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高材生張進生,給他20萬就能成為名醫嗎?不能

2020-09-05 七天提高記憶力

這麼多年來,寒門一直都在出貴子,只是有一些寒門弟子走出去,不適應外邊富貴氣息,在還沒有揚眉吐氣的情況下就夭折了。

張進生這個名字,本來可以出現在醫學教授的名單裡,但是,卻在偏遠地區接受著低保戶的待遇。從湖南醫科大學到北大,學習上通過了種種難關,卻被自己性格的缺陷所擊倒,導致曾經的北大高材生,如今一事無成。卻把一切都歸咎在缺20萬元錢的問題上。

從湖南醫科大學到北大,從未正視過自己

張進生出生在湖南常德,雖然家庭經濟困難,但是他個人還是十分努力的。家裡的觀念就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所以,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張進生在1984年高考的時候,考入了湖南醫科大學。

當時的湖南醫科大學,如今就是985級別的院校,而且那個時代是包分配的,作為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張進生的前途光明一片。家裡也認為孩子有出息了。可以幫助改善家庭的環境,在親戚朋友面前更加有面子。

畢業後,張進生被分配到天津的一家醫院做醫生,但是事業並沒有像學習一樣很順利,別人都不斷的升職加薪,而自己卻遲遲沒有進步。似乎是到了事業的瓶頸期。看著平步青雲的同事們,他認為這是造化弄人,或許是命運在考驗自己,決定通過繼續深造的形式改變現狀。

從湖南醫科大學到天津醫院,他從來沒有正視過自己。

從北大退學到淪為低保戶,認為是20萬元」造孽「

在學習方面,張進生絕對是有實力的,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學研究生醫學院。很多人肯定都知道北大醫學院,如今的地位和分數有多高,就是我們熟悉的鐘南山院士,也是畢業在這所大學。

令人歡欣鼓舞的是,在讀書期間,由於品學兼優,他收到了英國皇家醫院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如果從這裡博士畢業,畢業回國一定是了不起的人物。

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去國外讀書需要20萬,自己家裡拿不出,於是張進生走了極端,直接休學回家,再也沒有回到北大讀書,不僅沒有畢業,工作都沒有找。最後,北大只能對他做了退學處理。

從北大退學,他認為都是因為缺少20萬造的孽,就是因為不能去國外讀書,導致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最後淪為貧困戶,成為了低保戶扶貧對象。

如今的生活窘迫,其實是性格決定命運

如今的張進生,沒有北大的畢業證,也沒有出去找工作。一直糾結於這20萬的出國費用,以至於精神也受到了巨大的刺激。這種行為讓很多人感到疑惑,就算不出國,北大研究生畢業也很了不起了,找工作在尋找機會還是有的。為何會走極端呢?

由於長期處於自閉狀態,加上身份證丟失,在補辦的過程中,給他直接辦了貧困補助,這也是北大退學後唯一的收入,雖然很少,至少能夠勉強度日。

在張進生自己的概念裡,如果有了這20萬,就可以從國外畢業回國,成就一番事業。殊不知,就算是給他20萬,他依然在職場混不下去,是因為自己的性格,決定了最終的命運。

正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心理脆弱,不能和同事處理好關係,也不能受到領導的重視,所以無法晉升。就算真的給他20萬,可以順利去國外留學。以這樣的性格和心理素質,稍微有一點打擊,就會走入極端。

就算真的給他20萬,他的頭銜可能是專家教授,但是依然成不了名醫生,因為我們對名醫生的評判標準並不只是停留在學歷上,還有很多自身寶貴的素養。所以,他的結局是性格決定的。和這20萬無關!

相關焦點

  • 他是北大高材生,留學英國皇家醫學院,卻與曾經大相逕庭
    農民子弟北大夢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的一個小村,家境貧寒的他,從小就立志於走出農村,去往更高處。他的父母十分支持他的學習,並儘自己的全力培養他。張進生自己也不負眾望,在18歲那一年,他考入了湖南醫科大學,他是村裡唯一的大學生。
  • 北大博士張進生,畢業後靠家人接濟度日,國家特批他農村特困救助
    中華兒女小到幼兒園,大到要考大學的高中生,誰人不知"北大,清華""要考就要考北大,要考就要考清華"。這是每個小學生口中稚嫩的願望,也是每個家庭中的父母對孩子的熱切期盼。張進生就是這樣一位考入"北大"的幸運兒。也是眾多家庭裡父母口中所說的"別人家的孩子"。
  • 張進生:北大醫學博士生,曾是全村的驕傲,如今淪為低保戶
    北京大學是很多考生心目中的象牙塔,而對於父母來說,孩子能夠進入這樣的高等學府,未來的發展也算是得到了保障,但張進生的人生卻沒有因為是北大學子,而一路平坦。在5年的本科學習生涯中,張進生保持著高度的學習熱情,最終順利的從湖南醫科大學畢業。畢業之後,國家幫他分配了工作,於是他進入了天津的一家醫院工作,成為了住院醫師。而當醫生在那個年代,就是一個&34;。
  • 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淪為低保戶,如今已54歲了,他過得怎麼樣?
    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北大畢業生張進生的故事,張進生有一個輝煌的頭銜,北大醫學博士。如今醫生頗受人尊敬,還是北大醫學博士,如果張進生稍微努力下,在他那個時代很容易成為中國頂級醫院的醫生。可命運有時候難以琢磨,張進生最終失業18年,靠著領低保生活。
  • 張進生曾是北大的醫學博士,卻淪落靠低保為生:寒門貴子路在何方
    不善言辭,性格缺陷,工作不順高材生一般都是人見人誇的,但工作後就不見得人人都會誇讚了,主要還是靠以德服人,然而,張進生剛大學畢業,成績優異,專業知識過硬進入的工作環境,自然有些心高氣傲,結果沒有經驗,又不懂得虛心求教,自己又不主動與人為善,最後越來越孤立。
  • 54歲的北大博士淪落成低保戶,曾是全村驕傲,女朋友:他眼高手低
    就是這麼一份人人稱羨的工作在張進生看來卻是莫大的煩惱。首先是他人際交往方面不太擅長,又有些恃才傲物,因此與同事們相處並不融洽,時常被孤立;其次是他作為一名醫生卻有「恐血症」,不敢開刀做手術,手術刀是醫生的武器,一名不能開刀的西醫院的醫生自然不能有什麼大作為。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為何後來失業成低保戶?
    文 | 淺弋道歷史讀萬卷書、行千裡路知識改變命運、學歷提升資本,自古以來,寒門學子皆希望通過寒窗苦讀,能夠實現魚躍龍門的提升。學歷是一個人大展宏圖、施展抱負的篩選門檻,北大作是莘莘學子的嚮往學府,從北大畢業的天子嬌子大多衣食無憂、事業有成。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北大有一個博士生曾經是醫學界的高端人才,後來卻失業18年,淪為了政府救濟的低保戶。這個北大博士生是誰?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 北大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為何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
    北大是我國的著名大學,許多人都夢想進入北大求學,這所學校也為中國培養了許多的頂尖人才。想要成為北大的本科生已經很難了,更別說成為其碩士和博士生了,而一旦真的有幸被北大錄取,許多人也都是十分珍惜這個機會的。但是在北大的歷史上卻有這樣一個博士生在中途肄業,之後一生坎坷,明明曾經是醫學界的高端人才,最後卻失業十八年找不到工作,最後只能淪落到靠低保過日子,這個人就是張進生。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如今失業18年靠低保度日
    彼時的張進生感到萬分痛苦和挫敗,他決定繼續深造,為自己帶來更多的機會,也脫離這個泥沼。於是,張進生發憤圖強埋頭讀書,終於考上了北京大學的研究生。工作太苦了,不過讀書這件事他擅長。留在大學教書是很多人夢想中的生活,教書需要學歷,他只要一直讀就好了,反正家裡人願意供。於是,1995年張進生在北大讀完研後,又繼續在北大讀博。
  • 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在家中待業18年,如今卻靠著低保度日
    然而在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有一位北大的醫學博士,在畢業之後並沒有獲得自己滿意的工作,如今54歲的他,竟然農靠著低保生活,不得不讓人唏噓感慨。這位醫學博士名為張進生,於1966年出生在湖南常德的一個普通的農戶中。
  • 他曾是北大醫學博士,卻失業在家啃老18年,如今淪為低保戶
    然而令人費解的便是這麼一位1995年畢業於北大的醫學博士張進生,在人才緊缺的年代,高學歷的他卻足足在家待業長達18年,如今淪為靠著低保和姐姐的救濟維持生活,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逃避現實,再度求學知道這些的家人,心也算是坍塌了一半,在這個工作環境感到壓抑的張進生無奈之下想到繼續求學,好在他學習能力一直很強,重拾課本複習備考後,他再次憑藉出色的成績考上了北大,讀書方面頗有自己一套方法的他一路順暢的讀完了研究生和博士
  • 北大博士淪為低保戶,學歷還有用嗎?
    張進生,湖南常德人,父母都是農民。雖然家境貧寒,但作為家裡最小的兒子,張進生的求學之旅得到了全家人的幫助和支持,身負眾望。在18歲時,成為了家鄉的第一個大學生,考入了湖南醫科大學,完成了五年的專業知識學習。
  • 張進生:農村小夥成北大博士,畢業後卻失業18年,如今靠低保度日
    這段時間,一位名叫張進生的北大醫學碩士領失業低保的信息,吸引住了人們的注意力,其實他已經在家肄業多年,雖然身懷天分,名校畢業,但張進生幾十年來一直找不到工作,這到底是他自己的原因還是社會不給他機會?一.被退學的北大醫學博士小時候的張進生出身湖南的一個農民之家,從小他便成績優異,他哥哥說張進生是那種不特別用功,成績卻出類拔萃的學生。家裡6個孩子,只有張進生有學習的天分,於是張進生一直在父母和老師的誇讚聲中長大,而天分也意味著背負別人更大的未來期待。
  • 北大博士被退學,失業18年靠救濟,他再讓「寒門出貴子」只成為可能!
    寒門到底還能不能出貴子?這是人們爭議的一個問題!01不負眾望的「寒門」張進生!他就是今天要談的主角張進生!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的一個村莊,家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自幼,張進生天資聰穎,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全鄉父老也希望這個孩子的將來能改變村民的現狀。張進生也不負所望,高考時考上了湖南醫科大學。
  • 從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58歲的張進生如今過得怎樣?令人感慨
    如果說一個北大博士找不到工作,最終淪為低保戶,你會相信嗎?讓我們看起來非常荒謬的,但確是一個事實的事情曾經發生過,今年58歲的張進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博士的學歷在我國是非常吃香的,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大學生越來越多,這就導致大學生的含金量沒有那麼重。
  • 他是北大醫學博士,啃老吃低保18年,「寒門」真能出「貴子」?
    他是北大醫學博士,啃老、吃低保足足18年,「寒門」真能出「貴子」?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自古至今,長輩們告誡後人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的確,知識是無價的財富,要想成為人上人,一定要出類拔萃。
  • 北大醫學高材生啃老20年,現靠低保生活,這3個錯誤不容忽視
    這在他今後的人生裡也有體現,當然這是後話了,他在北大博士肄業後,去了蘭州一家醫院工作,並在那裡交了一個女朋友,當女朋友給他指出一些缺點後,他竟然打了女朋友,然後憤然離開,一怒之下,辭職回了老家。開始了20年的啃老生活,最後淪為靠低保度日。人會讀書是一種能力,但會處事也是一種能力。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
    張進生的人生最開始其實是個勵志故事,他出生在湖南常德,家在農村,家庭條件甚至算得上貧苦。不能像城市裡的孩子那樣,擁有寬敞明亮的教室、選擇多樣的學習資料,張進生所擁有依靠的就只有自己。年在那樣的學習環境中努力了十幾年的張進生,在這一年的高考後被湖南醫科大學錄取,正式成為一名大學生。
  • 他曾是北大博士醫學高端人才,卻因留學資金抑鬱,如今淪為低保戶
    1995年,張進生研究生畢業後,繼續在北大攻讀博士學位,讀博的最後一年,英國的一所著名的醫學院校給張進生寄來了一張錄取通知書,附上的唯一條件是預先繳納20萬元的留學保證金。張進生一開始還因為這個難得的留學機會而歡欣異常,後來又因20萬元的留學保證金而痛苦不已,因為他深知家裡實在是拿不出這樣一筆巨額資金。也許認為命運總是開出一個個玩笑給他,也許是在巨額保證金面前深感無力和痛苦,備受打擊的張進生急火攻心患上了抑鬱症。
  • 曾經的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如今失業在家18年之久,靠低保度日
    但要想去往國外深造,就必須付出20萬美元的留學費。本來家境就很貧寒,面對著兩難的選擇,張進生不幸得了抑鬱症。後來他當了一名基層醫生。他再沒能出門工作,就這樣啃老了18年。張進生這樣的博士,問題出在哪裡?一、張進生暈血張進生是個地道的農村家庭出身的孩子,他的父母把改變命運的期望放在了他的身上。她也在用努力回應著父母的期待,他不僅學習努力甚至天賦很不錯。努力的張進生如願考到了湖南醫科大學。張進生完成學校的知識學習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