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遺物的故事

2020-12-11 騰訊網

第十三集 單腿眼鏡

為了讀書跟人捉一輩子迷藏

  在毛澤東的遺物中,有兩副老花眼鏡,一副沒有左眼鏡腿,一副沒有右眼鏡腿。

  「拆」了眼鏡躺著讀書

  周福明(毛澤東的衛士 理髮師):因為主席得了白內障,做了手術以後,必須要戴眼鏡。

  逄先知(毛澤東圖書管理員):因為他讀書是躺著的。

  周福明:他不舒服啊,他躺在這邊的話,這邊不就有個(眼鏡)腿硌著了,難受了嘛。

  李權芳(原大明眼鏡店師傅):後來要配這個躺著看書的眼鏡,我們就給他出個主意,就是左腿拆一個,右腿拆一個。

  為了多讀書和人捉迷藏

  看上去條件優越的毛澤東,偏偏在讀書這件事上,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輕而易舉,甚至,為了多讀點書,他幾乎不得不跟人捉了一輩子迷藏。

  第一個捉迷藏的對象,是他那位嚴厲的父親。

  毛新宇(毛澤東的孫子):我太爺爺不讓他讀書,太爺爺嫌他浪費油,晚上讀書耗油,所以就是不讓他(讀書),家裡的油耗不起,那我爺爺就得想辦法啊。

  《西行漫記》解說:我常常在深夜裡把我屋子裡的窗戶遮起,好使父親看不見燈光。

  不僅如此,戰爭歲月裡,毛澤東還喜歡保管和收藏他所讀過的每一本書。

  張健儒(延安革命紀念館 館長):有一次中央機關撤離棗林溝的時候,主席帶了那麼多的書,很不方便,敵人的追兵已經很近了,槍聲都能聽見了,所以他再帶著的話可能影響行軍的速度。

  他就找到家在綏德的一個戰士叫馬漢榮,主席說我有幾箱書,現在帶著不方便,能不能先寄存在你們家裡面,會不會對你的家人有什麼牽連,這個戰士說沒有問題。

  到第二天,這個戰士又趕上了部隊,他報告主席說,書我們家已經藏好了,是一個小口的土窯,不要說國民黨了,土匪也找不到,請你放心。一直擔心的主席露出了笑容,連聲說謝謝。

  隨著新中國成立的禮炮響起,毛澤東總算不用再為讀書跟敵人提心弔膽捉迷藏了。

  生命最後時刻仍堅持讀書

  然而,隨心所欲讀書的暢快並沒有延續多久,這回的對手,是他自己每況愈下的健康。

  上世紀五十年代,毛澤東的視力已經開始下降,就連戴上眼鏡,也很難看清楚書上的小字。

  「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這個讀書人這樣向疾病宣戰。

  直到他真的不能再讀書。

  1974年,毛澤東患了白內障,幾乎失明,直到1975年8月做完手術,將近600天裡他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書。

  好在白內障手術得以成功,重新回到有光世界的毛澤東,又戴上了他的單腿眼鏡。似乎要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他看書的勁頭更大了。

  1976年9月8日,毛澤東的病情進一步惡化,但是,根據醫療組護理記錄,這一天,毛澤東看文件、看書仍達11次之多,時間共兩小時50分鐘,也就是說,這一天,他平均每兩小時看書一次,每次看書約15分鐘。

  這天下午4時37分,經醫生搶救,毛澤東再次睜開了眼睛,他要求看文件,在心律不齊,危在旦夕的情況下,閱讀長達30分鐘。

  這是這個一生酷愛讀書的人最後一次閱讀,8個小時後,毛澤東永遠合上了雙眼,他,再也用不上這兩副特殊的單腿眼鏡,再也不用為了讀書跟人捉迷藏了。

第十四集 滿江紅唱片

生平第一次手術時聽《滿江紅》

  1975年,當人們還習慣於新聞紀錄影片中毛澤東形象的神採奕奕時,卻不知道因患嚴重的白內障,他已經一年多看不清東西了。

  為了重新回到有光的世界,82歲高齡的毛澤東接受了生平第一次手術。

  手術前要求播放音樂

  在手術前,毛澤東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要求。

  唐由之(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暨眼科醫院名譽院長):他問張玉鳳,你們都準備好了嗎?我們說都準備好了,大家笑笑。他問,音樂準備了沒有?

  保存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裡數量驚人的唱片、磁帶,就足以證明毛澤東對音樂藝術的喜愛。

  夏佑新(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 館長):紀念館裡是收藏了毛主席生前聽過的唱片,總共是1600多張,磁帶是400多盤,這些唱片和磁帶,包羅萬象。

  只是,在眾多的收藏中,他會選擇哪首曲子陪伴他度過此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手術呢?

  主席點名要求播放《滿江紅·寫懷》。這是當時文化部組織專門班子,為主席錄製的古詩詞唱曲中的一首。而在這批古詩詞唱曲中,有一首詞,毛澤東曾反反覆覆聽了整整一天。那就是南宋詞人張元幹的作品《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改譜曲詞句憶董必武

  蔡振楚(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 教授):胡邦衡就是胡銓,他是南宋抗金主戰派的代表人物。秦儈利用自己的權力將胡邦衡革職查辦了,張元幹不顧個人的安危,置酒為他送行,他就創作了這首著名的詞作。

  曲子錄好後,深得毛澤東的喜愛。可是不久,他卻突然改動譜曲詞句,要求重錄。

  那是1975年4月,董必武逝世。得知消息,毛澤東一整天沒吃東西,要工作人員將這首《賀新郎》錄音帶反覆放,他躺在床上,一邊聽一邊用手拍床,擊節詠嘆,就這樣聽了整整一天。不幾日,毛澤東把《賀新郎》詞中的最後兩句比較傷感的「舉大白,聽《金鏤》」改成了「君且去,休回顧」,讓錄製組重錄。

  國之「砥柱」傾倒,昔日戰友永訣,一句「君且去,休回顧」,將老去的毛澤東那痛苦訣別之意、依依難捨之情,表達得如此感人肺腑。

  愛聽《賀新郎》的毛澤東,為什麼在動手術的時候,又選擇了另一首作品《滿江紅》呢?

  原因首先來自於詞的作者,那就是中華民族歷史上著名的愛國將領嶽飛。嶽飛的民族氣節和文韜武略,素為毛澤東所欽佩,而這首出自嶽飛筆下、曾激勵過一代代中華仁人志士的《滿江紅》,同樣是毛澤東畢生喜愛、經常吟誦的作品。

  動手術時物我兩忘

  字幕:1975年8月21日,毛澤東接受白內障手術

  此刻,那間由書房改造的手術室裡,迴蕩的,是嶽飛《滿江紅》的慷慨豪壯。

  唐由之:整個音樂在那放我都沒聽見。等到15分鐘做好了,我給主席眼睛包好,針抽掉。我說主席已經好了。他說,你就好了?我還當你來麻醉呢!

  平生第一次動手術,毛澤東卻在音樂中神遊身外,物我兩忘了。

第十五集 英語卡片

「世界」一詞從四概到world

  有一張許多上年紀的中國人都非常熟悉的照片:1957年3月19日中午,在從徐州飛往南京的飛機上,毛澤東坐在桌前,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其實擺在毛澤東面前的,並非工作文件,而是英文教材和單詞卡片。他也不是在批閱文件,而是在抽空背誦英文單詞。

  同樣的英語單詞卡片複印件,至今保存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中。

  「世界這麼大」震撼他

  夏遠生(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副巡視員):他走出韶山的時候大概17歲,到了湘鄉的東山學堂。因為東山學堂是一所比較新式的學校,當時就開了英語課,毛澤東在那裡接觸到英語。

  高菊村(青年毛澤東和毛澤東早期思想研究專家):在湖南省圖書館自學的時候,第一次看到世界大地圖。

  高菊村:據他同班同學周世釗回憶,毛主席還跟他談過,他說當時,我就到那個地圖上去看我們韶山在哪裡,怎麼也看不到韶山,又去看湘潭在哪裡,也看不到,他就恍然大悟了,他說,世界這麼大啊。

  字幕:進入湖南第一師範後,英語成為毛澤東每天的必修課

  1920年6月,在給自己的老師兼摯友黎錦熙的信中,他同樣談到了英語學習。

  字幕:外國語真是一張門戶,不可不將它打通,現在每天讀一點英語,要是能夠有恆,總可稍有所得

  「紙老虎」是Paper-tiger

  張民(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1946年8月,美國女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來到延安,她要採訪毛主席。毛主席在這次採訪當中,提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論斷,就是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當時擔任翻譯的余光生先生,他就搜索到了一個慣用詞,就是這個Scare-crow,意思就是稻草人。毛主席當時就糾正了他的翻譯,說不行,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紙糊的老虎,是Paper-tiger。

  字幕:走進中南海後,毛澤東用起了英語卡片,對英語的興趣也更濃了

  用英文解釋「四概」

  字幕:1957年11月17日,毛澤東在蘇聯接見中國留學生

  蘇紅(1952年至1958年留蘇學生):他呢,在臺上向大家招手、致意。就講了世界是屬於你們的,也是屬於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屬於你們的。毛主席是湖南人,所以他講那個世界是你們的,我們聽起來就好像講「四概」,有一些同學聽不懂,毛主席看出來了,他就用手比著一個圓球,然後就說,用英文說world。

  故事背後的故事

毛澤東的英語水平「不高」

  根據幾位教過毛澤東英語的人回憶,他的英語水平實際並不高。

  據章含之的回憶,毛澤東學英語的教材,最喜歡用馬列主義英文原著或者一些政論文章,對生活中的英語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也就是說,他的英語實際上是用於對一些英文文章的閱讀,而且還離不開字典,對於語法、口語,都沒有過關。

  「Paper-tiger」這個著名的毛氏英語單詞其實影響很大,後來基辛格訪華時,見到毛主席的第一句話是:主席發明了一個英文單詞。毛主席說:是的,Paper-tiger。基辛格也很靈泛,立刻接話說:對了,紙老虎,就是指我們。

  斯諾在回憶裡說,毛澤東可能缺乏學習外語的天賦。所以,學了一輩子的英語,到老他也離不開詞典。

  本版刊登的解說詞略有刪節(長沙晚報)

相關焦點

  • 《毛澤東遺物的故事》走進高校 毛澤東背英文
    《毛澤東遺物的故事》走進高校  本報4月10日訊(記者 劉文韜)今天上午,大型電視文獻紀錄片《毛澤東遺物的故事》觀摩交流會在湖南大學舉行。  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一編研部和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出品的20集電視文獻紀錄片《毛澤東遺物的故事》,每一集都以遺物為中心,在清晰交代其來龍去脈的前提下,深入探尋遺物背後蘊藏的豐富內涵,以小見大,展現一代偉人毛澤東同志的工作、生活和情感、精神世界。  來自湖南大學、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的師生代表觀看電視片後,紛紛暢談心得體會。
  • 【毛澤東遺物故事】英文單詞卡片
    湘潭在線11月12日訊 毛澤東曾經說過:「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滿足開始。」毛澤東就是這樣一個不滿足的人,他一直把讀書學習看成是人生的第一需求,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他不斷接受新事物,研究新問題,學習新知識。到了晚年,他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學習英語,並認為這是自己的一種特殊的休息方式。
  • 毛澤東喜愛紅色泳褲 81歲穿它最後一次遊泳(圖)
    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的館藏文物:兩條紅色和白色的遊泳褲。「寓偉大於平凡,由細微至親切,觀眾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今天上午,電視文獻紀錄片《毛澤東遺物的故事》湖南專家學者座談研討會在韶山召開。
  • 白求恩遺物回歸中國 續寫中加友誼傳奇(組圖)
    帶來白求恩的遺物,無償捐贈給中國。他就是白求恩親密戰友的後代、現居住在加拿大安省倫敦市的退休社會活動家比爾·史密斯。  「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到中國,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把與白求恩相關的珍貴的歷史文物帶回中國。」 這是一種什麼精神?這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
  • 毛澤東詩詞與中國故事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與中國故事 核心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詩詞的主題發生了重大變化,視野更加開闊,面向整個世界,成為抒發外交理想、表達外交立場、宣示外交政策的特殊文本。 20世紀30年代以後,毛澤東把中國古典詩詞推向了世界。
  • 毛澤東:一雙拖鞋穿了20多年破到鞋匠也不肯補
    【編者按】《毛澤東遺物的故事》已在中央一臺、中央少兒頻道、湖南衛視、重慶衛視以及全國各地面頻道播出,在全國範圍內產生了強烈反響。今日起又將在長沙電視臺新聞頻道晚上的黃金時間播出。本報從今日起將陸續分集刊登該片解說詞,為您解讀主席遺物背後的故事。
  • 毛澤東「麻將玩法」與眾不同
    毛澤東興趣廣泛,他在日理萬機當中,會忙中偷閒,喜歡聽聽京劇、遊遊泳和打打桌球等。毛澤東也愛打麻將,了解的人可就不多了。在毛澤東的遺物中就有兩副麻將牌,一副為牛骨質地,橙色,裝在有金屬搭扣的棕色牛皮箱中;另一副為塑料質地,呈淡綠色,裝在帶拉鏈的棕色牛皮箱中。那麼,麻將在毛澤東的生活中,演繹一些什麼故事呢?
  • 毛澤東為什麼偏愛梅花
    百忙之中,毛澤東總會抽空賞梅,他尤其喜歡在雪天賞梅。他曾說雪中賞梅能從中領略到梅花傲霜鬥雪、勁節挺立的風姿,還寫出了「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的詩句。 除了中南海,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就是武漢東湖,東湖梅嶺一號是毛澤東在武漢的住所。毛澤東對這座以「梅」命名的客舍情有獨鍾。每次要去湖北的時候,他總要對身邊人說:到武漢去,還住梅嶺。
  • 毛澤東名著《論持久戰》背後的故事
    原標題:毛澤東名著《論持久戰》背後的故事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尤其是「八一三」淞滬抗戰之後,日本侵略軍長驅直入,在上海、南京一帶步步進逼,國內「亡國論」一度甚囂塵上。可是不到半年,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伏擊日本精銳板垣師團,殲敵千餘人。
  • 從1938年開始,毛澤東為什麼多次講這個寓言故事?
    毛澤東發表《愚公移山》70多年了。愚公移山故事的流傳,得益於毛澤東1945年在黨的七大閉幕會上的這篇講話。新中國成立後,又作為「老三篇」之一在社會上普及,乃至進入學生語文課本,人們的熟悉程度,可想而知。
  • 錢學森的假故事:毛澤東宴請因工作太忙遲到
    本文摘自《同舟共進》雜誌 作者:葉永烈早就聽說寫作名人傳記有所謂的「真名人,假故事」,這些故事是「根據名人的性格和當時的場景,依據邏輯推理寫出來的」憑空虛構的故事,除了擾亂人們的視聽之外,還將給後世留下艱難的辨偽考證工作。最近,我對種種錢學森的傳記與報導進行了一番「考證」,驚訝於這種「真名人,假故事」之多。其中有的「假故事」流傳甚廣,以致「造謠一千遍就變成真理」,很多人信以為真。
  • 毛岸英犧牲,毛主席悄悄藏兒子遺物26年,想起岸英就會拿出撫摸
    前言1990年,中南海中央警衛局在清理毛主席遺物時,在衣櫃下發現主席隱藏26年的秘密。毛澤東在離開後,楊開慧便和保姆一同負責照顧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三個孩子。隨著局勢的惡化,長沙也掀起一場反革命人士的活動,楊開慧和毛岸英不幸被捕入獄。8歲的毛岸英,在監獄中見識到反動派的殘忍,親眼看到自己的母親被殺害。在楊開慧犧牲後,毛岸英便被親友給保釋出獄。
  • 毛澤東與《三國演義》
    毛澤東研讀《三國演義》中所載的政治、軍事鬥爭及謀略故事,並對其進行科學地參考與運用。他不但研究其中的戰爭和戰法,還研究其組織、矛盾和特點。毛澤東時常引用《三國演義》中的歷史故事借古喻今,說明一定的道理,其中也往往滲透著辯證法分析方法。   「打仗的事怎能照書本?」   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在指導實際工作中經常引用《三國演義》裡的話。
  • 毛澤東1948年五臺山的「求籤」故事
    周恩來站在毛澤東的身旁說:「全國解放了,人民政府是會把這一切認真保護起來的。」  「是麼!」毛澤東點頭說,「當一切都重新回到了人民手中,人民是會很好地保護這一切的。」  4月8日,毛澤東驅車率隊繼續向東行進,出代縣過繁峙,經壩牆子轉向南下,傍晚來到楊林街村。
  • 追憶「遺物故事」,銘記讓我們更有力量
    ——南京大學軟體學院2018級 大 霧【紅樓夢】爸爸說,他讀的這本《紅樓夢》是姑爹的遺物。姑爹鬍子拉碴,一生最愛麻將和菸酒。姑爹家單有一間夏帳房,桌上雜物堆疊落滿了灰,壁櫃裡則鎖了半堵牆的書。小時候我總喜歡聞著紙墨味道,和那些史書泛黃的邊角長久對視。
  • 開國元勳的尋書故事:毛澤東曾走30裡山路借書
    核心提示:  在10月15日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回憶起自己的尋書故事:走30裡地,向另一位知青借《浮士德》,看完之後,再走30裡地送回去。  在資源匱乏的年代,開國元勳也都有找書借書的經歷,讓我們一起分享那一個個尋書的故事。  「幾十裡山路,換來棠佳閣的藏書,真是太值了」  毛澤東年幼時酷愛讀書,14歲的時候,他已經把家鄉韶山能借到的書都讀過了。一天,毛澤東正在地裡幹活,有個過路人來找水喝,隨口說棠佳閣的藏書很多。毛澤東一聽,忙問棠佳閣有多遠。  過路人說:「遠著哪!
  • 劍與遠徵異界迷宮全遺物評價等級排行榜 迷宮選什麼遺物最好?
    參考數據:一場迷宮打下來,馬車進3- 4 次,除非只有普通關卡選普通,其餘全部選精英關卡的話,打完最後BOSS大約有18- 20 個左右的遺物。其中3- 5 個橙色史詩遺物,2- 3 個青色稀有遺物,其餘都是紫色精英遺物。
  •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故園長歌
    據送毛澤東回韶山的司機回憶,車從湘潭開出20公裡,毛澤東就有些坐不住了。他不時地撩起窗簾往外看,眺望車外田園。他還常看看司機,仿佛說,同志哥呦,你能否快點開?車子剛抵韶山招待所前坪,毛澤東一步跨出停穩的轎車,急著和家鄉人打起了招呼。   毛澤東所到之處,總是洋溢滿滿的笑聲。   這是親情的笑。
  • 毛澤東延安時期的三個小故事
    (《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毛澤東出身於農家,一生簡樸,以身作則。在延安時,他同指戰員們一道,親自動手,挖地、澆水、施肥、種地,不貪圖個人享受,關心他人,尊老愛老,對孩子「約法三章」等故事,始終銘刻在人民的心中,成為我黨樹立良好形象當之無愧的楷模。 「親手幹才算自己的勞動」 熊雲,四川閬中人。1933年參加紅軍,曾任中央軍委機要科譯電員、華北特種兵新建工廠政委。
  • 我寫偉人毛澤東
    原標題:我寫偉人毛澤東   昨天有很多故事數也數不清,每個故事都有一個顏色記在我心中。那潑墨是李白,金樽對月詠千裡江陵,山川大河映孤帆遠影。那綠色是杜甫,秋風入夜聽琵琶心曲,茅屋破處頌長歌之行。那黃色是廟宇,晨鐘暮鼓,一炷香火萬世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