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5 10:44 | 台州新聞客戶端
俞文飛在社區工作已經30年了,在黃巖西城街道錦江社區就幹了20年。
錦江社區是開放式的老舊小區,老年人多、弱勢群體多、外來人口多。到錦江社區工作那一年,俞文飛才30歲,彼時的社區,髒亂差現象嚴重,房前屋後亂搭建多,居住環境差。
如今再到錦江,第一印象是乾淨,到處清清爽爽,房前屋後花團錦簇,「一街四巷」處處可見精緻景觀小品,不時有前來攝影採風的人,老人們三五成群坐在家門口拉閒話,一派和諧景象。
發生大變化的秘訣在哪?
日前,記者來到錦江社區,探尋這個老舊小區前後的變身故事,聽到最多是「我們主任」俞文飛如何為社區辦實事的故事。「以前我們這裡一塌糊塗,多虧了我們主任,現在那麼漂亮乾淨,我們真的是從心底裡感謝她。」71歲的葉彩娟在這裡住了一輩子,她覺得自己最有發言權。
「有責任心,工作敢擔當,熱心為社區居民辦事,細心做好各項工作」。西城街道黨工委書記張連森這樣評價。
「她把社區當成自己的家,錦江社區的改造推進得如此順利,她功不可沒。」黃巖「美麗街巷」改造工作現場技術指導吳仙增回憶。
圖為俞文飛(左一)和居民在一起交談。王敏智 攝
「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我就應該盡心盡力去做。」
「為民辦事,群眾感激,美化環境,傳頌美德。錦江社區廣大群眾贈。」一走進俞文飛的辦公室,迎面便看到這面錦旗。
說起這面錦旗的由來,葉彩娟阿婆話匣子就打開了:「你知道我們老人家最怕什麼嗎?就怕小俞退休……」前年年底,社區的阿公阿婆不知從哪裡聽說俞文飛要退休了。大家急了,於是,送了一面錦旗去西城街道,央求領導一定要把她留下來。
「多少年了,我們這條巷子到處是垃圾,環境一塌糊塗,就小俞管得好。」葉彩娟生在肇澤池巷,也嫁在肇澤池巷,她說:「小俞幹起事來真是雷厲風行。」
來了就要幹出樣子來,20年前,剛到錦江社區時,俞文飛就是這麼想的。「對老百姓來說,住得舒服最要緊。」早在多城同創深入社區之前,她就著手整治社區環境,可是積累了幾十年的環境頑疾,哪那麼容易解決!
到處都是垃圾,房前屋後都是違章亂搭建。俞文飛就從搬垃圾、拆違章先入手。一開始群眾不理解,合起來不給搬,工作難度很大。怎麼辦?
面上鋪不開,就從點上突破,俞文飛將目光盯準了有300多年歷史的肇澤池,她多方籌措資金,在區裡的支持下,於2009年7月啟動肇澤池改造項目,清理淤泥,修砌池壁,安裝欄杆,在周邊廢棄的菜地上種上觀賞植物美化環境,放上健身器材,變成了群眾休閒的一個好去處。這個點改造後效果一出來,群眾看了之後就開始有了觸動,俞文飛趁勢而上,和其他社區工作者一起,一個樓道一個樓道工作做過去,一戶一戶去說,一條巷子一條巷子清過來。
要說錦江社區為什麼這麼幹淨,俞文飛是花了心思的,該社區是西城街道唯一一個獨立聘請保潔員的社區。「保潔管理一定要精細化才能確保成效。」但好的保潔員不好找。俞文飛託過熟人也去過勞務市場,實在招不到人,她就在小紙條上寫上聯繫方式,跑到街上,見到環衛工人就問,「你有沒有老鄉想當保潔員的?推薦下吧!」
這樣反覆篩選來的保潔員,幹起活來毫不含糊。
環境改善後,俞文飛又琢磨著怎麼讓群眾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她借力街道黨工委牽頭設立黨建聯盟,邀請沈寶山藥店、紅十字醫院等「兩新」組織入駐社區黨員志願者服務站和黨員服務驛站,定期開展特色主題服務,提供醫療義診、免費維修、相親介紹等十餘項接地氣的項目。在社區辦公室,打開居民戶籍登記表,每戶人家起碼有兩個聯繫電話,有老人的家裡更是特別受到關注。
「只要對群眾有利的,我都會積極去爭取。」
2016年,黃巖區啟動美麗街巷改造,建設部門在肇澤池巷實地踏勘時,被俞文飛攔下了。「如果列入試點,一改造,環境肯定能變得更好。」在她的積極爭取下,錦江社區「一街四巷」全部列入改造計劃。
「她主動去做工作,責任心特別強。」當時的現場技術指導吳仙增回憶,每做到一處,都會提前和施工方溝通,要怎麼改?改後什麼樣子?再去做群眾工作,取得他們的理解配合。「按常規,這幾條街巷改下來起碼要半年,但我們4個月就完成了。俞文飛功不可沒。」吳仙增說。借美麗街巷改造的契機,錦江社區改造了38處老舊院子、420處直排窨井、85個老舊樓道。
錦江社區有很多石凳、木凳,這些也是俞文飛為住戶積極爭取的。早幾年,她在社區做工作時,經過一些群眾家門口,發現有居民把磚頭墊起來,上面放塊木板當凳子,搖搖晃晃地坐在上面聊天。俞文飛看在眼裡,便記在心裡,專門做了10張凳子放在巷子裡,可遠遠不夠,放了東邊,西邊的群眾就會跑來要。美麗街巷改造啟動後,她開口提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多放幾張凳子,「老百姓有這種習慣,他們喜歡坐在家門口說說話,曬曬太陽,我得替他們爭取。」
「敢擔當、責任心強」,這也是西城街道黨工委書記張連森對俞文飛的評價。當前,西城街道正在全力推進孔廟公園改造項目,工作組遇到了難題,就會去找俞文飛。儘管任務很棘手,但她從來不推,工作組進不了的門,她一戶一戶走過去,一個結一個結去解開,甚至一戶去十幾次,「重點工程我們一定要全力配合,合理訴求我要儘量幫他們爭取,不合理的,也要嚴辭拒絕。」她的態度很明確。
「20年了,她用心為社區做事,我們居民都很信任她!」
「我要找主任」。這是在採訪時,記者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儘管俞文飛身兼黨支部書記,但幾十年來,群眾都習慣了叫她「主任」,她發自內心地對群眾好,群眾也真心地信任她。
10月10日,俞文飛一大早來上班,辦公室就有兩位居民在等著她了,「拆遷的事情,想聽聽主任的意見,我們就信任主任。」
葛仙福是這次孔廟公園改造項目的被徵收戶,由於對賠償面積有異議,前期老葛對徵遷工作一直不配合,工作組誰做工作他都聽不進去。最後俞文飛來找他,只說了一句:「老葛啊,咱們還是要考慮大局。」就把老葛說動了。
「俞主任對我們是真的好,我相信她。」老葛說,20多年前,他兒子出車禍成二級傷殘,後來聽鄰居說可以申請低保,他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找俞文飛。「沒想到主任馬上幫我打電話諮詢,前前後後跑了好幾趟,幫我把低保辦下來了。」如今,徵遷工作還在繼續,老葛不僅自己早早就籤了協議,還幫著工作組一起去宣傳政策。
於細微處見真情。80多歲的陳小冬家裡條件不太好,俞文飛經常去看她,老人家念著俞文飛的好。去年夏天工作忙,社區工作人員天天加班吃盒飯,陳小冬看了心疼,特地醃了雪菜等送到辦公室。
「人緣好」「關心老人」「事事都為我們考慮」,採訪時,隨便拉個居民來問,給出的答案幾乎如出一轍。「潤物細無聲,她做的雖然都是瑣碎小事,但老百姓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頭的。」胡丹曾經駐在錦江社區3年半,看著俞文飛對社區的付出,她發自內心地感慨。
20年過去了,手下的人換了一批又一批,俞文飛卻一直堅守在這個崗位上。她說:「居民們有需要找到我,我能幫到他們,我就很高興,有一種成就感。」如今,她想得更多的是把整個團隊帶起來。「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更好地為社區群眾服務。」
(原標題:《紮根基層30年,社區「好主任」俞文飛的那些事》,原作者:周薇薇 解文雅。編輯:張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