白話。- 為什麼要寫書評?-很多孩子缺乏深度閱讀的能力。這並不因為孩子們不具備閱讀的能力(字都認識,句子都能讀),他們缺的是思考的能力。「思考」是深度閱讀的關鍵。
  • 做到這3點,寫書評不再是難事兒
    2.寫書評的技巧有哪些最初接觸書評的人會單純的認為書評就是讀後感,其實兩者並不相同,讀後感更傾向於個人閱讀後的一種情感表達。而書評則更加看重通過閱讀一本書,你所收穫的知識乾貨有哪些,能夠為看到這篇書評的讀者,或者想要閱讀這本書的人提供哪些有價值的內容。
  • 還在為孩子的作文發愁嗎?趕緊進來看看吧
    孩子寫作能力差的問題成了家長們的通病,一看到孩子的作文,就覺得一個頭兩個大,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小孩子的想法總是讓人哭笑不得,千奇百怪,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孩子想像力非常豐富,對於想像力豐富的孩子加以正確的引導,寫作對孩子來說就不是什麼難題,畢竟豐富的想像力也是寫作的基本條件之一。那孩子寫作都有哪些問題,我們該怎麼做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為什麼那麼多孩子頭疼寫作文,有了這兩本書,讓孩子寫作不頭疼!
    我覺得非常適合6-12歲的孩子,作文基礎薄弱的,作文想有明顯提高的,都可以看看這套書,為孩子以後的語文閱讀和寫作都打下良好的基礎。幽默風趣的風格,孩子和家長都會喜歡。給小夥伴看了這兩本書,小夥伴直接說要是當年有好的寫作學習渠道,現在根本不用愁寫作文的事。
  • 學習這本書的寫作小方法,讓你的孩子不再害怕寫作文
    重要的是,這本書並非很枯燥地講方法論,而是以場景化的方式展開,書中的老師分別教三個小朋友(文文、銘銘、依依)一起學習,非常有代入感。要麼寫在一篇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的流水帳,要麼寫成一篇由詞語堆砌而成的風景介紹文。那要怎麼破呢?答案是換個角度看這場遊玩。
  • 孩子怕寫作文,那是因為沒掌握這4個方法
    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培訓機構教課,我都遇到了不少向我請教問題的家長,其中,如何寫好作文這一項,佔了很大比例。那麼,如何才能提高小學生的作文寫作技巧呢?且往下看。1、寫作文要說真話,忌諱假大空很多老師都要求學生的作文積極向上、立意要好。但是作為孩子,理解能力有限,生活經驗也有限。
  • 為什麼小學生現在作文寫不出來?
    聖誕節那天,我把禮物送給他,他非常高興,說:這是我收到的最珍貴的禮物。總之,故事曲折,主題突出,老師看了很高興,準備交給雜誌去發表,可就在老師點讚時,我自己卻看出問題來了,對老師說:我還是拿回去重寫吧。我作文開頭寫正發愁怎麼給A送禮物,這是聖誕節前,可結尾卻跑到聖誕節當天,開頭、結尾的時間對不上。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
  • 方法|北大教授教你如何寫書評
    要知道,在西方的雜誌裡,往往是值得評的書才被安排來寫書評的,有些書根本不值得一評,所以,儘管書評沒有什麼好聽的話,也說明這本書不是最差的。一個人的學術眼界是有限的,自己所撰作的書肯定會有漏洞,所以別人的善意批評是可以接受的,這有利於自己將來在修訂本中把學術水準更推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