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悠一格」,共同探討和孩子一起讀書、寫作、生活、成長路上的感悟與心得!
開學啦!
新學期開始了!也意味著孩子開始要寫作業了!
在為寫作業而感到的一堆煩惱問題中,孩子不會寫作文?——這是很多孩子和家長共同的煩惱。
因為不會寫作文,孩子發愁完不成作業;因為孩子不會寫作文,家長發愁這樣會影響到孩子學習成績,繼而影響孩子升學。
一位叫託馬斯.福斯特的教授這樣說:
教育與班級、學分有關,而學習則真真正正是為了自己。
幸運的話,教育與學習會相輔相成。如果只能選擇其中一個,我選擇學習。
託馬斯.福斯特教授很明確地說明了:
學習寫作文,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作業和取得考試成績,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習和掌握到閱讀理解與寫作的技能。
託馬斯.福斯特,是美國密西根大學的文學教授,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
因為深知「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但又了解到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打怵去讀那些經典文學作品。
所以,託馬斯.福斯特教授為幫助孩子們學習如何閱讀理解那些經典而又偉大的文學作品,專門寫了一本書——《文學課:如何輕鬆理解偉大作品》。
很多孩子都喜歡看哈利.波特,那麼哈利.波特和俄狄浦斯他們倆有什麼共同點?
為什麼那麼多經典名著裡面的主人公總是得肺結核呢?
怎麼才能讀懂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還有《荷馬史詩》和《星球大戰》?
帶著這些疑問,下面就讓我們跟隨託馬斯.福斯特教授的腳步,和孩子們一起,去找到打開腦洞的鑰匙,推開文學閱讀的大門吧!
閱讀對孩子的好處,許多父母都已知曉。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很多孩子不會寫作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大量的閱讀。
在孩子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引導孩子看書。
但是,在度過繪本和講故事階段以後,面對經典文學作品,孩子們卻往往望而生畏。
因為,那些偉大的文學作品,常常讓孩子們,特別是青少年們以及文學愛好者感到有困難。
為什麼會感到困難呢?託馬斯教授在《文學課》書中告訴孩子:
當我們感到一件事很困難的時候,往往是因為我們對這件事不了解,不知道這件事情複雜的現象下,藏著重要的規律可循。
託馬斯教授在《文學課》中告訴孩子:
即使那些看起來多麼偉大的文學作品,無論是故事還是小說,其實都有大量的慣例、規則和其他共性的東西值得研究和學習。
比如人物設定、人物類型、情節和節奏、篇章和結構,故事線索,敘述視角等等。
從荷馬史詩到哈利.波特,從小說詩歌到戲劇電影,從閱讀理解到創作實踐,如何去閱讀和理解才能輕鬆有趣呢?
同樣的道理,那就是:
詩歌有詩歌約定俗成的創作手法,劇本有共同的寫作方式。
小說、詩歌、劇本他們雖然形式不同,但是彼此之間也存在相互貫通的地方。
《文學課:如何輕鬆理解偉大作品》這本書要告訴孩子們的最核心內容是:
所謂找到鑰匙,就是要掌握訣竅。
如果孩子們找到這把鑰匙,掌握了訣竅,那麼,孩子們在面對再多的經典文學作品時,也不會因為感到無從下手而煩惱了!
《文學課:如何輕鬆理解偉大作品》,將幫助孩子們找到那把閱讀方法的鑰匙,打開腦洞,讓孩子們通過學習找到規律,邁開自主的步伐,積極主動地開啟探索文學森林的旅程。
這個問題的答案,託馬斯教授在《文學課》書中總結為:
之所以說天下只有一個故事,是因為無論是故事還是小說,都存在著大量的慣例、規則和可遵循的模式可探尋。
為什麼說天下只有一個故事?
因為在歷史的長河中,在某一個地方,某個故事得到了廣泛流傳,比如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古希臘的神話故事。
有太多今天故事,人們借用了古代神話故事中的某些人物。
這些故事永遠伴隨著我們,永遠印在我們的腦海裡。
我們可以在古老的故事基礎上,使用、更改或者添加我們想要的內容,然後創作出新的故事。
而那個永恆的故事仍然就在我們周圍,我們只需伸出手,汲取其中的一小片即可。
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故事
在十八個章節中,每一個章節都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解讀文學作品的角度,告訴孩子們從這個角度去尋找作者寫作的規律和故事的依託緣由。
比如:
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依託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為什麼要通過對聚餐、生病和人物的殘疾、天氣地理環境等場景的詳細描述來表達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其中一個角度,講「探險」故事。
孩子們對探險故事總是充滿著好奇。
而《文學課》告訴孩子們如何去抓住探險故事的內在規律。
所有的探險故事,都包括以下這些一般要素:
比如一個騎士、一段險峻的路程、一個聖杯、一條惡龍、另一名邪惡的騎士、一位可愛的公主等等。
除了一般要素,探險故事中包括的必須具備的要素是哪一些呢?
探險故事的必備要素包括:
探險者、要去的地方、要去探險的公開的理由、探險途中遇到的艱難險阻、要去探險的真正理由是什麼等。
特別要提醒孩子們注意的是:
在探險故事中,不論是什麼探險故事,不管情節是多麼的離奇,最後探險的真正的理由,和剛開始出發時公開的那個理由永遠不會是一樣的。
但是,千千萬萬個探險故事,卻都有著相同的地方,那就是:
最終探險的真正理由和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認識自我和尋找真正的自我。
《文學課》書中另外17個角度也非常有意思。
比如講「吸血鬼」的章節,託馬斯教授告訴孩子們:
文學作品中所描述的所謂吸血鬼的故事,從來都不僅僅是描述這些讓人感到可怕的東西。
作家寫吸血鬼這樣的讓人覺得恐懼的形象,目的是為了象徵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不好的,甚至是醜惡的方面。
作家把這些不好的、醜惡的方面稱為「吸血主義」。
什麼是「吸血主義」呢?
作家在作品中,通過講吸血鬼的故事來展示什麼是「吸血主義」。
在故事中,吸血鬼都表現出下面這些特徵:
利用別人,實現自我;否定他人的生存權利;把自己的欲望,尤其是邪惡的欲望,凌駕於他人的需求之上。
這些自私而邪惡的東西,就代表了「吸血主義」。
而所有的吸血鬼的故事都是為了告訴讀者:
只要有自私的念頭伴隨著人類,那麼吸血鬼就會永遠伴隨著我們。
讀懂了這一點,孩子們就可以理解了:為什麼說「吸血主義」遠遠超出了吸血鬼本身。
《文學課》一書中其他還有很多有趣的角度。
比如:讀十四行詩,你會發現正好構成一個方形,從而明白:形式很重要,因為形式本身包含著意義。
比如:如何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作者對莎士比亞作品的改編、引用和練習?
因為,毫不誇張的說,莎士比亞是其他作家可以與之碰撞出火花的一個人。
對於作家來說,最容易引用並且值得引用的那個人,是我們最熟悉的,我們甚至還沒有閱讀過,但就已經知道他的名言與戲劇作品的——這個人,只能是莎士比亞。
所以,400多年以來,莎士比亞一直是作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庫。
我們可以從很多文學作品中都看到莎士比亞的影子。
了解了這個規律,孩子們就不難理解與莎士比亞作品相似的其他作品。
莎士比亞的作品
再比如:如何讓孩子們理解什麼是「舊瓶裝新酒」?
雖然我們知道了不同的文學作品中存在相同的規則,但是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即使是用的是「舊瓶子」,但是也必須「裝上新酒」。
因為,一本好書,必須既有讀者能感知的熟悉度,比如各種各樣的,各個國家和民族都有的自己群體非常熟悉的神話故事。這些神話或是,不論是對作家,還是對讀者,大家都是很熟悉的。
用熟悉的故事做基礎,這是用的「舊瓶子」。
但是,作家必須「舊瓶裝新酒」,就要同時兼顧重新創作出來的故事具有新穎性。
這樣「舊瓶裝新酒」講出來的故事才能從整體上看是和諧的,才會給讀者營造出一種既熟悉又新奇的感覺,激發讀者渴望進入深度閱讀的願望。
另外,文學作品中四季、天氣等現象都具有一定的含義。
比如:冬天,就是讀者腦海裡的冬天,代表陰冷和死亡。
當你打開一本書時,還是先看看書中的天氣和日期吧。
下雨或者下雪,冬天或者夏天,人物在發抖或者出汗——每一種現象後面一定都蘊藏著某種特殊含義。
託馬斯教授在《文學課》書中告訴孩子:
好的作品,會與讀者之間產生共鳴,但讀者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象徵意義。
每個讀者都是不一樣的。每個讀者都會把自己的經驗帶到故事裡:讀過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自己關心的人和事、自己的身份等。
所以,象徵的意義究竟意味著什麼?這需要每個讀者自己去決定。
因此,孩子們就能夠理解為什麼說: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託馬斯教授在《文學課》書中告訴孩子們文學作品中存在的其他規律,還包括:
生理缺陷的象徵、失明的道理、疾病的文學價值、不要用固定的眼光去閱讀、諷刺的真正用意等等。
託馬斯教授還特別指出:《文學課》書中最後的測試案例,值得好好讀。
綜上所述,《文學課:如何輕鬆理解偉大作品》這本書,既不是作者創作大全,也不是讀者解讀大全
它是一個提綱、一種模式,是一本幫助孩子們破解閱讀文學作品密碼的指南。
當孩子們了解了這些規律和模式,就等於孩子們知道了閱讀的方法,孩子們就不會再對這些經典著作望而生畏了。
《文學課》作者託馬斯.福斯特教授在書中給孩子們最大的建議是:
讀自己喜歡的書籍。沒必要拘泥於書單。
閱讀必須是愉快的,閱讀是玩的一種方式。
所以,親愛的讀者,玩起來吧,玩起來。
由此可見,《文學課:如何輕鬆理解偉大作品》是一本適合家長和孩子一起讀的好書,給家長最大的啟發是:
家長與其因為孩子不會閱讀,不會寫作文而感到煩惱,不如讓孩子把閱讀當作是玩的一種方式吧!
當閱讀讓孩子們感到充滿樂趣時,孩子們就會愛上閱讀。
當孩子吸取閱讀中更多的養分,然後加入自己的想法和用自己的語言去寫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文字,孩子寫作文也就再也不用發愁了!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悠一格」,共同探討和孩子一起讀書、寫作、生活、成長路上的感悟與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