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千嶺之松)
據媒體報導,8月31日下午,杭州一位11歲男孩因不肯做作業,父母氣憤地砸了他的手機,男孩既憤怒又委屈,竟從12樓跳下,經搶救無效身亡。事情發生後,家長痛不欲生,世人唏噓不已。痛定思痛後,我們應該反思,為什麼一個11歲的花季男孩會僅僅因為手機被砸就選擇輕生?為什麼近幾年青少年自殺的現象屢屢發生?在這些令人悲傷的現象背後,我們看到了家長在壓力下的焦躁情緒,看到了家長將這種焦躁情緒轉移到了孩子身上後孩子的無奈與迷茫,看到了家庭教育方法的缺失。
單從11歲男孩跳樓這件事看,孩子要開學了,作業沒有完成,家長心裡著急,但孩子就是不肯做作業,孩子為什麼不肯作業?家長一怒之下砸了孩子的手機,估計是孩子天天用手機上網或打遊戲。那麼,孩子為什麼面臨開學的緊張時刻,還是不願意做作業,沉溺於手機裡的世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父母剛經歷了喪子之痛,無意指責悲痛欲絕的家長。但是,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為了避免更多的孩子走上不歸路,還是想問問:孩子讀到四年級了,為什麼現在不肯做作業?平時是不是也不願意做作業?孩子平時在學習上具體面臨哪些困難?家長了不了解?如果了解,採取了什麼方法去幫助?孩子玩手機肯定時間不短了,平時家長關心過沒有?和孩子深談過沒有?家長和學校老師溝通過沒有?老師給家長有沒有給家長提出過具體的指導意見?
有人以此提出問題,面臨孩子動不動就採取極端行為的情況,家長該不該讓步?我認為,這不是家長讓不讓步的問題。
孩子的行為習慣,包括學習習慣,玩手機的習慣,都是平時點點滴滴養成的。如果孩子剛出現不良行為的苗頭時,家長不加以耐心的引導,待不良習慣已養成了,糾正的難度就非常大了。
而且,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為的苗頭,應該加以耐心開導,想出一些具體的辦法去逐步糾正。如果著急上火動輒打罵,只會更激起孩子內心的反抗,加重他們的逆反心理。孩子表面上看起來又是口頭承諾又是寫保證書表示堅決改正,實際上是堅決不改正,反而會走上更極端的路。
相信每一個孩子都不是冥頑不化的。孩子跳下十二層高樓的那一瞬間,估計應該不會僅僅是心痛手機被砸,內心更多的是明知玩手機成癮不對又無法自拔的矛盾和焦慮;面臨馬上要開學了,很多作業還沒有做,沒法向學校老師交差的惶恐。父母把手機一砸,讓他矛盾、焦慮、惶恐的極限崩塌了。
父母一氣之下在孩子不肯做作業的時候砸手機的行為,站在父母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面臨孩子已經存在的問題時,父母更應該冷靜,更應該千方百計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父母是成人,具有控制自己情緒和行為的能力。砸手機等過激行為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會讓孩子脆弱的心理經受不住驚恐的一擊。作業已經欠得很多了,只能硬著頭皮向老師說明,向老師檢討,然後每天抽時間監督指導孩子的學習,逐步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砸手機的急躁情緒,也會點燃孩子的急躁情緒,硬碰硬的結果,會導致一個還不具備完全掌控自己行為的生命的崩潰。急躁、暴躁的教育方法不是好的教育方法,反而容易導致反面的作用。
從更廣泛的範圍看,在家庭教育方法上,存在三方面的弊端,一是簡單粗暴,二是過於嚴苛,三是放任自流。
有些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缺乏耐心,急躁甚至暴躁。
一些家庭,父母工作壓力大,很辛苦,有時候在外面受了些窩囊氣,常常將一些負面情緒帶回家裡。如果遇到孩子不聽話或者學習不上心,心裡窩著的一股火就會發洩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充當他們發洩負面情緒的垃圾桶,動輒怒氣衝天,非打即罵,完全不顧孩子心裡的感受,不顧孩子也面臨很多學習上的壓力。孩子稚嫩的心智尚處於成長的時期,更需要父母的鼓勵,安慰和幫助,反而要承受來自父母的家庭暴力。沒人去了解他們心裡在想些什麼,沒人關心他們內心的焦慮,沒人關注他們除了在學校上課外,在網絡的世界接觸了些什麼,給他們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孩子承擔了他們不該承擔的家長帶給他們的壓力,給孩子造成了心理陰影。
一些家庭的父母性格暴躁,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很不耐煩。他們只是站在他們成熟的智商和理解角度去解讀孩子書本上的知識,認為非常簡單,而不是站在孩子所具備的認知角度和智商基礎上去看待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和不理解,三言兩語把孩子教不懂,就覺得孩子笨,自己氣得不行還罵孩子太氣人。結果孩子被越罵越糊塗,戰戰兢兢不知道家長在咆哮些什麼。
這些家長應該懂得,孩子的起點和他們現在的起點完全不一樣,理解能力完全不一樣。對孩子的輔導,應該站在孩子的起點上,站在孩子的基礎上去指導他們,而不是站在成人的基礎上去硬拽孩子和他們的基礎持平。當然,或許他們小時候比自己的孩子學習更自覺更努力。但是,誰能保證天才生下的孩子就一定是天才?
有些父母對孩子學習的要求過於嚴苛,同時又疏忽了對孩子品行的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一些父母,不管他們生活得容易還是不容易,不管地位高還是不高,都對孩子寄予了厚望,仿佛孩子不能成龍成鳳就對不起列祖列宗一樣。他們和學校結成了聯盟,將學習分數作為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每天督促孩子的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天天查看的除了孩子的分數還是分數。
他們的眼裡盯著的只有成績的最高峰,完全忽略孩子在學習上爬山的進步。例如,孩子成績很差,但通過努力,從以前的30分考到了50分,他們覺得孩子沒努力;孩子從50分考到了60分,他們還是覺得孩子沒努力。孩子在他們不斷地打擊下徹底喪失了自信心,導致破罐子破摔。反過來,他們又罵孩子不爭氣。無論孩子怎樣努力,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父母的眼裡只有那座最高峰,而高峰只有一座。如果父母在孩子爬山的過程中,對孩子的每一次進步都給予鼓勵,孩子就會不斷地一步一步向上爬,達到一定的高度,而不會永遠站在山腳下徘徊。
一些父母在對待孩子學習要求上非常嚴苛的同時,又常常忽略對孩子品行的培養和心理健康教育。他們對孩子的要求只需要學習上的一枝獨秀,其他的開不開花結不結果都是小問題。於是,孩子只要學習成績好,即便欺凌同學也可以原諒,耍橫鬥狠撒潑耍賴也是小問題;容不得別人成績比他好,心眼小嫉妒心強也是情理之中;虛榮心強,心理脆弱,只喜歡表揚,一遇到批評就懷恨在心,甚至採取報復行為;一旦面臨挫折就心灰意冷,甚至自暴自棄採取自殺的極端行為;沒有是非觀念,不懂得感恩,把父母及其他人對自己的培育都當作理所當然的付出,稍不如意,就恨之入骨。即使讀到碩士博士,知識裝了一腦袋,卻心理扭曲變成一隻白眼狼,心靈世界全是陰影,極端者會咒罵背叛自己的祖國,拿刀砍向自己的父母等等。這些現象,近年來時有發生,說明家庭和學校只重視孩子的成績,忽視了孩子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所造成的危害。
心疼孩子不加管束,放任自流,貽害無窮。
每一位父母都十分心疼自己的孩子,這是天經地義,人之常情。但心疼孩子的方式卻有種種。有些父母心疼孩子的方式,就是放任自流。孩子在家裡就是太上皇,所有的好吃的,都先給孩子吃,孩子容不得家人挑一筷子,否則就又哭又鬧,造成他們自私自利不懂得分享,不知道父母也是人、也需要吃的基本道理;孩子在外面打架鬥毆,以欺負弱者為樂,父母不嚴加管教,認為那是孩子的本事,導致孩子沒有同理心,不知道被欺負人的痛苦,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父母生病了不聞不問,不管不顧,對社會上的弱者更是沒有同情心,父母對此不加以教育,導致孩子性格冷酷,對人缺乏共情能力。
有些父母護犢子護過了頭,孩子活脫脫成了一個小霸王,老虎屁股摸不得,老師批評不得,學校管不得,其他人更說不得。否則,家長出面一哭二鬧三狠招,更助長了孩子的囂張氣焰,導致了孩子形成了霸王性格,長大了在社會上要吃很多虧。
凡此種種,給家庭教育敲響了警鐘。但是,很多家長缺乏家庭教育的知識。他們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既缺少時間,更缺少方法,很多人是盲目的,僅僅跟著自己的感覺走。
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應該引起父母、學校、社會的高度重視。有條件的家長,應該多諮詢一些名副其實的兒童教育專家,讓他們給予自己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專業的指導;有文化的家長,在閒暇時間應少打點兒麻將,少點酒肉朋友之間的社交,加強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的自我學習,重視孩子教育的正確方法;學校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給予家長教育孩子方法的指導;全社會應該聯合起來,重視家庭教育培訓,社區應該聯合學校舉辦各種家長培訓班,幫助家長提高教育水平和能力;學校應該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和細處,關愛和呵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總之,為了避免悲劇的發生,為了保護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家長需要反思和改變,學校需要反思和改變,社會需要重視和改變。
2020年9月1日