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認為教孩子學會上廁所的唯一途徑就是父母的艱苦努力。這種想法不對。總體來說,隨著寶寶的成長,孩子們自己逐漸獲得控制腸道和膀胱的能力。
如廁訓練的準備
首先要放鬆。雖然所有人都在談論孩子是否為如廁訓練做好了準備,但是父母也必須做好準備。許多父母對整個過程都感到緊張。父母可能聽說過,有的孩子到四五歲還拒絕使用馬桶,也有小一些的孩子因為還在用尿布而無法入託。一方面,我們會輕易把鑑定的如廁訓練看成一次很容易失敗的試驗。另一方面,也可能會擔心,萬一訓練過度會引起孩子的反抗,甚至會引發情緒問題。
實際上,父母沒什麼可擔心的。大多數孩子都會在兩歲半到三歲半之間學會使用小馬桶。有的孩子早在一歲半就開始這項學習了,也有孩子需要等到3歲。整體看來,那些較早開始訓練的孩子不一定學會得更早;而且女孩要比男孩早幾個月。無論什麼時候開始進行如廁訓練,都不要過於極端。嚴厲的懲罰常常會帶來事與願違的結果;而完全袖手旁觀也有可能使孩子不願意放棄尿褲。
其次最重要的一步。明確孩子自我意識的階段,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個獨立於別人的人。孩子也開始明白什麼是自己的,能夠決定某件東西是留著還是扔掉。他們對身體裡排出來的東西自然也會很感興趣,還會因為控制排便時間和地點的能力增強而感到高興。
1歲以內的如廁訓練
1歲以內的嬰兒對大便的排洩幾乎沒有意識,所以也不會主動排便。當他們的直腸充滿糞便以後——特別是飯後直腸比較活躍時,腸道的運動會對肛門內膜施加壓力,使肛門出現某種程度的開放。這又進一步刺激小腹肌肉的收縮,產生向下推擠的動作。
雖然小寶寶還不能有意識地控制何時大小便,但可以被訓練成在預定的時間大小便。媽媽能感覺到寶寶什麼時候要大便了,然後把孩子放在小馬桶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就會把坐在小馬桶上的行為和放鬆肛門的動作聯繫起來。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訓練孩子按照原預定的時間小便。
1歲至1歲半的孩子對大便的控制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能逐漸有意識地排便了。可能會突然停下手頭的事情,同時面部表情也會出現短暫的變化。但是,他們還不懂得如何引起父母的注意。
當孩子滿懷喜愛地望著拉在尿布上/地上或者碰巧接入小馬桶中的大便,孩子可能會產生一種強烈的佔有欲。會把自己的大便當成一種迷人的個人作品,感到自豪。也有可能會像享受花香一樣聞一下。對大便及氣味表現出來自豪感,這些都是這個年齡段的典型表現。
有些父母在孩子剛過1歲時就能及時讓孩子在指定地方大便。然而父母就會發現,這些孩子非常不願意把大便拉進小馬桶裡交給父母。這是孩子想佔有大便的表現之一。而他們的另一個表現就是,當看到馬桶裡的大便被水衝走時,會感到不安。對於一些更小的孩子來說,這種不安很難忍耐,就好像自己的胳膊被吸到馬桶裡一樣。
到了一歲半左右,孩子對大便的佔有欲才會逐漸消失,慢慢轉化成對潔淨的喜好。父母不必教孩子對他的身體機能產生反感。孩子們對潔淨天生的偏好最終都會推動如廁訓練,並保持訓練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