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成為「地上河」,為何國家不清理淤積的泥沙?說了可能你不信

2020-12-20 苒苒歷史

黃河成為「地上河」,為何國家不清理淤積的泥沙?說了可能你不信。我們國家有兩條非常著名的河流,那就是黃河和長江,相對於長江來說我們對於黃河的感情更深,畢竟是我們的母親河嘛,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脈,一直向東流經黃土高原等地流進渤海,對於沿岸生活的人具有重要的意義。大家應該知道黃河的名字的由來吧,因為流經了黃土高原,所以帶來了大量的泥沙,以至於河水變成了黃色,所以叫做黃河。

在黃河兩岸的人們能夠藉助黃河的河水進行灌溉,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的生產,但是有利就一定有弊,雖然黃河能夠很好地澆灌徒土地,但是河水的泛濫也是大家無法控制的,黃河之所以會泛濫,全都是因為攜帶的泥沙,儘管國家的相關部門為此做了很多的事情,建了很多的大壩,但是這樣的事情還是經常發生,根本沒有辦法預防。除了黃河泛濫決堤之外,黃河的下流也出現了很嚴重的生態問題,那就是地上河。

地上河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黃河在攜帶了大量的黃沙來到下遊之後,下遊的地勢變得平緩,河水的衝擊不足以將所有的泥沙帶走,所以這些泥沙全部都堆積在一起,導致和床變得很高,甚至都能高出地面四五米的樣子。地上河也會決堤,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比上遊決堤的危害還要大,因為地上河的高度普遍的比河兩岸的高度大,所以一旦決堤河水泛濫,就有可能將兩岸的莊稼全都淹沒,造成農民顆粒無收。這樣的情況讓人非常的頭疼,就有人建議將黃河中的泥沙全都掏乾淨,這樣的話不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了嗎?

但是這麼簡單就能解決的話就太好了,但是這樣的情況根本不能徹底地解決,其實不光是現在,在歷史上就有黃河水困擾百姓生活的問題了,如果能這樣做的話大家早就這樣做了,不光是要耗費非常多的人力和物力,就算是清洗乾淨之後還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因為這些泥沙都是從黃土高原來的,只要黃土高原在一天,這樣的情況就不會減輕,大家總不能任何將黃土高原移走吧。

所以最好的治理黃河水泛濫還有地上河的情況,只能從根本出發,那就是在黃黃土高原植樹造林,這樣的話才會防止水土流失的情況,才會減少黃河發生的災害。這樣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也都知道人類的行為會造成巨大的傷害,所說保護環境吧,從現在開始,安那樣我們的後代才會有好的生活。

相關焦點

  • 黃河泥沙堆積如山,下遊成為「地上河」,為何不挖深一點?
    而我們更加關心的問題,是黃河泥沙堆積帶來的洪水隱患。有數據顯示,現在黃河每年的泥沙攜帶量達到了16億噸,就算黃土高原現在的生態環境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黃河泥沙含量多的問題依然十分嚴峻。這16億噸泥沙中,有12億噸被衝入了大海,剩下的4億噸就被沉積在了黃河下遊地區。現如今黃河開封段及其下遊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地上河」,黃河水面甚至比一些樓房還要高。
  • 為了緩解黃河對渤海的泥沙淤積,是否可以將黃河改道從江蘇入海?
    黃河流域圖黃河之所以稱為「黃河」是由於其河水的顏色,黃河由於流經黃土高原地區,使得黃河河水中的含沙量極高,黃河可能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每年黃河都會攜帶超過16億噸的泥沙輸入渤海。黃河大量的泥沙在下遊淤積,從而抬高了黃河下遊的河床,使之成為了地上河,大量泥沙在入海口沉積,使得黃河三角洲的面積不斷增加,黃河三角洲成為我國國土重要的增長點。
  • 如果黃河入海口泥沙不斷淤積,有沒有可能把渤海封閉起來?
    雖然,黃河的徑流量不大,但是由於黃河流經黃土高原地區,嚴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大量的黃土進入黃河河水中,使得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黃河攜帶的泥沙在下遊河段,由於流速減慢,泥沙淤積,從而衝積形成了華北平原。
  • 高考地理小專題——地上河
    黃河「病在中遊、根在泥沙、害在下遊」。長760多千米的下遊形成了寬3-20千米的地上河,一遇暴雨,河水猛漲,兩岸河堤隨時隨處都有決口的可能。有人建議在下遊將河床往下挖60多米,以徹底清理黃河沉積的泥沙。下圖為黃河流域示意圖。
  • 黃河下遊河段形成了「地上河」的現象,這是為什麼?
    但是,當河流到了中下遊地區,由於流經區域地勢十分平坦,流速下降,河流中所攜帶的泥沙就會沉積下來,從而導致流水沉積作用強於流水侵蝕作用,在泥沙的不斷沉積下,河道不斷抬升,最終可能導致河床高度高於兩側地面,從而成為「地上河
  • 地上河
    (1)荊江河段成為地上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為什麼說「千裡長江,險在荊江」?(2)圖中對河道過度彎曲的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廢棄河道被稱做______________湖。
  • 黃河裡的沙子這麼多,國家為什麼不挖出來用於建設?看完漲知識了
    知道大家上班的辛苦和勞累,可家庭的責任卻只能由你來背負,生活本就是一層一層的給人壓力, 這些都是無可避免的。而解壓最好的方式就是出去旅遊,可我知道,到了現在這個屬於該奮鬥的年紀,大家都沒有時間。不過大家卻可以關注小編,小編可以每天都帶你領略世界各地的風景!重新接觸世界!
  • 如果黃河沒有那麼多的泥沙,會不會像長江那樣成為「黃金水道」?
    鄭州花園口黃河黃河之所以不適宜通航有多方面原因,包括黃河位於秦嶺淮河以北,冬季有結冰期,不適宜航運。此外,黃河雖然是我國第二長河,但是由於流域內降水偏少,年徑流量較小,在我國的河流中排在十幾名開外,甚至不及福建省閩江的徑流量,而且黃河在冬季枯水期還會有斷流現象,也不適宜航運的開展。此外,黃河中遊地區的壺口瀑布也是航運開展的巨大障礙,不過黃河下遊地區特別是華北平原地區河道還是比較平坦,流速較為平緩的。
  • 2001年中國河流泥沙公報(長江、黃河)
    同時還介紹了近年來葛洲壩水庫下遊近壩段、荊江河段、長江口河段的衝淤變化,以及葛洲壩水庫的淤積情況。重要泥沙事件包括荊江部分河段的洲灘變化、主支汊易位、崩岸以及長江河道採砂管理。  2001年長江幹流從總體上說屬平水(偏枯)少沙年。實測年徑流量,宜昌及其以下各站均小於多年平均值與上年度值,宜昌以上均大於多年平均值,接近上年度值。
  • 黃河泥沙堵住淮河出海口,淮河怎麼入海?
    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並稱「四瀆」,這是我國古代四條擁有獨自入海口的河流,「兩條龍」長江、黃河自不必說,氣勢雄渾,一路浩蕩入海所向披靡。而淮河和濟水則比較悲催,被任性的黃河隨時擺布,濟水距離黃河太近,被侵了河道,已經消失。淮河的境況相對好點兒,只是一度被黃河奪了入海口。
  • 黃河下遊治理方略思辨(朱慶平 千析)
    縱觀黃河下遊河道發育過程與人類治理活動的互動關係,黃河下遊總是處於地下河-淤積-地上河-洪水-決口-改道這樣一個歷史過程,歷史上的下遊治理方略也存在著從寬河到窄河的循環交替。當地下河時,人類首先選擇的是寬河以削滯洪水能量,隨著不斷淤積,河流成為地上河,泥沙問題逐漸突出,人類又試圖通過窄河束水攻沙,延緩河槽淤積速度。 在兩漢和明清時期這兩種方略都分別取得過成功。
  • 河砂那麼貴,為何不挖黃河的沙當建築材料,清淤省錢一舉兩得?
    黃河作為母親河,也一直是個令人頭疼的有嚴重水患的河,比如二磧同紅龍城、軍渡暗水浪、川口高石巖、黑脖子崖這五個地方,就不知道自古至今生生吞下了多少冤魂。而出了名的地上河則是至今都很難解決的問題,究其根源,自然是因為黃河泥沙實在太多。
  • 地上「懸河」,地下「城摞城」
    地上「懸河」懸河?不會是天上懸著的河吧?還真有神仙和天庭咋的?其實不然,懸河就在咱們現實生活中。那麼到底什麼是懸河呢?放一張網絡上的圖大家就秒懂啦!但是或許有很多人對此了解不多。今天亞肯老師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懸河又稱「地上河」,即河床高出兩岸地面的河。從圖中大家可以看出,黃河的河床已經高出大堤外面的地面了。這樣的話,開封段的黃河確實是懸在空中的,稱之為「懸河」真的恰如其分。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黃河下遊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懸河」是怎麼形成的呢?這就跟我們的地理知識有關了。
  • 為什麼長江的「荊江」河段,會形成頭頂一江水的地上河?
    不過,有一些河流的情況十分特殊,這些河流的河床高出河流兩岸的地面,我們稱之為「地上河」,也可以叫做「懸河」。我國北方的母親河「黃河」,其下遊河段從桃花峪開始到入海口之間,黃河的河床高度一般都高出兩側的陸地3至5米,從而成為了世界上最為著名的地上河。
  • 為什麼我國的第二長河黃河,不能像長江那樣成為「黃金水道」?
    黃金水道長江當今世界有很多河流的航運都很發達,比如我國的長江幹流及其支流,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航運網絡,被稱為我國的「黃金水道」;歐洲的萊茵河、多瑙河以及人工運河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內河航運網;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
  • 黃河水越來越清,原因是什麼?未來泥沙含量會與長江差不多嗎?
    地上懸河黃河每年都會攜帶16億噸的泥沙奔騰,其中會有12億噸流向大海,而剩下的泥沙則在黃河的下遊形成了衝積平原,非常有利於農業的種植。這起來似乎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它有可能會帶來什麼危害嗎?黃河的泥沙堆積剛開始確實衝積成了平原,但是淤泥實在是太多了,黃河的下遊河床甚至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河,只能依靠人工大堤來約束它,隨著泥沙的堆積這段河床已經高出地平面7-8米了,最高的地方甚至達到了10米。所以黃河下遊的決堤帶來的後果就異常嚴重,對華北地區人民的影響深重。
  • 黃河入海口的「黃河三角洲」,為什麼沒有長三角和珠三角發達?
    從世界範圍來看,許多大江大河的中下遊平原地區,往往是人口密集、城市眾多、經濟發達的區域,比如長江、珠江、黃河、恆河、尼羅河、密西西比河和萊茵河等河流的中下遊平原地區都是如此。河流的入海口位置通常由於泥沙的沉積,而形成地勢低平的三角洲地貌,河流的河口三角洲地區往往可能會成為河流流域內社會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比如我國的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兩個區域
  • 黃河水底有一種寶貝,因開採費用過大,現在很少有人打它的主意了
    幾百萬年泥沙的滾滾而下,也讓黃河底部覆蓋了一層很厚的河泥,而它正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黃河水中的沙子是黃色的,河底的淤泥也肯定是黃色的。其實不然,黃河水下的淤泥都是青黑色的,因為水下的環境是極度缺氧的狀態,淤泥中的鐵離子都會被還原成亞鐵離子,故此來說才會顯現出青黑色。可一旦淤泥被撈到岸上,幾天後,淤泥外表顏色就會變黃,而內部的顏色變化卻需要幾天時間。
  • 黃河你為什麼經常改道?
    1855到1921年海岸線後退,黃河改道後入海泥沙供給不足,海水侵蝕作用加劇導致。3.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改道後海水侵蝕加劇,原來陸地三角洲海岸線後退,部分泥沙在淺海堆積;沿岸海流從北部海岸帶來泥沙沉積;其他沿岸河流泥沙注入。
  • 黃河泥沙太多,很多地方都成危險的懸河,但是這裡沒有鬧過水患
    洪水是人類不得不面對的自然災害之一,中國最大的洪水是黃河改道,作為中國第二長河,黃河滋養了中華文明,但也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實在黃河流域,有一個地方從來不發洪水,卻成了「魚米之鄉」,到底在哪裡?為什麼黃河在這裡變得如此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