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來,寒門一直都在出貴子,只是有一些寒門弟子走出去,不適應外邊富貴氣息,在還沒有揚眉吐氣的情況下就夭折了。
張進生這個名字,本來可以出現在醫學教授的名單裡,但是,卻在偏遠地區接受著低保戶的待遇。從湖南醫科大學到北大,學習上通過了種種難關,卻被自己性格的缺陷所擊倒,導致曾經的北大高材生,如今一事無成。卻把一切都歸咎在缺20萬元錢的問題上。
張進生出生在湖南常德,雖然家庭經濟困難,但是他個人還是十分努力的。家裡的觀念就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所以,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張進生在1984年高考的時候,考入了湖南醫科大學。
當時的湖南醫科大學,如今就是985級別的院校,而且那個時代是包分配的,作為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張進生的前途光明一片。家裡也認為孩子有出息了。可以幫助改善家庭的環境,在親戚朋友面前更加有面子。
畢業後,張進生被分配到天津的一家醫院做醫生,但是事業並沒有像學習一樣很順利,別人都不斷的升職加薪,而自己卻遲遲沒有進步。似乎是到了事業的瓶頸期。看著平步青雲的同事們,他認為這是造化弄人,或許是命運在考驗自己,決定通過繼續深造的形式改變現狀。
從湖南醫科大學到天津醫院,他從來沒有正視過自己。
在學習方面,張進生絕對是有實力的,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學研究生醫學院。很多人肯定都知道北大醫學院,如今的地位和分數有多高,就是我們熟悉的鐘南山院士,也是畢業在這所大學。
令人歡欣鼓舞的是,在讀書期間,由於品學兼優,他收到了英國皇家醫院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如果從這裡博士畢業,畢業回國一定是了不起的人物。
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去國外讀書需要20萬,自己家裡拿不出,於是張進生走了極端,直接休學回家,再也沒有回到北大讀書,不僅沒有畢業,工作都沒有找。最後,北大只能對他做了退學處理。
從北大退學,他認為都是因為缺少20萬造的孽,就是因為不能去國外讀書,導致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最後淪為貧困戶,成為了低保戶扶貧對象。
如今的張進生,沒有北大的畢業證,也沒有出去找工作。一直糾結於這20萬的出國費用,以至於精神也受到了巨大的刺激。這種行為讓很多人感到疑惑,就算不出國,北大研究生畢業也很了不起了,找工作在尋找機會還是有的。為何會走極端呢?
由於長期處於自閉狀態,加上身份證丟失,在補辦的過程中,給他直接辦了貧困補助,這也是北大退學後唯一的收入,雖然很少,至少能夠勉強度日。
在張進生自己的概念裡,如果有了這20萬,就可以從國外畢業回國,成就一番事業。殊不知,就算是給他20萬,他依然在職場混不下去,是因為自己的性格,決定了最終的命運。
正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心理脆弱,不能和同事處理好關係,也不能受到領導的重視,所以無法晉升。就算真的給他20萬,可以順利去國外留學。以這樣的性格和心理素質,稍微有一點打擊,就會走入極端。
就算真的給他20萬,他的頭銜可能是專家教授,但是依然成不了名醫生,因為我們對名醫生的評判標準並不只是停留在學歷上,還有很多自身寶貴的素養。所以,他的結局是性格決定的。和這20萬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