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但在北宋詞壇可以領袖群倫,就是在中國詞史上也足以雄視千古

2021-01-08 拉託涵義

蘇軾是我國歷史上罕見的文學全才,詩、詞、文、賦、書、畫、美學、哲學都達到爐火純青的藝術高度。他的散文創作不但富有詩情畫意,蘊涵美學意味;而且說理精闢,也具有哲理深度。他的詩詞作品,筆力雄健,領袖詩壇。他的書畫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朝四大家」。遊國恩等當代學者在編寫《中國文學史》中持這樣的觀點:蘇軾一生的文學創作「表現了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這當然要算曆經千年後最準確、最公允的歷史認定。

清代學者趙翼評價他的詩歌,蘇軾現存詩2700多首,不但是一位多產詩人,而且詩也寫得特別好。蘇軾的詩歌成就是多方面的,錢鍾書卻特別欣賞它「比喻的豐富、新鮮和貼切」。還說,這是他「風格的大特色」。這裡就讓我們來欣賞他詩歌中的比喻吧—在中國古代,人們要麼為了仕途,要麼為了生計,誰不是席不暇暖,奔走不遑?有幾個人能安守田園,坐看花開花謝,仰觀雲捲雲舒?當年白居易就是把流浪的人生比作辭別根須的深秋的蓬草:「辭根散作九秋蓬。」文天祥則把它比作隨風逐浪的水上浮萍:「身世浮沉雨打萍。」

其實呢,「人生」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哪會有如許輕靈與飄逸?蘇軾的認識就進了一層,他把「人生」比成一種複合型意象,請看這首詩:《和子由澠池懷舊》,是啊,「人生」像什麼?它就像南來北往的鴻雁一樣,姑勿論是到南方越冬,還是來北方生息,還不是為了自身的生存和族群的繁衍?哪裡計較什麼東西走向呢?可是,無論是北方白雪皚皚的高原,還是南方黃澄澄的泥土地,只要來到這裡,總得留下自己的萍蹤履跡……

人們喜愛這樣的比喻,因為它不但形象而貼切,而且富有哲理。所以積澱為「雪泥鴻爪」這個成語,用來比喻生活的印痕。有人說,一個好的比喻照亮一首詩。也許正是因為這麼生動鮮活的比喻,使這首小詩具有歷久彌新的藝術生命力吧。如何才能描畫出西湖暴風雨的全過程?蘇軾憑藉豐富的人生經驗,從生活庫存裡搜集一些常見的事物來比喻,不但強化了詩歌的鮮明性,讀起來也富有親切感: 天幕上烏雲密布,越來越黑,仿佛是哪路神仙正在奮筆疾書不小心偶然潑翻了墨汁似的。

黑雲快速地擴展著,眨眼間吞沒了湖面。望望遠處,還依稀露出幾縷陽光,看來黑雲還來不及控制住山頭,一場瓢潑大雨就迫不及待地傾瀉下來。黃豆般雨粒越下越密,好像要使出渾身勁頭狠狠地砸在湖面上、船篷上、船板上,叮叮咚咚,一派熱烈的繁響。好像是誰用雙碩大無朋的巨手撒下漫天銀白的珍珠。這些小東西晶瑩剔透,仿佛有了鮮活的生命。

一個「亂」字,簡直活畫出它們都爭先恐後地想擠到船上來的瘋狂勁頭。忽然,一陣大風猛地吹來,猶如摧枯拉朽,頃刻間,雨散雲消;湖面上,安瀾息浪,看看望湖樓下的江水,碧波粼粼,儼如湛湛長天……由於詩人巧用比喻,短短四句話,就為我們勾勒出一幅湖上暴風雨全息圖。西湖,杭州山水中的熣燦明珠。多少詩人儘管如何圖形寫貌,總覺難以盡傳西湖的韻味與風情。

蘇軾卻妙不可言地遺貌取神,用空靈貼切的妙喻,使之擬人化,把西湖難以言傳之美濃縮在尺幅之間,活脫脫地浮現在讀者眼前:麗日晴空,波光激灩,可以欣賞西湖的美好風光;霏微細雨,山色空濛,更能領略它的奇特風景。不管天氣怎麼變化,西湖山水的美是改變不了的。西湖上的遊人,誰不打心眼裡喜愛它?我真想把它比成歷史上的美女西施,如果是屏去鉛粉後的「淡妝」,正表現出「清水出芙蓉」的天然倩姿;如果是經過重彩豔飾後的「濃抹」,更能顯示出「傾國傾城」的靚麗風採。

無論服飾怎麼改變,也掩蓋不了她的天生麗質。詩人這樣的比喻,如果不是妙手偶得,當是慧心獨悟!王文誥更是推崇備至,竟譽之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從此,西湖也被戴上「西子湖」的桂冠而享譽人寰,並流傳千載!蘇軾還常常用博喻的手法,如《百步洪二首其一》這首長詩裡,僅4句話就用了7種動態型意象疊加在一起,比喻水流的湍急和水勢的迅猛。這樣的比喻,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你說,怎能不贏得讀者的喜愛呢?

蘇軾的詞作更是膾炙人口。無論是想像的浪漫、氣勢的恢宏和詞風的豪放,不但在北宋詞壇可以領袖群倫,就是在中國詞史上也足以雄視千古!一代哲人詩筆健,雄文秀句薈樽前。

相關焦點

  • 跟著宋詞遊北固 鎮江北固山四大活動等你來!
    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王智慧)「鎮江山水甲於東南,氣勢之雄首推北固」。三國時「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就發生在北固山。以險峻著稱的北固山,因三國故事而名揚千古。北固山作為聞名中外的文化名山,對三國感興趣的人不可不去,對宋詞感興趣的人也不可不去哦。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流傳千古的宋詞,雖只有7字,卻飽含哲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流傳千古的宋詞,雖只有7字,卻飽含哲理大文豪蘇軾,年少成名,才華橫溢,一出道便以一篇應試策論,徵服了文壇領袖歐陽修,令其感嘆:「有蘇軾這樣厲害人物,我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要早早讓出來才好啊!」
  • 一首《青玉案》橫空出世,讓他成為蘇軾與秦觀後北宋詞壇翹楚
    然而,再牛的詞人,也有老去的一天,在蘇軾和秦觀作古之後,北宋詞壇就再也沒有人能寫出超越蘇軾和秦觀的詞作了。一時間,北宋詞壇萬馬齊喑,直到一個人叫賀鑄的人出現,他的那一闕《青玉案》橫空出世之後,引爆了北宋詞壇。《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所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
  • 這28首宋詞,唱盡大宋王朝319年
    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與唐詩並稱雙絕。
  • 她幾乎懟了整個大宋詞壇!
    大家都知道唐宋朝時期中國的詩詞文化達到了歷史的一個巔峰,特別是宋朝的詞壇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而一位女子的出現使得這大宋詞壇更加絢麗多彩。這個女子便是一代才女李清照。大家都曾讀過她的詞,而那一句「悽悽慘慘戚戚」更寫盡了秋天的悲涼。
  • 詞論 宋詞流變史論綱(上)
    宋詞柳永蘇軾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流變宋代立國之初的半個世紀,詞並沒有隨著新王朝的建立而同步新興,基本上是處於停滯狀態。南宋王灼在《碧雞漫志》卷二中曾不無感慨地說:「國初平一宇內,法度禮樂,寖復全盛,而士大夫樂章頓衰於前日。」直到11世紀上半葉的真、仁之世,柳永、晏殊、歐陽修等詞人登上詞壇後,宋詞才開始步入迅速發展的軌道。
  • 文無第一:三位宋詞宗師的中秋詞,誰為最?
    柳永是北宋詞壇婉約派宗師,也是中國詞史上作品流傳最廣泛的詞人,有「凡井水處皆能歌柳詞」之稱,其詞流傳之廣,堪稱詞壇第一。柳永的詞深情款款,情到深處「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詞多浪子情懷,蕭瑟寂寥處「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其詞風對後世秦觀、李清照、姜夔以及納蘭容若和王國維都影響頗深。
  • 郭宣成:就北宋詞壇而言,可分為哪三個時期
    柳永與北宋詞壇  就北宋詞壇而言,可分為三個時期:其一,從開國到仁宗天聖、慶曆年間,是北宋詞的初期,晏殊、歐陽修等詞人,承續花間派與南唐詞風而有變化;其二,仁宗天聖、景祜以後,直至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是北宋詞的創造時期,大詞人柳永、蘇軾以及秦觀等,是推動宋詞發展的關鍵人物;其三,由哲宗末年,歷徽宗一朝,直至汴京淪陷,是北宋詞的總結期,出現「集大成」的周邦彥,北宋滅亡後的南渡詞人裡,李清照、朱敦儒的主張和風格,與北宋詞的聯繫較為緊密,故在此也一併敘說。
  • 奠定賀鑄詞壇地位的一首詞,最後一句驚豔千年,人送雅號賀梅子
    文|丁十二圖|網絡他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鐵,眉目聳拔,跟個鬼差不多,所以人稱賀鬼頭;他出身貴族,乃是宋太祖孝惠皇后族孫,又是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後裔;他是北宋著名詞人,婉約之處不在秦觀柳永之下,豪放悲壯亦近蘇軾,開辛棄疾豪氣詞先聲。
  • 王衛星 | 詞壇三李說考論
    內容提要:詞壇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具流行性與影響力的異代同姓並稱。這種詞學時尚以雲間詞派為主導,在其影響下,三李的詞史地位顯著提高,從而為三李說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一)李白詞史地位的變化表現為錦上添花。中國素有尊祖崇正的觀念,在各個領域被奉為始祖正宗者必具有先源、至尊、典範的地位。故而在選定詞祖時,會綜合考慮主客觀各方面因素:必備條件是問世早與造詣高,在奠定詞體本色上貢獻突出。
  • 中國詞史從此「神龍見首又見尾」
    浙江在線杭州6月2日訊 (浙江在線記者 孫雯 )《全民國詞》出版之前的中國詞史,用中南民族大學教授王兆鵬的話來說,是「神龍見首不見尾」。  這樣的狀況,在《全民國詞》的主編、上海大學教授曹辛華那裡也得到了驗證。
  • 鐵血獅群 ‖《宋詞百家品鑑絕句500首》第3輯
    張先著《十詠圖》意韻恬淡,意象繁富,內在凝練,於兩宋婉約詞史上影響巨大。他是使詞由小令轉向慢詞過渡中的一個不能忽視的功臣。張先詞在藝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善於以工巧之筆表現一種朦朧的美。他以善於用「影」字著名。宋祁很讚賞他《天仙子》中的「雲破月來花弄影」,稱之為「雲破月來花弄影郎中」。
  • 一代詞客是柳七——柳永對兩宋詞壇的貢獻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 千古詞帝——李煜
    詞史上稱他為「千古詞帝」。星級:★★★★★初賽作品:《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今霄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登上帝位的李煜,並沒有野心擴張地盤,他只想做個安穩的皇帝。從他的《即位上宋太祖表》「自出膠庠,心疏利祿。」可以知道他卻是一個與世無爭的人。史書說他「性寬恕,威令不素著」,可是,在那混亂的五代十國,單憑寬仁,想留下一席之地也是十分艱難!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宋詞中最豪放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讀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書本上讓人生出敬畏之心的蘇軾,原來在實際的日常生活中是這般和藹可親、豪爽開朗。蘇軾被稱作聖人,甚至於是「坡仙」,在後世之人的眼中他是完美的文人意味著,更加是萬世瞻仰的道德楷模。可是拋卻一切被人供奉的「外衣」,蘇東坡實際上是一個正直、慈悲,開朗並且有些可愛的老頭。在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的筆下,我們足以窺探千年窺探文人蘇軾的真實性生活。
  • 宋詞的美體現在什麼地方呢,宋詞在我國古代漢語中有著怎樣的地位
    宋詞在我國古代漢語中有著怎樣的地位呢?宋詞的美體現在什麼地方呢?首先,宋詞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的一種體裁,是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的;其次,中國古代文學博大精深,每一個時期都有每一個時期的不同文學形式,宋詞只是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到宋代繁榮興盛起來的。
  • 蘇軾是千古第一文人,連政敵王安石都稱讚他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上,文人爛若繁星,不過,要論起才華和人格魅力,蘇軾才是我心中的千古第一文人。他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上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連他曾經的政敵王安石都,不知要過幾百年,才會再有這樣的人物。事實上,千年已過,卻再未見蘇軾這樣的人物。
  • 讀唐詩宋詞,在今天價值何在?
    唐詩宋詞具有重要的現代價值,它們的文字表達的背後是「言志」與「抒情」,在詩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人生的美好,提升著我們的審美價值和人格境界。 文學史上有兩個專有名詞:唐詩和宋詞,被合稱為「唐詩宋詞」,但今天我要變換詞序改稱「唐宋詩詞」,因為對這兩種文體都應該兼重唐宋,最好是把唐宋的詩與詞放在一起讀。
  • 蘇軾這首詞,是宋詞「豪放」風格的開端,是詞史重要裡程碑,絕了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蘇東坡和父親蘇洵及其弟弟蘇轍一塊兒參與科考,陰錯陽差拿了第二名,再加上歐陽修的推重,他沒多久名震京師。就在他將要施展才能之時,母親病故,因此他依制回鄉守喪二十七個月(也就是二年零三個月),到嘉祐六年(1061年),蘇東坡參與制科考試,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得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四年後歸朝,任判登聞鼓院。
  • 十幾歲的李清照信手拈來之作,連犯寫詞「兩大忌」,卻驚豔了詞壇
    世人都說「男中李後主,女子李易安」,這李後主說的是南唐後主李煜,李易安指的是千古才女李清照。李煜是一代君王,他的詞極盡本色,言淺情深,讓我們知道原來帝王也能如此有文採,後世送他一個「詞中之帝」的美稱;李清照是一介女流,她的詞清新雅致,別具一格,讓我們見識了古代女子也有這般才情,後世送她一個「詞中之後」的美譽。二人雖為詞壇一帝一後,但在小編眼中,李清照卻有略勝一籌之處,勝就勝在她早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