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式建築,一個時代的記憶

2020-12-23 大河網

  於子襄總是用深情的眼神審視著這些老房子
  老房子內的人們用自己的方式體會著生活
  殷孟友和老伴在這個房子內生活了50多年
  10號街坊內50年代的房子依舊嶄新,漫步於此就想回到了那個年代
  經歷歲月的二號街坊
  老房子內人們的生活依舊浪漫
  蘇式建築的特色屋頂

  □見習記者 王亞鴿 實習生 李曉波 文圖

  上世紀50年代,洛陽市澗西區這片土地上,100多名蘇聯專家陸續趕來,由他們援建的帶有明顯蘇式建築風格的廠房、住宅及各種配套設施,風格獨特,雄偉磅礴。如今,當這些浮雕裝飾、紅色磚牆、鬥篷式大屋頂的蘇式建築群漸漸湮沒在城市的高樓之中時,一些人,一定對它們有所懷念。

  日前,國務院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洛陽市共有22處文物保護單位名列其中。其中澗西蘇式建築群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入選。    

  連日來,本報記者走近澗西蘇式建築群,用鏡頭記錄下這些「老房子」。

  10號街坊蘇式建築群內,綠樹成蔭,這些「老房子」被大樹遮擋得看不清全貌。

  87歲的於子襄老人獨自坐在老槐樹下,不停地環顧四周。這裡曾是他生活過30多年的地方,退休後還鄉近20年,今年年初又被接他班的兒子接回這裡短住。

  「院內的房子依舊是走時候的樣子,甚至與1958年剛進拖廠時也沒太大變化。」於老說,「想這裡了,就回來看看,房子都還是原來的樣子,挺好,挺好!」 

  與10號街坊相仿的2號街坊,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衝刷,依然顯得華美莊嚴。

  80歲的殷孟友說著一口普通話,仔細去聽,還是帶了點上海的口音,他在這裡已經住了58年。

  「這房子的建築質量非常好,樓層高,用料考究,樓梯間的紅木扶手50多年了,但依舊非常光彩,整棟樓除了外部有些破損,內部裝飾一點沒變。當時按照防七級地震的規格修建的,這麼多年磚縫絲毫沒有鬆動。」坐在門樓前,殷孟友指著周圍的建築群說。 

  殷孟友說,2號街坊裡的房子,不光是有蘇聯的特點,更多地方還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風格,應該是中蘇文化交流的見證。另外,2號街坊的價值,除了它的建築風格、建築質量外,還有一個因素是當時住在這裡的人。「這裡有許多名人比如習仲勳、焦裕祿等人的舊居和蘇聯專家的辦公室,具有重要的保留價值。」

  殷孟友退休後,孩子們想讓兩位老人搬出去住樓房,但被他拒絕了。他說,在這裡住了大半輩子,捨不得離開。

  近日,繼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澗西工業遺產歷史文化街區核心建設項目之一——蘇援文化體驗中心設計總圖已通過相關部門審核,將於本月底正式開工。

  據了解,蘇援文化體驗中心將重點圍繞10號街坊中的3棟樓進行打造,將10號街坊打造成具有俄羅斯風情的特色商業區,其建設內容包括工業文化歷史展覽館、西式酒吧、酒店、文化創意和休閒體驗區等。

相關焦點

  • 蘇聯式建築:一個時代的特殊記憶
    城市的歷史,最直觀地反映在它的建築上,建築是城市文化與歷史記憶的載體,不同時期的歷史建築反應了不同的建築文化,也是一個時代集體記憶的遺存。其中蘇式建築就是這樣一個特殊年代和風格的「紅色建築」的代表。
  • 為何中亞地區蘇式建築越來越少,是時代發展還是歷史必然?
    【原標題】中亞的蘇式建築越來越少 專家呼籲要保護 「中亞蘇維埃式建築」由蘇聯時期建築風格和中亞文化組成,蘇聯解體後,部分蘇式建築作為時代印記被保留至今。到目前為止,蘇聯時期在杜尚別、塔什幹、阿拉木圖和比什凱克建築的牆壁和裝扮中,仍可以看到波斯和伊斯蘭教的圖案。
  • 蘇式暖鍋是蘇州人特有的火鍋 也是對冬日暖暖的記憶
    如果說麻辣火鍋是川渝人的,銅鍋涮肉是北方人的,那麼蘇式暖鍋就是屬於蘇州人的。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蘇州人對冬日的記憶,特別是臨近過年之時,一定少不了蘇式暖鍋。過去,蘇州家家戶戶都有一隻銅皮暖鍋,鍋中間一個煙囪狀的爐膛,專門用來燒炭,爐膛頂上還有可以調節炭火強弱的小蓋子。鍋蓋也做得很有意思,中間有個圓洞,穿過煙囪才能蓋住鍋。
  • 蘇式暖鍋,蘇州人特有的火鍋!
    01 蘇式暖鍋,老蘇州的獨家記憶 都說蘇州人過的是雅致的生活,冬季也不例外。蘇州人治癒寒冷,正是從一道「蘇式暖鍋」開始!
  • 放眼望去內江再無「紅磚牆」,遙想一座城市記憶博物館
    生活的煩惱八卦妹對於內江建築的記憶就是 逐漸成長、日新月異每一個建築都是內江人的一個情感紐帶或高、或矮、或華麗、或樸素...在內江有這麼一種不一般的建築它的顏色時隔多年依舊鮮紅似火它的精神直到倒下的那一刻才熄滅 這就是內江的——「紅磚牆」
  • 古建彩繪,讓冰冷的建築更有溫度
    在古代建築中,古建彩繪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彩繪就是俗稱的丹青,而古建彩繪就是古代勞動人民在古建築物上繪製裝飾畫,不僅美觀,而且有一定的防水性,提升房屋建築使用壽命。古建彩繪是中國獨有,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多彩,而且名目繁多,一般分為三類:旋子彩繪、和璽彩繪和蘇式彩繪,一些地區也會有藏式彩繪和地區彩繪等。一、旋子彩繪旋子彩繪經考查來自旋花變形圖案。旋花,植物名、旋花科、多年生蔓草,莖細長,纏絡他物之上,葉互生、戟形、有長柄,夏天開漏鬥狀合瓣花,色淡紅,又名鼓子草。
  • 7月剛列入歷史建築初選名錄 瀋陽64歲南塔副食被搶拆?
    而南塔副食舊址,如果不是之前的相片,單單在這個地方,誰又能想起,曾幾何時,這個地方的喧囂,這段歷史,也隨著這個建築的消失而在大眾的記憶中慢慢消弭。之前,他就聽說這個地方要動遷,在南塔副食被拆除之後,他還特意來過一次,「這裡面有好幾代人的記憶呢。」一名環衛工人告訴記者:「之前,總在南塔副食樓下的菜市場買菜,可方便了,現在,只能走很遠,到另外一個生鮮超市去買。」
  • 尋鮮蘇州,品嘗舌尖上的蘇式美味,還有蘇州古運河美食專線
    所以呀,尋鮮蘇州,品嘗舌尖上的蘇式美味,還有蘇州古運河美食專線!由蘇州東方水城旅遊公司打造的「古運河美食專線」,將蘇州特色小吃美食、蘇州代表性茶飲碧螺春,以及蘇州評彈等諸多元素搬上蘇式畫舫船,讓遊客在享受水上之旅的過程中能同時品嘗到地道的蘇式美味,體會蘇式生活的雅致與浪漫。
  • 成都東郊記憶 老廠房長出新經濟(工業旅遊)
    成都東郊記憶內部建築。資料圖片成都東郊記憶內部建築。資料圖片老車間,水塔,煙囪……眾多工業遺址的元素,構成了別有韻味的遊覽勝地——成都東郊記憶。20世紀50年代開始,這裡成為我國西部工業企業的集聚區。時代變遷,隨著工業企業外遷,工業基地的老廠房一度被廢棄遺落在城市一隅。伴隨著文旅產業的興盛,這些工業遺蹟浴火重生,變身為文旅融合的新地標,改建成現代文創產業新型園區。合理改造,歷史遺蹟加入文旅基因2009年開始,成都市利用東郊老工業區中的工廠舊址,將部分工業特色鮮明的廠區作為工業文明遺址予以保留,並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打造成音樂產業基地,也就是如今的東郊記憶。
  • 凝固著鄭州紡織歷史的國棉三廠,將建特色歷史文化街留住記憶
    該廠那些作為「一五」時期國家投資建設的鄭州紡織基地代表性工業建築,國棉三廠大門和辦公樓如今被保存下來,同時保留下來的還有記錄紡織工業發展和工人生活歷史的蘇式居民樓。老建築是凝固的歷史,真實記錄城市的經濟發展及文化變遷。
  • 重慶記憶——渝中區:重慶的母城,時代的中心!
    人們常說,要認識一座城,就要走進它,細細地讀 慢慢地品,用一寸時光,逛三兩美景,講一個與它有關的故事。而渝中區,可以稱得上是重慶的中心,在這裡,就能滿足你對重慶的認識與了解。渝中半島渝中區有歷史:作為重慶母城所在地,渝中區精心打造的是歷史文化街區,使其成為展示重慶歷史、追尋城市記憶、體驗歷史人文的地方。
  • 齊兆昌之子齊康設計江東門紀念館:建築傳承歷史保留記憶
    齊康:建築傳承著歷史、保留著記憶1985年8月15日,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的時候,南京市政府決定籌建紀念館,旨在以資料、遺物等紀錄那個悲慘的年代,從而警示後人勿忘國恥。齊康又一次領受了設計紀念性建築的任務。
  • 突然,有一份老蘇州對蘇式蛋餅的念想.
    -商務合作聯繫電話/微信:15295688527-MAY I LOVE YOU在9月,期待一個美好秋天9月,開學的日子,讓擁有吞金獸的家長們如釋重負,也讓我想起自己的學生時期。一個熱氣騰騰的雞蛋餅,便是我們一早上最幸福的事情。還記得有一陣子,我的同桌解鎖了他們樓下一家超好吃的蛋餅攤,每天會統計班裡的點單量,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先和阿姨去把蛋餅訂好,再上樓洗漱,出門時便可以拿了做好的蛋餅直接去學校,給我們一群嗷嗷待哺的住校生分發。滿滿的回憶是真的美好,所以,對蛋餅的念想從沒斷過。所以,打卡這家蛋餅店也是必須的。
  • 美輪美奐的蘇式庭院風中式婚禮
    煙雨朦朧中溢出的水青色,披上一層纏綿悱惻的緋紅,蘆花搖曳在胭脂紅的花叢裡,讓畫面渲染成一幅美輪美奐的蘇式庭院畫卷。如定格的畫卷般,經歷過時間的衝刷後,這所有的片段都成為回憶,成為了人生。
  • 老南京人的時代記憶都在這了
    南京,六朝煙水,十朝古都有人說它是一個無法複製的城市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時間的洪流永不會止步但我們的對於時代的記憶卻一代代流傳著只有生活在南京城才能真切體會到日新月異的變化搭上小攻的時光機去看看南京的百年變化吧~
  • 韓國建築師承孝相的「貧者美學」 沒有建築是永恆的 土地上的記憶...
    韓國建築師承孝相在十年前被選為盧武鉉墓地設計者,對他而言,設計一座墓碑,就像設計他所有的建築一樣,具有同樣的建築理念、社會責任與精神性。一開始,承孝相到前總統跳崖的地方尋找一塊三角形的地形,想要做一塊紀念碑,但他放棄了。「他的墓地不應該在山頂上,而是作為一個廣場的形式、一個街邊墓誌的形式存在。
  • 浙江展覽館——一個時代的記憶
    浙江展覽館,當年是杭州標誌性建築,曾用名「我們心中的紅太陽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簡稱「萬歲館」,杭州人習慣稱它為「紅太陽」。2010年,被列入歷史建築保護名單,是杭州最年輕的「歷史建築」。  竣工  大門頂上的圓鏡,改成毛澤東巨幅畫像  為建設「紅太陽」展覽館,全省的能工巧匠應徵而來,我輾轉聽到過兩個當年參加建設的外地工匠的自詡,那時的杭城再也沒有比這更漂亮的建築了。
  • 《網際網路沒有記憶》:數位化時代的記憶是我們的嗎?
    在《網際網路沒有記憶》這本書中,歷史學家的艾比·史密斯·拉姆齊把我們的視線從史前拉回到現在,分析了整個人類的記憶史。面對當今的數據世界,作者得出一個結論:現在的數據存儲不是記憶。也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在網際網路的洪流之下,我們該由誰處理這些膨脹的信息?我們應該保存哪些?又該捨棄什麼?
  • 你選粵式月餅還是蘇式月餅?為什麼?
    經過層層的餡料和烘烤,得到了美味的蘇式月餅。不同的製造工藝:廣東月餅最精緻的部分是外皮。優質粵式月餅外皮紅棕色,油光明亮,花紋清晰明顯,口感純正。蘇聯式的月餅主要是烤的。在製作過程中,不使用模具。操作時只使用少量的基本工具,操作相對簡單。
  • 中國最好看的6個城市地標建築,其中一個耗資240億!
    而城市獨一無二的建築,成為新的城市標誌性建築,就像一張名片,展示著一個城市的韻味。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國內最好看的6個城市地標建築,有些還是必打卡的旅遊景點,看看你去過了幾個?獲「中國結構最複雜的超高層建築」、「中國最高無邊際泳池」、「中國最高的過街天河」、「中國最高的空中蘇式園林」等榮譽。4、索菲亞教堂索菲亞教堂坐落於哈爾濱市道裏區索菲亞廣場,是一座始建於1907年拜佔庭風格的東正教教堂,為哈爾濱的標誌性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