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年(資料圖)
王永年譯作(資料圖)
他的成就如此非凡,讓博爾赫斯的文字在中國還魂,讓歐-亨利的小說在中國聞名。然而他是如此低調,以至於去世後第三天訃聞才傳出。記者昨日獲悉,著名翻譯家王永年於21日清晨去世,享年85歲。
回顧其豐厚充實的一生,這位精通英文、俄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等多種外語的大翻譯家卻總是輕描淡寫。自嘲為「御用文人」的他說,最初翻譯不過是為了謀生,到後來竟然發現「沒什麼不好翻的東西」。即使在面對與自己人生觀截然相反的凱魯亞克,他也很快翻譯出其著作《在路上》,「我不喜歡他,但可以介紹他是怎麼回事。」此外,他還翻譯過智利詩人聶魯達、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作家斯坦貝克和南非作家庫切的作品。
精通多國外語,曾與張愛玲同學
王永年中學時候就已經學會四門外語。他的英文最早是父親教的;後來想讀德文醫學院,於是自學了德語;因為生於抗戰時期,也一定要學點日文;而由於當時蘇聯是革命的曙光,他又利用業餘時間學習俄語,沒想到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去雲南教俄語。
16歲那年,王永年考上了上海聖約翰大學,旁聽生張愛玲曾與他念過一個英文班。在他的記憶中,張愛玲很清高,但考試卻不如自己好。當時上課常常需要即興寫詩,王永年的十四行詩往往會被當做範文念出。
當時的大學教材都是外國文學,因此王永年讀過非常多外文書。而由於是教會學校,他還學習過兩個學期的《聖經》,這為他日後從事翻譯工作提供了很大幫助,「像我翻譯外文書籍,都會註上出自《聖經》第幾章第幾節。」
上世紀50年代初,王永年離開工作了幾年的雲南,脫穎而出順利考上了上海新文藝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前身)。幾年後,新華社要面向亞非拉成立西班牙語對外報導組,上海市委直接就把王永年的關係轉到北京去了。
王永年在北京度過了孤獨的15年,他的家人直到1973年才隨遷過去。他與同事每天從傍晚忙碌工作到翌日清晨,每天都要翻譯審看至少六萬字,忙到甚至「文革」期間都沒有被派去上山下鄉或勞動,直至退休。
博爾赫斯的最傳神最精準譯者
就在「倒時差」的每日忙碌工作中,王永年也不忘抽空翻譯優秀外國文學作品。
也許是由於與博爾赫斯的「接近性」,1993年,王永年編選翻譯的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的詩文選集《巴比倫彩票》被公認為最傳神、最精準的中譯本,他也因此應邀擔任《博爾赫斯全集》的主要譯者,翻譯了博爾赫斯幾乎全部小說和大量的詩、散文及評論。
但比王永年更非凡的是,博爾赫斯7歲時即用英文縮寫了一篇希臘神話;8歲就根據《堂吉訶德》用西班牙文寫了《致命的護眼罩》;9歲便將英國著名作家王爾德的《快樂王子》譯成西班牙文並發表在刊物上,文法之成熟被誤以為其父「代筆」。
博爾赫斯的作品幾乎都是建立在龐大的閱讀量上的。「他懂好多外文,有些很少有人懂的,像北歐文字他也懂。」王永年生前曾評價博爾赫斯,「文字掌握得多的話,能夠融會貫通,一種表現方式不行,換一種也可以繞過去,豁然開朗;只懂一種文字的話,就一棵樹上吊死了。」王永年懂博爾赫斯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他在多種語言文字中遊弋著,找到了表達的最佳共鳴。
那些年,王永年炙手可熱。有時候,一期《世界文學》裡會出現四五篇他翻譯的文章。王永年不得不署上不同筆名,「否則別人會有意見,好像你這個小圈子害怕用外面人的稿子。」幾十年來,王永年使用「王仲年」作為筆名次數最多;「雷怡」則是西班牙文裡國王的「王」的音譯;在上海時用「楊綺」,「楊」是他太太的姓,「綺」則是一個同事的名字。
晚年翻譯《在路上》惹爭議
從事翻譯工作近60年,王永年認為,翻譯其實一點都不難。「沒什麼不好翻的東西,反正只要你看得懂原文,並且有一定的中文基礎,就能夠表達出來。」王永年說,「怕就怕你中文的詞彙量不夠,句法和句型掌握得少,反而會被困住。」
儘管收穫讚譽無數,王永年也遭受過質疑,尤其是2006年翻譯凱魯亞克的《在路上》被不少年輕讀者斥責為「毫無靈魂」。對此王永年也坦白道,其實自己一點都不喜歡凱魯亞克,「他是一個沒有生活目的,有工作不好好幹,有書不好好地念,性方面有點亂,毒品也有點亂,年紀很輕就死掉的人。」但他表示,這並不妨礙自己翻譯這部作品,「外文就是外文嘛,只不過有的寫得美好一點,有的直白一點。」王永年稱自己為「御用文人」,做翻譯就是為了謀生,因此即使「我不喜歡他,也可以介紹他是怎麼回事」。
不過,這似乎得不到《在路上》的追隨者當代年輕人的認可。他們指出王永年關於毒品、迷幻等專業詞彙的翻譯錯誤以及對於年輕人心態的把握偏差,「將原本有血有肉的口語化的、粗獷的作者語言,變成了文縐縐的、說教式的譯者語言。」
「老王是生長在紅旗下的人嘛,不能完全理解『垮掉』。」有讀者評價道。隨著王永年的逝世,他帶走了一個翻譯時代,但也翻開了新的一頁,「這本書再過20年由年輕人翻譯也許會更好。」
王永年
(1927年—2012.7.21),筆名王仲年、雷怡、楊綺,浙江定海人,1947年從上海聖約翰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畢業,曾任中學俄語教師、外國文學編輯,1959年起擔任新華通訊社西班牙語譯審,他翻譯新聞稿以精練、準確著名,到1980年代中期稿件就已超過500萬字,不論將中文翻譯成西班牙文或西班牙文翻做中文都極為精到,廣受歡迎,1979年,由他翻譯成西班牙文的2篇中國新聞稿在墨西哥得獎。
王永年精通英文、俄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等多種外語,工作餘暇翻譯多種世界文學名著,以王仲年筆名翻譯的系列歐-亨利小說,出版多種版本,暢銷多年,歷久不衰,備受英美文學研究者的好評,他又從義大利原文翻譯義大利文學巨著《十日談》《耶路撒冷的解放》和《約婚夫婦》,是中國從原文翻譯《十日談》的第一人。
1993年,他編選、翻譯阿根廷作家、詩人博爾赫斯的詩文選集《巴比倫彩票》,是公認最傳神、最精準的中譯本,也因此應邀擔任《博爾赫斯全集》的主要譯者,譯出博爾赫斯幾乎全部的小說(除4篇由他人翻譯)和大量博爾赫斯的詩、散文、評論。
他翻譯的博爾赫斯作品中的許多篇,已出版數個以上版本,並收入另一套《博爾赫斯文集》內。
他也翻譯不少智利詩人、作家巴勃羅-聶魯達的詩和散文。
他還翻譯了諾貝爾文學獎美國得主斯坦貝克的名著《伊甸之東》、諾貝爾文學獎南非得主庫切的作品《彼得堡的大師》等英語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