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一機構開發韓文漢字轉換軟體
經過軟體轉換的韓國新聞網站截圖 人民網首爾2月16日電(記者 萬宇)韓國傳統文化研究會下設的東洋古典數位化研究所近日發布了名為「漢字路」的轉換韓文中漢字的軟體。 該軟體可以通過網絡和文字處理系統的插件將韓文句子和文章中的漢字自動轉換並顯示出來,可以處理韓國新聞等各種韓文文本,便於同屬漢字文化圈的外國人更加準確快捷地理解韓文文獻。 韓國語中有大量的漢字詞,雖然各種統計結果不同,但最少的資料也認為韓文中有50%以上的詞彙都是漢字詞。而根據2002年韓國國立國語研究院的統計,韓國人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中漢字詞佔到了35%。
-
韓國憲法法院宣布將徽章上漢字換為韓文:慶祝「韓文節」
韓國憲法法院宣布將徽章上漢字換為韓文:慶祝「韓文節」 據海外網報導,今年10月9日是韓文誕生571周年紀念日,韓國各地舉辦活動歡慶「韓文節」。
-
韓國景福宮光化門復原 牌匾用韓文還是漢字引爭議
(圖片來源:中國文化報)本報記者 宋佳烜近日,韓國政府宣布景福宮正門光化門復原工程的工期將再次被提前,並首次對外公布了光化門匾額復原後的效果圖。工程工期的一再提前以及匾額上原來的韓文被換成漢字讓一些韓國人感到不滿,在韓國國內引起了不少爭執與討論。
-
韓皇宮牌匾用漢字引爭議 有團體稱侮辱韓文(圖)
正在製作中的漢字「光化門」匾額。據8月4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導,8月15日是韓國「光復節」,屆時,已經完成復原工程的韓國朝鮮李氏王朝時期皇室正宮景福宮的正門———光化門將懸掛起新的牌匾。然而,圍繞牌匾上「光化門」三字是用漢字還是韓文來書寫,韓國國內出現廣泛爭議。
-
韓文的缺點?這些偶像因為韓文名字在韓網難以被搜索到!
對於中韓兩國歷史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知道韓國在古代是使用漢字的,到了現代徹底廢止漢字開始使用韓文,不過韓文有個缺點那就是它是表音文字(相當於我們的漢語拼音),還有非常多的外來詞,這就經常會出現歧義等狀況,因此韓國的身份證上都會有漢字名字以避免歧義!
-
憲法法院「廢」漢字「換」韓文?韓國排斥漢字竟鬧出這麼多笑話!
【編輯/劉姝蓉 統籌/紀欣】今年10月9日是韓文誕生571周年紀念日,韓國各地舉辦活動歡慶「韓文節」。據悉,韓國最高司法機關憲法法院9日宣布將其徽章上的漢字「憲」換為韓文書寫的「憲法」二字。大白新聞注意到,因韓國自古以來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此前韓國社會漢字元素十分豐富。而在韓國,「漢字」的存廢始終是韓國的爭議話題。
-
從韓文創製與普及看韓民族的獨立意識
從中可以看出,《訓民正音》的頒布是為了改變韓民族在文化上對漢語的依賴而進行的文化改革,從文字上的獨立帶動民族認同,進而走到今天這樣舉世矚目的文化上的獨立。為紀念韓文的創製並弘揚其優越性,韓國於1928年將陰曆9月29日指定為「韓文日」,並於光復後將日期改為公曆10月9日,2006年開始定為國家紀念日,即「韓文節」,為全國公休日。
-
韓國憲法法院徽章漢字換韓文 將用在旗幟上
原標題:韓國憲法法院徽章漢字換韓文將用在旗幟上東方網10月11日消息:據港媒報導,韓國最高司法機關憲法法院周一宣布,為迎接「韓文節」,從周一(9日)起,其徽章上的漢字「憲」(憲的繁體字),將換為用韓文書寫的「憲法」二字。
-
韓放棄韓文使用漢字書寫「國門」名稱
韓國最終選擇了沿用漢字「光化門」的書寫方法。【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小飛】據韓國《中央日報》12月28日消息,在韓國「國門」光化門牌匾上究竟是用漢字還是用韓文書寫的爭議聲中,韓國最終選擇了沿用漢字「光化門」的書寫方法。 韓國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們一致認為,韓文牌匾不符合復原文化遺產的精神。
-
韓憲法法院繁體漢字被換成韓文 迎接「韓文節」
香港「東網」10月10日稱,韓國最高司法機關憲法法院周一宣布,為迎接「韓文節」,從9日起,其徽章上的漢字「憲」(憲的繁體字),將換為用韓文書寫的「憲法」二字。韓國憲法法院負責人表示,新徽章將會用在憲法法院旗幟、審判庭以及裁判文書等各種象徵憲法法院的標誌物上。
-
韓國爭論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
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本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
-
漢字文化在韓國再起爭議,韓國到底要不要用漢字?
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不過金睿智這樣做立刻就遭到了反對的聲音,韓國的韓文協會近日就表示:教科書僅用韓文對學生正確理解內容絕無問題」,韓文對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絕無阻礙,韓文專用是文字生活的表現和理解自由,是我們固有的,韓漢混用將原本平等的文字生活變得不平等,漢字阻礙韓國實現信息化和科學化。
-
韓國又吵架了:用不用漢字呢?
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韓國小學(資料圖)對此,韓國韓文協會本月10日發表聲明,認為「教科書僅用韓文對學生正確理解內容絕無問題」,「韓文對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絕無阻礙」,「韓文專用是文字生活的表現和理解自由,是我們固有的」,「韓漢混用將原本平等的文字生活變得不平等,漢字阻礙韓國實現信息化和科學化」。
-
韓國,正在撿起漢字
韓國語將詞彙分為三類,一是固有詞,二是外來詞,三是漢字詞。以上這些詞彙被統稱為漢字詞,不被認為是外來詞,而大多數時候韓國人也無法分辨哪些詞是固有詞,哪些詞是漢字詞。韓國也有不同的相關利益集團對此做過統計。其語文教育研究會認為,在所調查的56906個詞中,漢字詞為39563個,佔70.53%;韓文研究學會則在《大辭典》中找到了漢字詞彙超過85000個,佔據了詞典的53%。
-
韓學者稱中國古貨上文字疑為韓文 復旦教授批駁
[提要] 韓國學者表示發現3000年前使用韓文的依據,稱中國古幣尖首刀上有兩個疑似韓文的字,其中一個字意為「錢」,中國古代貨幣研究專家李佐賢三本著作都收錄了刻有韓文的尖首刀拓本,而學者們並沒有認出這兩個字,將其歸為「未知文字」,若這不是漢字,應將其視為韓文…[我來說兩句]
-
韓國,正在撿起漢字 | 地球知識局
再加上被日本軍國主義政權侵略的慘痛民族記憶,為了反對日本侵略,增加民族自救意識,韓國人又強化了保護民族固有文化的概念,於是開始取消、禁用或淡化漢字。韓漢混用文的《每日新報》(1945年8月14日)(圖片來自:Wikipedia)▼
-
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韓國又開始爭論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張靜】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本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
-
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韓國又開始爭論了
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本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
-
用不用漢字?韓國又糾結了,韓國為什麼不自信?
韓國再次為用不用漢字糾結。據韓國《朝鮮日報》12月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 12月初韓國有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10名議員之一的國民力量黨金睿智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
-
韓憲法法院繁體漢字「憲」被換成韓文
「東網」報導配圖香港「東網」10月10日稱,韓國最高司法機關憲法法院周一宣布,為迎接「韓文節」,從9日起,其徽章上的漢字「憲」(憲的繁體字),將換為用韓文書寫的「憲法」二字韓國憲法法院負責人表示,新徽章將會用在憲法法院旗幟、審判庭以及裁判文書等各種象徵憲法法院的標誌物上。據報導,韓國憲法法院在9日舉辦新徽章揭幕儀式。在新徽章的設計中,韓國國花木槿花的形象較原來則更加清晰。在用韓文書寫的「憲法」兩字周圍,特意增加了象徵公正的光芒。另外,徽章的顏色也變更為象徵信賴和權威的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