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鼓集團:"大國重器"不負盛名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2020-12-13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近日,在遼寧省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沈鼓集團作為遼寧重要的裝備製造企業生產的生產大型離心壓縮機、往復式壓縮機,各種核電、工業用泵以及汽輪機、風電機組等重大技術裝備參加了本次展覽,國產重大裝置成果喜人。


  始建於1934年的沈鼓集團,始終專注於能源與化工裝備領域,創造了無數個中國第一。在百萬噸級乙烯、10萬等級空分、大型煤化工、千萬噸級煉油、百萬噸級大型PTA、長輸管線及千兆瓦級核電站領域,全部實現了核心動設備的國產化重大突破,一直是國內同行業的龍頭,如今更是成為中國重大技術裝備行業的支柱型、戰略型領軍企業。


  攻堅克難抓當期


  沈鼓的產品主要應用於能源與化工行業,參與了石油化工、煤化工、空分、環保等領域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項目中。


  壓縮機作為石化行業的動力之源、核心設備,這不僅因為壓縮機技術複雜、製造難度大,更是因為壓縮機的質量和水準關乎企業生存、發展和行業進步。在百萬噸級乙烯項目中,一臺2億元的壓縮機是否正常運轉,決定著整個項目幾百億元投資的成敗,如果壓縮機組出現故障對整個項目會造成重大損失。


  作為我國參與裝備製造業國際市場競爭的「王牌」企業,沈鼓不斷打破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出色地完成了一項又一項為國計民生重大工程項目提供國產裝備的任務,被譽為「大國重器」「國家砝碼」。「我們必須矢志不渝地堅持創新第一戰略,通過創新,形成差異化、特色化的產品供給,打造沈鼓的強大優勢。」沈鼓集團董事長戴繼雙說。


  幾年來,無論市場如何變化,沈鼓持續加大科研投入,企業每年研發經費投入佔比都達到6%以上,自主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形成了特邀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等「兩站三院五中心」的技術研發體系和產學研聯合新模式,使企業研發試驗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大批高端裝備集中湧現。沈鼓集團營口大型透平壓縮機試驗臺、AP1000試驗臺等研發試驗平臺相繼建設完成;先後完成了10萬等級空分壓縮機、長輸管線壓縮機、120萬噸/年乙烯「三機」、150噸/年大推力往復式壓縮機等一大批重大高端裝備的研製研發,在壓縮機氣體動力學、轉子動力學、傳熱學等核心技術領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獲得諸多自主智慧財產權。


  自主創新勇攀登


  在業內有這樣一句話:「壓縮機一響,黃金萬兩;壓縮機一停,效益為零。」壓縮機通過能量轉換輸送各種氣體和液體,如同人的心臟在人體中的作用一樣,因此被稱為「工業心臟」。怎樣才能早日研製出媲美國外廠商的壓縮機?這成了沈鼓人矢志不移的奮鬥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道路只有一條——自主創新研發。


  創新是沈鼓發展的基因。沈鼓的科研人員在當時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依然堅持技術研發,最後成功把壓縮機葉輪的效率從82%提高到了85%,實現了行業地位和競爭優勢的新提升新跨越。


  據沈鼓集團副總工程師汪創華介紹,在上世紀90年代,大部分壓縮機的設計圖都要通過手工繪製而成,費時費力,普通人一般一年只能負責一到兩臺壓縮機的設計圖。雖然計算機也漸漸進入到了沈鼓的設計部,但因為沒有學習過計算機製圖,很少有人願意去嘗試。「別人不琢磨,我就去琢磨怎麼編程序這件事。」藉助於計算機製圖,汪創華一個月就接了3個訂單,並在5個月內就把3個訂單全部完成。


  多年來,沈鼓始終注重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加快產學研合作,切實提升優化核心競爭力。沈鼓每年都會舉辦創新成果獎的評比,獲獎者不僅有科研技術人員,也有不少樂於鑽研的一線工人。為了激勵技術人員,沈鼓採取了股權激勵的方式;對創新產生的智慧財產權和專利成果,沈鼓也制訂了合理的專利分成機制。創新有獎,科研人員有股權,專利有分成,一系列鼓勵創新的措施,營造了沈鼓上下濃鬱的創新氛圍。


  在創新思維的驅動下,沈鼓成功研製出MTO裝置用壓縮機、PTA用離心壓縮機、LNG壓縮機組、超大型氫氣壓縮機組、核二級泵、高壓比單級循環氣壓縮機、大推力往復機等一大批重大能源動力裝備,以尖端技術和優良服務,在國際能源動力裝備領域大放光彩。


  轉型升級添動力


  10萬等級空分壓縮機技術極其複雜,被稱為行業中的「珠穆朗瑪峰」。此前,這項核心技術被西門子、曼透平這兩家德國企業所把持,完全壟斷了中國市場。2011年,國家能源局組織了關於神華寧煤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關鍵設備國產化工作會議,決定把10萬等級空分壓縮機作為國產化重點,並將此項任務交給了沈鼓集團,這是對沈鼓在重大裝備製造領域轉型升級的一次嚴峻考驗。


  「研製大型空分壓縮機是由我國的能源結構所決定的。」汪創華介紹,我國在多煤、少油、缺氣的資源稟賦條件下,對石油和天然氣進口較多。要擺脫對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調整我國的能源結構,發展煤炭深加工是必然選擇。而發展煤炭的深加工,將煤炭液化,需要大量的氧氣和水,因此能製造出大量氧氣的空分壓縮機可以說是為整個煤炭液化提供動力的「心臟設備」。


  沈鼓科研團隊採用國際先進的「軸流+離心」的模式,開始了對10等級萬空分壓縮機的探索和研發。幾百次的研究、評審分析和協調會,50多項科研課題的研究,300多個風險點評估,數百個不眠之夜的奮戰,科研人員對「軸流+離心」技術進行不斷優化、升級和創新,最終以「8級軸流+2級離心」的方式,完成了對10萬等級空分壓縮機的研製。


  2015年8月,10萬等級空分壓縮機在沈鼓營口生產試驗基地成功完成全速全壓全負荷性能實驗,並順利通過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組織的出廠驗收。2018年4月,已在神華寧煤集團運行一周年的該機組通過了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等機構組織的專家鑑定,「大國重器」在沈鼓的創新中誕生。而在沈鼓研製成功10萬等級空分壓縮機組後,國外廠商的報價直接降低了一半,「國家砝碼」威力初顯。


  「神華寧煤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需要12個10等級萬空分壓縮機,市場前景很廣闊。」汪創華說。完成10萬等級空分壓縮機後,沈鼓科研團隊依然沒有停止創新的腳步,經過不斷地調試和優化,已經成功將「8級軸流+2級離心」改進為「6級軸流+1級離心」,設備體積縮小了,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經過幾年的努力,沈鼓的轉型升級取得了明顯成效。特別是去年以來,在高端裝備轉型方面,重大項目訂單達到了集團訂單總數的79%;在新市場轉型方面,實現了油氣田上遊烴回收項目及空氣儲能項目訂單;在服務型製造轉型方面,實現了「8+2」全生命周期服務和客戶終身價值管理,服務型製造業務收入佔比達到27%;在國際轉型方面,以「借船出海」的方式首次實現齒輪壓縮機組的海外項目訂貨,出口訂貨業務以20%速度增長;在工程成套轉型方面,實現了空壓機組總承包合同的突破;在智能製造方面,數位化企業建設穩步推進,ERP優化提升、招標採購、服務雲平臺等重點項目陸續啟動;轉型升級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張一峰)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沈鼓集團:創新驅動鑄就「國家砝碼」
    (《北京周報》記者 張巍攝)  汪創華所任職的沈鼓集團始建於1934年,1952年成為我國第一家風機專業製造廠。60多年以來,沈鼓一直專注於能源與化工裝備領域,創造了無數個中國第一,一直是國內同行業的龍頭,如今更是成為中國重大技術裝備行業的支柱型、戰略型領軍企業。可回望上世紀90年代初期,沈鼓的日子也談不上好過。
  • 沈鼓集團瞄準高質量發展目標推進「5+2」轉型戰略
    沈鼓集團瞄準高質量發展目標推進「5+2」轉型戰略 作者:金曉玲 2019-03-26 08:06   來源:遼寧日報   2月,中沙(天津)石化130萬噸/年乙烯裝置擴能改造項目正式籤約沈鼓集團,新疆廣匯新能源有限公司6萬空分曼透平空分機組控制系統改造交鑰匙工程合同花落沈鼓;3月22日,沈鼓集團與中鹽金壇鹽化有限責任公司就鹽穴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範項目籤訂壓縮機聯合研發協議……今年前兩個月,沈鼓集團新籤訂單額同比增長116.5%;預計一季度完成工業總產值同比增幅將超過55%。
  • 沈鼓牽頭打造全國最大壓縮機產業基地
    由瀋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組建的「瀋陽市壓縮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9年12月31日在瀋陽正式成立。該聯盟將以自主研發與開放合作創新相結合,集聚創新資源,共同開展產業關鍵、核心、共性技術的研發與攻關,在瀋陽打造全國最大的壓縮機產業基地。
  • 石化工業再添「大國重器」國產壓縮機當上渣油加氫主角
    日前,專家團隊經過對鎮海煉化煉油老區結構調整提質升級項目———260萬噸/年沸騰床渣油加氫壓縮機組項目進行充分研討和評審,最終將裝備開發重任交給瀋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此開啟沸騰床渣油加氫往復式壓縮機的新紀元,成為具有中國裝備製造業國產化裡程碑意義的又一新作。   沸騰床渣油加氫是石油化工領域的新工藝,由沈鼓集團與鎮海煉化合作開發。
  • 創新驅動,打造高質量發展「江蘇引擎」
    回眸過去5年的發展歷程,江蘇作為全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牢記為全國探路的職責使命,以創新驅動打造發展引擎,5年來創新成果競相湧現、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創新源泉充分湧流,為我省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了堅實支撐。變革求突破,創新贏未來。江蘇正凝聚各方力量,滿載創新碩果走向「十四五」新徵程,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
  • 四川新聞丨德陽:突破關鍵技術 打造大國重器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德陽第一站,我們來到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一場「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創新驅動十四五高質量發展」主題黨日活動正在進行。東汽產品研發中心副主任 範小平:我們將學習貫徹好五中全會精神,做實汽輪機產品基礎技術研究,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產品創新優化和新興能源產業研發力度,全力打造「大國重器」。
  • 科技創新驅動,一汽集團快步實現高質量發展
    日前,中國一汽集團第四屆科技大會在長春市召開。大會以「創新引領,旗技未來」為主題,點燃業界創新熱情。第四屆科技大會展現了中國一汽全面創新驅動,持續攻堅核心技術,全力打造民族汽車品牌,全方位建設世界一流汽車企業的決心與信心。
  • 徐工4000噸級起重機啟用登上《大國重器》
    「我在《大國重器》中看到公司4000噸起重機在煙臺項目的吊裝了!」這一消息,在十建公司員工中迅速傳播。《大國重器》是第一部宣傳中國裝備製造業創造創新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近日在中央電視臺二套黃金時間播出。4000噸起重機由徐工集團與十建公司聯合研發,並在煙臺萬華項目首次啟用,這些經典鏡頭在紀錄片的第二集裡進行了展示,宣傳了我國自主研發大型吊裝設備的壯舉,和石化工程建設實力、品牌的提升。「公司4000噸起重機吊裝上了《大國重器》」的消息通過新浪微博@十建故事匯發布後,網友一時熱議不斷。勝利油田網友@最強探路者說:上了《大國重器》,這是一個至高的評價。
  • 央視《大國重器》:A股的脊梁,投資的風向標!
    新時代下,我們需要怎樣的重器?什麼樣的核心技術需要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2月26日,由中央電視臺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製作的紀錄片《大國重器》(第二季)在京舉行開播儀式。
  • 唐山文旅集團:以生態價值驅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南湖蝶變——從「無」到「有」 以生態價值賦能城市發展 攝影:王子一新時期的唐山城市生態文明樣板,離不開一個從「無」到「有」的南湖「蝶變」,這也是在創新和傳承中,打造中國資源轉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又一個「經典之作」。
  • 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國內首臺F
    【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國內首臺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實現滿負荷穩定運行 】11月27日,在 東方電氣 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燃氣輪機整機試驗室裡,中國工程院院士、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滿負荷運行見證專家組組長陳學東正式宣布:「東方電氣自主研發國內首臺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達到滿負荷,各項運行指標正常,專家組見證完畢。」 東方電氣集團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順利實現滿負荷穩定運行。
  • 常德高新區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響箭重工的轉型成長,是常德高新區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常德高新區在踐行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中,充分發揮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和廣泛的平臺項目資源優勢,在高端創新資源集聚和發明成果轉化落地上加大力度,在高層次人才引入和產業研究上加快進度,全力推進「千億園區、工業新城」建設。  積極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吸引培育一流創新人才。
  • 桐城: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桐城市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引進新興產業,高標準搭建科技創新平臺,不斷完善科創政策扶持體系,全面優化創新發展環境,著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今年8月,桐城市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突破300億元,累計增長1.7%。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3.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2.3%。
  • 創新驅動 上海銀行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2020年又是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基本建成之年,是科技創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之年。「三大任務」「五個中心」「四大功能」「人民城市」成為這一年的關鍵詞。 以誠相守,不負所期。2020年,上海銀行已走過第25個年頭。25年來,上海銀行始終立足區域,放眼全國,全力服務戰略大局,支持實體踐行普惠,與改革開放同頻共振,為社會民生履職盡責。
  • 河北鵬遠企業集團董事長朱立秋: 以創新之光照亮「大國重器」
    河北鵬遠企業集團董事長朱立秋:以創新之光照亮「大國重器」新時代民營先鋒系列報導(29)鵬遠集團供圖多年來,企業在朱立秋的帶領下積極對接國家戰略,堅持走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公司生產的智能LED產品,突破重重困難,成為「國之重器」——中國高鐵的優質產品,繼而成功打入歐洲和東南亞市場。作為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五年中朱立秋曾提交了多份關於加快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議案。
  • 林致遠|如何實現創新驅動的經濟高質量發展
    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林致遠教授、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廈門市委員會副會長、高級經濟師黃安傑在《國家治理》周刊撰文,深入分析為了實現創新驅動的經濟高質量發展,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應當從哪些方面著手。
  •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行動增強活力
    「十大行動」工作開展以來,市科技局不斷加大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用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加速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幫助吉林省紅五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與吉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院建立長期產學研合作關係,共同研發的保健食品「清脂片」已落地轉化;穩步推進益盛藥業「心悅膠囊入血成分配伍幹預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研究」、「振源膠囊治療糖脂代謝異常的臨床研究項目」和博祥藥業「利腦心片」三個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建立博祥藥業與吉林大學產學研基地、康美新開河與吉林大學藥學院共建藥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基地,促進企業科技創新水平顯著提升
  • 「精益沈鼓」產品交付周期縮短30%
    新春的腳步近了,在瀋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沈鼓集團」)的生產車間,各種機械轟轟作響,工人們忙而有序。1月11日下午,在沈鼓集團總經理助理、戰略發展部部長金娜引領下,記者見識了沈鼓集團精益管理的「功效」。
  • 大國重器鐫刻法治烙印 ——江蘇瀛蘇律師事務所護航企業發展記事
    特約記者 張全連「2019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排行榜」發布稱: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領軍企業徐工集團位居第6位,自榜單發布以來連續20年領跑中國企業,再一次彰顯了大國重器的風採。「大國重器鐫刻法治烙印。」徐州市雲龍區司法局局長左黎君告訴記者,硬核實力,持續領跑,徐工穩居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第六位的背後,離不開江蘇瀛蘇律師事務所眾多律師的真誠合作和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